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委员会工作思路

时间:2022-05-06 11:06:00

导语:经济委员会工作思路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委员会工作思路

2012年是“十二五”的开篇之年,在这一年里,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景可期,但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仍未消除,整个经济形势仍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

一、2012年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及指导思想

2011年国内宏观调控初见成效,危机后我市经济增长趋稳,尽管今年支撑工业经济回升向好的主要因素依然存在,但我们要清醒冷静地看到,我市工业经济增长不确定因素增加,国际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国内在结构性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的情况下,新的问题又在产生和发展,工业经济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总的来说,今年工业经济运行环境会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外松内紧的货币政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货币政策趋于宽松;而国内通货膨胀增长迅速,货币政策趋向稳健。

二是外升内贬的币值走势。在内外压力下,人民币对主要货币,尤其是对美元的比值不断上升;而另一方面,国内通货膨胀增长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人民币实际购买力不断下降。

三是外强内弱的产业政策。危机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之后在出现贸易保护主义的同时,“振兴制造业”成为各国实现经济复苏的依托,美、法等发达国家不断出台强力政策支持制造业发展;而国内政策扶持说多做少,实质上支持力度不断弱化。

四是外低内高的生产成本。人民币升值后原材料价格按理应当下降,但国内国有企业对原材料的垄断,如石油产品的定价、铁矿石定价机制的改变等都使得生产成本呈现外低内高的局面。

五是外宽内严的减碳措施。中央政府认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遏制温室气体的排放,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为减排不惜放慢经济增长率;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态度和立场消极,不仅不作出应有的碳减排承诺,反而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历史责任、自身能力及发展水平的减排义务。

根据以上形势判断,2012年我市工业经济指导思想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市委、市政府“沿海开发、自主创新、城市群优先、民生优先”四大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产业集群提升为主攻方向,以民营企业股权重构、技术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优化发展环境,提高行政效率,保证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发展,为实现“十二五”工业发展目标打好坚实的基础。

综合考虑市内外发展环境,2012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确定为: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为10%以上;

工业性投资争取达到12%的增长;

重点民营企业股权重构完成20家以上;新增上市企业3-5家(通过发审委审核);

新增规上企业家数200家(2000万产值以上的企业);

亩均税收提高8%;

完成省里下达的节能降耗指标。

二、2012年工业经济主要工作措施

2012年,全市工业经济力争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突破:

在构建循环经济示范区框架上取得新突破

以构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为目标,全新定位,全盘谋划,按照“三三三”的建设路径,即三个层次(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三个区域(“核心区”、“主攻区”、“拓展区”)、三个步骤(重点三年、规划五年、展望十年),逐步构建起科学发展循环经济的初步框架。今年为示范建设、重点推进的第一年,重点是在生产、流通、消费三个领域全面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废弃物分类回收与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生态化、示范工程、营造环境六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率先在主导行业内倡导发展循环经济。

在主攻沿海上取得新突破

着力构建“一核心、三板块”的空间布局结构,加快核心区即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市区东部组团、以及临海东部组团、石化工业基地以及温岭东部组团)的发展。“核心区”作为“十二五”时期产业空间“大平台”,是我市工业增量发展的核心区域,今年以加快体制机制突破、重点项目见效、结构优化推进、空间协调深化为工作重点,做好沃尔沃汽车和石化等项目的引进工作,形成建设态势。并以此为基础,向南北两翼拓展,带动“三板块”中南部板块(包括玉环经济开发区、玉环漩门工业城、玉环滨港工业区块,以及温岭工业园、温岭经济开发区)和北部板块(包括三门沿海工业区块、健跳港临港工业集聚区、三门工业园区)的发展,形成沿海开发的新局面。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研究扶持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提出“十二五”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政府资源优化配置,努力促成一批新兴产业,重点抓好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机床模具)、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七大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与大型国企央企、著名民营企业和区域性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充分利用军工合作平台,加强与军工企业的合作,大力引进新兴产业。

在鼓励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上有新突破

研究制定我市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和引进一批有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企业和工业设计园区。加快企业营销模式创新,支持生产企业从制造产品向输出“产品+服务+连锁”的后端延伸。逐步扩大制造业分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试点范围,重点抓好物流仓储、研发设计、售后服务、信息服务等环节的分离发展。鼓励中小型工业企业外包生产性服务业务。加强信息服务企业与制造、金融等企业的供需对接。

在加快信息技术与工业的结合上有新突破

推进产业集群的“两化融合”。重点推进信息化与我市省级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融合,研究建立以产业集群为单位的两化融合示范基地。推进重点行业的“两化融合”。推广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信息化系统应用,重点推进轻工、医药、模具三大行业的“两化融合”试点。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加大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经营关键环节的融合渗透,促进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研究建立若干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示范企业,突出抓好信息技术在全市10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的全面应用。

为此,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以集群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工业转型升级。

1、加快传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一是规划引导。深入实际全力调研全市产业发展情况,在“十二五”规划的引领下,研究“5+1”主导产业的产业布局、发展目标和重点发展领域,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二是示范推进。深入推进全市列入省级示范区试点的医化、黄岩模具、温岭泵业、路桥再生金属资源、临海休闲用品5个产业集群实施转型升级,大力引导其余32个县域层面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三是政策引导。根据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对原有扶持工业各项政策意见进行整合的基础上,以亩均产出、亩均税收、单位增加值能耗、单位增加值排放为主要依据,建立我市工业企业评价体系。并公布十五个行业的平均水平,以财政、土地、金融、税收为杠杆,引导企业科学发展,促进集群转型升级。

2、加快大项目的引进、落地和建设。一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推进与大型国企央企、著名民营企业和区域性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引进一批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带动作用明显、效益好的项目。二是进一步抓好军工协作工作,重在项目的签约与实施,加强项目的跟踪,确保军工协作踏踏实实,多出成效。三是积极跟踪已引进大项目的建设进度,尤其是北京对接会引进项目的落地、开工、建设情况,即使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

3、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一是探索建立大企业培育体系,明确“十二五”期间大企业培育的目标、对象和工作机制,并出台实施意见,为“十二五”期间我市在大企业的培育上取得重大突破,实现“1161”(产值10家100亿、10家50亿、60家10亿、1000家上亿企业)目标打下基础。二是利用当前我市良好的上市氛围,利用资本市场做大行业龙头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从而以龙头企业来带动块状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以市场开拓为主要支撑,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1、鼓励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结合境外分拨销售中心和品牌展中心建设,借助东盟自贸区、中非合作论坛等平台,积极开拓东盟、非洲、中东、“金砖四国”、台湾等新兴市场。

2、组织企业参加专业会展。重点办好第十一届塑交会、第四届中国船舶工业博览会、2012中国上海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等博览会,组织我市更多的企业参加境内外重要展会;继续确定35场境内外展会为重点支持展会,重点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华交会、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汽配展等15场境内外大型展会。

3、帮助企业开创营销模式。帮助出口转内销企业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体系,提高国内市场份额。鼓励企业提升商品专业批发市场、商场专柜、连锁专卖的同时,推动企业加快拓展电子商务、虚拟经营、参与工程总承包等营销形式,拓宽营销渠道。

(三)以股权重构为主要手段,推进企业跨越发展。

1、继续推进企业上市。一是围绕按照“上市一批、培育一批、改制一批”的总体思路,以规模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为重点,积极挖掘和培育上市后备资源,不断充实和调整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二是举办两次较大规模的上市培训和推介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上市积极性,努力实现创业板上市零的突破,打造民营企业上市强市,树立资本市场的“板块”品牌形象。三是引导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平台,积极推进再融资。

2、积极推动股权优化。一是按照民营企业股权重构3年行动计划,以省、市重点企业为主,在前两年顺利实施的基础上,继续推动20家重点民营企业的股权重构。二是充分发挥省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平台的作用,推动更多企业在平台上挂牌,使得股份转让真正“活”起来。三是加大宣传、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吸引境内外各类创投机构到我市开展业务。

3、有序推进兼并重组。一是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在当地开展产业整合,发挥其在当地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核心带动作用。二是鼓励行业内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做大生产规模,拓展产品线、延伸产业链,改变我市多数行业的低、小、散现象。三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走出国门,开展跨国兼并,获得设计、研发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

(四)以创新发展为主要动力,提高区域竞争能力。

1、引导企业开展管理创新。一是通过典型引导,政策扶持、现场会的多种形式,引导企业全面提高战略规划、运营方式、生产组织、技术开发、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基础性管理水平,夯实管理创新基础。二是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推进一批管理信息化改造项目,树立一批管理信息化示范企业,推广一批管理信息化先进经验,推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三是以完善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为重点,稳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2、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一是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大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辅导,积极鼓励帮助企业申报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充分发挥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体系的作用。二是着力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以优势企业、企业为重点,强化产学研合作和高技术人才支撑,加快共性技术、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三是鼓励企业将更多的工业投入转向技术装备,引导企业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较高附加值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

3、加强技术改造。一是抓紧启动今年投资项目的筛选和立项评审,力争早立项、早安排经费、早组织实施。二是积极引导企业调整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继续组织实施“双百工程”。三是加强与省级部门、国家部委的衔接,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新增投资专项。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县两级重点项目库,抓好重点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实施。

4、完善创新平台。完善提升市级公共创新平台,更好地发挥浙大研究院、中科院中心、高校联盟中心、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在推动校(院)企技术合作中的核心作用。加强与大院大所的合作,争取吸引更多的研究机构落户,推动区域创新平台建设。

(五)以集约节约为主要原则,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1、建立和健全节能降耗长效管理机制。一是修订完善《市节能降耗目标考核办法》,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责任落实到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二是严格执行《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从严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提高准入门槛,并切实落实建设项目新增能耗等量淘汰制度。三是强化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监察和监测,完善企业节能督查、电量消耗日报、通报等制度,使得节能降耗工作成为常态化。四是强化节能降耗有序用电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职能,加强对有序用电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2、加快推进节能技术应用。一是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今年主要实施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改造、、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及绿色照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五大重点节能工程,并加快推广太阳能、风能,推进农村生物质能应用。二是做好节能项目的储备工作,建立节能项目库和节能项目备案制度。三是加大节能投入,促进节能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设立并逐年提高节能降耗专项资金,形成通过政府资金引导全社会自发节能的政策激励机制。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一是认真组织落实工业循环经济试点,着力推进循环经济型园区、循环经济乡镇和循环经济型企业建设。二是加快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重点是推进路桥再生金属基地建设,发展循环产业链。三是继续抓好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的认定管理工作,完善程序,严格把关。四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试点工作。在重点高耗能企业和重点污染企业中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工作,推动我市清洁生产工作的深入开展。五是倡导社会循环消费,努力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努力实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协调发展。

4、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一是根据省政府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计划和我市实际,制定我市淘汰落后产能的目标任务。二是研究完善促进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善淘汰后的补偿机制,解决淘汰后的资产补偿和人员安置问题。三是加强投资项目审核管理,防止新增落后产能。

(六)以服务企业为最终目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1、加强系统建设,提高素质,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在机构改革后,加快系统的整合、融合,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二是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载体,大力开展学风建设,积极探索理论学习新方式,拓宽学习内容,切实加强机关干部自身素质,提高谋划未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大讨论活动,转变发展理念,激发创新思维,更好地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四是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努力塑造一支服务型、创新型、学习型、专家型、廉洁型的经信干部队伍。

2、加强运行监测分析。一是加强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和重点项目的引导和监测,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防止经济运行出现大的波动。二是充分发挥“市重点工业企业监测系统”的作用,整合省、市、县监测分析力量,实现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三是建立完善我委经济运行基础数据库(基础业务数据库、工作业务数据库、抽样调查数据库),加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3、加强企业管理培训。一是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引导企业家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充分发挥企业家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核心作用。二是推进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培训,重点抓好学历学位、中长期等高层次培训,加大对行业龙头企业和块状经济骨干企业管理知识的培训力度。三是积极开展地区交流,带领企业家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到管理先进地区和企业考察交流,相互学习,提高管理水平。

4、深化企业服务工作。一是进一步深化“两年”工作,完善重大项目、重点企业领导联系、企业问题上报和反馈、重大问题专报市领导、跟踪服务等系列工作制度,搭建较为完善的服务平台,将“两年”活动搞得更好。二是进一步推进“双服务”工作,坚持把为企业排忧解难作为服务企业的中心环节来抓,全面落实帮扶企业的相关政策,积极为企业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三是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继续做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立市信用担保协会,有针对性的举办银企洽谈会,从发展环境上强化经委服务企业的功能。

当前,是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我们要结合实际,解放思想,创新发展,不断完善科学发展的政策体系,努力开创工业经济科学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