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全民健身实施规划
时间:2022-03-12 10:02:00
导语:县级全民健身实施规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民健身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幸福生活,关系到社会和谐、文明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县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及国务院、省、市各级《全民健身计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努力实现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以改革促发展,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格局,不断提高全民健身生活化、社会化、科学化水平,为实现人民健康幸福、社会文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全县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城乡基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建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
(一)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显著增加。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经常锻炼次数和锻炼时间逐步增加,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6%以上,其中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城市居民达到20%以上,农村居民达到8%以上。在校学生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提高农民、职工、老年人、残疾人、妇女、青少年等各类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
(二)城乡居民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标准的人数达到90%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其中达到优秀标准的人数比例超过20%,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
(三)城乡公共体育设施不断增加。争取省级以上全民健身设施示范项目,建成县、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健身设施网络。建有相应规模的全民健身中心;公园、绿地、广场、健身步道等公共体育健身设施逐步增加。各类体育设施的开放率和利用率有较大提高;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的网络化格局。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
(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经常性组织全民健身活动,定期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组织举办学校、职工、农民、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少数民族和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等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体育比赛,组织好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等节点活动,大力推广各种健身功法,举办群众喜闻乐见、普遍参与的健身项目展示活动,广泛开展“人人掌握一项健身方法”活动。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群众体育品牌赛事和活动,全面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
(五)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更加健全。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立体育总会,广泛建立单项体育协会、行业运动协会和人群体育协会等体育社团。各类健身俱乐部、健身指导站、健身气功活动站点等明显增加,基层体育组织经常性、制度化开展体育健身活动。全县晨晚活动站点达到300个。
(六)全民健身指导和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展。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总量达到总人口的1.7‰以上。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普遍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形成组织落实、机构合理、覆盖城乡、服务到位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
(七)全民健身科技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建立全县全民健身科技服务中心,完善国民体质监测设施,通过对广大市民群众进行日常体质测试,依据个人体质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增强全民健身的吸引力,提高全民健身质量和水平。
(八)全民健身服务业蓬勃发展。不断增加体育市场供给,健身市场规范有序,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消费意识明显增强,体育健身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培育和形成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力量强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品牌,培养体育健身休闲市场,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和有特色的体育健身品牌,促进大众化体育健身市场规范有序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法制宣传工作
1、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加强对《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和本实施计划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保证各项规定全面执行。
2、建立全民健身宣传的长效机制,发挥媒体和网络的作用,宣传全民健身工作。县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网络等媒体要设立专栏,举办讲座,播放健身活动节目、公益广告、宣传片、宣传画,出版科普读物、音像制品,设置科普宣传栏,普及体育健身知识,提高公民科学健身素养。借助市、县运动会、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月和各类体育赛事、体育活动,加强宣传,倡导“人人热爱体育、全民健身强体”的理念和健康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参与体育健身的良好风气。
(二)大力发展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
1、依法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加强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设。将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纳入“十二五”时期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统一安排。新建居住区要按照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标准,设计建设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全面完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社区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并逐步覆盖到行政村。有条件的公园、广场、绿地要规划配套体育健身设施。充分利用山、河、湖等自然资源,规划建设一批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登山步道等户外运动设施,大力发展社区和农村体育。
2、提高体育场馆设施利用率。各类公共体育设施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优惠或者免费开放。8月8日全民健身日,公共体育场所免费向社会开放。新建和改建学校体育设施,要便于向公众开放。公园每天安排固定时段免费向公众体育健身开放。已经开放的,不得改为收费经营。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单位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体育设施的维护更新,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使用效率。防止公共体育设施闲置浪费或被挤占、挪用。
(三)积极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1、加强健身组织建设。按照《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的要求设立县体育总会,建立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和职工、农民、老年人、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等人群体育组织,配备工作人员,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
2、加强乡镇体育站、街道体育活动中心建设。乡镇(街道)主动完善体育服务功能,配备至少1名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辖区全民健身活动、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及健身体育设施建设等工作,严格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带动乡镇(街道)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开展。
3、推进城乡基层健身站点网络化。坚持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乡基层健身站点,大力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站点、健身俱乐部和健身指导站等,逐步实现基层健身站点网络化。在基层健身站点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培植特色健身项目,对社会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健身服务。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
1、突出8月8日全民健身日、5月全民健身月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各类大型示范健身活动。遵循“因地制宜、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的原则,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
2、根据区域特色,结合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创建、开展“一区一品”群众体育品牌活动。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要组织居民因地制宜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重视特色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传播推广工作,培育打造新的特色品牌活动,努力构建“有品牌,有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格局。
3、积极开展健身气功交流展示活动。每年至少举办2次100人以上规模的交流展示活动,全面加快体育健身活动的普遍化、经常化、科学化、社会化进程。
4、加快非奥运项目的普及提高。高度重视非奥运项目在发展全民健身中的引导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资源推动非奥运项目普及提高。
5、定期举办县全民健身运动会,设置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项目,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精心筹划,做好省全民健身运动会的参赛组织工作。
6、创新健身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与旅游、文化、商贸相结合的群众性体育竞赛、展示活动,不断推出适合不同人群、地域、季节的体育健身新形式、新方法。
(五)努力提升全民健身科技服务水平
1、加强科学健身知识宣传。建立全民健身科技服务网,提高全民健身科技服务信息化水平,定期举办科学健身讲座和各类健身知识培训班,大力普及运动健身科学知识。
2、积极开展“我的体质我知道”体质检测活动。组织群众日常体质测定和体育锻炼达标测试,建立居民体质档案,出具运动处方,通过体质测定和运动能力评估,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服务。
3、加强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建设。开展全民健身科技服务达标争创活动,推动国民体质监测站的升级改造,打造全民健身科技服务精品工程,提升全民健身科技服务水平。扩大国民体质检测网点,努力向具备条件的乡镇和街道延伸。
4、推行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质测定标准。认真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国家残疾人体质测定标准》、《业余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广泛开展测定、达标活动;建立社会化的激励机制,对符合标准者颁发证书证章,引导和鼓励城乡居民经常、持久地参加体育健身活动,不断提高体质健康和体育技能水平。
(六)大力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1、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实施以各类体育健身项目为主体的等级制度,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扩大以技能型为主体的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结合实际建立三级培训基地。在全县晨晚练辅导站、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生活化社区、体育协会、已配建的全民健身工程等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全覆盖。对吸纳的优秀教练员、运动员,授予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称号,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体育指导服务活动中的引领作用。
2、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注册登记、管理使用工作。建立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档案,建立健身指导岗位制,确定健身指导的地点、时间、体育项目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实行“四定”管理(定点、定时、定项、定岗)。成立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完善网络登记、审批、注册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体育健身指导服务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便利,对业绩优秀、群众评价好的给予表彰奖励,不断激发他们开展健身服务的积极性。
3、积极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执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标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对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实施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鼓励和支持退役运动员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拓宽就业渠道,服务全民健身。
4、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建设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全社会热心人士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经常性开展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组织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教师,深入社区、机关、学校等宣传健身知识,普及全民健身科学知识和健身技能。立足基层,坚持示范推广与日常指导相结合,创新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平台,推广多元化服务项目,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树立崇尚互助、强健体魄的良好社会风尚。
(七)推动全民健身全面发展
1、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县政府将社区体育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以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乡镇(街道)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完善体育健身指导站、体育活动中心、老年体协、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健身团队、体育健身站点等体育组织,整合辖区单位、学校体育设施、体育人才资源,举办形式多样、广泛经常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大力推进社区体育“五个一”(一处公共体育设施、一个全民健身指导站、一个体育俱乐部、一支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一批特色体育健身项目)建设,大力开展以“五个一”体育健身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省级“体育先进社区”争创活动。
2、大力发展农村体育。将农村体育工作纳入全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促进城乡体育资源均衡配置,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基层体育公共服务能力。乡镇要组织建设集中居住社区和分散居住社区中心村的体育场地设施,建立完善乡镇体育站、农民体协、老年体协、健身站点等体育组织,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体育活动。开展“体育下乡活动”,组织举办县、乡农民运动会。开展特色体育县、乡镇创建和国家级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争创活动。
3、大力发展青少年体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列入教育振兴计划,作为学校教育基本目标和重要评价内容。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和督导制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深入开展“全县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把学生体质状况和参加锻炼情况纳入各类招生考试之中。积极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组织开展多种体育项目进校园活动。组织好学校春秋两季运动会。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办好体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营地等青少年校外教育阵地作用,积极开展青少年素质拓展等活动,与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相互衔接,努力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建立和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网络和联动机制。
4、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体育。建立少数民族体育协会。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各类体育人才。组织开展以民族优秀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竞赛和活动。
5、重视发展老年人体育。乡镇、街道都要成立老年体育协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文体活动,定期举办老年健身展示活动。加强老年文体教练员、辅导员、裁判员和骨干队伍建设,重点扶持培养一批有影响、有特色、有水平的老年文体团队。公共体育设施对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提供便利和优惠。新增城乡社区体育设施要兼顾老年人健身需求,老年人活动中心设置适合老年人体育活动的设施,社区服务兼顾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务。不断创新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和方法。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老年人体育服务机构和体育健身设施。
6、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坚持把残疾人体育纳入特殊教育和体育教育。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改造要严格执行国家无障碍标准。推广适合各类残疾人特点和需要的健身康复体育项目。各类学校要创造条件组织残疾人学生参加适合其特点的日常体育活动。加强残疾人运动员的培养、选拔、集训和参赛工作,积极参加省残疾人运动会等体育赛事。
7、大力发展职工体育。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普遍建立职工体育协会,广泛建立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组织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每周不少于三次,每次不低于半小时,参与率达到95%以上,进行考勤并纳入本单位日常管理工作。各单位要配置体育健身设施,为职工参与体育健身提供必要的时间保障。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和体质测试活动。有条件的单位每年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开展进城务工人员体育活动。
(八)加快发展全民健身服务业
1、充分调动全社会兴办全民健身事业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全民健身事业。
2、推行国家有关体育健身服务规范和标准,促进我县全民健身中心健康运营,大力培育以健身科技服务和健身技能指导为主要内容的体育健身服务市场主体。
3、扶持建设一批社会体育俱乐部、社区健身俱乐部,体育主管部门要会同工商等部门加强对高危险性体育健身项目经营的审批和监管。对社会力量兴办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民政、体育主管部门要在注册登记、工作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属退役运动员自主创业的,应给予政策优惠。
4、社会力量通过有接受捐赠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县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部分,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本计划在县政府领导下,由县体育局会同有关部门、群众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推行。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明确部门责任,制定年度推进计划,抓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的组织实施。各乡镇、街道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2、县、乡人民政府是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责任主体,负责计划的实施。要把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县体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群体组织和社会团体,采取整体规划、分年度实施的方式,共同组织落实好本计划。
3、体育主管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监督奖励等措施,并建立目标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实行目标考核。
4、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贯彻执行各项政策措施,推动《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落实。县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和行业体育协会,要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作用,共同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
(二)加大经费投入
1、县政府按照《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规定,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按照人均1.5元的标准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将公共体育设施维护更新、公共体育场所开放、社会体育骨干培训、各类全民健身竞赛等相关费用列入全民健身专项经费,对公益性全民健身事业单位和服务机构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动的经费投入。加大对农村全民健身事业经费的投入,探索建立个人缴费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
2、留归体育主管部门使用的彩票公益金,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主要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加强监督管理。
(三)实施考核评估
县政府对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情况进行考核评估,作为检验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指标纳入考核序列。全省开展的“和谐城乡建设行动”、“健康行动”、“乡村文明行动”和“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选等列入重点督导内容。体育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并在2015年对《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对为全民健身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奖励。
- 上一篇:政协常委会提案工作汇报
- 下一篇:水利水电局项目工作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