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阶段经济社会规范措施

时间:2022-08-08 05:10:00

导语:十二五阶段经济社会规范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十二五阶段经济社会规范措施

实施“项民生工程,统筹抓好改善民生与经济规划发展。重点解决住房、就业、上学等热点难点问题,健全生育安全、失业安全、工伤安全、被征地农民养老平安等制度。同时,年陶厂试点的基础上,适时全面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安全。加大财政对村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村干部保证水平。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探索建立医患纠纷调处机制。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精心组织建党年等各项节庆活动,丰富城乡居民文化生活。强化落实平安生产责任制,深入排查和消除事故隐患,重点抓好交通平安、非煤矿山、消防等领域平安监管,遏制重特大平安事故,预防和减少一般事故。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县坚持拉高标杆、争先进位,未来五年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确定了四大战略、四大工程、六个翻番”战略目标,即坚持工业强县、生态立县、转型发展、城乡统筹四大战略,全力实施乡村美丽花园、投资兴业乐园、休闲度假游园、农民幸福家园四大工程。2011年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进出口总额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打造衔接平台

抢抓乡村带衔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经济圈建设机遇,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主动作为,抢占先机。围绕“一核双翼一带”空间布局,县镇财政投入1亿元资金,专项用于重点园区土地征用及基础设施建设。分类推进重点园区建设,依照“以市代县、市县共建”模式,积极支持市经济开发区向东扩容,完成清溪工业园2.5平方公里征地拆迁等工作,努力形成“双赢、示范”效应。依照“县镇共建、以县为主”模式,理顺县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发挥开发区投资公司融资平台作用,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全面完成“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依照“县镇共建、以镇为主”导向,加快工业园以及陶厂、铜闸工业园扩容,提升园区重大项目承载能力。加强与工业园、陶瓷协会、外商投资协会等对接合作,大力发展“飞地经济”

二、全力开展招商引资

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一岗双责”制和“一把手”负责制,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衔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抓手。将“每个产业招商分局不少于1个亿元项目、每个镇不少于3个5000万元项目”列入“中心”进行考核,严格落实奖惩措施。突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加强与央企、省企、全国知名非公企业的对接,着力在重大项目上求突破,全年力争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强化产业招商,建立招商项目预审机制,从产业布局、项目选址、环境维护、税收贡献、投资强度进行综合审查,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着力引进一批与产业相关联、相配套的大项目、好项目。优化招商环境,实行一站式并联审批、一表制规范收费、一条龙全程服务,努力提高招商实效,力争全年引进县外资金75亿元、直接利用外资4500万美元。

三、全力推动产业转型

全面提升三次产业发展水平。一是狠抓项目建设,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加快推进工业升级。围绕构建“9+1产业体系,以重点工业项目和技术改造为支撑,突出抓好17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确保、等5个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加快推进、6个项目;力争、6个项目开工建设。实施中小企业振兴工程,力争规模以上企业新增20家,新增销售超亿元企业10家。二是继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油菜高产创建活动,不时提高粮油综合生产能力。建立财政产业化引导专项资金,加快构建粮食、棉花、油料、畜禽、水产5大农业主导产业体系;发展壮大蔬菜、生姜、茶叶等特色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养殖业。编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加快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启动创建万亩综合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牧业示范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年完成土石方450万方,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旅游投资公司投融资功能,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昭关温泉核心路网建设。同时,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中介等新型服务业,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努力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

四、全力推进城乡建设

全年计划政府性投资10亿元,围绕打造生态园林乡村。布置8大类55项建设工程,继续开展“干部服务大建设”活动。坚持规划先行,完成含城总体规划修编以及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继续膨胀新城区,重点实施路网工程、公共设施、景观整治等5项工程。加快改造老城区,投入资金5000万元,启动棚户区改造;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老城区功能。积极稳妥开展拆迁工作,完成15万平方米拆迁任务,新建安排房5万平方米。鼓励各镇运用市场化方法,加快集体建设步伐,扩大规模,完善功能。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适度缩并自然村、建设示范中心村。整合支农项目和资金,将土地整理和空心村治理、新农村建设、迁村并点相结合,完成土地增减挂钩3000亩,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中心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