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局工作详细部署

时间:2022-05-24 04:23:00

导语:科学技术局工作详细部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学技术局工作详细部署

一、总体要求

按照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紧紧抓住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机遇,加快推进西部科技中心建设,深化落实高科技行动计划和知识产权战略,以支撑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为核心,着力加强科技资源的综合集成利用,着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更好地发挥科技对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而努力奋斗。

二、重点工作

(一)优化体制机制

(1)完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制定《促进技术创新推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发挥重大产业技术平台作用促进科技资源共享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开展新兴产业发展知识产权保护立法调研,推动科技创新政策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

(2)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建立和完善“3+3”(三大主题计划和三级项目设置)的新型科技计划管理体系,提高科技计划对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重点科技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和效率。建立重大科技项目专家会商、部门协调、市县联动的组织、实施工作机制。完善院地合作机制,建立重点科研机构定期联系机制,挖掘和实施一批产学研合作重大项目。向驻蓉科研机构3批次以上企业技术需求信息。

(3)探索建立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新机制。推进完善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机制,依托产业功能区,在新兴产业重要领域探索启动组建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出资或以技术入股等形式联合建设研发中心。深化新一代无线宽带通信、半导体照明等12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新建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物联网、生物医药技术外包、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重要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4)开展“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突出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组织开展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制定“十二五”重大科技任务和工作重点。探索建立经济区科技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机制,启动制定产业功能区科技发展规划,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共享和向产业功能区集聚。

(二)加强技术创新

(1)建设一批国家级产业园区(基地)。重点推进国家级新能源装备、高性能纤维等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实施一批产业技术创新重大项目,加快优质研发资源向重点产业园区(基地)聚集。组织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2)》,切实推进康弘赛金生产项目、天府生命科技园、新型疫苗产业化等40余个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产业发展状况动态监测及信息制度等,加强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共同推进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

(2)争取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与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的对接,争取150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落户我市。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争取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力争依托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建立1-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攻克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围绕形成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技术链,重点突破新能源、新材料、电子商务、生物制药、现代物流、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及设备20项。围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支持开展转基因技术、分子标记技术、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生物防治、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研发。组织开展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突破一批农业新品种、配套新技术,进一步增强粮油、果蔬、畜禽肉类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优势。

(4)实施一批科技示范工程。围绕高新技术成果应用推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拓展,组织实施“十城万盏”、“十城千辆”、现代物流、食品安全、城市管理领域感知工程、公共建筑能效管理等一批重大科技示范项目。围绕“良种繁育-标准化种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技术链,在粮油、生猪、伏季水果、冷水鱼、猕猴桃、食用菌等产业领域开展科技创新集成示范工程,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围绕可持续发展和民生需求,抓好“城镇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工程,开展现代医疗信息化应用科技示范,完成50个社区中远程协同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建设。深化金牛区、双流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示范。

(5)培育一批科技骨干企业和品牌。重点支持迈普、新希望和科伦、康弘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建设,新培育2-3家国家级试点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强重点产业优势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建立健全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服务的工作机制,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30家。大力开发芳纶1414、太阳能光伏标准电池等10个重点新产品,培育现代中药、疫苗、血液制品、大输液等一批优势产品,推动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品牌。

(三)优化服务体系

(1)继续抓好统筹城乡科技行动。深入实施《统筹城乡科技推进行动实施方案》。继续深化彭州黄村、都江堰高原村灾后新农村建设科技试点和邛崃临济镇千亩茶叶标准化科技示范。深化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科技资源和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组建粮油、生猪、茶叶等10个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团队,建成15个特色产业区域科技服务站,培养农村科技信息员700名,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转化与推广应用。

(2)深化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落实《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完成中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推进国家“5.26”知识产权执法试点工程,积极开展知识产权监测、预警等服务。深入开展重点企业、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加快知识产权(专利)孵化器建设,深化知识产权特派员工作制度。推进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工作和双流县、崇州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工作,开展经开区、海峡科技园等省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加强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建立新兴产业专利信息数据库,着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全年培育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100家,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4200件以上,企业专利申请量达到7400件以上。

(3)深化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高功能平台的资源整合共享水平,探索建立新兴产业服务平台,加快推动科技资源与重点产业(企业)有效对接。组织已建的19家园区平台工作站开展工作,提升服务能力。加快组建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库、文献信息库、专利数据库、科技成果项目库等,建成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科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决策参考6期,短信服务50期以上。进一步落实有关技术市场促进政策,加强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成果信息和技术转移。

(4)加快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加快川大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等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促进优势科技资源面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组建玻璃纤维及制品、物联网技术等重要领域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个农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推动科技资源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集聚。

(5)深化科技金融平台建设。健全科技、金融、企业的协调机制,完善科技企业融资需求数据库。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完善与创业资本、金融资本对接与联系的长效工作机制。拓展与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的合作渠道,推动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与平台合作的创投及金融机构达20家、社会中介机构达10家,全年服务企业100家,融资和科技保险金额达到20亿元以上。

(四)扩大国际和区域合作

(1)开辟国际科技合作新领域。借助中欧技术商务合作平台开展对欧盟项目孵化、技术转移、技术合作交流等。组建“奥地利-科技与管理培训中心”,开展与奥地利及欧盟其他成员国之间的科技合作交流。深化中以孵化器国际合作平台建设,重点加强与以色列新能源产业技术交流合作。抓好第九次国际生物材料大会筹备工作。健全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工作机制,加强与友好城市、驻蓉渝各国领馆的科技合作与联系。积极争取国家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力争5个以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落户。

(2)加强区域科技合作交流。加强与港台地区科技交流合作,组团参加港台地区有关科技博览会等。继续推进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与国家平台以及长三角、京津翼、成渝经济区等区域性科技创新平台的融合对接,共同开展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等活动。组织企业参加西博会、高交会等国内科技交流活动,举办专业性科技对接会(科技论坛)等活动10次以上,促进技术与资本对接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3)深化经济区科技合作。以成德绵为核心区,推动建立经济区科技合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区域联动、优势互补的科技工作协作机制,推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共建共享及知识产权区域协作等,加快经济区内科技资源和科技产业一体化进程,提升区域科技经济整体竞争力。

(五)加强基础保障

(1)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精心部署“对外开放年”科技宣传工作,高水平策划和组织西部科技中心建设宣传,树立科技工作务实、创新、开放的形象。深入实施科技传媒精品工程,抓好科普宣传品牌活动,重点办好全国科技活动周10周年大型科技活动,提高城乡居民的科学素养。开展科技创新创业的政策宣传活动,促进自主创新政策进一步落实,激励各类创新主体创新创业。

(2)推动基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对区(市)县及重点产业基地(园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指导协调,按产业功能区规划加强基层科技创新的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基层科技工作创新发展。设立研究人才共同培养专项,支持市属高校、科研院所加强科研能力建设。

(3)打造高水平科技干部队伍。进一步深化学习型机关建设和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弘扬“创新当先,和谐敬业”的机关文化,大力提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进一步完善干部考评激励机制,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整合优化事业单位资源和能力配置,构建政事分离、整体联动的工作模式,为实施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战略提供高水平的科技干部队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