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时间:2022-02-22 04:44:35
导语: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县,增强教育核心竞争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根据省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我县教育发展现状,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系统化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努力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教育,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21年,全县新时代教育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教育总体水平全市领先,跻身苏北教育第一方阵。
教育公平有效保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教育基础设施提升。新建幼儿园10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8所,义务教育阶段实现公办教育资源全覆盖,公办学位100%保障。教育信息化及技术装备达到省Ⅰ类学校标准。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98%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9%以上。
优质教育长足发展。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全市领先,中考优生率稳步提升。北大、清华录取人数逐年增加,“双一流”大学达线人数每年增长20%,“双一流”学科达线人数年均增长10%,本科达线率稳步提升,文化一本达线人数每年增长5%,加快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
队伍素质显著提升。持续优化队伍结构,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师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不断加强。坚持内培外引,实施“1224”人才培养工程,三年内新增省特级教师、省正高级教师、市名师名校长12人,名特优教师后备人才200人,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00人。成立名师工作坊15个。
三、主要措施
(一)实施办学条件提升行动,全力保障教育公平发展。
1.继续优化教育布局,着力增加公办教育资源。积极应对适龄儿童入学高峰,按照“坚持省标、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科学规划城乡教育布局,重点加大公办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城乡公办教育资源配置。建立以县为主、县乡共建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健全新建小区幼儿园配套机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着力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到2021年,新建幼儿园10所,新建中小学6所、改扩建学校12所,逐年增加公办学校学位供给,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教育资源全覆盖,公办学位100%保障。进一步减轻人民群众教育负担,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城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
2.加强教育装备建设,着力提升教育整体信息化水平。以智慧校园建设为统揽,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教育装备建设,全县中小学校信息化及技术装备全面达到省Ⅰ类学校标准。加强“三通两平台”应用,提升教育信息化运用水平,开展教育信息化全员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探索“智慧课堂”新型教学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
3.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制定《县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2018-2021)》及考核细则,实施“优质+薄弱”结对联动策略,促进农村学校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双提升。深入推进姜堰两地合作办学,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4.加强规范引领,促进民办教育特色发展。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实施以奖,鼓励引导民办学校走精品化、高端化发展之路,与公办学校错位发展。同时,认真落实《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民办学校内部治理机制,依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日常监管,建立民办学校财务定期报告、审核制度,加强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师资水平逐年提升,着力推动全县民办教育迈上新台阶。
(二)实施内涵素养提升行动,推动优质教育长足发展
1.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一是强化学生体质健康培养,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校园体育锻炼时间。积极开展多种形式体育活动。加强学生户外活动组织,注重眼睛健康保健,青少年近视率逐年下降,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二是强化学生审美情绪培养。加强美育教育,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以大阅读课程开设为抓手,逐步推进双语阅读走向全科阅读。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文明习惯培养,不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三是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构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认知特点、中小幼有机衔接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实施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融合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等,培养优秀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四是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家校共建,形成科学的心理咨询、疏导、教育等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升。
2.普通高中提质增效。设立高考研究中心,研究并顺应高考改革的新特点、新变化,整体谋划高中学科设置和师资配备;整合全县优质学科资源,加强课程研究,切实提高高中教科研水平;加强对自主招生、奥赛等研究与指导;加强对县内七所高中学校的研究,强化分类指导,做到一校一策,指导学校在合作竞争中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与姜堰区高中深度合作,建立与省内外高中名校、“双一流”大学合作机制,为学生搭建最好的学习平台,创造最好学生条件。到2021年,创建省高中课程基地2个,姜堰高级中学创成省三星级高中,北大、清华录取人数逐年增加,“双一流”大学达线人数年均增长20%,“双一流”学科达线人数年均增长10%,本科达线率稳步提升,文化一本达线人数每年增长5%。
3.学前教育规范普惠。组建学前教育管理中心,统筹推进学前教育发展。深入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继续加大省优质园创建力度,持续增加优质资源供给,到2021年,新增省优质园12所,省优质园占比达90%以上,在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适龄幼儿达85%以上。
4.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按照建制度、补短板、提质量、创特色的思路推进内涵发展。全面实施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集团内统一教研,统一考核,推进大集团竞赛制度,更大力度激发义务教育办学活力。着力打造特色学校,充分依托洪泽湖及洪泽湖湿地、淮北抗日民主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春到上塘纪念馆等本土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家国情怀,在提炼精神、丰富内涵上下功夫、显成效。切实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继续完善家庭尽责、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格局。完善特殊教育体系,落实好省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确保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全覆盖、零拒绝”。中考成绩全市保持第一,优生率不断提升。到2021年,创建省级课程基地6个,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15个。
5.职业教育创新转型。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新要求,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形成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招生制度,营造职业教育发展氛围.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优化职业学校专业结构,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建设及对口高考三个方面下功夫、求发展。加快与省内名校合作,积极申报并加快推进专业群建设。扎实推进“四全工程”培训,助力精准脱贫奔小康;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与京东等知名电商合作,推进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构建学校和企业协同育人新格局。三年内,创建省级专业群和现代化高水平实训基地3个,争创国家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对口高考本科上线率稳定提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2年以上。
(三)实施人才培养提升行动,推动队伍素质显著提升。
1.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师德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加强教师队伍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引导教师发扬奉献精神,增强职业归属感、荣誉感。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二是强化综合素养提升。全面开展双百教师发展、教干素养提升、骨干教师领航、教育技术应用、新老教师助力的“五大工程”,系统化开展教师培训,三年内所有教师全部轮训一遍。成立名师工作室,定向培养年青教师、教学骨干,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县财政给予课题研究经费保障。三年内,新增省特级教师、省正高级教师和市名师名校长12人,名特优教师后备人才200人,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00人,成立名师工作室15个。
2.发挥校长引领作用。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坚持“选好一个校长,配强一套班子,带好一支队伍,提升一所学校”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强化校长责任,加强学校班子建设。加大后备干部培养力度,组织开展党性锤炼活动及各类培训活动,夯实校长、教干队伍基本功。成立名校长工作室,举办“校长论坛”、“名校长沙龙”等,提升校长专业素养。完善校长考核机制,支持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管理模式,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长队伍。
3.创新机制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打破从农村学校抽调教师的惯性动作,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推进城乡教师和校长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促进师资均衡;强化教师职称评聘与教书育人实绩和乡村学校任教年限挂钩,积极探索高职低聘、全员聘用等制度,今年不在一线岗位工作的教师不再兑现岗位工资,鼓励教师在一线发光发热,激发队伍内生动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边远学校教师补助计划,充分发挥乡镇教师周转房作用,提高乡镇教师待遇保障水平。通过公开招聘、定向培养等措施,保障用人需求。创新教育人才引进机制,对“双一流”高校本科及以上优秀毕业生,简化招聘程序,采取直接面试方式进行招录。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向一线教师、成绩突出的教师倾斜,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
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切实推进行动计划的贯彻落实。全县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集中力量抓好辖区内教育质量,全力做好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各单位要把服务教育事业发展作为头等大事,要加强对三年行动计划的宣传解读,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确保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升。
2.加大经费投入。坚持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事业,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每年用于教师业务培训专项经费逐步增长。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向高中阶段、薄弱地区、薄弱学段、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提高资助精准度。探索建立全县教师大病救助基金,全力保障教师工作生活待遇,关心乡村教师生活,落实乡镇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关注高中教师工作强度,适当提高高中阶段教师延时津贴。
3.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明确校园安全责任区域,建立完善法制校长制度,依法保障校园教学秩序。强化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深化警校共育工作,加强校园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传染病防治等工作。教育、公安、城管、交通、安监、消防等部门密切配合,定期集中开展校园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清理无证、非法办学机构,全力维护学校及周边治安秩序。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联动的工作体制。
4严格兑现奖惩。设立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基金,建立以高考、中考和阶段性质量检测结果为主要指标的考核奖励办法,对成绩突出、完成任务较好的单位和个人加大奖励力度;对工作不力导致目标考核综合排名落后的单位和个人予以严厉问责。并将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纳入各乡镇(街道)、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年度考核,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总结、推广实施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确保行动计划扎实推进,高效落实。
- 上一篇:教育局重点项目计划
- 下一篇:教育局研训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