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局工作计划(区)

时间:2022-04-09 05:11:00

导语:劳动保障局工作计划(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劳动保障局工作计划(区)

党的*将扩大就业、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为劳动保障事业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据此确定今年我区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建立完善市场化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法制化的监督调控体系,网络化的管理服务体系。为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提供有力保障。

主要预期指标是: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7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0000个;经认定的就业特困人员95%以上得到托底安置;社会保险基金总额比上年增长10%以上;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达到98%以上。

主要工作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保障民生,关怀弱者,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后就业工作要以失业人员再就业为重点,建立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今年我们将继续向失业人员郑重承诺,只要不挑不拣,48小时内提供就业岗位。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要着力抓好“四个一”工程:

——搭建一个促进就业政策平台

今年初,中央、*市制定了一系列新政策、新措施。我区在全市性的优惠政策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区、街两级再就业优惠政策、措施,搭建一个促进再就业的政策平台。这个平台要发挥三个功能:首先是资金支持功能。去年设立的2000万元“政府促进再就业资金”规模不减,但支持力度要加大,为此,区政府拟推出10项新的促进就业政策。各街道、各部门也要制定相应的措施,特别是各街道要制定50万再就业资金的使用办法。其次是激励功能。对社区岗位开发、对企业吸纳安置失业人员、对创业者带动劳动就业的,均给予奖励,对区、街、居三级就业管理服务组织给予一定扶持。以此调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再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其三是为就业特困人员托底解困机制提供保障。托底机制的对象主要是男50周岁以上、女40周岁以上就业困难的失业人员。凡是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就业岗位必须优先用于安排大龄困难人员。对他们实施就业援助,实行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政策。对男40岁以上、女35岁以上的特困群体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落实好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变输血的救济为造血的就业扶助,吃“低保”的群体就会缩小。这是对特困人员的一种最积极的保护和保障。

——形成一个促进就业的长效工作机制

今年是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的第一年。我们要将工作的着眼点及时地转移到失业再就业上来。这无疑是一项长期任务。所以,需要在宏观政策上和微观措施上,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机制,而且这个机制要体现可持续性和长效性。按照这一思路,我们首先要建立岗位监控体系。实施就业岗位的增量、存量动态监控,全面掌握全区岗位开发和岗位流失情况。鼓励国有企业采取主辅分离、辅业转制等方式消化内部富余人员。其次是发展区域经济,培育就业增长点。在实施“大力发展五业,重点建设五街”的经济战略中,把扩大就业容量列入重要目标。特别是要瞄准重点产业开发项目,从配套服务设施的延伸中开发就业岗位;通过发展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围绕社区发展规划和建设开发就业岗位。

——建立一个素质准入的就业导向机制

要强化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提高劳动者技能是发展生产力“第一要务”的观点。今年我们要把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任务来抓。要按照“大背景认识、大市场定位、大集团运作、大网络互动、大声势推动”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事业。加强培训与就业工作的有机结合,建立“培训适应市场,市场引导培训”的有效工作机制,突出针对性、实用性技能培训,在全区建立多学科、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优化培训集团的教学质量和管理,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准入制度。要在企业积极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与工资相联系,与待遇、奖励挂钩的激励机制。劳动保障监察部门要对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技术工种的“持证”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核查出不具备岗位职业资质证书的从业人员,责成用工单位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限期完成培训、取证工作。这项工作的深入贯彻落实,将从源头上起到稳定就业、减少失业的功效。

——营造一个良性就业服务环境

要树立“给市场以温暖,给弱者以关怀”就业服务理念。重点关怀大龄失业人员,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就业服务环境。要抓好三个层次的服务:一是以公共职介为依托,提供全方位的免费就业服务。为大龄失业人员建立跟踪服务档案,提供职业指导、求职登记、就业推荐等系列服务。其次是以科学的职业指导为依托,全面提高再就业质量。社区职业指导员要在采集和挖掘社区就业岗位信息、转变就业观念、安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三是应用网络技术,提供信息共享服务。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就业形势、社会保障分析等信息,传递到全区各就业服务组织,提高信息的传递和使用效率。对失业人员的管理服务要实现“五个转变”,即变静态管理为动态服务;变以单纯档案管理为以人为中心的需求服务;变被动的失业救助为积极的促进再就业;变追求安置数量为重视再就业安置质量;变简单的就业安置为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综合服务

二、以深化改革为契机,整合、完善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体系

今年又是社会保险一个改革年。我区将率先启动社会保险“统一征缴、一单托收”改革试点;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将扩大到中央、市、区三级机关公务员和各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要将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纳入参保范围;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将全面推进;扩面征缴任务依然艰巨。改革对我们是挑战,但对事业的发展却是一种机遇。今年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体系。力求实现五个突破。

——突破分散管理格局,建立统一征缴的社会保险管理新机制

全力以赴做好社会保险费“统一征缴、一单托收”试点,这项试点涉及到社会保险体系操作的全过程,是社会保险管理的一次深刻变革。概括地讲要实现“三个统一和两个整合”:即统一管理体制、统一财务核算、统一操作程序,整合信息系统、整合机构设置。我们将采用分阶段实施、稳步过渡的方式,逐步推进。3月份完成单位信息库和个人信息库的整理和转换,5月份在部分参保单位中进行统一征缴试运行。试运行将采用新旧机制双轨并行方案,以确保改革的平稳进行。在条件相对成熟时,将所有符合条件的参保单位按新机制进行运作。积极为全市推进试点改革创造条件。

——养老保险参保范围要有新突破,扩面征缴要形成长效机制

今年养老保险要在参保范围上取得突破。争取年底前基本完成区域范围内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工作。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巩固和提高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2003年社会保险基金征缴要比去年增长10%以上,征收总额将达到24亿元。区、街两级共同承担指标任务。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企业全员参保、按时足额缴费的长效征缴机制,要将所有非公企业纳入工作视野,研究落实个体工商户和弹性就业人员及外埠务工人员社会保险的灵活参保办法。

——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要在依托社区的综合服务模式上取得新突破

社会化管理服务是为退休人员提供的一种区别于企业管理服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形态。我区作为全市试点,今年要加快这项改革的进程,在管理和服务两方面都要力求有创新有突破。管理方面要研究探索建立市、区、街、居联通的退休人员计算机信息网络、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网络、生存认证管理体系;在服务方面,要完善健康服务体系、文化娱乐组织体系、生活服务体系、困难救助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劳动保障、社区卫生、医疗、文化等政府职能部门共同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纳入社区的退休人员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

——医疗保险改革要在统一保障制度上有新的突破

今年我区要根据全市统一部署,适时将原享受公费医疗的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纳入医改,覆盖总量将达到56-58万人。要集中力量抓好企业医疗费的清欠工作,2003年底前基本完成清欠任务。对医疗负担困难人员,特别是困难单位中的个人负担困难人员进行摸底调查,符合条件的要及时予以救助,形成特殊困难人员的医疗托底机制。另外,抓紧探索研究离休人员医疗费的新型管理模式,率先实现区属企业离休人员医疗费的社会统筹管理。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做好街道管理的原大病统筹人员向基本医疗的并轨工作,建立统一的医疗保险新型制度。

——要在社会保险支付管理机制上取得突破

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按政策规定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的同时,强化支付管理,堵塞基金漏洞,在建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上取得突破。养老保险要严格按政策规定审批,申报提前退休要进行公示。对确认丧失基本养老金领取资格的人员要及时停发养老金;在医疗保险改革的推进中,要建立医疗费用的监控机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在失业保险基金的支付管理上,严格审核手续,加强对失业保险金和医疗补助费支付管理;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要结合即将出台的《工伤保险条例》,认真贯彻鉴定标准,规范支付管理程序及医药费审核结算程序。

三、依法行政,加大劳动关系调整力度

按照预防为主,依法规范的原则,今年劳动关系调整工作要以健全信访、仲裁、监察工作网络为依托,增强调控力度,确保社会稳定。具体工作任务概而括之为“一窗,两网,三个层面”。

“一窗”是建立大信访窗口。2003年我区劳动保障大厦将落成,在服务大厅将设立信访咨询、信访调解、信访接待分检三种窗口,使之成为劳动保障的第一线力量,力求以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充分满足群众的来信来访综合服务需求。

“两网”是指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网络和劳动争议调解立体网络。监察信息网络要以“一街一册,一户一卡”企业用工信息为基础,开发系统程序,严格实施“红、黄、绿”管理。抓好“一点、一线、一面”(点是指一条街的规范,线是指一个行业的规范,面是指整个街道的规范)典型示范,带动、促进全区企业用工规范;劳动争议调解立体网络,则是在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托工会组织,激活企业调委会功能,完善法律援助体系,依托街道一级行政部门,调解职能向社区延伸,建立区域性劳动争议调解网络,形成独立于企业之外、各相关部门广泛参与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立体网络。

“三个层面”是协商指导、法律监督和仲裁调解。

一是协商指导。通过落实三方协商会议制度,紧紧围绕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和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协商。要在有条件的街道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在辖区范围内形成多层次的三方协调劳动关系机制。要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管理,积极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对具备条件的企业指导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引导劳动关系双方从非自主协商向自主协商转变。要加强对重点时期、重点单位、重点案件排查监控力度,对集体争议的隐患和苗头,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早协调,尽可能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一次性终止劳动合同30人以上的企业,要求提前60天到区劳动保障局备案。实行经济性裁员达到20人以上的国有企业,区劳动保障局要及时介入,指导企业在减员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政策,依法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协助企业进行人员分流安置。国有企业实行改制的,要提前把职工安置分流和经济补偿方案上报区劳动保障局。要加强对各类非公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结合劳动年检,依法从源头上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

二是法律监督。通过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构筑市、区、街、社区四位一体、信息共享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网络,使劳动保障监察覆盖到各类用人单位。进一步完善区、街、居、企劳动监察监督队伍网络。强化对居委会“劳动专干”及企业和社区保安中的“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的管理,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快速高效处理各类群众举报案件制度,确保当期查处违法案件结案率在95%以上。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今年要积极组织开展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职业资格证书执证上岗、用人单位招用外地务工人员情况的执法大检查工作。

三是仲裁调解。通过完善劳动争议立体调解网络,使调解中心与企业调解指导委员会之间的工作统一协调、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劳动争议调解前置程序。建立社会保险仲裁分厅,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加大基层调解劳动争议的力度,努力将争议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立足两个基点,完善三级工作网络,强化街道劳动保障工作职能

——瞄准两个基点,夯实基础,抓好基层

要加强劳动保障工作的基础管理,特别是要夯实信息管理基础。采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准确信息并使其得到充分利用。各街道要重点完善失业人员信息、管辖单位信息和退休人员信息三大数据库,建立起市、区、街信息互通共享的大网络。这是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其次要抓好基层,即街道、社区。今年劳动保障工作还要进一步下延到社区,这样,离老百姓越近,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成效。建立三级工作网络,就是依据上述认识提出的。我们要把区、街道、社区三级的职责任务明确,全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考核、信息共享、工作互动的工作体系。

——完善工作机制,搭建一个贴近百姓、保障有力的工作平台

各街道前年成立社会保障所,去年则进一步完善了一科一所的工作机制。今年要将工作触角延伸到社区,各街道要在社区聘用专职劳动保障工作者,迅速搭建起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要确保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到位,为民生民计提供有力保障。在劳动力资源管理方面,要认真抓好失业人员动态管理服务,为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在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方面,配合改革的推进,积极探索社区服务模式;在劳动关系调整方面,要加强企业分类管理,提高劳动保障监察的针对性,维护企业用工规范;在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中,各街道要根据辖区实际,制定相应工作措施,确保完成指标任务。

——整合社会资源,完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

在街道工作中,要把社区建设和劳动保障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在建设社区项目中,要考虑到对退休人员、失业人员、生活困难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避免重复建设。对已有的资源,要进一步整合,把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工作内容,纳入一个工作体系。综合运用政策对各类弱势群体,关怀到位,帮助到位,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