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时间:2022-04-06 05:13:00

导语:粮油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粮油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十五”时期粮油加工业取得的成就、“十五”时期粮油加工业存在的问题、“十一五”时期粮油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十一五”时期粮油加工业发展重点、支持粮油加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主要内容包括:粮油加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粮油加工区域化格局正在形成;饲料、淀粉、食用油企业缺少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总体粮食加工转化仍处于底水平;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发展目标整合和调整;继续沿着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向产品系列化和食品工业化延伸,淀粉等传统加工产业的基础上,向玉米深加工方向发展,提高产品质量,推广营养、健康食用油产品;认真落实政策,营造良好环境,抓好项目建设,实施名牌工程,培养和引进人才,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强行业指导,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粮油加工业要把握好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为指导,结合我市粮油加工业自身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科学制定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导向性的《粮油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对全面提升我市粮油加工业产业水平,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结构,进一步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引导粮食种植结构调整,促进粮食资源的转化增值及综合利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十五”时期粮油加工业取得的成就

“十五”期间,我市粮油加工企业充分依托粮油基础资源优势,积极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新形势,立足本市,面向京津,服务全国,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逐步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形成了一批在省内外有着较高声誉的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十一五”期间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1、粮油加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据20*年底调查统计,全市共有规模以上粮食加工转化企业23家,资产总额6.5亿元,加工转化粮食83.8万吨,实现利税3*0万元,期末从业人数2100人。

其中小麦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小麦能力88.5万吨,20*年实际加工小麦55.4万吨。

(1)小麦加工能力情况:全市年产小麦总产量150万吨,12家小麦加工企业的年转化能力达到总产量的59%,位列全省11个市的第四。

(2)小麦实际加工产量情况:12家小麦加工企业实际加工量达到总产量的37%(实际加工转化率),位列全省11个市的第六。

(3)小麦加工企业数统计标准:12家小麦加工企业是日加工能力在60吨以上的中大型企业,约30家日加工小麦在60吨以下的小型加工企业未统计在内,这部分企业主要分布在深州市、武强县、故城县境内。

玉米加工企业7家,其中淀粉加工企业2家,饲料加工企业5家。20*年实际加工玉米23.7万吨,全市年产玉米总产量150万吨,玉米加工实际转化率15.8%。

食用油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油料能力12万吨,20*年实际加工油料4.7万吨。

2、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十五”期间,随着粮食企业国有资本的逐步退出,非国有经济在全市粮食加工企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已经成为引导粮食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从企业所有制构成看,在全市粮油加工企业中,私营企业15家,占65%;股份制企业6家,占26%;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家,占9%。

3、粮油加工区域化格局正在形成。小麦、玉米是我市两大主导粮食品种,以品质高、产量大而闻名。“十五”期间,随着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主要粮食品种区域集中趋势明显,已经建成深州、景县国家级商品粮基地,五得利、金牛、深发面业三大粮食加工企业会聚深州市谋求发展,我市粮食加工初步呈现出依托产地优势,立足当地资源发展的格局。

二、“十五”时期粮油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十五”时期,我市粮油加工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全省先进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一是宏观上缺乏总体规划,发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为上项目重复建设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二是与省内其他粮食主产市相比,粮食加工转化率较低,邯郸、邢台两市同为粮食主产市,加工转化水平明显高于我市。三是中小型粮油加工企业比重较高,难以形成龙头,我市的冀州永生、深州五得利、阜城古船等小麦加工企业在市内外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但是与邯郸五得利集团、邢台华龙日清、廊坊廊雪相比较尚具有一定的差距。饲料、淀粉、食用油企业缺少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总体粮食加工转化仍处于底水平。公务员之家

三、“十一五”时期粮油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保证粮食供应和安全为核心,以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做强做大龙头企业发展产业集群为重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策引导,搞好行业指导,不断满足各层次消费者,,加快我市由粮食生产大市向粮食经济强市的转变,为社会提供安全、优质、方便、卫生、营养的粮油加工产品。

2、发展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根据市场需要和发展趋势,大力培育粮食加工优质产品和龙头企业。

食品安全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确保粮食加工产品安全,保障人民健康。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严把产品质量关,坚决关闭和取缔不具备食品安全生产条件的加工企业。

科技进步原则。鼓励和支持企业采取先进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粮食加工技术水平;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不断提高粮食产品质量和档次。

节约能源原则。新上粮食加工项目坚持高起点、高水平建设,通过采用先进工艺和技术,生产优质高效、无污染的粮食产品。大力发展节约能源、节约粮食资源的加工项目,搞好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宏观调控原则。通过制定和实施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指导粮食加工业建设合理布局,防止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增强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有效调控,保证粮食安全。

3、发展目标

到“十一五”末,全市粮油加工业整体水平要有明显提高,企业整合和战略性调整基本完成,粮食产业化具有一定规模,形成一批具有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自主科技研发能力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群体,打造一批名牌粮食产品,使粮食加工业成为全市粮食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目标:

(1)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抓住国家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积极培育和壮大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到“十一五”末,全市年销售收入5?10亿元的粮油加工企业力争达到2家,重点扶持五得利集团深州面粉公司、冀州永生食品公司、阜城古船食品公司,争取1个粮油企业进入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发挥其在促进粮食加工转化、增加农民收入、服务新农村建设中的龙头和示范作用。通过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利用我市玉米农产品资源上的优势,积极谋划一个年转化玉米70万吨的深加工项目,努力实现玉米资源优势转化为加工增值优势。力争新建一家日处理油料300吨以上的大型食用油加工企业。

(2)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到“十一五”末,全市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70%,小麦、玉米年加工转化总量达到100万吨左右。

(3)大力培育名牌产品,在巩固现有知我粮油品牌基础上,“十一五”期间开创3个全省知名粮油品牌,1个全国知名粮油品牌。全面提升粮食企业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努力使我市跨入粮食加工产品名牌大市行列。

四、“十一五”时期粮油加工业发展重点

1、小麦加工。继续沿着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方向发展,向产品系列化和食品工业化延伸。以提升产品质量和品位为重点,扶持大中型企业上规模、提档次、创名牌,逐步淘汰规模小、产品质量差的小加工企业,特别是限制日加工能力在200吨以下的新企业上马。

2、玉米加工。在饲料、淀粉等传统加工产业的基础上,向玉米深加工方向发展,重点开发玉米淀粉糖、玉米蛋白粉等产品,发展多样化的玉米食品和多用途的工业原料。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通过扩建、改建或新建等方式,加强玉米加工企业布局,做大做优玉米加工产业。

3、食用油生产。以引进日处理油料300吨以上的大型加工企业为重点,提高产品质量,推广营养、健康食用油产品,引导消费市场向营养化方向发展,逐步改变山东食用油占领本地消费市场的被动局面。

五、支持粮油加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认真落实政策,营造良好环境。继续落实国家和省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粮食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要认真落实中央“大力扶持食品加工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以及“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粮食生产区农产品加工业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等要求,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信贷资金、税费减免等方面对大型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扶持。要主动研究制订有利于大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为它们的协作联合搭建对接的平台,适时组织它们参加必要的培训、招商引资活动,使它们不断开阔眼界,增强科学发展的能力。鼓励大企业通过市场吸引各类要素,通过整合兼并、股份制等形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低成本扩张,快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本地资源、技术、区位及已经形成的产业优势,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优势大企业聚集,打破区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真正打造一批实力强、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

2、抓好项目建设,实施名牌工程。动员企业及各方面力量,围绕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构思项目,围绕做大龙头、作强粮食产业谋划项目。突出特色和优势,把适宜当地发展的加工项目做实、做细、做深。建立和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确保粮油产品质量和安全,引导企业建立从原料到产品出厂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企业要进一步树立名牌意识,实施名牌工程,积极打造品牌、争创名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企业竞争力。力争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催生并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粮油企业要把产品研发、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巩固现有品牌市场地位的基础上,加大粮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特别是高技术食品、高附加值的粮油精深加工产品,力争再创一批新的省级和国家级名牌,逐步实现主导产品名牌化,名牌产品产业化。

3、培养和引进人才,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一是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自主开发、自我创新、自我发展的技术创新长效投机。应用高新技术,推进粮食加工向深度和广度开发,生产优质粮油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二是加快技术和设备改造,消化吸收和推广先进技术设备,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项目。三是加强产学研联合,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成果,加快产品开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步伐,推进产品更新换代。四是建立利益联结的资金投入机制,鼓励单位、个人以技术、资金投资入股,吸纳社会资金对企业科技投入,增加科研经费资金来源渠道。五是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高技能的粮食加工队伍,为行业振兴与发展提供智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证。

4、加强行业指导,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各县市区粮食局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粮食加工业的行业指导,引导企业合理投资,控制盲目发展。要主动融入当地粮油加工业龙头建设中搞服务,引导全社会各类经济主体增加对粮油加工业发展的投入,积极推进粮油加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