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保局工作计划(区)
时间:2022-04-09 05:09:00
导语:劳保局工作计划(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同志们:
这次全区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全国和*市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以及区委九届五次会议和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安排今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年劳动保障工作回顾
20*年,我区劳动保障工作紧紧围绕改革和服务两个主题,坚持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全区劳动保障事业取得了新发展。
(一)主要工作均超额完成任务指标,并在全市保持领先地位
就业形势保持平稳。20*年新增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3807人,累计达到180*人,期末实有登记失业人员5076人,登记失业率为0.89%,比市下达的2%控制指标低1.11个百分点;有12927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再就业率达到71.8%,比市下达的60%再就业率任务指标高11.8个百分点;全年“4*0”就业困难人员总量5*9人,其中上年结转1083人,当年新增3966人,有3978人实现再就业,“4*0”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78.8%;当年申报、认定就业特困人员714名,已全部安置就业,安置率达100%。
社会保险平稳运行。20*年我区社会保险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养老保险参保单位6751家,参保人员44.93万人,收缴基金23.38亿元,基金收缴率达到98%,完成市政府下达基金收缴任务指标的111%;工伤保险参保单位5837家,参保人员31.51万人,收缴基金4335万元,基金收缴率达到99%,完成市政府下达基金收缴任务指标的1*.5%;医疗保险参保单位6317家,参保人员50.92万人,收缴基金12亿元,基金收缴率达到99%,完成市政府下达基金收缴任务指标的106%;失业保险参保单位6931家,参保人员36.29万人,收缴基金2.13亿元,基金收缴率达到99%,完成市政府下达基金收缴任务指标的110%。四项社会保险基金全年累计收缴37.94亿元,比上年增长18.9%;累计支出社会保险基金28.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55%。社会保险收支运行平稳。
劳动关系保持稳定和谐。加强了对用工单位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监控和指导,企业城镇职工劳动合同续订率达到89.4%。劳动关系三方协商制度已在各街道初步建立;相关部门整体联动,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机制开始发挥作用。去年,全区受理群众来信来电来访39297件,同比增长44.95%;执法检查用人单位5111户次,涉及职工13.89万人,查处违法案件961起;受理劳动争议1023件,其中集体劳动争议52件,同比分别增长4%和33.3%,全部按期结案。维护了企业和社会稳定。
(二)六项重点工作取得突破进展,带动整体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成功组织“新世纪*首届职业技能大赛”*赛区工作,推动劳动者职业素质全面提高。按照*市劳动保障局的统一部署,20*年我区组织了历时五个月的职业技能大赛。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各街道精心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广泛参与,组织比赛的工种达到58个,涉赛人员46539人。大赛的成功举办,为技术人才的成长搭建了公平竞争的平台,对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全社会营造了一个重视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对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大赛氛围的影响下,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全年培训各类人员32694人。其中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职业指导、再就业技能培训22126人,培训合格率99.32%,培训后推荐就业率达到89.9%。
——劳动力市场建设推出“会员式助理服务”模式,就业匹配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这一新服务方式以求职者和用工单位为中心,充分调动全区就业的各种资源优势,为用工单位和劳动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高层次的劳动保障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用工单位与求职者的需求,在网络中实现用工信息与求职信息相匹配,有效提高了职业介绍成功率。这种新的服务模式自去年12月全面启动实施仅一个月,就为378家用工单位和3710名求职者提供了优质服务,受到广泛欢迎,市劳动保障局将这一模式在全市进行了推广。
——完成社会保险“统一征缴”试点任务,实现了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统一征缴、一单托收”。新系统已在全市平稳启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三项保险在基金征缴上“各自为战”的局面,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减轻了企业事务性负担,也有效地加强了对基金收缴的监管,提高了管理水平。
——建立了医疗服务监督管理联动机制,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减轻了广大群众医药费负担。在完善定点医院联系制度,加强医疗费用的审核管理和监控的同时,加大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管理力度。区劳动保障局联合区卫生局、*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分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区财政局几个部门,建立了医疗服务管理的长效工作机制,对本辖区定点医疗机构采取联合监督管理。这一举措推动了医院科学检查、因病施治、合理用药,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从源头上减轻了群众负担。
——整合信访、监察、仲裁、稽核等部门管理资源和工作手段,进一步加大预防、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工作力度。为切实解决好劳动者维权问题,区劳动保障局成立接访中心,为来访人员提供“统一管理、归口办结、统一答复”的“一站式”服务,建立了四位一体接待来访工作格局。接访中心全年共接待来信、来电、来访39297人次,受理案件1315件,结案率100%。建立了“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远端坐席,在全市试点区县中第一个通过验收并提前接通,为职工群众维权提供了一条“绿色”通道。
——创新机制,标本兼治,建筑施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我区在全市率先推行建筑施工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和“月发放基本工资、季结算剩余工资”制度。截至去年12月底,全区89个工地的130家建筑企业同17000名农民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签订率达95%,并实施了月发放基本工资制度。建立了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的快速通道,做到问题早发现、快解决。这些措施有力地保障了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全区的社会稳定。
回顾20*年,我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不仅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同时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这些成绩凝结着无数人的辛劳、汗水和无私奉献。首先是全区劳动保障系统的干部职工坚持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工作作风。在劳动保障工作中,勇立潮头,敢挑重担,尤其体现在承担全市试点工作中,能够面对新问题,树立新意识,研究新思路,开创新格局,从而把握住了事业发展的机遇;其二是全区劳动保障系统的干部职工树立了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理念。在推动各项工作中,始终将调查研究作为各项改革工作的重要基础来抓,始终坚持依据调查研究完善政策、指导决策、推动改革。去年我区有8篇调研报告获*市劳动保障调研成果奖。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抓准了问题,理清了思路,提出了许多创新解决方案和对策,对指导工作实践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其三是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从而把握住了时代精神。工作的着眼点符合现代化的方向,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各项工作机制不断创新、逐步完善,工作平台逐步趋向体系化、网络化、信息化,从而使劳动保障管理和服务的效能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其四是坚持以民为本,主动服务的理念,以改革的方法解决改革中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不断优化管理和服务方式,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其五是社会各界积极关注、支持和广泛参与、配合,使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成为了凝聚合力的社会体系工程。区、街劳动保障部门形成了一盘棋、一股劲的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职责明确,相互融合渗透,消除了推诿扯皮,增强了效能互动;广大企业和职工给予了充分的理解支持。特别是市劳动保障局、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领导对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各委办局、工青妇等部门,尤其是各街道办事处的领导,给予了大力协作,从而为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此,我谨代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向关心和支持我区劳动保障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在劳动保障系统中辛勤工作并做出成绩的全体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
20*年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欣慰,所取得的经验弥足珍贵。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受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及人口老龄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劳动保障事业依然处在改革和发展完善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一是就业困难群体呈现逐年加大趋势,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今年,全市城镇失业人员总量将达到28.5万人,*区预计新增失业人员20000人,“4*0”人员预计比上年增加30%,达到6500人,促进就业工作的难度加大;二是社会保险改革的一些深层次矛盾突显,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愈来愈突出,解决不好将会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源。社会保险面临新一轮政策调整,改革任重道远;三是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化、多元化,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矛盾实际上已成为当前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基本矛盾。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围绕劳动就业、工资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产生的劳动纠纷日益突出,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工作繁重。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是当前经济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突出问题,也是劳动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二、适应形势、着眼长远,扎实做好20*年劳动保障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区实施“三区战略”的关键年,劳动保障工作要为构建和谐社会、繁荣经济提供基础保障。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握大局,找准着力点,应对新挑战。
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提高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水平为主线,加快建立完善市场化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法制化的监督调控体系,网络化的管理服务体系。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20*年我区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7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开发置换社区就业岗位10000个;经认定的就业特困人员95%以上得到安置;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分别比上年增长10%以上,基金收缴率分别达到98%以上。
主要工作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大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重点任务是抓好四个结合:
——促进就业要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发展规划,多渠道、多元化开发就业岗位。落实好经济建设与促进就业“三同时”制度,在注重发展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及旅游业的同时,加快相关产业链的培育,特别要扶持与产业链关系紧密的中小企业的发展,以扩大就业容量;围绕城市管理大力开发劳动保障协管、城管协管、交通协管、外管协管等与社区管理相关的就业岗位;围绕社区建设积极开发社区物业管理服务、卫生保健服务、文体健身服务、家政服务、修理服务、养老托幼服务等便民服务就业岗位。深入推进社区服务便民工程,在方便社区居民、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开发适宜失业人员从事的就业岗位。
——促进再就业要与稳定就业结合。进一步加大创业指导、创业服务工作的力度。综合运用金融、税收、财政等促进创业和就业的政策,完善集创业项目征集、创业培训、专家指导、咨询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创业项目征集制度,实施“以培训促进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倍增计划。同时按照“体面劳动”原则,转变就业调控策略,调整职业援助政策,在开发社区岗位中,注入人性化关怀,积极引导社会就业观念转变,消除社区岗位歧视,减少重复性失业,从而全面提高再就业工作质量,提高就业稳定性。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在自由、公平、安全和具备人格尊严的条件下,获得体面的、生产性的可持续工作机会”,实行积极政策,促进就业、消除贫困,推动就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就业保障要与就业服务紧密结合。落实促进城市低保就业服务对象就业机制。按照《建立促进城市低保就业服务对象就业机制暂行办法》,综合运用低保政策和就业扶持政策,实现城市低保制度与就业制度联动,促进法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就业服务对象实现就业。对“4*0”就业困难人员,全市将打破区域界线,凡是政府出资的公益性项目和岗位优先定向安置他们再就业。
在落实好托底安置政策的同时,要坚持完善市场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助理服务模式,在就业服务职能、服务模式、服务手段、服务运作、服务管理、服务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为就业困难的失业人员提供包括职业指导、职业推荐、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诊断、社会保险办理等内容于一体的一对一的全程跟踪服务。推进就业服务体系“新三化”(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对社会职业介绍机构的市场活动、服务质量、机构建设等进行不定期检查,完善整改、退出机制,规范市场行为,提高职业介绍服务质量。加强对来京务工人员管理与服务,提高有序化流动程度,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征集,为求职的来京务工人员提供岗位推荐服务。积极营造诚信服务的市场氛围,净化劳动力市场环境。
——职业技能培训要与就业有机结合。职业技能培训要以促进就业为宗旨,以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为主线,建立和完善“政府统筹、市场引导、社会参与、技能为本”的职业培训工作机制,进一步改善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在职职工新知识、新技术应用和技能提升培训,促进稳定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要围绕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城市建设、社区就业岗位开发,坚持“定向招生、定单培训、定岗就业”的原则,充分发挥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就业服务的综合作用,实现培训与就业的紧密结合;加快再就业培训信息网络的建设,形成与职业介绍网、社区就业网的联接,实现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岗位开发信息、培训信息的有机结合。
(二)完善机制,深化改革,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要在六项重点工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完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长效工作机制,在规范社会保险征缴管理上取得突破。今年要以来京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非公企业以及事业单位为重点,继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大对用人单位选择性参保、漏报瞒报缴费基数和人数等违规行为的专项审计、稽核和监察力度,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参保单位缴费诚信制度,对规范的缴费单位给予社会保险免检,提供经办绿色通道,并在劳动保障信息网上公布。
——深化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改革,在社会化管理服务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要大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开展对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社区服务的试点。在工作推进中要坚持“总体规划、分步推进、先易后难、保持稳定”的原则,着力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在居住地社会保障事务所报销门、急诊大额医疗费用试点工作的进程,逐步扩大企业个数和退休人员人数,切实减轻企业事务负担,使更多企业管理的退休人员得到方便;二是研究加快退休人员医疗报销费用的周转速度问题,进行退休人员门、急诊医疗费用报销款直接划入退休人员个人帐户的试点,并组织推广;三是完善社会保险金的资格认证,严厉打击骗保等欺诈行为,堵塞基金流失漏洞。
——完善社会保险管理监控机制,在基金支付管理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在确保参保人员及时、足额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同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支付管理的监控机制。完善社保基金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杜绝各种违规操作,构建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营的良好氛围,堵塞漏洞,防止和减少基金损失。重点加大对医疗费用支付管理的监控。公费医疗经费支出的增长幅度控制在20%以内,补充医疗保险覆盖人员范围保持在90%以上,其中三种特殊病人员的补充医疗保险人员覆盖率和人员管理台帐建帐率要继续保持在100%。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全面提升定点医疗机构医疗保险管理水平。创新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管理办法,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继续完善定点医疗机构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对联合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定点医疗机构及时纠正和落实。大力开展医疗保险单病种付费试点工作,积极推进定额付费或定额预付费用管理办法的实施。
——全面推进生育保险,在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抓紧做好《*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制定实施细则,加强宣传培训,搞好信息系统设计及测试。大力推进扩面工作,力争年底前将80%的应参保人员纳入统筹范围。结合女工生育保险政策的实施,研究并实现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四项保险统一征缴。
——落实好相关政策,在解决难点和热点问题上取得突破。今年全市养老保险政策将进行一系列调整,包括养老金计发办法政策创新,建立完善企业年金制度,规范无人事管理权单位的职工及与单位签订短期合同的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政策等。对超出退休年龄未缴纳过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人员老有所养、因女职工岗位变动引发的退休年龄的争议等问题,也将研究出台相应政策措施。在这些政策支持下,我们要着力研究解决好当前面临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加快信息管理手段的信息化改革,在服务效能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探索部分社会保险业务的网上办理。依托信息网络资源平台,对规模较大、具备相应计算机硬件条件的企业尝试开通网上业务办理。从开通网上政策查询、经办业务须知以及经办业务网上申报做起,提高社会保险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三)防治结合,加强调控,进一步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
重点是强化四个方面的工作力度:
——强化劳动合同管理力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劳动合同制度是调节劳动关系的依据,在劳动关系调整中处于基础地位。一是要通过规范标准、严格验收、树立样板,提高“劳动用工规范一条街”工程质量;摸清底数,加强对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指导、监控和督促,特别要抓好私营企业、股份联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劳动合同签订工作。二是完善国有、集体、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大型非公企业劳动合同制度,指导企业做好劳动合同的续订和终止工作。对劳动合同期限届满人数超过职工总数30%和续订率低于80%的地方国有企业,加强监控和指导。三是积极推行集体合同制度,以集体协商工资为突破口,提高集体合同质量。
——完善劳动关系调控体系,强化劳动关系调整力度。一是建立完善街道一级的三方会议制度,逐步形成区、街协调劳动关系的工作网络,将本地区拖欠农民工工资和国有企业改制人员分流安置问题纳入三方协商会议内容,加大协调力度。二是认真贯彻《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研究制定配套办法;依法严厉查处各类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三是进一步提高劳动争议仲裁质量,确保全年结案率不低于98%;加大调解力度,力争将调解率提高到35%;完善集体争议和突发事件的调处机制,将处理集体劳动争议的工作重心移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上来;积极探索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模式,推进仲裁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四是坚持信访、监察、仲裁及相关业务部门协调配合、整体联动机制,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及时化解矛盾。
——强化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规范管理,坚决纠正企业改革中侵害职工权益的行为。进一步研究国有重组、改制企业分流安置职工的政策措施,规范企业裁员行为,积极参与企业安置方案的制定,保证劳动关系平稳过渡;加强对主辅分离、辅业改制企业职工分流安置方案的备案管理工作;妥善解决企业改革中职工安置、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和劳动关系处理等方面的遗留问题。
——强化行政执法力度,维护来京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以建筑施工企业和餐饮企业为重点,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一是着力推进劳动合同签订工作,督促用工单位与来京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二是加大对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执法监察力度,在建筑业探索实施工资预留帐户机制,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实现20*年基本解决拖欠问题的工作目标。三是采取有效措施,检查督促企业为来京务工人员缴纳工伤和基本医疗保险费,维护来京务工人员合法权益。
(四)夯实基础,强化行政效能,全面提高劳动保障工作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
着力夯实三个方面的基础:
——夯实政策法规教育培训基础,为进一步推动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劳动保障系统全体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强化区、街行政执法队伍的管理,及时对街道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和社区劳动协管员开展政策培训,提高政策水平,扎扎实实抓好队伍建设,坚持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行为。要采取积极措施,扩大对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法规教育培训覆盖面,营造劳动保障工作的法制环境。
——夯实劳动保障统计分析工作基础,加强监督管理,提升公共资金的利用效率。运用计算机网络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实施动态监督的模式,提高监督工作的效率和针对性;对再就业资金中拨付用人单位招用失业人员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情况实施审计检查,把基金监督工作延伸到基金使用单位。要通过实地检查,检查申请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用人单位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检查其使用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情况,对违反规定虚报、冒领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要追回全部资金,并追究责任。
——夯实信息网络基础,提升各项工作的管理服务效率。依托“金保工程”,形成集失业人员、本市农村劳动力、外来劳动力就业管理与服务、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社区就业等于一体的全市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网络;进一步完善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基础数据库,初步建立起就业失业信息监测制度;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的信息化程度,实行存档人员社会保险缴费卡制度;建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管理信息平台,推动行政执法基础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树立先锋意识,加强能力建设,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加强能力建设,是保证党长期执政的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劳动保障系统要将能力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党员干部要树立先锋意识,成为改革的排头兵,事业的领头雁,带动劳动保障系统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提高。结合工作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劳动保障系统要着重提高六个方面的能力。
(一)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高调查研究能力
当前政府正在由权力型、管理型政府向责任型、服务型政府转变,实现这种转变要求政府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行政能力,更新管理理念,转变服务方式。从劳动保障工作需求看,劳动保障部门服务对象范围不断拓宽,服务对象层次不断扩展,服务对象需求不断提高,对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快速地学习不断出台的新法规、新政策,快速地接受不断涌现的新思想、新理念。另外,当前劳动保障工作正处于转型时期,既要面对和解决大量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和矛盾,又要超前性地研究解决潜在的问题和矛盾,研究出台新的改革措施将会给社会和群众带来哪些变化,可能引发哪些新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调查研究能力,才能既解决好当前问题,又能够保持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适应形势要求,积极推动学习型组织建设,落实素质提高计划,以满足劳动保障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需要。
(二)树立大局意识,提高统筹推进的能力
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要符合整体发展的科学规律,要树立全局意识,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防止顾此失彼。当前,要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将城乡劳动者通盘考虑、统一规划。要转变旧有的管理服务理念和工作方式,在就业上加大政策、资金、服务的倾斜力度;在社会保障上积极推进制度建设,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二是要将各项劳动保障工作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就业、社会保险和劳动关系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深入认识各项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善于把握工作的整体性、全面性,既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又要找准衔接点,把握平衡点,做到统筹策划,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协调推进。三是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在加快解决当前影响人民利益突出问题的同时,要着力于抓长效,不断提高就业的稳定性、保障的有效性和劳动关系的和谐性;抓完善,注重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提升管理服务能力;抓基础,大力推进法制、统计规划和信息网络等工作,使劳动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政策更加配套、管理更加高效、运行更加稳健。
(三)树立稳定责任意识,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
劳动保障各项工作都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发挥着社会“安全网”和“稳定器”的作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既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又坚持依法办事,依政策办事”的要求,做好维护稳定工作。一是着力解决职工群众的实际困难。要按照“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的要求,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把各项关系职工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体切身利益的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努力减少和化解不稳定因素。要逐步建立企业内部调解与社会调解相结合的劳动关系调解网络,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健全预警机制,对信访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多发的行业、地区,实行动态监控;健全制度、完善政策,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稳定的突出矛盾。三是高度重视和做好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调处工作。要制定应急预案,完善信息报告制度,认真处理来信来访,妥善处置集体上访,维护社会稳定。
(四)树立创新意识,提高持续改进的能力
当前,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要攻克劳动保障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只有依靠不断开拓创新,推出新举措,才能实现新突破。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加快创新步伐。一是要围绕当前制约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找准创新的着力点。集中力量,创造性地解决一批难点问题。二是要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要围绕劳动保障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企业和职工群众,开展有针对性的调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三是要注重机制和制度建设。将解决当前的突出矛盾与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有机结合,更加注重深入细致的制度完善和机制建设,促进劳动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
(五)树立协调配合意识,提高凝聚合力的能力
劳动保障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调动各种力量,集成各种资源,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劳动保障工作的合力。一是发挥好各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资源作用,劳动保障、财政、税务、工商、卫生、建委等部门形成密切配合;二是充分发挥各种社会资源的作用。要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和残联等群众组织的联系,共同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同时,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专家学者理论研究、政策评估方面的作用。三是积极利用各种市场资源,更好地调动社会资源。要积极发展劳动保障工作的社会中介力量,通过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监管,促进中介机构规范发展,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社会化服务网络。
(六)树立效率效能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
继续贯彻行政许可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健全完善执法监督制度,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大力开展创建文明窗口活动,深化政务公开,扩大网上办公范围,在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的基础上,追求效率效能最大化,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便捷、高效、诚信的优质服务。
同志们,今年的劳动保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一定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我区劳动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构建现代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做出新贡献。
- 上一篇:劳保局年度工作计划
- 下一篇:国企人力资源出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