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改善经济发展规范部署

时间:2022-08-09 03:46:00

导语:党委改善经济发展规范部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党委改善经济发展规范部署

认真贯彻维护资源的基本国策,科学维护利用资源。依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原则和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要求,加强对国土资源的维护力度,实行科学的土地用途和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制度。

即“十二五”时期,今后五年。镇灾后重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镇依照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综合试点改革区域重点镇建设的关键时期,镇率先发展、积极发展的黄金发展期,必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奋发图强,加快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继续全面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我镇建设成为经济强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加快我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自主创新,坚持“农业固镇、工业强镇、招商富镇、城建活镇”发展战略,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推进城镇化建设,全面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全力构建速度,效益,和谐,推动我镇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努力实现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全力将建设成为中江经济强镇,十二五”期间。成为中江乡镇经济建设发展的排头兵和示范镇。经济社会继续又好又快发展,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区域重点镇、城乡统筹社会发展方面要有新的突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迎接挑战,坚持将工业发展放在首位。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73亿元,1经济总量目标到2015年。年均递增18%处于全县全矛,力争突破15亿元。

产业结构更加优化,2结构调整目标。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由现在一二三调整为二一三,三次产业比为3:5:2所有制结构大幅度调整,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发明工业发展新模式,提升工业生产管理水平。

力争突破1800万元,3经济效益目标:2015年财政收入达到1500万元。年递增为20%以上。

2015年,4社会发展目标。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3‰以内,总人口控制在5.3万,大力推进进镇务工人员的转移工作,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0%以上,教育、卫生、文化齐头并进发展。

城镇居住人口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递增15%以上,5人民生活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以上,城乡居民的医疗、教育、住房得到进一步改善

2015年,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镇村道,社道全部按标准硬化,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现有的所有塘堰进行防渗处理,沟渠进行全面硬化,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种植水平。

搞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的维护工作,7生态建设目标。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完全符合国家规范。

(三)主要措施

加快工业化进程。依托成南高速和省道S101线,1强力推进工业发展。中江—兴隆快速通道,全力打造工业园区走廊,发展工业集中区。以园区为平台,加大现有企业的培育力度,加强招商引资,着力培育主导产业,重点抓好冶金、陶瓷、塑料制品、纺织和现有的药业产业五大门类,充分发挥其主导和支撑作用,坚定不移的推进“工业立镇”战略。201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9家。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围绕农业增效,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粮食、生猪、食用菌,小家禽、和劳务业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依照全镇的总体规划,1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对现有的塘堰渠道体系进行全面的防渗除淤整治、整修、增大塘堰的蓄水能力,提高排灌水平,新建和改建局部提灌站,新修蓄水池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全镇粮食产量力争坚持2700吨,建设9000亩优质油菜基地。

2015年,2加强村社、院落道路建设。全镇村社院落公路硬化率达到50%

2015年,3积极加强蔬菜基地和养殖基地建设。全镇建设5000亩蔬菜基地,和年出栏200万只小家禽养殖基地。生猪养殖基地建设有新的突破,年出栏生猪达到2万头。

将药材基地建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4积极发展药材基地建设。2015年,全镇中药材基地面积建设达到6000亩。依托大川药业等企业提升药材生产档次,扩大生产规模,构成中药材产业链。

发挥我镇农村劳动力资源优势,5全力提升农村劳务经济。狠抓劳务开发,创新农村劳动力市场引导机制。利用我镇“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引导我镇农村劳动力资源向城镇转移。

统筹城乡建设规划,6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积极进行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发展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村村建设农村文化活动室。增强农民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意识、2015年,全镇23个行政村,和两个居民委员会,都应建成农村文化站、乡镇文化站

创新服务方式,3大力发展服务业。依照服务社会的要求。拓宽服务领域,改造和提升激进服务,培育壮大现代新建一批商贸设施,加强场镇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乐山大道中兴场镇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商贸服务业进一步升级,建设中兴农产品交易市场,促进周边农产品交易,着力培育地方特色的中档餐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十二五”期间,有计划的完善、改建餐饮业,扶持发展农村便民超市,加快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建设进程,普及计算机用户率,形成规范化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向网络化,数字化迈进。

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根据国家产业投资政策,紧紧围绕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抓好项目保建设,抓好项目促发展,农业、工业、水利、交通、城镇、商贸流通、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进行项目论证,争取项目政策,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将达到6亿元。

实现全部行政村和社公路硬化率达到50%争取投资9600万元。1交通建设:新建和改善村道、社道公路。

完成110KV中江到线路改造,2能源建设:加快电业管理站的改造升级。启动银河电站供电建设改造项目,2015年争取投资规模达到2000万元。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单薄,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综合建设。保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基础设施建设尤为重要,如塘堰整治,提灌站改造,微型水库改造,拦河坝加固工程,全镇渠道体系整修,蔬菜基地建设等,2015年建设各种农业生产基地,资金投入将达到4.5亿元。

大力拓展开放领域,5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坚持大开放促大发展的方针。不时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和质量,增强开放实效,一是以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利和交通条件,工业园区筑巢引凤建设进行招商,充分发挥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及工业园区的聚集效应,大力进行项目招商,做长产业链条,二是以中心场镇辐射功能优势和商业建设项目进行招商,大力引进资金和新兴产业,吸引商场超市入住。三是瞄准沿海发达地区和回乡办实业的务工人员进行招商,力争在2015年引进资金达到4亿元。

依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6城镇发展。镇是市的城乡统筹社会发展的区域重点镇。加强城镇建设和管理,不时完善场镇功能,着力培植支撑产业,增强聚集能力,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2015年城镇聚集人口达到1.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30%以上。依照“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掊育产业,凸现特色”原则,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十一五”期间,完成了中兴场镇居民安排点,场镇乐山大道建设,商业街,幸福街建设,两个场镇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2015年将达到2.8平方公里,场镇交通、水电、通讯、文化、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2015年新建污水处置厂和垃圾填埋场,不时完善集镇功能,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把城镇建设和工业化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生产要素,向集镇转移,壮大集镇经济实力,促进农村住房向集镇和中心村社集中,形成以场镇为中心,中心村社为依托的城镇化格局。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7社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发明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形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

将镇中建设成为中江一流的乡镇初级中学。1教育。全面完成镇中重建任务。

深化卫生体制改革,2卫生。以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建设为重点。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2015年全镇23个行政村村级卫生村全面建成,大力发展村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救助、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加强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的监测防治,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以改革为动力,3文化体育。以发展为主题。以优化文化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为主线,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巩固发展广播电视和信息网络事业,积极推进数字电视发展,逐步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

建设规模较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4人才。着眼于各项事业的久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着力培养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

8可持续发展

确保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实现良性循环、协调发展开、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促进人口可继续发展开。实施可继续发展战略。贯彻计生法规、落实计生政策,突出抓好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工作,促进优生优育,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维护,2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坚持自然改善与人工治理相结合、工程治理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市场选择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构建绿色环保的经济社会新格局,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大力推广沼气工程、以电代燃料等农村新能源利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