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农业发展工作打算
时间:2022-03-12 10:29:00
导语:全县农业发展工作打算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拼搏实干、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立足我县农业发展现状和资源优势,编制《县农业发展计划(2009-2013年)》。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大产业、大发展理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培植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打造农产品品牌。强化机制创新,推进土地合理流转,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
1、实现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到2011年和2013年,农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8亿元、34亿元,年均递增10%;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6633元和8174元,年均递增11%。到2012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中游水平。
2、提升农产品标准化水平。到2011年,全县基本实现农产品无公害化生产;绿色、有机农产品面积达到50万亩,占农产品总量的30%以上。其中有机农产品面积达到15万亩,占农产品总量的10%。培育国家级名优农产品品牌3个,省级名优农产品品牌8个。
3、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3家,到2011年达到16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65家,到2011年达到300家。
4、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全县新增灌溉面积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0万亩;新增排涝面积4.5万亩,改善排涝面积15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10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0%。
5、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全县农田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60%,农田肥料利用率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34%,农村户用沼气普及率达到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有林地面积达到5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2%。
三、工作重点
围绕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按照“抓龙头、上项目、带基地、兴产业、促发展”的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农业产业
立足我县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合理布局、规模发展的原则,着力培植粮食、油料、蔬菜、林果、水产、畜禽六大主导产业,建设十大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
1、100万亩优质粮食基地。通过实施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工程,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在州城、沙河站、彭集、新湖、接山、大羊、镇、梯门等乡镇建设100万亩优质粮食基地。
2、10万亩优质大蒜基地。发挥“斑鸠店”大蒜品牌优势,提升质量水平,发展绿色有机大蒜,在斑鸠店、旧县、银山、戴庙、商老庄等乡镇建设10万亩优质大蒜基地。
3、10万亩优质花生基地。以光大集团和彭集花生批发市场为依托,发挥“光大智育”牌花生油的品牌优势,在彭集、沙河站、镇等乡镇建设10万亩优质花生基地。
4、10万亩有机蔬菜基地。发挥蔬菜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在接山、沙河站、彭集、镇、大羊、州城等乡镇建设10万亩有机蔬菜基地。
5、10万亩优质核桃基地。发挥“中国核桃之乡”优势,在大羊、梯门、镇、接山、老湖、旧县等乡镇发展以“元丰”、“香玲”核桃为主的10万亩优质核桃基地。
6、10万亩水产品养殖基地。依托湖水泊食品等龙头企业,加强宣传推介和产品认证,提高湖鲜活水产品的知名度,扩大湖名优特水产品养殖面积,在沿湖乡镇建设10万亩标准化水产品养殖基地。
7、100万只特种动物养殖基地。以泰伦裘皮公司为龙头,结合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实施,在老湖等库区乡镇建设100万只特种动物养殖基地。
8、100万只麻鸭养殖基地。以湖水泊食品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引进先进养殖技术,在老湖、新湖等沿湖乡镇建设100万只麻鸭养殖基地。
9、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以食为天、泰银食品等企业为龙头,加强与六和集团、凤祥集团等企业的合作,采用自然养猪法等先进饲养技术,在全县建设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
10、5万亩桑蚕基地。推广“3+1”大棚养蚕模式,培植桑蚕生产基地乡镇、专业村、专业户,在州城、新湖、沙河站、商老庄、镇等乡镇建设5万亩桑蚕基地。
(二)农业龙头企业
坚持大、高、外、新、多的原则,即带动能力大、附加值高、外向型、新产品、多种经济组织形式,建设一批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加大现有龙头企业扩规改造力度。对光大集团、雪菱淀粉、国信实业、祥瑞药业、泰龙食品、正亮淀粉制品、八里香食品、湖水泊食品、国丹食品、泰伦裘皮、泽生生物科技、吉祥食品、津东脱水蔬菜等农业龙头企业进行扩规改造,拓宽生产领域,扩大生产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提高带动能力。三年内光大集团、雪菱淀粉、国信实业3家省重点龙头企业晋升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正亮淀粉制品、八里香食品、祥瑞药业、泰龙食品、湖水泊食品、吉祥食品等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晋升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基食品、泰银食品、泽生生物、泰伦裘皮等公司晋升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省、市、县级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3家、6家、21家、40家。加快在建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对泰银食品、多益食品、金豆制品、蛋白饲料加工、盛铎商贸、林海木业、湖饲料等在建农业龙头企业,加强督促指导,帮助企业及时解决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促其尽快投产达产。培植新上龙头企业。围绕建设大蒜、桑蚕、核桃、酿酒葡萄等优质产品基地,培植新上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购销企业、农产品交易市场。重点抓好核桃深加工、葡萄深加工、大蒜深加工、蚕茧制丝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大蒜、花生、水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
以上项目具体情况见附件一。
(三)重点农业项目
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导向,围绕产业发展策划一批前瞻性强、带动力大的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1、抓实抓好已有项目
(1)库区移民扶持项目。重点实施二期移民扶持规划和移民后期扶持规划项目,总投资3.2亿元。
(2)南水北调工程影响处理规划项目。重点实施穿黄河段、入湖段和湖蓄水影响处理三项工程,总投资2.85亿元。
(3)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总投资9800万元。
(4)堤防加固工程。加固二级湖堤17.7公里,加固黄河堤7.9公里,总投资8230万元。
(5)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186个村、16万人的农村自来水建设任务,总投资8000万元。
(6)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在商老庄建设年出栏3000头良种猪繁育场一处;在梯门乡西柿子园利用自然养猪法发展年出栏3万头标准化养猪小区;在梯门乡海子村利用全封闭养猪法建设年出栏3万头标准化养猪小区;在镇建设年出栏1万头标准化养猪小区。总投资4400万元。
(7)有机蔬菜基地建设项目。在接山乡发展有机蔬菜基地3万亩,总投资2980万元。
(8)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对33座小型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总投资2533万元。
(9)汇河大排河治理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
(10)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粮食产业项目。在沙河站镇、接山乡分别建立1万亩粮食高产攻关示范区,集成推广秸秆还田、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技术,投资2360万元。
(11)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生态林项目。在大羊乡建设3万亩以核桃为主的生态林,投资1858万元。
(12)戴庙乡肉鸡养殖示范园建设项目。与凤祥集团、泰银公司联营,在戴庙乡魏庄村建设年出栏150万只标准化肉鸡养殖示范园,总投资1800万元。
(13)食用菌大棚基地建设项目。在旧县乡发展食用菌大棚1420亩,总投资1720万元。
(14)品牌水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在湖建设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5000亩,总投资1400万元。
(15)湖渔业资源增殖修复和清洁水产养殖项目。建立10公里水生植物净化床、5000公顷水生经济植物保护区和大湖增殖区,每年向湖投放鱼种、蟹苗500-1000万尾(只)。总投资800万元。
(16)湖省级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在湖、稻屯洼保护湿地25892公顷,总投资684万元。
(17)沿湖排灌站改建工程。改造排灌站4座,更新机组5台套,建筑物40座,总投资640万元。
(18)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在大羊乡建设1.5万亩稳产高产标准农田,投资450万元。
(19)苗种繁育场建设项目。对县第一淡水养殖试验场进行改造。总投资400万元。
(20)林业生态示范建设项目。在济菏高速公路两侧、大汶河北岸和黄河故道建设生态示范林6000亩,投资360万元。
(21)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以“一池三改”为重点,发展农村户用沼气3000组,投资300万元。
2、积极争取新上项目
(1)湖水库无地移民安居工程项目。计划征地1145亩,为无地移民新建住宅楼107万平方米,建设教育、文体、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5.7万平方米,总投资15.1亿元。
(2)防洪除涝工程。新建、扩建排涝站48处,开挖排水干沟、支渠59条、133公里,疏浚河道、干沟35条、462公里,建桥涵1076座,总投资4.2亿元。
(3)稻屯洼综合治理工程。新建分洪闸1座,重建王台退水闸1座,建设避洪台28座,加固稻屯洼围堤20公里,治理河道5条63.1公里,新建、改建排涝站9座,新建撤退道路45公里,架设通讯线路45公里。总投资2.7亿元。
(4)河道治理工程。治理河道22条296公里,改造建筑物30座,总投资2.6亿元。
(5)北部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5平方公里,总投资2.37亿元。
(6)引黄灌区改造工程。更新机泵6台套,清淤加固干渠、分干渠、支渠323公里,新建分干渠10公里,建设渠系建筑物325座。总投资1.53亿元。
(7)引湖灌区扩建配套工程。安装水泵10台,改造支斗渠38条83.5公里,新建分干渠18.6公里,渠系建筑物744座。总投资1.5亿元。
(8)引汶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干渠改造40.4公里、新建26.1公里,支渠改造23.6公里、新建25.1公里,建设渠系建筑物236座。总投资1.23亿元。
(9)省财政扶持节水灌溉工程。新发展节水灌溉工程3万亩,总投资2750万元。
(10)湖旅游观光荷花带建设项目。在济菏高速至湖连接线和331省道州城至商老庄段公路两侧建设观赏荷花带,投资2278万元。
(11)庞口闸扩建工程。新建泄洪闸9孔,总泄洪能力达到950立方米每秒,总投资2000万元。
(12)湖老湖渔港建设项目。在老湖镇西三村建设渔港一处,总投资600万元。
以上项目具体情况见附件二。
四、推进措施
1、加大农业投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一是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政策投入。积极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增加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投入。二是积极对上争取。通过多种渠道,密切与上级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国家投资信息,提高对上争取的针对性。充分发挥部门职能,按照“实施一批、争取一批、储备一批”的总体要求,认真组织项目的论证、编制及项目筛选,建立较为完善的项目储备库,储备一批将来能够争取实施的项目。三是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吸引社会各届人士投资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村公用事业。
2、狠抓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引导、扶持发展专业协会、产销服务队、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新运行机制和经营方式,逐步建立以农民及其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300个,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超过35%,农民组织化率达到50%以上。
3、积极引导土地规模流转,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和服务组织。在县农业局建立农村土流转服务中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力争到2011年,全县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比例由现在的2%提高20%,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6万亩以上。
4、加强高端合作,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加强与山农大、省农科院作物所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争取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在我县建立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加强与六和集团、正大集团、凤祥集团等大型龙头企业的联合,为我县产业发展提供依托和支撑。加强农业信息平台建设,建成以农业信息网和农村远教网为主、覆盖县乡村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结合人才开发计划实施,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5、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实施标准化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打造“绿色”、“生态”品牌。对湖产品、小尾寒羊、特种动物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争创省级、国家级名牌。完善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站建设,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抓好规模畜禽饲养场有机物污染治理,推广使用无害化处理技术和沼气、秸秆氨化、青贮养畜技术等。加强科学使用农药化肥的指导与管理,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易降解的农用薄膜,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6、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农业农村工作实效。一是创新发展思路。坚持用抓旅游的理念谋划农业,用抓景点的办法建设项目,充分整合移民开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标准化池塘改造等项目资金,结合我县旅游发展计划,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集旅游、观光、休闲、体验、娱乐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积极深化以水利、林业等产权制度为主的农业改革,激活各类生产要素,调动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支持农业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创新领导方法。成立农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协调、督促产业发展计划的落实。深入开展调研,面对面地加强指导,研究措施,搞好服务。健全完善领导、部门联系重点龙头、重点项目制度,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创新奖惩机制。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督促、检查、考核力度。健全完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工作考核奖惩机制,做到奖优罚劣,激发调动各级各部门抓农业农村工作的积极性。
- 上一篇:经济环境建设工作打算
- 下一篇:旅游局上半年旅游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