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劳动保障工作安排

时间:2022-02-17 12:06:00

导语:社会劳动保障工作安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会劳动保障工作安排

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党的**、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劳动保障工作部署,继续解放思想,扩展深化“一个重点、两个突破、三个健全完善”工作思路,加快劳动保障事业跨越式发展,要毫不松懈地抓、真心实意地抓、深入细致地抓,抓出*特色、抓出领先水平、抓出群众满意的实效,努力争当实践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排头兵,为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目标任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万人,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65%以上(其中:4050人员就业率50%以上、零就业家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一人以上就业率100%、农转居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50%以上),55%的社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培训和转移就业的本市户籍农村劳动力各5万人,培训农转居人员1.5万人;技校招生2.6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2.2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0.45万人)。全市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个险种累计新增参保人数177万人,分别为273万人、271万人、433万人、300万人、130万人。基本养老金继续保持100%社会化发放,纳入社会化管理企业退休人员达55万人。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结案率达95%以上,力争全市各类企业与所有员工都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一)坚持一个重点:坚持不懈地抓好扩大与促进就业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

要切实把扩大就业摆在科学发展的战略位置,进一步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城乡统筹就业制度,以深化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抓手,推动创业促就业,着力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整合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着力抓好六方面工作:

1、着力推进《就业促进法》的贯彻落实。深入宣传贯彻《就业促进法》,拟制《*市就业促进办法》,完善我市积极就业政策,全面推进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

2、着力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任务纳入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拓宽社区就业渠道,开拓社区就业岗位;配合“自主创业、全民创业”,开发一批再就业基地、挖掘一批创业典型、推荐一批创业项目、打造一批新亮点,确保20*年我市55%的社区创建成为充分就业社区。

3、着力推进创业促进就业工程。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拟制《*市创业促进就业实施意见》,完善促进劳动者创业的财税、金融、工商、社保补贴等政策,为劳动者创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建立面向所有劳动者的创业促进就业工作体系。以创业培训为基础,完善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创业实训、创业咨询、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服务等措施,提高政策促创业效果;依托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将创业服务延伸到社区,使创业政策扶持与创业服务有机结合。三是开展创业扶持试点工作。选择部分区建立创业示范基地,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创业促就业工作,为城乡失业人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培训的平台,提高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4、着力推进面向所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一是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向纵深开展,探索向农村推进“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着力解决零就业家庭、“4050”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二是制定出台《*市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办法》、《*市公益性岗位申报和安置办法》,加大就业援助力度,为就业困难群体拓宽就业安置渠道。三是调整完善资助标准。根据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和财政预算安排,调整完善《*市就业专项资金补贴项目和标准》,从拓展政策覆盖范围上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政策扶持力度。四是继续精心组织“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等各项专项援助活动。

5、着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以实施《*市劳动用工备案和就业失业登记办法》为契机,充分整合劳动和社保两大板块信息资源,促进更加有效的统筹城乡的劳动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本市城镇失业人员、农转居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劳动者从数量型就业向素质型就业转变。继续坚持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培训政策,对参加培训的农村劳动力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并加大培训后职业介绍的力度,提高职业介绍成功率;确保为登记求职和登记失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100%的就业服务。

6、着力开展公共就业服务。一是继续完善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在完善市、区(县级市)、街(镇)三级信息管理网络基础上,将信息管理网络向村(居)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延伸,力争拓展成为四级信息管理网络,推进就业管理重心向基层就业服务机构下移。二是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将日常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上门服务等人本服务措施做细做实基础上,强化动态管理,提高服务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三是通过组织实施“技能人才岗位对接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等专项活动,促进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农转居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实现就业。

(二)力争两个突破: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流动人员就业管理工作有新突破。

1、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有新突破。

全面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深入研究,建章立制,明确标准,重点突破,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均衡、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一是完善重大劳动纠纷应急和预警机制。深入细致地落实朱小丹书记在我市集中排查劳资纠纷专题会议报告上关于“三不出”的批示,健全重大、群体性劳资纠纷的专案报告制度,做到不出大的事、不在大面积上出事、不出连锁反应的事。

二是着力建立健全劳动报酬的公平合理分配制度。一是全面实施“工资倍增计划”。从20*年起建立和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力争全市职工平均工资每年递增12%以上,到2012年左右,实现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比20*翻两番的目标。二是全面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共决机制”三年推进计划,实现同工同酬、公平分配,建立企业贯彻工资指导线的备案制度。三是建立企业工资支付保障机制。20*年内出台政策,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探索研究“劳动工资一卡通”的新型监控管理模式,从工资支付环节入手,通过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建立对工资管理乃至对劳动保障业务的全面监控管理。

三是明晰和谐劳动关系的劳动基准。研究实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具体操作管理规定,制定相关的配套文件,进一步明晰工资福利、工时、休假、和谐企业、和谐工业园区等有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劳动基准,从源头上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四是研究制定劳动保障诚信企业标准。拟在今年上半年率先出台工作规范,设立劳动保障诚信和谐企业的主要标准,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企业评先、国内外上市以及企业经营者和高管人员评先、授予荣誉称号、选举政协委员和选举人大代表等时,根据有关部门要求提供所在企业执行劳动保障法律规定的情况,作为评先等的参考指标。

五是完善畅通维权渠道。协调发挥信访投诉、调处纠纷、劳监执法、劳动仲裁的整体工作效能,加强劳资纠纷排查和预防,促进劳动争议当事人息诉罢访。力争今年信访、举报投诉和劳资纠纷群体性事件结案率达98%,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95%以上。

六是全力推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协管员的积极作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和工资监控网络“两网”建设,积极推进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做好劳动保障监察维权联系卡发放,争取实现4个100%,即:在10人以上企业100%建立劳资纠纷信息员队伍、100%纳入工资支付监控系统、100%签订劳动合同、100%的企业劳资管理人员和企业经理人签收《劳动保障守法手册》。

2、流动人员就业管理服务工作有新突破。实现流动人员就业管理服务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的根本转变,确保在向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和权益保护方面实现新突破。一是改进农民工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服务。在进一步完善市、区(县级市)、街(镇)三级管理网络基础上,推进流动人员就业管理工作重心下移,选择部分条件成熟的村(居)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开展试点,力争拓展成为四级管理网络,为精细化管理创造条件;开发和推广流动人员网上录用备案功能和自主服务项目,促进录用备案与社会保险、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保障监察等多项劳动保障业务资源整合及业务协同;筹建农民工岗前综合教育基地,为农民工提供一次免费就业前教育;认真落实政府补贴外省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完善跨地区劳务信息交流机制,引导流动人员有序流动;为流动人员提供免费的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及就业政策咨询服务等,营造城乡劳动者平等和谐的就业环境。二是强化农民工社会保险保障。重点解决好建筑、工业生产领域农民工先行参加工伤保险问题,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劳动保障部“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政策和管理服务”项目要求,切实做好农民工工伤预防工作。三是加强执法保障权益。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以农民工集中的建筑、住宿和餐饮业为重点,加强对用人单位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的指导和监督;对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工资发放情况予以重点监控;推进建立劳动保障、公安、法院、税务和工商等有关部门联动打击恶意欠薪和欠薪逃匿行为的常规机制。

(三)着力三个健全完善:健全完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完善与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

1、健全完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根据党的**提出的“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求,按照“扩面、调待、拾遗、补缺、优服”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社会保险各项工作,20*年力争社会保险五个险种参保人数比20*年净增177万人(其中:养老保险净增25万人,失业保险净增15万人,医疗保险净增100万人,工伤保险净增26万人,生育保险净增11万人),努力使全体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保、失有所补、生有所护、退有所助。

一是基本建立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保障政策体系。进一步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惠民66条”的要求,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实现养老、医疗两大保险保障体系在制度上基本覆盖全体城乡居民。年内陆续出台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农村养老保险、解决国营农场部分人员等群体养老保险问题的处理意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转居人员基本医疗保险、非本市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医疗保险共七大保险保障政策。出台实施《*市商贸、住宿、餐饮、娱乐、洗浴等服务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规定》,重点将工伤保险参保率较低的服务业职工尽快纳入工伤保险管理体系。做好实施社会保险新政策的各项准备工作,精心组织扩面行动。

二是提高社会保险待遇和减轻负担。落实国家“连续三年调整提高基本养老金计划”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探索建立地方养老保险制度,使养老保障水平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进一步推进企业年金工作,努力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实施普通门诊医疗保险和退休人员社区首诊制度、增加指定慢性病病种范围、扩大门诊特定项目范围等综合措施,进一步减轻个人医疗负担,力争将门诊和住院基本医疗费的个人总体支付比例分别控制在30%和20%左右;修改完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费用结算体系,加强对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的监督管理,最大限度减少医疗浪费。

三是着力解决社会保险历史遗留问题。研究解决乡镇企业原退休人员、农场原农业户口老职工和农场原住民、部分街道集体企业原未纳入社会统筹退休人员等三类人群的养老保险保障问题;修订《*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妥善解决各类人群的基本医疗保险问题;实施好《*市工伤保险若干问题的规定》,切实解决好老工伤人员医疗等工伤保险待遇问题。

四是弥补社会保险制度缺陷。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和统一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费率;积极探索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保生活、促就业、防失业三位一体的功能;出台政策,进一步完善工伤预防、工伤康复与工伤补偿三位一体的新型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大力推进工伤伤残人员再就业工作;研究制定《*市生育保险实施办法》。

五是优化细化社保经办和退管服务。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社保经办业务“优质服务年”活动,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探索社区医保服务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合作、接轨的有效渠道,实行老弱病残群体、参保大户“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便民为民措施;继续开展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困难退休人员家庭的“三个走进”活动,积极探索由向城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管理服务,逐步转向各类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老人提供管理服务转变,纳入社会化管理企业退休人员逐步增加到55万人。

2、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考评机制。积极实施企业职工技能提升计划,大力推动企业内部开展职工技能培训。加大力度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快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建设,继续探索校企结合培养预备技师的新路子。推进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制度改革,完善和推广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新做法,并努力把这个“*模式”打造成全国的“品牌”。做好全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评比表彰工作,举办各类各工种各人群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增强技校办学实力,狠抓教研教改和教学质量,增创技工教育发展新优势。加强民办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管理,研究市、区(县级市)两级管理服务的新机制,促进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健康发展。坚持高质量、高标准做好新职业(工种)开发和单项技能职业(工种)开发。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实现鉴定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为*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科学发展输送更多合格的技能人才。

3、健全完善与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和法规体系。

(1)健全完善劳动保障组织体系。一是积极争取调整充实机构编制,争取加大对劳动保障工作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好制约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重点是完善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实现劳动保障经办业务重心下移;抓紧市基金中心办公场地调整、医保中心二级经办体系建设等事项。二是提高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效能。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整合服务资源,规范业务流程,继续大力推进管理服务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三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好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一支凝聚力强、能战斗的劳动保障队伍。

(2)健全完善劳动保障政策法规体系。一是做好新法实施保障工作。20*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开始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将于今年5月1日实施,《社会保险法》也有望于年内出台,20*年是劳动保障执法年。为此,我们将对照新法,积极对现行相关规章和政策性文件进行清理,按照法定程序修改或废止相抵触的文件,同时针对新法实施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早调查、早分析、早预测,做好政策法规健全完善工作,力争工作的主动权,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新法的贯彻实施。二是重点做好社会保险有关政策的出台工作。三是探索建立更加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宣传机制,优化法律服务,促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认真学法、真正懂法、准确用法、自觉守法。

同志们,劳动保障工作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肩负着党和政府的重托,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任务也已经明确,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继续解放思想、大力改革创新,以昂扬的斗志、一流的工作,迎接新的挑战,努力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有效,社会保险保障更加健全可靠,劳动关系更加稳定和谐,为争当实践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排头兵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