区经济科学建设的规划
时间:2022-05-14 06:04:00
导语:区经济科学建设的规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振兴繁荣的重要发展时期。规划好发展蓝图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计划执行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围绕“西部一流城区”建设目标,我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及省委、省政府加快“一线两带”建设的历史机遇,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完成,“三步走”战略部署的第一步奋斗目标顺利实现,全区经济和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增势强劲,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2001年—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分别为12.5%、10.2%、15.1%、15.3%、15%,期间年均增长13.6%,高出计划3.4个百分点;2004年达78.47亿元,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末68.26亿元的预期目标任务。
产业结构加速调整,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同步提高。一、二、三产业比例由“九五”末的1.6:58.5:39.9调整为2004年的1.5:54.5:44。非公有制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04年占全区经济总量的39.8%(占区属生产总值的66%),预计末可超过40%(占区属生产总值的68%),比“九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工业基地从无到有,发展迅猛,入驻企业27户,年产值8亿元;工业主导产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企业40户,比“九五”末新增10户;预计末,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约40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42%,比“九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预计末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0%以上;旅游业已成为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
项目带动战略有效实施,西部一流城区建设起步有力。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5亿元,年均增长32%,比“九五”提高了21.5个百分点。建设经济实力强、文化品位高、发展环境优、创新能力佳的“西部一流城区”思想深入人心。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发展速度等重要经济指标连年位居全市前列;持之以恒开展的“环境整治年”和“对外开放年”活动使我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对外形象更为鲜明,期间引资额到位资金是“九五”的4.7倍;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科技部中期复验,期间共实施科技创新项目50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比“九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期间,预计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6亿元,年均增长14.8%;全区新增个体工商户9000多户,新增从业人员2.1万人;末,城市居民收入8592元,比“九五”末增加3251元,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17.7元,年均增长7.5%;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九五”末的17平方米提高到24平方米。
各项改革逐步深化,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全部取消农业税,税费改革成效显著,农民负担切实减轻;乡镇企业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列入市上考核的35户区属企业全部改制,国有股逐步退出;主动配合,多方协调,为我区争取到比较有利的财政体制调整;医疗改革稳步推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住房分配实现货币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完成。
生态型城区建设成效显著,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配合大城市建设,合理开发征用土地,南山绿化、清姜河生态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拓宽改造滨河大道等道路13条,建成休闲广场和精品绿地8个,城市绿化率提高到36.2%;“水在城中、城在林中、依山傍水、山青水秀”的生态城区景观初显轮廓,是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精神文明先进城市的主力军。科教兴区战略稳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展良好;全民健身计划进展顺利,城镇医疗卫生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卫生应急救治体系进一步健全,防治非典和禽流感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再就业率达75%;200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74‰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弱势群体生活保障有力。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社会福利、救济、互助优抚、安置等社会保障事业进一步发展,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养老保险统筹覆盖面和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经济总量较发达地区还有较大差距,与区位优势相比,我区经济发展总量还不大,经济综合实力仍然不强;就业、再就业和农民增收的压力加大,城乡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一些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精神状态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期间继续努力加以解决。
(二)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
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区国民经济实现翻两番、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纵观国内外形势,我区所处的发展环境,将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特征:
一是当代国际资本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愈来愈呈现出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流动的趋势;国内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必将促进资本、技术、产业加速向资源富集和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我区具有承接转移的良好基础和独特优势,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我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集群化程度不够高,加快发展仍然面临着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与体制、机制、技术创新等多重压力。
二是西部大开发和“一线两带”建设进入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并重的新阶段,国家和省级项目资金持续增加;我区作为“一线两带”的核心城区之一,在争取社会事业、城乡基础设施等领域投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但我区可支配财力有限,加快发展公共事业、解决历史欠帐问题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三是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我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特别是新老“双创”及我区连续多年“优化环境年”和“对外开放年”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改善了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客商来我区投资创业。抢抓机遇,趋利避害,把的区位优势转化为聚集生产要素的发展优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重要、更迫切。
四是我区近两年引进的一些工业项目陆续投产,工业主导产业初步成型,重点专业园区蓄势待发,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凸显;商贸密集区建设步伐加快;姜炎、石鼓等旅游品牌开发初见成效;区域特色经济布局趋于完善。如何更好地发挥交通、资源、人才等方面优势,巩固提升毗邻地区商贸中心地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走在前列,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对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扬长避短,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我区在期间长足发展。
- 上一篇:广告设计字体美显现思索
- 下一篇:深究抽象行政行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