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年度农业工作意见

时间:2022-05-13 10:20:00

导语:农业局年度农业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局年度农业工作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对巩固和保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活跃的良好态势,具有重大意义。立足我市较好的农业发展基础,面对新的形势任务,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三农”工作基本思路,按照市全委会议确定的“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和我市一号文件精神,现提出今年农业工作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构建和谐农村,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为保障,以改善生产条件为基础,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依托,以品牌农业建设为抓手,组织实施“品牌农业推进年”活动,上连市场拓展,下带基地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化、标准化、组织化、市场化水平,实现品牌惠农、强农、兴农,进一步巩固农业发展基础,增加农业效益,为建设富裕、和谐、幸福夯实基础。

(二)任务目标:农业增加值实现46亿元,增长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80元,增长9%;粮食总产保持在65万吨,蔬菜总产达到170万吨,肉蛋奶总产达到31万吨。

二、总体布局和工作重点

(一)总体布局。

按照全市三个“三分之一”的总体要求,赋予现代农业建设新的内涵,引导工程项目集聚,推动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规模发展,优化农业种养结构,培育区域特色。

中部地区:重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发挥要素集聚优势,放大泉水特色,加强水系绿化提升,搞好资源高效开发,拓展农业综合功能,以建设高效设施农业园、休闲观光园、生活体验园为主要形态,把农业作为现代城市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推动建设,重在发挥观光休闲、教育体验、美化城市的作用。

南部山区:重点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划定生态防护区,建设泉水涵养区,发展特色林果区,加大政府投入强化泉水涵养和生态建设,实行优惠政策引导农民发展高效林果,吸引社会力量发展生态旅游,以农业生态园、特色林果园、森林公园等为主要形态,重在发挥生态平衡维护功能。

高速以北地区:以发展高产高质高效农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培育壮大粮食、瓜菜、奶牛、淡水养殖、速生林等规模基地,重在发挥鲜活农产品供应和产业富民的功能。

(二)工作重点。

根据上述总体布局,坚持统筹推进、分线作战,切实抓好五方面重点工作。并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打造亮点、示范带动的原则,着力培育三条精品产业带,实现现代都市农业建设新突破。

——五方面重点工作:

1.加快种植业调整优化。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以4万亩粮食高产创建项目为载体,落实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土壤质量提升、栽培技术改进、品种引进改良、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综合配套措施,辐射带动40万亩优质粮食增产,确保粮食单产提高、总产稳定。加快推进种植结构调整,按照“十有”标准,实施大葱、甜瓜等特色品牌瓜菜基地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新型高档设施种植基地、有机绿色食品基地,进一步扩大经济作物规模,优化种植结构,为城乡居民提供量足、质优、安全可靠的瓜菜产品。

2.加大造林绿化步伐。按照六年建成生态市的目标要求,组织编制生态市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加快推进山区、平原和沿黄造林绿化,年内森林覆盖率要提高1.5个百分点。实施中央国债造林工程、造林绿化行动、种子直播造林等项目,推广应用新型容器苗造林技术,绿化荒山3万亩。实施退耕还果项目,发展经济林果1万亩。组织实施绣江河、西巴漏河等重点水系两侧绿化工程,扩大城乡绿化面积。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及社会力量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持续抓好森林防火和美国白蛾防治工作,有效保护绿化成果。

3.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优化全市畜禽养殖生态环境,抓好动物疫病免疫、监测和监管,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加快实施现代农业奶牛产业化项目,落实奶牛良种补贴和保险补贴,提高我市奶牛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水平。实施生猪调出大县项目,培植一批生态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小区,进一步提升生猪养殖业的规模和档次。

4.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库、水库除险和灌区二期改造工程建设。做好南水北调东湖水库和明渠段征地迁占工作,为工程施工创造良好环境。在科学规划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实施绣江河治理、大站水库除险加固、中型灌区配套、黄河堤防建设等工程,进一步提升蓄水防洪设施功能,改善农田排灌条件。加快推进农村自来水入户工作,完善农村自来水管理、运行、服务长效机制。加强抗旱防汛、黄河防凌体系建设。

5.提升农机化水平。重点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农业部保护性耕作工程区建设、省秸秆综合利用、国家“十二五”行业科技计划等项目,确保农机总动力提高到117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机耕面积达到135万亩,机播面积达到130万亩,机收面积达到130万亩。

——三条精品产业带:

1.构建东路和路都市农业产业带。将现代农业融入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与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同谋划、共推进,抓开发、拓功能,使农业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借助农业项目建设提升城市档次、彰显城市特色,围绕城市建设挖掘农业内涵、加快农业发展。精心打造河风貌带、农业生态区、休闲农业园、生态养殖园、水库风景区、草莓采摘园、湖及水库生态走廊等多功能精品农业园区,与风景区、风景区、古村、花卉产业园等衔接呼应,构建省城东部、近郊重要的都市农业产业带和富有特色的休闲旅游线。

2.构建绣江路特色农业产业带。与绣江河治理、泉水涵养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在路、路两侧推动特色名优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大科技和设施投入,抓好营销和加工,促进规模、档次、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南小流域特色林果开发和山农业生态园提升,北促芹菜规模扩张、韭菜档次提升,中段实施稻田区北延、荷香园南扩工程,形成千亩香稻、500亩荷园的规模;依托女郎山有机大葱基地,建设大葱产业园,充分挖掘大葱的文化内涵,做优做强大葱、香稻、白莲藕等传统名优农产品,形成南起章莱界,北达县,彰显不同区域特色的名优农产品集聚带。同时,立足泉水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全面规划、逐段推进河产业风貌带建设。

3.构建路高产高效农业产业带。按照着眼高效、“以线带片”(以路带动平陵片、沿黄片区建设)、发挥优势、体现优质、确保安全的要求,扩大提升曹范薄壳核桃基地,做大樱桃基地,整合建设反季节蔬菜基地,完善提升湖万亩淡水养殖基地,加快建设5万亩高标准粮食基地,培育发展水寨大田蔬菜基地、苹果基地。同时,积极促进、有效带动黄河西瓜、林产加工、菌菇,奶牛、芦笋、甜瓜、平原核桃等产业发展,形成15万亩优质高效农业集聚区。

三、主要推动措施

从资源高效开发、内涵功能挖潜、要素集聚集中、品牌创建创优、市场营销拓展等方面入手,强力推进“七化”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一)推进物质装备现代化,提高农业保障支撑力。加大涉农项目整合,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提高防洪蓄水能力;实施综合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工程,提高灌区灌溉能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实施荒山造林、拦蓄补源、调水保泉工程,增强生态维护和蓄水保泉能力;规划实施绣江河系统治理和中心排水沟治理工程,增强中北部防洪排涝能力;加强农机装备、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装备现代化水平。

(二)推进生产标准化,保持农业持久生命力。实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加强水环境治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环境优良化。推动大葱、韭菜等特色农产品严格按照生产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快生物防病治虫等关键技术推广,完善质量检测和认证体系,促进农业“三品”和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认证,建立农产品生产营销可追溯制度,打造更多的农产品放心品牌。

(三)推进管理科技化,增强农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强化科技兴农意识,切实抓好农业科技创新,在大葱提质保鲜等方面组织联合科研攻关。健全完善推广体系,实行农技人员对口服务责任制,实施科技入户工程,畅通良种良法进入田间地头渠道。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科研推广项目,加快农畜良种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开展新型农民培训活动,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本领,推动先进农业科技的转化应用。

(四)推进营销品牌化,增强农产品市场影响力。准确把握品牌竞争已经成为国内国际竞争的主要形式、品牌消费正成为人们消费主要选择的基本趋势,坚持内抓品质、外树形象,持续加大农产品品牌策划注册、原产地和地理标志认证、名优名牌(驰名、著名、知名品牌)的争创、重点品牌的宣传推介等工作。注重挖掘亮点工作和先进典型,组织开展大葱种植状元、名优农产品和“十大种养能手”评选活动,育名人、推名事,形成农产品品牌与人物品牌、工作品牌、服务品牌相互烘托的格局,促进品牌效应叠加倍增,有力提升农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美誉度。

(五)推进经营组织化,增强农民合作社凝聚力。把合作经营作为品牌农业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进一步抓好合作社的规范管理、科学运营,组织开展合作社负责人培训活动,规范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和利益分配机制,使之真正成为上能对接龙头、拓展市场、实施营销,下能凝聚群众、推广科技、组织生产、打造品牌的规范的新型经济主体,改变农民单打独斗的状况,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和风险。

(六)推进销售市场化,增强市场辐射带动力。把开拓市场、占领市场、扩大营销,作为推进品牌农业建设的主要工作之一,着力构建货畅其流的农产品营销体系,以销售带生产、促增效。市内牵手“万村千乡”工程,借助供销、邮政等单位密布城乡的销售网络,整合资源,打造平台,实现“南北易货、东西交流”,将优质农产品送到千家万户;对外集中组织展销推介活动,联姻超市、高档宾馆饭店、高端消费群体,采取农超对接、农企对接、直供直销、网络销售、邮寄邮购等方式,密织市场网络,延伸营销触角,优化农产品营销的市场结构,外强农业的辐射力、竞争力,内促优势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精细化加工。

(七)推进功能多样化,充分挖掘农业发展潜力。着眼城市功能完善,着眼城乡居民物质精神生活需要,着眼产业结构优化,着眼农民增收渠道拓宽,以开放的姿态、宽广的胸襟、前瞻的视角,与城乡建设、环境优化、旅游开发、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相结合,因势利导,丰富内涵,拓展外延,充分挖掘农业的生产保障、生活提升、生态涵养、城市美化、教育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

四、强化组织保障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现代都市农业建设,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基础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途径。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稳民心、安天下的战略产业。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放到保障城乡居民食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的高度去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局的大事来抓。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现代都市农业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各乡镇(街道)也要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上重点倾斜,统筹兼顾,科学摆布,做到抓农业工作的精力不转移、劲头不减弱、工作不松懈。各涉农部门要积极参与、主动服务,以奋发有为、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组织好现代都市农业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提高规范化水平,增强组织服务能力。要进一步创新农业工作组织方式,完善涉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搭建齐抓共管、统筹推进、配套联动的平台。要以现代都市农业规划为龙头,按照产业和区域总体布局,科学布设、统一组织实施各类农业工程项目。要切实加强各级农业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建设,持续开展“强素质、创品牌、树形象”活动,经常性组织业务培训工作,引导广大干部以超前的观念、高远的境界、扎实的作风、渊博的学识和强烈责任意识、为民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投身“三农”、服务“三农”,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三)不断深化改革,增强农业发展活力。要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实现林木资源总量有效增长、农民持续增收、生态明显改善、林区和谐安全。要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健全流转市场,加强流转服务,规范流转管理,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要组织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探讨建立符合实际的农技推广模式,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业公共服务水平。

(四)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扶持引导力度。要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省和市关于增加农民补贴、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补贴办法,简化补贴手续,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认真执行农产品最低收购价和国家临时收储政策,切实使用好各级各类项目资金。充分发挥农业发展基金和其他政策性资金的作用,制定出台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特色基地及设施农业发展、龙头企业及合作社建设、品牌打造和名牌争创、农产品运销和出口等方面的激励扶持政策,激发各类主体和广大农民开发建设农业项目,发展品牌农业、现代都市农业的积极性。

(五)坚持多元投入,集聚发展合力。要树立“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观念,吸引各方力量、各类项目、各种资金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资源深度开发、特色品牌基地和设施农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及营销等领域投入。继续加大农业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加大财政投资农业项目的整合,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引导现有金融机构加大农业信贷资金投放,搭建投融资平台,加强金融支农力度。要引导广大农民、社会力量和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吸引资金、项目、科技、管理、市场等要素与土地、劳动力等有效结合,形成各种要素齐聚共促现代农业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