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发展十二五工作打算

时间:2022-05-24 05:38:00

导语:林业发展十二五工作打算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林业发展十二五工作打算

强化效果巩固。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六)依法维护资源。采取各种形式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维护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林业法律法规,营造依法维护森林资源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完善资源管理体系和资源监测体系;三是强化采伐限额管理、木材流通管理和林木林地资源管理;四是做好人工造林实地核查、林地增减动态核查和森林资源消耗量核查;五是加强珍稀野生动植物维护,逐步使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巩固林业建设效果,确保森林资源的有效增长。

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机遇,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林业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委、市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围绕创森抓林业,抓好林业兴产业”战略思路,实现我市林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林业发展简要回顾

(一)林业建设取得的成果

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继续发展道路,十一五”市林业快速发展。大力维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全面推进市林业超凡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全市林业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林业厅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全市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建设再上新台阶。

市继续深入实施了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低产低效林改造、通道绿化、水系绿化等一批国家和省、市级林业重点工程,造林绿化步伐不时加快。据统计,20062010年,全市累计完成成片造林139.81万亩,其中: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12.54万亩、退耕地还林0.5万亩、配套荒山造林12.6万亩,完成封山育林31.74万亩,1.林业生态建设效果显著。五年中。其它造林82.43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59.9万亩,完成补植补造24.54万亩、森林抚育93.23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26.7万亩、义务植树7500万株。有力地推动了市造林绿化事业的继续、健康发展。

全市林地面积298.3万亩,十一五”末。活立木总蓄积达到639.4万立方米,分别比“十五”增加了87.7万亩和209.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5.2%,比“十五”增长5个百分点,实现了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森林覆盖率“三增长”

全市局部区域实行禁伐,乱砍滥伐、乱捕滥猎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得到严厉打击,森林资源得到明显恢复和保护;开展了严打专项整治行动14次,查处涉林案件600件,挽回经济损失350万元;依法落实天保工程管护措施156.81万亩;防火基础设施和重点火险区建设得到加强,2.森林资源维护卓有效果。五年中严格执行了森林资源维护制度和破坏森林资源责任追究制度。森林防火的预警预防、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能力显著提高,没有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受害率一直控制在0.1‰以下;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37.1万亩,防治面积124.5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达到91%以上;野生动物维护与合理利用效果显著,野生动物数量逐年增加。

着力打造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和林业产业强县。十一五”末累计建成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48.6万亩,3.林业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依照产业强市和建设现代林业的总体要求。其中木质原料林85.8万亩、竹林50万亩、特色经果林12.8万亩;涉林企业发展迅猛,木竹材制品年生产能力达5万吨(立方米)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1处、市级森林公园3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生态旅游接待人数达1000万人次,直接收入20亿元;累计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87.18亿元。农民从林业获得的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人均达到379元,与“十五”末相比,年人均增加43.8元。

全部勘界确权、权益到户,4.林业体制改革不时深化。一是全市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全市243.6万亩集体林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共发放林权证62.3万本,林地确权率99.8%林权证发证率100%宗地发证率100%通过林改林农真正拥有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近几年,全市林农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林地5.74万亩。二是林业行政审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依法清理取消林业行政审批事项1项、下放1项、转变管理方式1项,保存4项,制定公布了市林业局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建立了行政审批“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实施了林业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行政审批事项按时办结率100%三是全面完成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2008年底,区划国家重点公益林134.7万亩,占全市林地的48.1%商品林145.1万亩,占全市林地的51.9%四是基层林业工作站得到稳定发展。继续深化基层林业工作站改革,强化其执法监管的地位和作用,已建成了40个林业工作站,林业基层服务、管理网络基本形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市、县(市、区)乡林业站管理体系。

新建森林防火物资贮藏库152座,5.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建无检疫对象苗圃1个、面积85亩;加强了市森林火险预测预报、林火信息指挥通讯系统建设。修建森林防火水池72个,砍挖隔离带300公里,新建和维修林区消防通道120公里;全市建立了森林消防大(中)队5支,扑火专业半专业队伍64支;建森林病虫防治检疫规范站6个。同时,建立了县、乡镇(林场)村(工区)社(护林点)四级测报网络体系,坚持并完善了四级虫情信息上报制度。

积极引进运用最新林业科技效果,推广了容器育苗、大棚育苗、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等先进技术,6.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得到提升。十一五”期间。引进了巨桉、藏柏等新优品种,建立示范样板林3000亩,推广优良品种丰产经营实用先进技术5项;林业信息网络、办公自动化、基础数据管理、重点工程监测等建设顺利开展,3S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林业管理水平普遍提高。

(二)十一五”林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1.领导高度重视是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前提。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林业的地位。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宏伟目标。把林业生态建设提到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高度,给林业建设发明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号召,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扎实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绿化效果。

全市上下齐心协力、齐抓共管,2.部门密切配合是推动林业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紧紧抓住党中央重视林业生态建设的机遇,为争取项目争取投资,发改委、财政、林业等部门和区市县政府密切合作,积极争取,使国家重大工程落户。工程实施中,各部门协调配合,狠抓质量与资金监督管理。特别是审计、财政、重点工程稽查等部门的参与,加大了资金稽查和营造林检查,极大地提高了造林质量,确保了各项工程项目资金平安和任务的圆满完成。

覆盖了市5个县(市、区),3.重点工程建设是推动林业建设快速发展的有力保证。十一五”期间,国家在市实施了天然林维护、退耕还林、巩固退耕还林效果专项建设等工程。各地以国家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动员各方力量,广筹社会资金,形成了党政重视、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国土绿化进程全面加快,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大力推广混交林和近自然林业,4.科学合理实施是推动林业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市在实施重点林业工程中总结出一系列好的经验和办法。退耕还林工程总结出“户承包、村申请、乡组织、县管理”方法,钱粮补助公示,群众口服心服;天保工程实行任务、目标、资金、管理“四到县”,推行个人和集体承包的方法,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干部群众资源维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施天然林维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积极引进优良树种。林分质量明显好转,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维护。

国家和地方大量投资,5.多方筹集资金是推动林业建设的动力。十一五”期间,全市林业投融资总量达到10.83亿元,特别是国家投资总量加大,达到8.84亿元,占81.7%地方各级各部门和吸纳民间投资1.98亿元。促进了林业健康发展。

市围绕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6.机制创新是加快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十一五”期间。通过政府扶持引导、业主示范带动、农户积极参与,逐步巩固壮大了全市工业原料林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促进了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十二五”林业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面临的新形势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十二五”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发展现代林业、创建国家森林乡村、推动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各种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的频发,随着世界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充分认识到森林在维护生态平安、维护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中起着决定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环境问题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合约》国际森林文书》等国际公约,形成了全球化的林业规则。因此,林业不只仅事关世界生态平安,而且在国际事务和外交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提出了新时期林业的四个地位”即:贯彻落实可继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市地处长江中上游。林业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推进科学发展、维护生态平安,林业具有重要基础作用。市是长江及其支流嘉陵江、渠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水系较为发达,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必需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和经济两大功能,努力维护我市的生态平安,为全市经济社会可继续发展提供有效保证。二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人居环境,林业具有重要载体作用。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赋予了林业工作新的重大使命,林业建设不只仅是国土绿化、建设生态文明,而且肩负着改善人居环境重要载体的作用。为此,必需要求加快林业建设,加大造林绿化工作力度,增加国土植被覆盖率,努力使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有效改善我市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三是发展现代农业、助推三次创业,林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市在奋起三次创业、实施激进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过程中,已将速生林竹确定为全市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之一,目前正在释放出巨大的生产潜力。四是促进农民增收、破解三农问题,林业具有重要带动作用。全市宜林面积大,70%以上的森林资源分布在山区,对于山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尤其突出,山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同时,林业产业链条长,林产品丰富,林业功能多样,涉及一二三产业,市场生长性好,发展林产业必将大大拓展农民增收的空间。特别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解决山区林农临时增收发明了条件,必将加快推进山区林业综合开发,促进山区经济加速发展,带动林农增收致富。五是增强碳汇功能、促进节能减排,林业具有重要战略作用。一方面,开展碳汇造林,增加森林碳汇,有利于增加环境容量,提高环境承载能力,缓解当地工业减排压力,为地方赢得更多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开展碳汇造林,有助于借助市场机制,探索碳汇效益价值的实现途径,进一步完善生态效益弥补机制,充分调动企业、业主参与发展碳汇林业的积极性,逐步实现林业建设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从而加快我市造林绿化步伐。六是加强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促进渝广交流,林业具有举足轻重作用。成渝经济区区域合作规划》将规划为川渝合作示范区,发展特别是渝广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发展平台。川渝合作示范区的建设,林业作为渝广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内容,林业的改革创新,林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林产品市场的拓展、竞争力的提高,林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必将为成渝经济区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林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但与建设生态、和谐、发展现代林业的总体要求相比,市林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示在

生态环境仍然脆弱。全市人工造林以马尾松、柏木为主,1.林种树种结构单一。存在树种单一、林相残缺、林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有105万亩中幼龄林临时缺乏抚育管理,有80万亩的低产低效林,林地生产力低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服务和碳汇功能的发挥。全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888.0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5.5%石漠化120万亩,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问题较为严重,局部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助农增收贡献不大。至2009年底,2.林业产业实力不强。市林地面积298.3万亩(其中森林面积267.4万亩)活立木总蓄积639.4万立方米,人均林地面积仅0.53亩;人均活立木蓄积量仅1.38立方米。而2009年林业总产值20.9亿元,全市林业总产值仅为全省953亿元的2.2%。同时,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第二、三产业发育不充分,林业产业发展起步晚,地方投入严重缺乏,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少,农民从林业上获得的收入人均379元,与全省600元的水平相比差别很大,林业产业发展任务艰巨。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国有林区现有596户林业职工临时居住在棚户区和危旧房,3.配套建设资金缺乏。饮水不安全人口超过3895人,有上百公里林区道路和通讯、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林业工作站、林区派出所、木材检查站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等基层林业机构业务用房和配套建设资金严重缺乏,既影响林区职工生产生活,又对森林资源维护管理特别是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很大压力。

转化率贡献率不高。科技推广机构不健全、人才较缺乏、机制不灵活;科技经费严重缺乏,4.科技推广力度不够。重视水平不够,链接科研与生产、科技与推广的纽带还不够紧密,科技效果转化极低,创新动力缺乏,与全省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改革任务十分繁重。林业行政审批改革有待进一步规范完善,5.发展机制尚未理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地林权流转、林木采伐、森林平安等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刚刚起步,国有林场改革尚未真正破题,林业发展体制机制还没有真正理顺,林业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广大林农和林业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和收入水平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三、十二五”林业发展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这个主题,以“围绕创森抓林业,抓好林业兴产业”为基本战略,大力创新林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打造生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兴林富民,奋力推进三次创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

以优化林业结构为主线,以加强生态维护为重点。以科技为支撑,以改革和外向带动为动力,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根本动身点,大力维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积极培育高效林业,强化林业生态功能,全面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促进全市林业经济继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合理布局,1.坚持总体规划。分区指导,分类经营,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的原则。2.坚持生态优先、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处置好保护、发展和利用关系的原则。3.坚持维护和发展并重。

4.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和全民搞绿化的原则。

5.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原则。

协调发展的原则。6.坚持以人为本。

(三)发展目标

生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全市完成新造林60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80万亩、封山育林120万亩;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后续改革,促进森林资源继续增长,活立木蓄积达到900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0.2%国有场圃改革有实质性进展,林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时优化,着力实施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及一般造林建设工作中,共发展林业产业基地80万亩(含低改)其中: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35万亩(含竹林基地10万亩)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建设25万亩;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20万亩。培育壮大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0户,形成年产8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50万套套装木门的生产能力;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40亿元,年递增14%;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达到600元,年均递增44.2元;创建成为国家森林乡村。

四、十二五”发展布局

将全市林业发展布局定格为“一山两江两区”体系建设(一山”即华蓥山生态屏障防护林体系,依据自然资源、生态定位、社会经济及林业发展等区域差异。两江”即嘉陵江渠江水源涵养防护林体系,两区”即浅丘平坝、中深丘区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体系、特色经济林体系)发展格局。

(一)华蓥山生态屏障防护林体系

涉及邻水县的11个乡镇7个国营林场(所)区的6个乡镇1个森林经营所、华蓥市的6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区域范围:包括明月山、铜锣山等在内。共23个乡镇10个国有林场。

目前现有林地面积76.5万亩(其中森林面积57.8万亩)活立木蓄积145.2万立方米,区域特点:该区幅员面积163.4万亩。森林覆盖率38.5%。该区人口密度较低,林业资源比较丰富,人工林多,生态环境高度敏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维护地区,生态旅游业发展潜力大。

重点抓好天然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维护与建设,发展思路:围绕该区生态建设。巩固天保、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果,建成比较完备的防护林体系;同时,加大石漠化沙化土地治理力度,发展山苍子为主的特色木本油料林,合理开发林下资源,发展森林食品。

(二)嘉陵江、渠江水源涵养防护林体系

涉及区的19个乡镇、华蓥市的2个乡镇、邻水县的21个乡镇及4个林场、武胜县的11个乡镇、岳池县的9个乡镇共62个乡镇等部分区域。区域范围:包括大洪河、御临河等水系。

目前现有林地面积46.4万亩(其中森林面积41.2万亩)活立木蓄积62.3万立方米,区域特点:该区幅员面积185万亩。森林覆盖率33.1%。本区为嘉陵江渠江中上游流域,属生态环境中度敏感地区,低山深丘地貌为主,雨量充分、四季分明、气候多样,海拔一般在300800米,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比较丰富,区域内山多坡陡、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发展思路:重点建设以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以嘉陵江、渠江流域水源涵养为核心的防护林体系。搞好沙化治理开发的生态修复,积极发展水果、木本药材、珍贵树种用材林、茶叶、林下种植养殖、林产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

(三)浅丘平坝短周期工业原料林体系

共76个乡镇等部分区域。区域范围:包括邻水县的21个乡镇、华蓥市的7个乡镇、区的9个乡镇、武胜县14个乡镇、岳池县的25个乡镇。

活立木蓄积324.8万立方米。区内以丘陵为主,岩溶地貌发育,属轻度敏感地区。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降水充分、自然植被破坏较重,农耕业发达,土壤立地条件较好,适宜于林木生长,市传统的速生丰产林区,林业经营基础较好。区域特点:该区幅员面积436.6万亩,目前现有林地面积131.9万亩(其中森林面积127.4万亩)森林覆盖率33.5%。

大力发展以巨桉为主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竹基地,发展思路:依托成渝经济区。积极发展竹材制浆造纸及林产加工业,着力打造全市最大木浆生产林竹—林板一体化产业体系。搞好通道绿化、四旁绿化,积极发展经济林果和生态旅游业。

(四)中深丘特色经济林体系

区域范围:包括华蓥市的5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邻水县14个乡镇6个国有林场、岳池县的12个乡镇、区的19个乡镇1个国有林场、武胜县的11个乡镇共61个乡镇9个林场等部分区域。

目前现有林地面积43.5万亩(其中森林面积41万亩)活立木蓄积107.1万立方米,区域特点:该区幅员面积166.7万亩。森林覆盖率35.8%。以丘陵地貌为主,日照充分,一般海拔350650米,土壤侵蚀较严重,中度敏感地区。该区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特色林产业基地。

搞好石漠化治理开发的生态修复,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干果、木本药材、珍贵林木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和用材林。搞好通道绿化和集镇绿化,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业。

五、十二五”林业建设任务

结合《成渝经济区域规划》十二五”期间着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生物多样性维护建设、林业产业建设、林业改革及林业保证支撑体系建设。依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重点工程建设

1.天然林资源维护工程

开展中幼林抚育和公益林建设,继续禁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落实森林生态效益弥补。对267.4万亩森林实行全面有效管护,完成人工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50万亩。

2.退耕还林工程

搞好巩固退耕还林效果专项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精神。切实巩固全市59.9万亩退耕还林工程造林效果;同时,从根本上解决36万户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生活和久远生计问题。争取继续在25度以上的水土流失严重坡耕地实施新增退耕地还林20万亩。

3.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主要以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为重点,市尚有石漠化土地120万亩。采取封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低效林改造等生物措施逐步恢复林草植被。修建蓄水池、沉沙凼、拦沙坝、塘、堰、排水渠等工程措施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减少水土流失。封山育林70万亩,人工造林10万亩,低效林改造40万亩,石漠化治理率力争达到100%。

4.森林经营工程

以邻水县、区、华蓥市为重点,1森林抚育。中幼林抚育试点的基础上。通过间伐、修枝、除草、割灌等措施,实施森林抚育105万亩。

通过调整和优化树种林种结构,2低产低效林改造。以华蓥山区为重点。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40万亩,加快培育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特色经济林。

(二)一般造林20万亩

通过人工造林、低产低效林改造及义务植树等方式大力推进农村、通道、水系、乡村绿化工程,2015年。实施人工造林20万亩。干线公路两侧及行道树外100米可视区范围内因地制宜发展速生林竹和特色经果林和在江、河、渠、库、堰两侧或四周以营建护岸林、护坡林、水源涵养林为主。全面绿化“四荒地”荒山、荒坡、荒沟、荒滩)全面推进城镇绿化、农民新村绿化和庭院绿化,争取100%的县达到绿化模范县”规范,15%以上的村达到绿化示范村”规范。

(三)林业产业建设

1.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及一般造林建设中,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坚持面向市场,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加快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优质竹林、珍贵树种用材林、特色经果林、花卉苗木等基地建设满足人们对林产品的不时增长需求。以丘陵区为主,坚持“林板一体化”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一体化经营模式,2015年,建现代林业产业基地80万亩(含低改)

1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

全市规划新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35万亩(含竹林基地10万亩)①发展规模。十二五”时期。.

②主要树种:巨桉、杨树、慈竹、撑绿竹。

2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

全市规划建珍贵用材林基地25万亩(新建20万亩、抚育5万亩)①发展规模。十二五”时期。

②主要树种:香椿、柏木、香樟、桢楠。

3特色经济林基地

山苍子10万亩)①发展规模:新建特色经济林基地20万亩(其中:核桃、花椒各5万亩。

②主要树种:核桃、花椒、山苍子等。

2.林产加工产业

全市重点培育达江木业、华蓥大川木业、武胜祥和木业等木竹加工龙头企业,十二五”时期。形成年产8万立方米中(高)密度纤维板、50万套套装木门的生产能力,林业产业总产值达40亿元。

鼓励农户或业主发展林下养殖,3.林下养殖。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2015年,种草养兔达到100万只、林下养鸡(鸭)500只,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4.生态旅游业

全市生态旅游接待游客达到1200万人次,十二五期间。生态旅游收人达到40亿元,进一步打造5个生态旅游景区(邓小平故里旅游景区、华蓥山旅游景区、嘉陵江流域旅游景区、大洪湖旅游景区、翠湖旅游景区)升级2个生态旅游景区(小平故里由AAAA上升为AAAAA华蓥山旅游区由AAAA上升为AAAAA岳池县金城山森林公园由省级上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县(区、市)2个、生态旅游示范乡(镇)10个、生态旅游示范景区5个。拟向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推荐“全国生态文化村”3个,全国生态文化示范企业”2个。

5.林业专业合作组织

政府扶持”原则,坚持“市场导向。以助农增收、促进现代林业发展、推动林业产业化经营为目标,以引导、支持、服务为手段,积极带动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实现建一个组织、活一地经济、富一方农民。2015年,全市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达到30个以上。

6.建种苗花卉基地1万亩

以国有林场、苗圃为基础,十二五”时期。每个区市县建设1个高标准示范苗圃及一定数量的行业绿化苗圃,力争全市苗木年生产能力达到1.2亿株,全市发展种苗花卉基地1万亩。

7.湿地公园

生态优先,坚持全面维护。合理利用的原则,以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优化、科普教育为核心,以维护性开发、规范性利用为目的加大力度,全面提升武胜县龙女湖和区护安省级湿地公园档次,2015年前,将武胜县龙女湖湿地公园(11430亩)和区护安湿地公园(4140亩)提升到国家级湿地公园规范。同时,加大对其他湿地的维护和利用力度,使全市的湿地得到有效维护和合理利用。

(四)深化林业改革

全面启动国有林场改革、积极探索国有林区改革的新途径,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时为林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果

建立5个林权管理服务中心。搞好林权管理信息系统和林权交易平台建设。

2.国有场圃管理体制改革

争取将全市的国有林场(所)圃定性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圃)纳入财政预算。森林分类经营改革的基础上。

(五)林业保证体系建设

1.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构建视频监测、专业巡护、高山了望、重点守护“四位一体”林火监测体系,全面落实《森林防火条例》和《市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20092015年)逐步实现防、扑火指挥科学化、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增强森林防火综合控制能力。2015年,总投资2000万元,建成森林防火指挥系统、火情监测系统、林火信息系统、扑火机具装备、防火阻隔系统、防火专业队伍营房等基础设施。实现重点火险县的通信、监测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一般县达到80%以上。

2.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

继续加强和完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应急防治和公共服务保证4大体系建设,现有基础上。强化市、县(区、市)乡(镇、场、站)3级预测预报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县、乡镇三级检疫信息网络系统和信息数据库。2015年,始终将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种苗产地检疫率达100%,无公害防治率和灾害测报准确率分别达到80%以上和85%以上。

3.国有林区生产生活设施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以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和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着力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搞好国有林区、道路、平安饮水和用电保障,改善国有林区职工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构建和谐林区。

1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

10个国有林场改造危旧房596户、35760平方米。2015年。

2林区道路建设

完成国有林区公路改造198公里。2015年。

3林区用水平安和供电保证建设

10个国有林场新建水处理设施10套,2015年。引水管线100公里;改造3-10kv输电线路320公里;改造升级35kv输电线路15公里,改造国有林区通电线路50公里。

4.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建设

有效地预防、控制野生动物疫病,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维护公共卫生平安。与卫生、畜牧等部门加强协调与合作,开展疫源疫病监测与防控培训,提高应对突发性野生动物疫情的防控能力。强化重点区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多发区域、候鸟迁徙通道、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域、湿地维护公园等区域和单位的防疫检查,严防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发生和蔓延。

5.林木种苗体系建设

有效维护樟树、香椿、杉木、马尾松、柏木、柳杉等种质资源,全面推进林木良种选育推广、林木种苗生产供应、林木种苗行政执法、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林木种质资源保管中心(库)逐步实现林木种质资源保管、评价与利用的规范化、数据化和网络化。2015年,建林木良种基地2个、面积1000亩,林木采种基地2个、面积1000亩,优良品种推广示范林基地5个、面积2.5万亩,力争使全市造林良种使用率达80%良种基地供种率达70%

6.林业服务体系建设

1林业工作站建设

继续加强机构和人员素质能力建设,以《省基层林业工作站建设管理规范》试行)指导全市基层林业站的规范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和经费渠道。逐步实现50个林业站有独立的办公用房、交通工具和必要的通讯、办公设备,完成100名基层林业站职工岗位培训,规范化建设林业基层站60个。新建集人员培训、科普宣传、科技试验、质量监测、示范推广为一体、功能较完备的市、区(县)级林业技术推广中心6个。

2林业执法体系建设

森林公安机关办公业务用房、交通通讯和办案设备达到公安部规定的规范,全力推进森林公安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警务信息化、保证规范化、警民关系和谐化建设。加强森林公安基础设施特别是阵地建设和装备建设。不时提升机动作战、快速反应和侦查破案能力。

3森林资源管理与监督体系建设

切实加强森林资源行政管理,以加强林木采伐管理和林地维护为重点。调查、监测体系,木材运输检查和林政稽查体系队伍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益林的严格维护和商品林的科学采伐管理,严格执行林地用途管制制度。进一步推进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调整并完善现有木材检查站布局,开展规范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示范站建设。

4科技兴林体系建设

尽快完善覆盖全市的林业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体系,加大林业科技创新力度。使效果转化率达到70%以上,科技进步对林业发展的贡献率提高到45%以上。主要工业用材林单位面积产量提高15-20%,木竹材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建立健全市、县(市、区)乡镇林业科技推广体系,新建1个林业科技示范区、10个林业科技示范村、100个林业科技示范户,重点培养5名左右林业科技领军人物,培训100人次基层林业科技技术骨干,培训林农10万人次,用林业科技为林业发展提速增效。

7.林业信息化建设

全面完成市级林业信息化建设基础平台,建立覆盖全市林业行业的信息化体系。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上下互联互通的全国林业电子传输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林业管理水平,争取100%的县级单位实现无纸办公、100%行政许可项目实现在线处理,为科学决策、提高效率、转变职能、服务社会发挥作用。

8.林业宣传和生态文化建设

完善机构建设,依照国家规范化建设要求。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林业宣传水平和设施装备能力,建立一支标准化、规范化的宣传队伍。加强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机构和民间生态维护志愿者组织的协调与配合,建立和完善生态维护的公众参与机制,构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维护宣传网络。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大力宣传生态理念,创作一批弘扬生态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建设一批生态文化示范工程。

(六)加强渝广林业交流与合作

不时加强沟通合作,1.建立森林防火联防联控机制。通过建立边境护林防火联防队伍、护林防火预警预防机制、森林防火电话专线等措施。不时完善护林防火联控合作,共筑牢固的森林“防火墙”确保双方森林资源的平安。

实现优势互补、客源互济,2.搭建森林生态旅游互动平台。积极推动两地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多种渠道将外地区有开发潜力的森林旅游资源向旅游开发、投资商进行广泛宣传,支持和引导外地企业到对方考察森林旅游资源,为对方企业在外地的森林旅游开发及经营活动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和帮助。共同组织和指导旅游企业开展广泛合作,逐步消除旅游壁垒,推进两地无障碍森林旅游合作。联合开发跨域精品森林旅游线路,共同开拓客源市场,共同打造发挥本域资源优势的森林生态旅游品牌。

特别是做好规划设计的指导,3.加强创建森林乡村的工作合作。邀请重庆市林业专家指导的森林工程建设。促进两地专家互动。组织团队到对方学习借鉴先进理念、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达到互相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利用优势互补的原则,积极搭建平台,引进企业或业主到对方投资造林,广泛开展合作造林,共同构筑绿色屏障。

双方定期与不定期相互通报当地检疫检验情况,4.开展森林植物及林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建立通报机制。特别是对当地发现的危险性病虫和检疫对象要及时进行通报。建立执法合作机制,双方在发现有违反检疫规定进行森林植物及其林产品运输的行为时,只要得知对方通报后,应积极主动配合查处,需要交由对方处置的交由对方处置,联合打击违反检疫法律法规的行为。建立协防联防机制,一旦有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双方应从信息、技术、药物、药械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共同应对林业有害生物日益多发、高发的态势,确保重庆和地区的生态环境平安。

六、十二五”林业发展保证措施

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领导,完成“十二五”林业各项任务。强化林业支持维护制度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强化工作责任。坚持实行各级政府林业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将林业生态建设列为各级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目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各级地方政府对外地区生态建设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部门负全责,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共同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

强化生态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省重点工程建设支持,二)依托工程造林。统筹推进城乡绿化全面协调发展。依托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工程,坚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并举,加快建设综合防护林体系,继续着力治理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积极创建国家森林乡村,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面貌大变样。

强化林业投入。对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建设资金要全额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三)拓展融资渠道。政府要足额安排建设资金;对非重点林业生态建设政府也应在资金投入上实行优惠政策,给予补助;积极开辟新筹资渠道,改善林业投资和经营环境,消除社会各界及外资进入林业的壁垒,保证林业经营者的平等待遇和合法利益,不时扩大市内外融资渠道,广泛吸纳市内外社会资金注入到市林业生产建设中;进一步完善林业信贷资金扶持政策,加大对林业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众多林业企业更多更好使用林业信贷资金,促进林业稳步发展。

强化科技兴林。强化林业科技推广意识,四)重视科技推广。把落实好封山育林技术、容器育苗造林技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等推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极大地发挥林业科技在林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强化社会造林。一是依照放活经营权,五)创新体制机制。落实处置权,保证收益权的原则,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以推进宜林“三荒”使用权的合理转为突破口,通过拍卖、承包、租赁、林权抵押贷款等形式,加快宜林“三荒”使用权的流转,促进社会造林的快速发展。二是落实以项目竞争招标制为重点,不时完善发展社会造林的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规范工程管理,推动社会造林的健康发展。三是对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政策、技术等方面优先扶持,培树典型,巩固社会造林的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