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区)

时间:2022-04-09 05:07:00

导语: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计划(区)

20*年工作主要预期指标是:全年开发社区就业岗位达到1.2万个,失业人员再就业达到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以内;社会保险征缴率保持在98%以上,征缴总额比上年增长10%;劳动争议案件按期结案率达到100%。

20*年工作思路可以归纳为:围绕一个主题,突出两个重点,深化三项改革,完善四个机制。

1、围绕一个主题,就是不断提升工作品质,发挥劳动保障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着力预防和化解劳动保障领域存在的矛盾,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是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要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劳动保障工作,要求我们深入了解研究企业和群众需求,科学把握运用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规律,坚持高标准,追求高境界,扎扎实实、精益求精地做好每一件事,在解决工作难点问题和满足群众需求中,不断提升工作品质,更好地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2、突出两个重点,就是把困难群体就业和农民工维权作为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和谐的突出问题。

第一个重点,是着力解决好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源。就业是每一位劳动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劳动者融入社会实现其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维系家庭和谐稳定、幸福富足的支柱。就业困难群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就业难度大。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既是劳动保障部门的责任,也是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我们将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手段,采取四项措施,着力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

一是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发挥就业政策对困难群体就业的促进作用。在稳定和扩大区财政促进就业资金规模的同时,建立街道促进就业资金专户,并实行预算管理,强化街道就业工作责任。落实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以及就业困难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在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整合低保政策、残疾人政策与就业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和工作联动机制,逐步建立一体化的政策扶持体系。调整就业资金的使用重心,实现从保生活、促就业到提升素质、稳定就业的转变。二是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发挥社区就业岗位对困难群体就业的安置作用。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开发就业岗位。在稳定“四保、三协一维护”等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同时,拓宽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渠道。围绕“文化社区”、“安全社区”、“便民社区”、“敬老社区”建设,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优先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加强对开发岗位的管理,政府出资开发的就业岗位主要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三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对困难群体就业的稳定作用。职业技能缺乏不仅是造成困难群体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其就业稳定的主要因素。在已经进行一次性免费职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对有就业意向的就业困难人员,结合岗位需求、个人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提升其职业技能素质,为促进他们稳定就业创造条件。四是加大职业指导力度,发挥就业观念转变对困难群体就业的带动作用。强化职业指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开展职业指导理论、方法和技巧的培训,提高职业指导员的工作能力。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分析,提高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发挥社区职业指导员贴近群众的优势,深入就业困难人员家庭,开展社区职业指导,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尽快转变择业观念,并提供就业跟踪指导服务。

第二个重点,是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随着“新*、新奥运”战略的实施,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更是奥运工程的建设者和人文奥运的重要参与者,是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要力量。为此我们将着力搭建三个平台,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一是搭建农民工平等就业平台。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服务体系,使本区劳动者和外来农民工在*区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能够享受同等的求职登记、空岗信息查询和岗位推荐等优质服务。完善本市城乡“手拉手”就业协作机制,做细做实与延庆、大兴、房山、密云4个区县的就业对口互助,促进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外地劳务基地建设,开设远程面试系统,探索新的劳务输出输入方式,引导外来劳动力有序流动。二是搭建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平台。根据区域用工需求以及奥运建设的需要,积极组织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安全生产、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和职业技能,使农民工在服务我区发展的同时,个人也得到发展。三是搭建农民工权益保障平台。以“签合同、上保险、保工资”为重点,着力解决建筑施工领域和餐饮行业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推进建筑施工企业设立农民工工资预留帐户、工资保障金和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对于涉及农民工工资的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结案,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3、深化三项改革,就是不断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险经办模式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

社会保险是安国之策,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要通过深化改革,解决社会保险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

第一项改革,是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一是实施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及《*市基本养老保险规定》要求,今年我市将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新的制度将着力建立完善职工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和个人帐户规模进行调整。这是继1997年国务院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后,完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又一重大决策。由于这项工作政策性很强,涉及面广,社会各方面非常关注,我们要精心准备、加强宣传、做好解释,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改革顺利实施。二是加快推进建立企业年金。企业年金是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于进一步提高退休职工待遇,化解不同性质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差这一矛盾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将在2006年试点的基础上,加强对企业年金工作的规范引导,帮助和指导更多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

第二项改革,是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一是扩大医疗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根据*市“十一五”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将逐步把大、中、小学在校学生、学龄前儿童和城镇其他居民纳入医疗保障体系。我们要按照市局的部署,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二是推广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20*年我们将以社区卫生改革为契机,扩大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范围,完善试点工作规范,加快推进双向转诊和家庭病床,使更多的退休人员在社区得到优质服务,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继续推进公费医疗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区区属公费医疗退休人员医疗费统筹管理办法,优化医疗费用审核结算流程,改进资金拨付方式,扩大社区就医范围,减轻个人负担。四是加强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完善劳动保障、卫生、药监、物价、财政等部门对医院的联合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医疗费用的监控和分析,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同时,为了减轻部分重症病人的负担,今年将把参保患者肝移植和肝肾联合移植手术出院后抗排异治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医疗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第三项改革,是深化社会保险经办模式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社会保险业务网上办理试点工作。实现社会保险业务网上办理,将从根本上提高服务效能。我们将继续争取市局的支持,早日启动试点工作。尽快实现网上社会保险申报、人员增减、信息变更、月报申报和表格下载等功能,为全市推广探路。二是整合经办工作流程。我们将进一步细化服务程序,整合工作流程,着手实施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医疗五项社会保险“一窗式”征缴,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四项社会保险待遇支付“一窗式”办理,为参保单位和个人创造更多便利。同时,将生育津贴的支付方式由按月支付调整为实时支付,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三是加快推进医院门诊医疗费用数据上传的试点工作。由于目前门诊医药费报销主要集中在年底和年初,造成医疗单据积压,群众反映较大。为从根本上缓解医疗费报销高峰问题,提高办事效率,今年将在积水潭医院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医院门诊医疗费用数据上传工作,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

4、完善四个机制,就是完善市场导向就业服务机制、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长效机制、劳动争议预防和快速处理机制、企业劳动用工分类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效能。

第一,是完善市场导向就业服务机制。

发挥市场调节就业功能,按照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要求,深化就业服务体系改革,完善市场导向就业服务机制。

一是畅通市场就业信息渠道。以就业岗位信息、求职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为重点,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和用工信息动态监控制度,做好信息引导服务。实现市、区、街道职业介绍信息系统联通,做到“一点登记,多点服务”,职业供求信息共享。二是加强就业岗位开发。落实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三同时”制度。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奥运建设开发就业岗位。围绕群众生活方式转变、企业生产方式转变、社区建设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开发就业岗位。结合“无围墙敬老院”建设,积极开发家政服务市场,扶持规模化、规范化的家政服务机构,引导家政服务平稳发展。三是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管理引导,严格执法监察和行政监督,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制定社会职业介绍中介机构服务规范和服务评估体系,形成市场退出机制。完善“*区职业介绍服务集团”、“*区职业技能培训集团”运行机制,发挥集团对中介机构的行业自律作用,推进诚信规范服务。开展劳动保障、工商、公安和城管等部门联合执法活动,对违反规定、严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职业介绍和培训机构,予以清理和取缔。加强劳务派遣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支持劳务派遣企业发展,发挥劳务派遣企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四是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实施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和职工素质教育工程,提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水平,调整和优化技能人才结构,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创业能力。着重分析就业岗位需求和失业人员自身特点,组织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提升的持续性培训。继续与高校联合,在毕业生中推广双证书制度。五是完善就业管理服务。按照统筹城乡就业的要求,推动管理服务方式的创新。建立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创业指导服务于一体的*区就业服务体系。发挥各相关部门的作用,注重区域公共政策和促进就业的结合,形成促进就业的社会机制。优化创业环境,完善创业服务平台。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为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条件。

第二,是完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长效机制。

完善扩面征缴长效机制,扩大社会保险保障范围,是实现劳动者各得其所的必然要求。

一是综合运用社会保险稽核、专项审计和执法监察手段,规范参保行为。完善社会保险稽核制度,提高社会保险稽核工作效率。借助会计师事务所专项审计,加大对参保情况的检查力度。开展日常和专项执法监察,规范参保行为。强化社会保险欠费的催缴,提高基金征缴率,确保社会保险正常运行。二是以非公企业和农民工参保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对非公企业参加社会保险的检查指导,督促非公企业参加社会保险。对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建筑施工行业、餐饮服务业、物业管理等领域,加强政策宣传和执法监督,提高单位和农民工的参保率。另外,还将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度,强化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工作。三是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发挥区社会保障和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尤其是借助工商、税务、公安、建委、人事、街道等部门的管理资源优势,掌握辖区用工单位底数、参保底数以及招用员工底数,在规范用工单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中,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第三,是完善劳动争议预防和快速处理机制。

劳动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过程中,要做到劳动争议快速处理和积极预防并重,实行标本兼治。

在抓劳动争议预防方面,一是深入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创建工作。按照广泛参与、严格标准、动态管理的原则,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创建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调动企业规范劳动用工管理的自觉性、积极性。加大和谐劳动关系单位的宣传,以点带面,营造推进劳动关系和谐的社会氛围。二是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实施“落实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扩大集体合同制度的覆盖面,推动已建立工会的大中型企业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针对中小型非公企业工会组织不健全的特点,在街道推进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签订工作。三是完善三方协商和集体协商制度。围绕企业和职工普遍关心和影响劳动关系稳定的重大问题,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加强街道一级劳动关系协调会议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三方协调劳动关系的作用。推行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健全劳动关系自主调解机制以及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四是深入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培训。利用报纸、宣传栏、计算机网络、宣传折页、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政策法规,提高单位和劳动者掌握运用劳动保障政策的水平。

在抓劳动争议快速处理方面,一是依托“一个窗口”,推动劳动争议快速处理。在劳动争议处理中,坚持“依法规情、依情圆法”理念,不断健全信访、监察、仲裁、稽核“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把接访中心打造成快速处理劳动争议的第一窗口。发挥12333远端坐席的信息咨询作用,把12333远端坐席变成劳动部门与群众的连心线、政策的宣传线、服务的快捷线。二是依托立体调解网络,促进劳动争议快速处理。建立健全区总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街道调解指导委员会、企业行业调解委员会、信访行政调解四个层次的劳动争议调解平台,形成较为完整的劳动争议立体调解网络。建立多向沟通机制,完善多部门、多层次的疑难案件快速处理工作机制,形成突破难点的合力。三是依托应急机制,确保突发事件、群体事件快速处理。完善劳动保障应急管理机制,从发现事态苗头入手,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处理,力求把群体性事件处理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激化和升级。建立劳动保障部门与建委、公安、民政、信访等部门的联动机制,形成快速、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的合力。

第四,完善企业用工分类管理机制。

实行企业分类管理是提高行政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在新形势下探索有效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增强执法针对性的一条新路。我们将建立区域单位劳动用工动态数据库,并实行“红”、“黄”、“绿”分类管理。“红”类单位代表发生用工违法行为次数多,情形比较严重,不够规范的用工单位,这类单位将作为我们日常巡查、重点检查的重点对象。“黄”类单位代表发生用工违法行为情形比较轻微,或者发生过严重违法行为目前已经改正,并且正在逐步规范的用工单位,这类单位将作为日常关注和抽检的对象。“绿”类单位代表较长时间内未发生过用工违法行为,管理比较规范的用工单位,这类单位将作为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单位的重点,属于免检对象,没有举报一般不进行日常检查和巡查。要在今年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并投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