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生产建设工业化的计划

时间:2022-05-14 05:32:00

导语:发展农村生产建设工业化的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发展农村生产建设工业化的计划

(一)发展城郊型农村经济,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在壮大农、林、牧、渔等传统产业的同时,优先在交通便利、生态条件好的地区发展以旅游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1、发展的主要产业

(1)粮油生产。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优化品种,合理布局,大力推广优质专用小麦、特种玉米和双低油菜,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到2010年粮油面积保持6万亩,粮食总产稳定在2万吨,油料总产稳定在400吨,优质专用粮比重占到90%以上。

(2)蔬菜生产。继续发挥我区蔬菜生产的优势,在以八鱼镇为主的台塬专业蔬菜区积极推广设施化生产8000亩,在塬区和沿河道有水源条件的地方发展新建菜田3000亩,实施标准化生产,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到“十一五”末全区蔬菜面积发展到1.7万亩,总产量达到7万吨。

(3)果业生产。结合我区地形和气候特点,突出基地建设,发展果业生产。“十一五”期间以八鱼镇等为重点,发展优质葡萄4000亩;以庙坡等村为重点,引进名优品种,完成猕猴桃品种更新换代;以赵家庄等村为重点,发展优质鲜桃3000亩;以上甘沟、下甘沟为主,发展樱桃2000亩;以晁峪乡为重点,建立万亩优质花椒产业带;以山区村为重点,建立5000亩优质干杂果示范基地,发展板栗等干杂果2.8万亩。继续壮大猕猴桃、葡萄、药材、设施蔬菜等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园,提升我区农业科技含量和知名度,创建我区农业品牌。

(4)林业生产。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和提高森林覆盖率为目标,以秦岭北麓防护林建设为重点,积极落实省政府封山禁牧令和天然林管护责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000亩,植树造林4000亩。到“十一五”末,力争全区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64.3%提高到72%。

(5)畜牧业生产。通过胚胎移植、退耕还草、开发优质牧草、推广玉米青贮等方式壮大我区畜牧产业。发展饲草及青贮饲料基地5000亩,建成八鱼镇苇子沟奶牛、马营镇杨家山肉牛畜牧小区,促进高崖、东星、太平庄、晁峪等村养鸡规模化、现代化,逐步形成牧草、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到2010年全区奶牛存栏0.6万头,肉牛存栏0.8万头,猪存栏2.5万头,羊存栏2.6万只,家禽存栏150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4000吨、4500吨、6000吨。

(6)渔业生产。引进市场价值高的鱼类(史氏鲟、金鳟等)和名优特新奇缺品种(乌鳢、美国斑点叉尾鮰等),对现有的渔场进行品种更新和技术改良,提高我区渔业生产的档次和效益。

(7)食用菌生产。以爱姆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在范家崖、郭家崖等村大力发展双孢蘑菇等食用菌生产,满足企业加工和市场消费需要。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每年农村改厕500户以上,农村公路通油里程180公里以上,每镇建成3个垃圾处理中心,提高农村绿化率,每镇建成文明家园5-8个,使全区农村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合理布局,整合农村教育资源,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农民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面促进我区农村公益事业再上新台阶。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每年培训农民1万人次,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十一五”末,全区半数以上行政村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标准。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农业科技110信息服务和专家大院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技推广、信息咨询、质量安全监督、标准化生产、疫病防治和加工销售等服务体系,探索农村股份合作新机制,带动发展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建立1-2个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完善信息、物资、运销服务体系,延伸农业技术服务领域,使我区农业逐步向集约化、企业化方向转变。培养新型农民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壮大劳务经济。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近郊旅游休闲农业,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鼓励本地企业吸收安置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一部分富余劳力;加大培训力度,做大做强劳务经济,向外输出一部分劳力,力争每年新增劳务输出1万人次,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农民增收的多元化格局。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实施工业强区步伐

坚持“工业强区”目标不动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依托辖区部省属企业和高新区的优势与影响力,加大基地招商力度,科学布局产业,配套发展,快速提升我区工业实力。用五年时间,发展壮大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子工业、新型建材、包装材料、纺织服装、有色金属等七大主导产业,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1、大力发展主导产业

(1)食品加工业。以爱姆食品公司、宝佳农业等企业为骨干,打造速冻食品、脱水蔬菜等绿色品牌,开发膨化食品、休闲食品、乳制品、果汁等产品,以龙头产品带动生产基地,由基地带动农户,从而推动农业产业一体化进程。

(2)机械制造业。以液压件厂、宏力模具、华秦模具、星月纺机等企业为骨干,开发非标机械、纺织机械、模具加工等配套产业;以秦川发展园建设为龙头,发展形成我区机械制造产业基地;开发高速并条机、精梳机等主导产品,壮大我区机械制造产业集群。

(3)新型建材业。以泽光陶瓷、砌块砖、秦岭水泥等企业为龙头,建设陶瓷工业园,发展关联产业。大力发展空心砖、菱镁复合材料等新型建材工业。扶持泽光陶瓷扩大规模,建立西北地区首个陶瓷工业园。

(4)包装材料业。以天祥印务、新城包装等企业为主导,扶持宝成塑料、包装材料厂改造,开发酒类彩印包装盒、ABS板材等产品,提升效益,促进我区包装材料业再上新台阶。

(5)纺织服装业。以美神、西普、绿夏、宏杰等企业为骨干,建设好服装工业园,带动我区中小型纺织服装企业发展壮大,形成服装产业集群。

(6)电子工业。依托驻区大中型企业,以民营科技企业和乡镇企业为骨干,采取先进的设计方法和测试手段,开发计算机软件和网络技术、调制通讯设备等电子通讯新技术、新型电子传感技术,研制新产品,提升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行业整体效益。

(7)有色金属业。依托钛城优势,以钛镍、欧亚公司、钛锘公司等企业为重点,以现有的50家钛材加工企业为基础,加快整合,形成规模,发展建成首个钛制品工业基地。

2、加快工业基地建设

按照“自主创新,规划超前,设施配套,服务完善,发展快速”的思路,完善工业基地服务功能,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倡导各种资本参股发展,壮大工业基地规模,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姜谭工业基地要加快入驻企业建设步伐;石鼓工业基地要不断拓宽发展领域,扩大规模,提高档次;马营工业基地要充分利用高新东区加快发展机遇,引导民营企业集中发展有色金属等重点领域。

3、支持驻区企业发展

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优惠政策,着力营造驻区企业发展的宽松政策环境;严肃查处向驻区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行为,营造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重点抓好宝桥、烽火、宝成、秦机、钢管厂、宝钛、宝光等大中型龙头企业的协调服务,打造名牌产品,围绕品牌实施配套服务,力争使其将续建、扩建项目投在我区。

4、突出自主创新

创新观念、理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带动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科技文化等创新,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制定技术标准,为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支持企业在重大产业布局、核心技术研发、尖端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自主创新,开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形成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5、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

依托高新区、大专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一批企业孵化器,培育孵化科技型企业和项目。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发展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及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扩大延伸农产品深加工等新领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投融资体系,为企业发展高新科技产业解除瓶颈制约。通过努力,每年开发30个重点产品,使重点产品在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中的比重达50%以上,工业主导产业基本淘汰国内落后装备,40%以上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技术改造年均投入5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