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教育发展情况打算

时间:2022-09-14 11:29:00

导语:镇教育发展情况打算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镇教育发展情况打算

一、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出的前提基础

近年来,科教兴镇、教育强镇”战略思想指导下。镇坚持“依法治教、规范管理、促进发展”工作方针,实施了办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高”办学行为整治”义务教育关爱”普九巩固提高”课程改革”校点布局调整”小学保育寄宿制建设”初中标准化建设”等工程,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义务教育深入人心,学生入学率巩固率保持100%素质教育全面实施,课程改革取得突破;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技术装备水平显着提高;教育体系日趋完善,结构布局日趋合理,办学体制得到创新;学前教育蓬勃发展;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教育观念得到更新;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全面提升。目前全镇共有各类学校15所,其中小学7所,初中2所,幼儿园6所,校中小学生2837人,其中小学1704人,初中1133人,园幼儿900人。

镇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取得可喜成绩,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一是教师队伍结构和管理上存在各学段教师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合理流动机制问题;二是教育资源上存在各类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大众需求的矛盾;三是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上滞后于时展的要求。

二、教育事业发展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为契机,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科学的人才观,以人为本,科研兴教,深化改革,提高质量。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巩固“普九”成果。坚持为“三农”服务。同时加强教育同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的结合,为董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教育事业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到2020年,我镇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高质量、高水平普及学前阶段教育,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成人教育、民办教育整体实力进入全市前列,生均教育资源占有量达到全市平均水平,教育信息化程度居全市前列,全镇形成科学、合理、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

(二)各类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1、至2020年,3~6周岁幼儿入园率达98%以上,全面提高我镇儿童早期教育水平。

2、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中的标准化建设全部完成并提升其水平,实现6-17周岁儿童少年普遍接受高标准九年义务教育,社会弱势群体中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充分关注和保护,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达到100%。

3、学前教育稳步发展。按优化条件、提高质量、规范管理的原则和要求,对现有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市场化有序合并。民办幼儿园减少50%,力争办一所公办幼儿园。

4、到2020年,全镇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小学教师本专科学历达到9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到85%以上。到2020年全镇培养市级骨干教师40名,培养宜昌市级学科带头人5名,省、市专家、特级教师达到1—2名。培养2—3名骨干校长和专家型校长。到2020年对我镇中小学教师和中小学校长进行两轮以上全员培训。到2020年我镇中小学教师队伍平均年龄控制在45岁以下,学科配套率达95%以上。

5、全镇中小学办学条件均衡化、现代化。逐步缩小办学条件的差距,用五年时间,重点建设1所初中。用三年时间,对全镇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改造局部出现险情的C级校舍;重建整体出现险情的D级危房,消除安全隐患。到2020年,全镇中小学彻底消除危房,校舍整洁美观,生活条件优化,设施设备配套。

6、全镇各类教育办学水平上级,上台阶上等级,到2020年全镇压3所幼儿园办园水平均达枝江市一级一类标准;一所初中一所小学达十星级学校标准,一所小学达八星级学校标准。

6、校点布局日趋合理。至2020年,全镇幼儿园3所,(私立2所,公立1所)小学3所、初中1所。幼儿园平均达到250人以上,小学平均达到600人以上,初中平均达到650人以上。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年培训人员达到5000人次以上。(校点布局分步实施,规划附后)

四、实施保障措施

(一)突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的发展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让全社会认识到教育优先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1、确保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财政对教育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生均预算内教育费用逐年增长;教师工资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其中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不低于10%。救助贫困学生的各项政策全面落实。

2、进一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坚持财政投入主渠道。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专款专用,不抵顶和挪作他用,不搞“上进下退”。加强收费管理,坚持收支两条线,坚持教师工资、校舍改造资金、公用经费资金、贫困生助学资金四个专户管理制度,加强监督实行保障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

3、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彻底消除危房。加强保育寄宿制学校、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推广工作,全面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后勤设施投入,确保饮食条件、住宿条件、卫生设施符合相关标准。

成立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中小学校项目建设工程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学校按照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四制”、实行“七统一”。重点是启动两项工程:(1)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董市一中、董市二中、计划总投资280万元。2009年启动,2015年完成。(2)中小学校安全工程。项目完成后,全镇中小学校校舍安全隐患基本消除,综合防灾能力全面提高。

4、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按小班化教学要求,科学、合理制定学校撤并方案。完善教育均衡发展制度,缩小校际间差距。

(三)加强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建设。

1、贯彻教育法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各学校要把教师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调查研究,制定规划和措施。二是按照国家《教师法》《教师资

格条例》的有关法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相应配套措施,落实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评聘、培养培训、流动调配和考核督察等管理职责。三是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教师培训条件,解决培训经费。

2、实行动态管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一是严格准入机制。提高教师的学历准入要求,新进小学、初中教师应分别达到专科、本科以上学历。二是完善补充机制。遵循规范、优化、高效、因地制宜的原则,规范教师编制管理。三是建立顺向流动机制。创造条件,制定措施,稳妥地分流。

3、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师德修养。一是学习贯彻《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针对实际,突出重点,精选载体,多形式、分层次地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二是树立师德典型,进一步学习宣传全国、省、市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弘扬“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以律已、无私奉献”的精神,切实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崇尚师德、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三是建立考评制度和奖惩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完善教师师德档案制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充分发挥师德考评激励导向作用。

4、精心培育专家,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实施青年教师提高工程。采取“传、帮、带、导”的方法,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使青年教师尽快胜任工作,并使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二是实施骨干教师选拔工程。采取“认真挑选、合理分布、激励拔尖、科学管理”的方法,选择一批教学、教改、科研、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较强的教师。三是实施名牌教师培养工程。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投入,改进管理,在培养教育教学专家和拔尖人才方面有所突破。四是实施“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计划”,资助他们开展课题研究和进行学术交流,选送他们到重点高校进修,组织报告会、示范课、经验交流等,充分发挥他们“师德表率、育人模范、教学专家”的作用。

5、开展全员培训,提升职业能力。一是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和管理制度。二是继续提高高学历比例。三是很抓课程改革培训。四是启动实施教育技术培训。五是坚持和完善校长培训。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选送校长进行岗位培训、提高培训和研修培训,并将其作为校长聘任、考核的必要条件。

6、创新管理机制,营造良好制度环境。一是逐步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校长实行公开招聘或民主推荐。二是推行教职工聘任制。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和管理人员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三是建立绩效工资制。进一步完善与建立能体现教师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和实际贡献的分配制度,拉开绩效工资收入差距,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对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显着成绩和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优厚的工资待遇和奖励。

(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

立足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要求,科学规划各教育阶段相互衔接、层次递进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育。

发挥学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充分挖掘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把德育工作融合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整合课内外、校内外教育资源,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大力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未成年人,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加强美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育学生高尚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服务社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品质。

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逐年建立与完善中小学生心理咨询、指导室,开展心理咨询,实施心理疾病预防和干预。

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评估制度。努力构建适应学生思想道德需要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和科学评价体系,保障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任务目标的实现。

2、大力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工程。

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质量观,规范办学行为,积极实施良好习惯养成计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制定并落实《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工程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教学创新,努力营造尊重学生个性、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倡导体验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加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研究,积极推进小班化教学。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材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研、科研活动,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科研机制。加强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建设,逐步建立符合国家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全面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加强学校体育和卫生工作,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积极推进并落实“2+1工程”。

(五)巩固“普九”成果,全面普及学前阶段教育。

1、严格学籍管理。严格执行《枝江市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并对学生异动处理程序重新进行规范,实施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升学情况统计报告制度、各类学校学生流失报告制度、学校和村(街道)联合走访制度。

2、强化考评。把学生入学管理纳入学校年度综合考评范畴,完善普及程度复查机制,每年九月实施普及程度复查和对学校进行异动清理。把学生巩固率作为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3、继续落实义务教育新机制和贫困生救助机制,杜绝因贫困辍学现象发生。

(六)积极支持、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1、对镇内现有民办幼儿园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并向社会公布规划方案与发展要求以及各幼儿园办园水平,促进优胜劣汰。

2、严格执行民办教育学校审批条件,加强与公安、卫生、民政、工商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取缔非法办学。

4、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加强过程监督与社会监督。各校办学水平及时向社会公布。

(七)加强制度创新和依法治教。

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教育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健全预案研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社会听证及民主监督的重大决策运行规则和民主决策机制。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校长负责、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教代会参与管理监督”的管理机制,完善督导监测手段,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学校过程监督与终端评价相结合,将督导评估结果作为考核政绩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