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办年度农业工作意见

时间:2022-05-11 04:33:00

导语:市政办年度农业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政办年度农业工作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科学谋划、扎实组织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全面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意义重大。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及各级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大科技物质投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提高农业的标准化、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全面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富民增收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二)任务目标:实现农业增加值68亿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780元,增长11%以上;粮食总产保持在66万吨以上,蔬菜总产达到185万吨,全市肉蛋奶总产达到40万吨;林果产量达到10万吨,农机总动力达到121万千瓦。

二、工作重点

按照夯实发展基础,做强主导产业,做优产品品质,做大综合功能,做高经营效益的要求,围绕三个“三分之一”的总体布局、三条精品产业带的发展框架、十大特色产业板块(10万亩大葱、30万亩优质粮食、10万亩瓜果、4万头良种奶牛、5万亩薄壳核桃、5万亩用材林、3万亩特色精品蔬菜、5万亩小杂粮、万亩特色淡水鱼板块、中部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目标,组织实施“品牌农业效益年”、“农口自身建设年”活动,深化林网、水网、科技网、服务网、人才网“五网”建设,持续推进粮食、蔬菜、畜禽、林果、观光农业“五大产业”振兴工程,着力走好规模集聚增效、质量安全增效、科技应用增效、互助合作增效、品牌服务增效、市场营销增效、功能拓展增效“七条路子”,实现农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功能效益不断提升、富农惠民效果日益突出。

(一)深化“五网”建设,增强基础保障能力。

1、以林权配套改革为动力,加快建设大林网。强力推进以“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建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完善林产品交易市场、探索林权抵押贷款和林业政策性保险新机制”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改革,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森林资源培育和开发的积极性,促进森林资源向有规模经营开发意愿和能力的农民及其他主体流动,通过明晰权属、置换抵押,增加治山植果、造林绿化投入,形成政府、集体与社会各界共同投资投劳建设大林网的良好氛围。组织实施荒山造林、水系生态造林、土地沙化治理造林、山区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可视山头绿化提升等项目,力争年内新增造林面积6万亩。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全面提高森林火警监控和扑救能力,积极防治美国白蛾等林木病害,专项治理滥伐盗伐林木、破坏滥占林地等违法行为,确保全市森林生态安全,为创建森林城市奠定基础。

2、以统筹水资源配置为方向,加快建设大水网。充分发挥大站、垛庄和杏林水库调水补源保泉工程作用,有效减少泉域内地下水开采量,切实保护明水泉水。实施相公庄时家等3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增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实施胡家岸灌区改造、绣江河下游段治理、骨干排涝设施清淤整治、大站等7座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及改造提升工程,提高水利设施蓄水抗旱、排涝防洪、集约用水水平。尽快建成“南北贯通、东西互济,河库相连、沟渠配套,水源可调剂、防洪有保证”的水资源体系,保障全市生产、生活和生态建设用水。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牢牢把住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确保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3、以实用技术推广为重点,加快建设科技网。组织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市)项目,健全农业科技人员考核激励机制,完善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推广体系,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巩固完善市专家团队、镇技术指导员、村农技推广员和科技示范户四级农技推广网络,畅通先进实用科技到村入户渠道。实行重点农业科技项目扶持政策,引导科技人员开展农业科研攻关活动。加大农畜良种良法推广力度,促进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应用。创新农技推广服务形式,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等方式直接参与基地建设或加工经营项目。建立科学可行的农技推广考核机制,着重考核农技人员推广科技的成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群众的认可程度,引导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走进田间地头,把科研成果送进农民家中。

4、以提高惠农水平为目标,加快建设服务网。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组织开展农口系统“自身建设年”和“干部学习教育月”活动,促进农口干部职工提升境界、更新知识、转变作风、增强素质。坚持寓管理与服务之中,开展市镇农口干部与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一对一”结对帮扶行动,推动农口干部与农民同学同干同劳动,问题同研究同解决,发展同谋划同推动,在解决群众生产经营难题中带动农民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提升能力。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和非农就业技能。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在测土配方施肥管理系统基础上,升级建设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打造现代农业数字服务平台。落实国家农机购机补贴政策,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打造农机服务新平台,全面提升农机作业服务水平。抓好营销服务,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化农超合作、农企合作,提升我农产品在大城市尤其是的市场占有率。完善农村金融担保服务体系,有效缓解农民贷款难、投入能力不足问题。用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政策,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提升村级班子凝聚力。

5、以新型人才培育为抓手,加快建设人才网。实施品牌人才打造工程,培养造就一批服务意识强、学术水平高、作用发挥好的科技、管理人才和带动能力强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引导更多农民提升素质、成才成长。以回乡大学生、在乡初高中毕业生等农村新生劳动力为主体,组织开展创业培训、阳光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对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龙头企业负责人持续培养,提高安全生产、市场营销、品牌打造、合作经营等知识技能,培养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小能人。加强对各类农村人才的管理、服务和考评,健全充满活力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坚持引才与引智相结合,柔性引进农业急需的高端领军人才。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能力强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二)持续推进五大产业振兴,增强支撑带动能力

1、粮食产业主攻高产创建。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各类粮食生产补贴及时到位,落实新增补贴向主产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政策,提高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水平,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组织实施全国粮食高产创建等项目,建设刁镇高产创建整建制示范镇和两个粮食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引进推广小麦、玉米良种,提高单产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国千亿斤粮食产能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县以及土地整理等项目,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粮田质量,增强土地蓄水保肥能力。推广粮食病虫害机防作业模式,积极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确保我市粮食生产大县(市)地位。

2、蔬菜产业主攻结构调整。保持蔬菜播种面积稳中有增,着力做精产品、做好质量、做响品牌、做强效益。抓好大葱、鲍芹、伟丽种苗、高官寨甜瓜、绿祥韭菜、牛一蔬菜、盛泉有机菜等特色蔬菜品牌基地和小康、华宝都市农业示范园建设,推动重点基地园区扩规模提素质。将枣园大葱、姜古庄芦笋等基地建成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抓好蔬菜投入品、生产过程和产品全程质量监控检测,提高蔬菜安全质量水平。切实做好规模种植瓜菜的推介营销,建设运销绿色通道,畅通品牌蔬菜进入中高端市场的渠道,提高在市重点超市的市场份额。力争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增加到42万亩,产量达到185万吨。

3、畜禽产业主攻园区建设。突出生猪、奶牛、蛋鸡三大主导产业,积极推动区域化布局。在北部地区培育无公害和绿色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在中部地区创建高附加值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在南部地区建立生态循环、优质高端畜禽产品基地。组织实施生猪调出大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奶牛和生猪良种补贴等重点项目,推广机械化挤奶、自动化供料、数字化管理和粪污干湿分离等畜禽喂养机械化、信息化技术,力争用3-5年时间,全市70%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小区)实现机械化饲喂。创建国家级良种示范基地,加强畜禽新品种引进培育,力争全市生猪、奶牛、蛋鸡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创新疫病防控模式,严把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关口,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落实生猪、蛋鸡、奶牛等标准化喂养技术规程,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狠抓品牌创建,建立优质优价良性运行机制。

4、林果产业主攻特色培育。以为重点区域,以薄壳核桃为主栽树种,集中连片退耕还果1.2万亩,打造5万亩特色林果经济示范区。适应市场变化,以经十东路官庄区段、绣江路明水街道区段为主,新发展苗木花卉0.4万亩。探索高效林果产业发展路径,新建2处经济林标准化生产基地、2处特色林果示范园,新发展林下经济1万亩。提高樱桃、苹果、草莓等鲜食果品设施化栽培水平,推动周年上市,提高栽培效益。抓好用材林产业链条延伸和品牌创建,提高附加值。力争经济林果面积发展到15万亩,实现林业产值10亿元。

5、观光农业主攻农事节庆。着眼满足城乡居民反璞归真、体验异质生活和放松身心等要求,提升宁家埠龙源产业园、普集西山、刁镇大樱桃、曹范薄壳核桃、黄河万亩生态园等现代农业基地园区的整体规划建设水平,增强承载能力。依托农林产业园区,以组织开展农事节庆活动为纽带,整理挖掘我市不同区域特色种养手段、管理模式、劳动用具、劳作场景等农耕文化,整合融入泉水文化、龙山文化、清照文化等内涵和精髓,创意白云湖撒网捕捞、赵八洞香椿采摘、黄河镇吃瓜比赛等互动性、特色性文化活动,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启动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创建工作,推进白云湖省级湿地公园、七星谷农林产业园、平陵城种质博览园、圣井金宝园建设,争创1处省级森林(湿地)公园、2处市级森林(湿地)公园,促进自然与人文景观深度结合,采摘体验与文化展示融为一体,丰富农业文化内涵,拓展观光旅游、教育传承、美化环境等功能,提高农业活动品位档次,满足城乡居民的物质、精神等多层面需求。

(三)开展品牌农业效益年活动,增强共建共享能力。

1、抓规模集聚增效。积极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产出水平。加强土地流转服务,科学协调、有效保护农民与土地承租者利益,加快土地向种植大户、合作社、村集体和农业企业流转。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引才引智力度,促进土地与资本、人才、科技等要素对接。引导各级扶持政策、资金、项目向种粮、种菜、种果等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创新土地集约高效经营模式,集聚先进机械、技术、良种、设施等建设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促进晶荣、银鹭、汇友等市内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拉动大葱、薄壳核桃、优质粮食、用材林等优势农产品深加工,研发高科技、高市场占有率的精深加工产品,拉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生产经营附加值。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农业龙头企业,提升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档次。

2、抓质量安全增效。全面推进种养、加工、营销等各环节的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农业质量安全水平。实施市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续建等项目,打造良好种养环境。严格农业投入品源头管理,全面普及农林水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加快制定特色品牌农畜产品标准。实施生猪、奶牛标准化养殖和生态农业示范县(市)项目,探索生态种养新模式,推广绿色防控新技术,建设标准化种养示范基地。发挥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作用,进一步完善农业检测体系。逐步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强日常监管,抓好专项治理,严厉查处违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继续抓好“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建立不合格产品退出机制,提高品牌农产品的信誉度。

3、抓科技应用增效。把科技驱动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稳粮增产增效的基础支撑,不断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组织粮食高产创建、大葱太空育种试验栽培、薄壳核桃品质提升和深加工等近十项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实施20多项农业科技推广项目,创建富有特色的先进农业科技,推广农畜良种及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土地深耕深翻、小麦宽幅精播、大棚微滴灌、自然养猪、生态养鱼等实用技术。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引进一批掌握前沿科技的人才,开发一批前景广阔的原创性科研成果。与农业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创建新品种、新技术科研孵化中心和试验基地,以高新科技和雄厚资本为依托发展知本农业,促进科技创业。

4、抓互助合作增效。稳数量、重质量,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经济组织,通过优化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组织体系,实现节本增效。继续组织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评选活动,兑现相关扶持及奖励政策。抓好合作社负责人的培训、交流和观摩,提高合作社规范建设水平。增强合作社的互助合作、综合服务能力,发挥合作社为农民提供投入品采购、机械化作业、科技指导、市场营销等作用,降低农民生产经营成本。引导和促进同类合作社组建联合社或产业协会,进一步增强拓展市场的实力,加强农产品价格协商,避免不正当竞争。

5、抓品牌服务增效。加强名优农产品管理,指导各类经营主体提高包装设计水平,规范商标、标识使用行为。继续加大“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和“中国农业百强公用品牌”争创力度。策划组织品牌农业公益宣传推进,积极主办或参与各类评选、展销和推介活动,借助高端新闻媒体和高层次展销会,主打“地标”和“安全”两大品牌,提高名优农产品的美誉度和市场认知度,增强城乡居民对品牌农产品的认可度和消费依赖度。

6、抓市场营销增效。坚持高端产品进专柜、优质产品入超市、普通产品打集贸,实现市场拓展、货畅其流、提高效益。对生态猪肉、生态甲鱼、鲍芹等价值量高、资源稀缺型特色产品,着力走好品牌店专卖经营的路子,主打中高端市场,实现高品质、高价位销售。继续深化农超合作,推动农企对接、直供直销,与银座等超市商场、省市供销系统、好客公司等经营企业建立长期供销合作关系,在全力提升省会城市市场份额的同时,推进营销范围由市内市场向省内外市场扩展。充分发挥经纪人、运销大户作用,提升刁镇蔬菜批发市场等产地批发市场的集散吞吐能力,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南北易货、东西交流。

7、抓功能拓展增效。充分挖掘农业的生态、生活功能,加快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带动农民多渠道、多环节服务增收。抓好农林文化产业园、生态湿地、森林公园、水库风景区等各类农业观光园区、都市农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农事节庆活动向文化展示、生活体验、休闲度假等功能延伸,满足城乡居民采、游、乐、住、购、行等多层面需求。充分发挥垛庄、杏林水库等水利设施蓄水防洪作用,完善水网体系,保障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供应。实施南部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荒山造林、退耕还果工程,巩固提升北部沿黄防风固沙林带,增强泉水涵养、维护生态、美化城市、阻挡风沙的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城乡统筹、三化同步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水平,充分认识、认真把握农业发展环境资源约束越来越大、农产品供需态势趋紧、农产品生产经营价格及效益波动、质量安全监控难度加大,以及城乡要素加快融合等新形势、新情况,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体现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各镇(街道)和市农办、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畜牧局、农机局、蔬菜服务中心、气象局、粮食局、供销社、农广校、黄河河务局等市直农口部门要分工负责、倾力合作,切实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工程)的推进和落实。财政、发改、商务、国土、邮政及供电、农行、农信社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协助抓好涉农项目、政策、资金的争取和落实等工作。

(二)加强农口系统自身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农口系统作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组织主体和实施主体,要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团结意识、廉政意识,加强涉农干部职工的作风和能力素质建设,推进农口系统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素质高、纪律严、作风正、形象好的干部队伍,努力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农口系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服务“三农”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农口系统的整体形象,以一流的精神风貌、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提供优质服务和有力保障。

(三)抓好创新改革,破除各项制约因素。要高度注重发展理念的创新,及时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不断强化品牌立农富民理念,树立把农业作为多功能产业来经营的理,把农产品作为商品来打造的理念,以开放促开发建设的理念,拓宽发展思路,提升思想境界,推动跨越发展,以深化改革激活内力、增强活力。

(四)加大农业招商力度,积极争取资金项目。认真做好项目储备,编制、整合一批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对投资者有吸引力的大型农业项目,做到筛选一批,储备一批,推介一批,重点引进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化种养企业、农业综合型园区规模开发项目。统筹整合各类涉农政策、项目、资金和资源,建立招商项目对接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形式,增强招商引资效果,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参与现代农业建设。

(五)强化督导考评,促进工作落实。建立重点工作调度检查制度,市农办牵头抓好镇(街道)和市直农口部门各项重点工程项目实施情况的调度,每月调度一次,每季度通报一次,每半年组织一次实地检查,年底对镇(街道)发展现代农业情况进行全面考评。及时研究解决现代农业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涌现的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及时总结推广,推动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