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编制系统年度工作计划

时间:2022-03-04 05:39:00

导语:人事编制系统年度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事编制系统年度工作计划

(一)以加强日常管理为重点,进一步继续做好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工作。一是抓好公务员法配套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根据国家有关配套法规的出台情况,今年,我省拟将制订出台有关公务员录用、职位管理、分类管理、辞职与辞退、申诉控告等政策法规,为此,我们要认真做好有关配套法规的具体落实。二是抓好公务员法入轨收尾工作。对在公务员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要加强调研,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三是抓好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的人员的登记、职务与级别的确定工作。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为了给实施公务员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各级事业单位从启动申报参照管理之日起,必须暂停新进人员,各级人事编制部门要做好督促落实工作。四是抓好公务员队伍的日常管理。在公务员法实施工作入轨后,要将实施工作重心转移到日常管理上来。加强公务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将公务员登记列入日常管理范畴,强化日常登记管理。加强非领导职务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使用新的职务称谓,并审定各部门非领导职数和职位设置。严格执行公务员录用规定,坚持凡进必考,推进依法考录。营造良好的考录环境,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和监督体系。加强面试考官队伍建设,不断改进面试办法。严格执行省统一下达的公务员录用计划和按照规定设置职位条件,市招考公告和职位设置必须经省审核同意后方可。逐步扩大录用具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继续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录用公务员下基层锻炼制度。畅通公务员“出口”,建立丧失公务员身份注销制度,对开除、辞职、辞退、调出机关到企事业单位等丧失公务员身份的,建立必要的登记制度。认真贯彻实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五是抓好公务员培训工作。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把十七大文件和省委十届二次会议、市九次当代会精神纳入公务员培训必修课。启动公务员能力建设培训工程,深化公共管理核心内容培训。强化应急管理培训,把应急管理从全员公共知识培训逐步转入以系统为单位的专业化、实战型培训。着力加强对年轻优秀公务员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能力的高素质政府管理人才。深化公务员反腐倡廉教育,使全市公务员每年保证接受一次以上的反腐倡廉教育。

(二)以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一是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认真做好调研测算,研究提出落实好级别与工资等待遇适当挂钩、向县、乡基层党政主要领导实行工资倾斜的实施意见和适当向基层倾斜的办法,统筹兼顾好不同类型人员的利益。二是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结合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实施,对专业技术人员按确定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实现基本工资的整体入轨。根据对事业单位津贴补贴的清理规范要求及绩效工资实施要求,针对不同事业单位的性质、任务、特点,研究制定我市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实施办法。三是加强工资宏观管理。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研究制定职务(岗位)变动及调动人员工资确定办法、工作人员假期工资待遇确定办法、机关事业单位特殊岗位津贴补贴管理办法和工资总额、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研究新时期福利制度,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做好休假制度的落实和实施。加强工资管理和工资政策执行情况检查,发挥人事工资管理系统的多功能作用,规范工资统发运行程序,确保工资收入分配严格依规按纪进行。四是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省政府已批复我市规范津贴补贴方案,我们要按批复要求抓紧实施,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实施规范制度。按下管一级的原则,县(区)方案的实施主要由市人民政府负责,各县(区)人事部门要抓紧部署,稳步推进,并统筹兼顾好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研究制定津贴补贴规范实施过程中有关问题的处理办法。制定“限高、稳中、托低”办法,科学调控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关系,力争三至五年后市、县(区)的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

(三)以加强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职称制度改革。一是培养壮大我市科技顶尖人才群体。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继续做好突出贡献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和省级人选的选拔推荐政府特殊津贴人员选拔工作,并将高技能人才纳入选拔范图。继续做好特贴专家的津贴发放和动态管理工作,健全特贴专家津贴发放与绩效评估机制。进一步发挥离退休老教授老专家作用。二是继续推进我市博士后事业的发展。积极推进企业的博士后工作,切实为企业引进一批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博士后工作站要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精神,加强博士后研究人员进出站的管理,切实提高培养质量。做好博士后工作站的申报工作,进一步扩大博士后工作站设站规摸。鼓励已具备条件但仍未设站的企业,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建立博士后创新基地的形式开展企业博士后工作。要认真做好“百名博士*行”筹备活动,努力提高*凝聚人才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三是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坚持业绩和创新能力的导向原则,围绕巩固、完善、规范、提高的工作思路,推进我市职称工作的深入和发展。进一步加强评委库管理,继续遴选符合条件人员进入评委库,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我市新职业的发展情况,不断拓宽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服务领域,大力推进职称评审向农村实用人才和民营企业中人才延伸;严格评审条件,规范评审程序,提高评审质量。加强全市职称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继续加强对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的领导,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保证考试工作安全顺利进行。

(四)以建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更好地推进人才资源配置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一是切实发挥人才资源宏观调控作用。继续研究和探索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措施,加大基层和农村人才开发力度,完善出台新的《*市人才引进若干规定》,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引进高级人才为重点,继续有计划地组织企事业单位到省外招聘高级人才。切实抓好流动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流动人员在我市非公经济领域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人事业务,强化流动人员档案规范化管理。二是进一步加强人才市场监管。建立统一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资料信息库,并公开信息供社会查询。认真做好人才中介机构年检工作,充分发挥人才交流协会行业自律作用,努力促进人才服务行业健康发展。三是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依托市人才市场,继续办好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平台。认真落实“三支一扶”各项优惠政策,出台《*市“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强化“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管理。为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选拔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到社区就业工作,市拟出台《*市选聘高校毕业生进社区就业工作的暂行办法》。四是突出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以提高我市专业技术人员自主创新能力、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核心,开展继续教育活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强农村教师、医生和乡镇站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开设针对性、实用性强的特色课程,组织专家、学者和继续教育志愿者送教上门。

(五)以做好海外人才智力引进工作为重点,着力提高我市利用国际人才资源的能力和水平。一是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全市引智工作网络。有条件的县(区)要逐步建立引进海外人才智力的工作机构,落实人员分管或兼管引进海外人才智力工作。二是紧密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引进海外人才智力。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节能减排、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项目。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国际合作,以多种形式引进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前来教学和研究。开展多种形式面向基层的引才引智项目对接服务活动,增强引才引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加大力度吸引留学人员来惠工作和创业。制定我市海外留学人员聚集计划,充分利用广州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深圳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百名博士*行”活动等平台,以及现有留学人员创业园聚集人才的能力,吸引更多留学人员到*工作和创业。四是有重点选派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出国(境)培训,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我市人才培养。五是创造有利于海外人才干事创业的综合环境,提高我市参与国际人才资源竞争的能力和水平。完善出台新的《*市引进留学人员暂行规定》,做好外国专家的管理服务工作。加紧筹建“*市留学人员和海外人才信息网”网站,增强引才引智综合效益。深化与海外人才机构的务实合作,切实把引进海外人才智力服务工作延伸到海外。

(六)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重点,认真做好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工作。一是坚决完成安置计划。进一步完善军转干部考试考核安置办法,确保安置公平、公正、公开。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3号和中发〔20*〕8号文件精神,严格领导责任制,拓宽安置渠道,千方百计把计划分配的军转干部安置好。二是进一步做好自主择业工作。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创新管理服务机制,充实和加强力量,做好管理服务的各项工作,逐步形成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自主作为、政府协助、社会支持的就业创业良好环境。三是进一步做好军转干部的培训工作。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要求,结合实际对军转干部进行培训,对专业性强的工作岗位,尤其要加强培训。

(七)以提高人事依法行政能力和宏观管理水平为重点,着力做好人事基础性工作。一是大力加强人事法制建设。认真做好人事系统“五五”普法规划实施工作,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做好全市人事系统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工作。进一步健全人事执法责任制,继续加强人事执法监督,及时纠正违法、不当的人事行政行为,维护人事公平公正。进一步做好人事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畅通相对人诉求表达渠道,妥善处理有关人事诉求,依法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广大人才合法权益。按照实施国家公务员法配套法规以及事业单位全面推进聘用制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做好相关实施办法的制定和有关规定清理工作。大力加强人事调研与科研,切实重视调研成果的转化和运用。二是大力加强人事宏观管理。进一步加强人才“十一五”规划实施工作,开展市人才“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检查评估。加强各项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加强各项人事计划管理,加强工资收入宏观管理,进一步规范工资基金和财政供养人员管理办法,杜绝虚报冒领工资等“吃空饱”问题的发生。三是大力加强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进一步加强仲裁机构建设,开展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业务培训,规范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办案程序,完善仲裁员管理办法,努力提高人事争议案件处理的专业化水平。

(八)以推行人员聘用制度建设为重点。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岗位设置步伐,一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去年省已印发了改革总体意见和模拟分类目录。各级人事部门在办理日常机构编制业务时,要根据分类改革精神逐步清理规范事业单位,将主要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转为行政机构或将其承担的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明确事业单位类别,发展公益事业,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做好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事业单位的转制工作。根据中央要求,今后不能再将行政职能转由事业单位承担,也不能再批准设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有明确规定、确有必要成立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的,要严格按粤办发〔20*〕10号文要求报省编办审批。二是加快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稳慎推进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建设。在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和岗位聘用,是我市今年人事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关系到我市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全市事业单位人员的切身利益。市直各有关部门和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专门工作组要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快研究出台我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行业实施办法。市属事业单位要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和规定要求启动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市局将与有关主管部门抓紧做好专业技术二级岗位和工勤技能一级岗位的审核工作以及市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核准工作,推动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各级人事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政策规定要求,加紧研究制定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出台的实施办法必须报市人事局备案同意后再实行,不得超越市的实施方案规定范围自定政策规定。要针对全市事业单位数量大、类别多、工作岗位千差万别的特点,采取审慎态度,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做到积极稳妥、稳慎实施。要认真学习,吃透中央和省的有关文件精神,熟悉和掌握各项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规定。三是加强督促检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各级人事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对不按文件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人事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对情节严重的要通报批评,并按人事管理权限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同时,要认真总结推广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试点的工作经验,研究完善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聘用制的方式方法,努力营造事业单位改革的良好氛围。市局将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加大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有关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监督工作力度,确保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开展。

(九)以认真总结以往历次机构改革经验为重点,切实做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准备。一是深入研究转变职能、理顺关系。根据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转变政府职能的方向、重点和途径。研究各层级政府的功能和定位,明确各层级政府的职责重点和权限,进一步理顺各层级政府之间的权责关系,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以及政府各部门之间、党委部门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二是深入研究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从完善政府的整体运作功能出发,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科学配置政府职能,推进政府事务综合管理,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完善政府组织体系。三是深入研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推进公共服务部门改革,整合管理和服务资源,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四是深入研究健全行政运行机制。明确界定各部门权力的边界、职权划分和责任关系,切实解决部门之间职责重叠、责任不清晰、部门利益化问题,完善行政协调机制,提高政府整体执行力。研究完善行政决策和行政执行机制,合理划分决策主体的权限,探索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适度分离。

(十)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为重点,协调推进其他各项体制改革工作。一是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按照党委、政府的总体规划,进一步落实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认真总结各地试点经验,对于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根据不同地方的不同情况,提出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改革模式,注意培养典型,为今后全面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时起引领和示范作用。未列入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的地方,也要按照试点改革的要求,认真研究乡镇“干什么、怎么干”这个重点,研究不同地方、不同类型乡镇职能的具体要求和履行方式,明确乡镇的功能定位,理顺乡镇与县(区)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关系,采取财政预算约束、县乡联动、完善考核办法等积极有效的措施推动乡镇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要重点研究乡镇事业站所改革,建立农村公益性服务新机制。在不违反有关法律和政策的前提下,尽可能拓宽人员分流渠道,认真研究人员分流政策,重点解决好分流人员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坚决守住“两条底线”,确保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在“十一五”期间只减不增,确保农村干部队伍和社会稳定。二是积极参与文化、卫生、司法、监狱、社区矫正、综合行政执法、社会中介组织、电子政务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等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工作,做好改革创新涉及的有关部门职能转变、机构编制调整、制定编制标准等工作。需要强调的是,在指导和参与这些改革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些改革,要注意与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衔接、相协调,避免为下一步改革设置障碍。

(十一)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手段为重点,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监督检查。一是严格机构编制审批。要继续贯彻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智理务例》以及中央和省关于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不同编制种类的使用范围,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目前,各方面增设机构、增加编制的要求仍然很多,机构编制管理仍然面临很大压力。各级机构编制部门一定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在新一轮改革前原则上暂不审批新增机构编制,除特别急需的,一般不再办理,留待改革时统筹研究,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环境。二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方法。计划用3年时间逐步在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各地要认真做好机构编制实名制试点工作,加强对编制、领导职数使用情况审核,依托实名制研究建立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机构编制综合约束机制和机构编制政务公开机制。研究制定机关后勤服务人员编制管理意见,规范机关后勤服务人员管理。三是强化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去年下半年,市编办对全市控制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情况、中央编委下达行政编制通知中提出的“七个不得”落实情况和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问题等三项内容进行了专项督查,从督查情况看,各县(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机关事业编制未完全核销,超编公务员难消化,超职数、超规格配备干部、条条干预现象较突出等问题。各县(区)要认真研究整改,尤其要做好机关事业编制核销工作,积极探索除自然减员外的其他消化超编人员的方式。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建立健全全市机构编制监督检查网络。做好“12310”电话举报受理工作,抓好对典型案件的查处,提高监督检查工作水平。四是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抓好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切实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管。继续推进事业单位网上监督管理工作,完善系统功能,搭建联合监督平台,加大对事业单位的联合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实地核查,重点对年检期间发现问题的事业单位、财政核补和经费自筹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制定和完善查询、监督管理等工作规范。

(十二)以争当行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人事编制部门的自身建设,一是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人事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在继续抓好人事业务知识学习培训的同时,要重点学习好党的十七大精神,通过加强学习,使全市各级人事编制部门和广大人事干部真正领会好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实质和内涵,系统掌握好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各项重大任务上来,增强做好人事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还要学习好市九次党代会二次会议精神,找准人事工作为实现今年全市经济社会预期目标的着力点。要以市开展“解放思想年”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切实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人事编制部门服务社会、服务人才、促进和谐的能力和本领。二是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人事编制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人事编制部门是政府的一个重要窗口,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部门,人事工作的每一项业务都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人事编制部门机关作风的好坏、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人事干部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克服官僚主义,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各级人事编制部门要以市开展“效能建设年”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把人事编制部门建设成为党和政府放心、群众信赖的窗口部门。三是加强廉政建设,进一步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要立足防范,认真抓好人事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纪律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着力抓好制度建设,市、县(区)两级人事编制部门要在健全和完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的同时,重点加强业务工作管理制度的建设。要抓好人事工作制度和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切实维护好干部人事工作纪律的严肃性。要积极推进人事政务公开,不断增强人事工作的透明度,通过“上桌、上墙、上网、上媒体”及“人事电子政务”等方式,尽可能地把人事工作的制度规定、办事程序和规则以及不涉及保密范围的热点人事服务信息公之于众,使我们部门能够自觉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成为“阳光下作业”的“阳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