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工作三年规划

时间:2022-03-27 11:49:00

导语:食品安全工作三年规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食品安全工作三年规划

一、工作目标

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各环节、各领域的规范化、制度化监管,加强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在“十一五”末期,初步实现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科学监管。建立权责明确、监督有效的食品安全执法体系;健全政府推动、行业自律、企业负责、社会参与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完善公正、高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和监测评估、预警控制体系;构建全面、准确、科学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体系;推进以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为内容的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三网”体系,有效遏制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食品的卫生和质量安全。

具体工作目标如下:

(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00%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小作坊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二)全县食品生产企业专项检查覆盖面达到90%,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三)食品召回覆盖面达到80%。

(四)县城区的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各环节生产经营单位进货记录齐全,可追溯率达到100%;乡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

(五)彻底解决县城区的餐饮经营单位无证照经营的问题;食堂和县城区的餐饮单位100%建立原料进货索证制度;杜绝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行为,杜绝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的行为。

(六)食品量化分级管理≥95%。

(七)全县定点屠宰率实现100%,县城区所有市场、超市、集体食堂、餐饮单位销售和使用的猪肉100%来自定点屠宰企业。

(八)县城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九)批发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畜、水)产品的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每个乡镇都有一个农(畜、水)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

(十)全县100%的乡镇、90%的行政村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店”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连锁店,食品统一配送率达到80%。

(十一)食品生产、经营设备、设施符合相应卫生要求,防鼠、防蝇、防尘、通风、防潮、消毒等设施完善,使用率达100%。

(十二)农村餐饮店食品卫生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达到100%,农村集体聚餐备案率达到80%以上。

(十三)整合食品安全检测资源,实现统一检测计划和信息,食品安全信息监测覆盖面达到90%。

(十四)食品安全应急体系健全,应急网络覆盖面达100%,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率达到100%。

(十五)县、乡镇要100%建立食品安全协调工作机构,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覆盖面达到100%,食品安全工作100%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

(十六)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公众对食品安全满意率达到70%以上。

(十七)完成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

二、工作措施

(一)推进食品安全生产加工体系建设

建立和完善全县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和评价工作,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健全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跟踪和追溯制度;加强和完善动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提高应对重大疫情的处理能力。

加强食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高风险食品和畜禽屠宰加工行业专项整治。强化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法人代表或负责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依法推行加工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开展食品添加剂、食品用包装、容器和工具等制品及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工作;实施加工食品强制检验制度;严格实行不合格产品公布、召回、销毁、退市制度;建立健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档案,实行分类监管制度,加强巡查回访、强制检验、监督抽查、年度报告审查和执法检查工作。

全面实施生猪屠宰企业资质等级认定。加强屠宰监管工作,督促定点屠宰企业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屠宰加工,严格牲畜产品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工作,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建立病害肉无害化处理保障制度。

继续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监督管理。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检查,消除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事故隐患。进一步加强城乡制水供水的管理,严格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加强对全县供水管网末梢水质的抽查检测,以及矿泉水、纯净水等直饮水质量卫生安全的监督和检测。完善饮用水供水应急体系,提高紧急情况下县城安全供水能力。

(二)推进食品安全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严格食品上市准入和退出制度。逐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逐步推行肉、禽、蛋、菜、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凭产地质量合格证明或检测合格证明才能上市交易的制度。积极推进农资市场准入制度、加工食品市场准入制度,以及进口食品实行凭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卫生证书上市制度。

强化企业法人代表或负责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完善市场法人主体登记制度,实行市场开办者、经营者食品安全责任制,建立食品安全告知、承诺和先行赔偿制度。完善各类食品市场内部卫生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和公示制度。

加快完善食品监督监测制度。强化对上市食品的日常监管和执法工作。开展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和强制检验等日常监督。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整治,打击无证无照经营,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

加快标准化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逐步建立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配送系统,完善加工食品物流配送体系;推行优质农产品和食品推介制度,鼓励经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连锁店、专卖店进入城镇社区并向农村延伸;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现代农村食品流通网;加快农贸市场改造,实现农贸市场超市化目标。

(三)推进食品安全标准认证体系建设

严格执行食品卫生质量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强制性标准。加快我县农业地方标准的修订和组织实施工作。加快推行农产品和食品商品条码制度,逐步推行初级农产品和加工食品上市前实行佩戴耳标、脚环、内外包装标注等形式,注识统一的商品条码,做到上市商品来源可追溯。

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认证工作,对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等的生产过程进行管理体系认证。逐步建立“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全国统一的食品认证体系。鼓励企业创立名优农产品和食品品牌,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和知名品牌。

(四)推进食品安全检测预警体系建设

加强重点检验检测机构的建设。逐步整合全县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充实、发展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发展政府、高校、科研单位、社会中介和企业内设检测机构,全面建立企业自检制度,全面加强产品的企业自检自测和监管部门监督监测。

建立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监管体系,系统调查农产品产地污染状况,开展重点地区、典型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监控。强化对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和环境安全管理;建立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建立原粮污染监控制度,开展原粮质量安全和卫生监测,建设粮食质量安全和原粮卫生监测网络;开展非食品原料风险监测,系统调查非食品原料污染情况。

建立重点食品强制性标准的专项检查制度,实施电子标签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抽查和例行监测制度,建立食品质量监测直报点。逐步完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

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实施食品安全快速反应联动机制,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的交流和管理,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五)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我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制度,继续抓好全县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企业的工作,及时总结试点经验,推广试点行业和品种。推进行业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制度建设,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意识。

(六)推进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建设

多种形式开展食品安全五进(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活动,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及专项整治成果,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人人重视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的培训教育,提高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和技能培训,强化依法行政;加强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和普及,增强青少年的食品安全意识。

(七)推进食品放心工程实施,开展综合评价工作

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定期组织对全县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综合性评价或对食品安全重点区域、领域进行针对性评价,科学评价全县食品安全工作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以评价促工作,确保公众饮食安全。

(八)推进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活动

各乡镇和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上下联动,积极配合,按照县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创建工作文件要求,以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十大目标为方向,以努力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为最终目的,全面开展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