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科学发展工作计划

时间:2022-07-17 09:12:47

导语:教育局科学发展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育局科学发展工作计划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各级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今年我区教育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以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教育公平为核心任务,突出提升领导干部价值领导力这个重点,抓牢张扬差异、各美其美、内涵发展、优质均衡这条主线,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坚持内涵发展,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德能同建,打造专业化干部教师队伍;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目标,为建设“金融商务、洁净宜居、文明和谐”提供强有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1.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入学习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教育系统的紧迫任务。要以我省被国家确定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结合《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完善《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区“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未来五至十年教育发展指导思想与战略主题,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方法,研究制定各项政策措施,长远考虑、整体统筹,在建立体制、完善机制、量化标准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增强工作系统性、协调性、前瞻性和创造性,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稳妥推进、逐步实施,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建立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机制。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加快三类学校建设,优化中小学布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投入,完成2011年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学校加固任务、“211工程”试点学校改厕任务;完成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基地一期工程建设;协调做好鲁能领秀城、伟东新都、万达广场、万象城、九曲片区等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统筹规划、协调完成七贤中学、陡沟小学、纬三路小学、育明小学等学校异地新建或改扩建,不断打造优质教育新的增长点;

3.启动“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为适应区教育发展与改革需要,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研究型队伍和专家团队,进行区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策略的研究论证工作,追踪和分析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区教育改革和发展重大决策提供理论参考和咨询服务。当前主要针对部分中小学超编缺员、“入园难”等问题,通过深入广泛调研和论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4.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以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督导评估为重点,以迎接省市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和省教育示范区复查为契机,有效推进均衡发展、内涵发展。上半年,制订下发《市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学校督导评估方案》,下半年,启动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拟用两年时间,完成对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基本现代化工作的督导评估。各中小学、幼儿园要认真学习研究督导评估方案,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要求,着力推动环境优化、内涵发展、质量提升,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三办学校要继续围绕“城乡一体,优质均衡”发展目标,以规范管理、优化环境、创建特色、提升内涵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社教办、教师培训中心、素质教育基地要以2011年度科学发展目标管理考核为抓手,围绕落实区教育规划纲要,切实履行本单位职责,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效能。电化教育工作要以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为重点,统筹规划区教育信息资源,健全数字化教育管理平台,逐步打造数字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快“三办”学校多媒体教室建设,更新升级城区学校多媒体设备,完善校园网建设,实现全区班班通;加强学校实验室建设管理,通过开展各级各类业务培训、组织第六届中小学班级主页大赛和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评比、召开全区数字化校园建设现场会等形式,提高全区中小学教师及电教人员的应用水平。

二、坚持内涵发展,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5.突出全员育人,深化“有效德育”研究。一是实施全过程德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区中小学德育实施细则》,强化全程育人意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整合所有学科所蕴含的德育资源,激活教学过程生成性德育资源,把德育贯穿于育人各个环节,全面关注与教师日常教育行为相关的环节,解决“德育与教学两张皮”问题。二是实施全员德育。继续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拓宽德育培训层面,强化全员育人意识,逐步建立全员德育培训模式,改变德育只依靠班主任、教育处或只依靠班(队)会和学生活动的局面;充分发挥“首席班主任”引领辐射作用,以“首班工作室”为平台,以“区第二届班主任技能大赛”和“全国第四届主题班(团)队会大赛”为抓手,以赛促训,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育人能力。三是实施全方位德育。丰富德育活动内涵,强化全方位育人意识,以重大节庆日为抓手,以德育常规和创新活动为载体,加大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法纪教育、诚信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力度,着力构建学校文化特色,强化学生德育实践,健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的服务、认证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批德育品牌项目,提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四是深化学生综合评价机制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水平考试评价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设,充分发挥课改先进学校示范带头作用,把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内容纳入效能评价范围,评估结果作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创建、课程改革先进学校评比和市优秀班主任、市先进班集体、指标生等名额分配的重要依据,下半年召开学生行为规范建设活动现场会。五是丰富和拓展社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关工委作用,深化“三位一体”工作,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不断充实家庭教育师资队伍,通过开展“家长学校系列教材专题培训”、结集印发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和举行亲子训练营等形式,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加强三办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家委会建设,增大区校两级家长学校的培训指导力度;充分发挥区素质教育基地和校外教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6.突出学生体验,深化“有效课堂”研究。“有效课堂”研究要突破教学技术和教学效率层面,重心转向学生,高度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一是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强化校长是学校教学管理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实行“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二是深化有效课堂研究,突出学生“学习力”发展。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研究”,实施主体性教学,以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与发展为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学好、会学而设计课堂。要组织教师开展现代化教育教学思想和先进理念的学习研究,进行学生“学习力”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三是进一步深化校本教研制度,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以集体备课为基本形式,以典型课例为基本载体,以学生“学习力”的发展为主题,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四是继续做好毕业班工作。要加强对毕业年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指导,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使学生始终以健康的心态、坚定的信心、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五是充分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指导做好“十二五”规划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工作。完成“十一五”课题结题及“十二五”课题设计立项工作,扎实推进学研共同体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进行大语文教育背景下“十二五”课题研究,面向“三办”深入开展“识读写”课题成果辐射推广工作,扎实推进学研共同体研究,完成市级规划立项课题“区域性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开发的研究”,继续做好个体辅导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研究。

三、坚持德能同建,打造专业化干部教师队伍

7.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完善教师师德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严禁在职教师从事各种有偿补习活动或者动员、组织学生接受有偿补习。广泛开展师德先进创建评选活动,举办师德演讲比赛,树立推广优秀师德典型,教师节隆重表彰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引领师德水平的提升。

8.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继续强化校长“经营学校”的四个意识(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社会整合意识),以全员全方位提升校长价值领导力为重点,创新干部队伍培训机制,通过集中培训、名师结对、管理诊断、专题项目研究室等多种形式分层培训,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价值领导力和执行力。做好第10期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第7期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研修工作,开展农村校长专题培训,着力提高三办学校领导干部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校长队伍管理机制,以“名校长工作室”为引领,优化校长队伍建设制度环境,构建富有特色的开放、多元、互动的校长培训模式,努力打造具有教育家精神、先进理念、依法办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校长队伍,逐步构建各类学校“张扬差异、各美其美”的办学格局。

9.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以新苗教师、新秀教师、能手教师、首席教师、风格教师、功勋教师梯次建设模式为平台,拓宽各个年龄段教师专业发展通道,关注和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项目带动培养,使区域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有显著提升;改革教师培训方式,强化入职三年以内的新教师培训工作,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完善“双首席”名师培养机制,创新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进一步拓宽名师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渠道。

10.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做好2011年度新教师招录工作,加强教育人才储备库建设;完善支教支校制度,探索教师区域内流动,促进区域教育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与均衡配置。

四、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1.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落实《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建立全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严格控制作业量和考试难度,加强作业统筹管理和总量控制,坚决纠正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大对各种社会培训和补习机构、教辅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规范办学情况的随机督导,建立全方位、经常化督查机制和公示制度,并将其作为年度教育督导重要内容和行风评议重要依据。积极开展规范化学校创建活动,做好市规申报和省规复评工作,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带动全区中小学管理水平提升。

12.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业水平考试评价为抓手,推进学校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课程建设、课程管理、课程实施及评价上走特色发展之路。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建设及使用,充分发挥课改先进学校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发、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加强城区校本课程研发深度,加快推进“三办”校本课程建设,充分挖掘和整合社会教育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多样化、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的各类选修课程,完善学校特色课程群,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13.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加强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开齐开全音体美及综合实践课程。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进一步挖掘传统体育活动内容,积极开发集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运动项目,组织参加市第五届青少年运动会暨第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巩固“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动、人人有项目”局面;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健全完善学生近视防治、健康体检、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等各项机制,加强学校饮用水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丰富艺术教育内涵,组织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大赛,举办首届农村中小学文化艺术节和展示活动,深入推进京剧进校园活动,不断提高艺术教育水平;以举办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加省市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大赛和承办小学“三模一电”比赛为重点,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发展、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学生社团建设和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社团质量水平。

14.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开拓教育对外交流渠道,扩大国外友好学校规模,提高友好学校交流水平。继续做好外宾及港澳台来宾的来访与接待工作,加强对接受外国学生资格学校的指导和管理。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推进各类学校与国(境)外学校开展学校、教师和学生间多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学习的能力,以及国际交往能力与竞争能力。

五、统筹各项工作,推动各类教育和谐发展

15.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各级学前教育工作精神,协调召开全区托幼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落实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要求,做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实施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搞好公办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年内新建、扩建10所幼儿园,“十二五”期间实现每个街道至少拥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做好幼儿园秋季招生工作,不断满足群众就近入园需求;制定幼儿园提升计划,加强队伍培训,开展省市级示范园达标升类活动,不断提高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继续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加强对民办园监管力度,规范办园行为。

16.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扎实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城小学生杂费减免和农村中小学生“一免一补”政策,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做好职业学校学生“助学金”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阳光助学金”发放工作;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制度,严格控制择校,严格控制班数和班额,确保适龄儿童依法按时就近入学,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水平,严格控制辍学。加强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工作,深入开展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工作,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拓宽“汉藏心手相连”活动渠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打造民族教育品牌学校。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对全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研,关注他们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状况。

17.提升职业教育发展内涵。一是做好新实训基地建设和设施配备工作,为创建省、市级专业实训基地奠定基础;以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专业课教师机制,注重“双师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为教师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创造条件。三是进一步推进“订单式培养”联合办学模式,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技能竞赛,加强与区内外普教、职教、社区的联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承担好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任务。四是广开渠道,做好今年招生及就业工作,加强学校与企业间联系与合作,在保证学生就业率基础上提高就业层次,力争招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18.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继续深入实施“社区教育百千万工程”,逐步完善社区教育学院和街道办事处社区教育中心学校建设,开办“社区教育大课堂”,推动数字化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推进“校居联手”工作,推广“放心吧”服务品牌,拓展和提升社区教育服务功能;加强社区教育各类培训,积极承担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的责任,提升社区教育功能。严格民办学校审批和监管,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行为,推进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分等定级评估,引导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开展非营利性的社会培训,发挥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19.加强党建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以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为重点,一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继续实施“双诺、双述、双评”制度,广泛开展“岗位奉献”和“服务群众”活动,提高党员履岗能力;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以党员结对子、帮困助学等活动为抓手,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七一”前推荐评选优秀先锋党员。二是继续抓好“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各党(总)支部对已经申报立项的党建品牌要加大培育力度,特别是对创新性强、影响力大、作用突出的典型,要进行深度挖掘,提升层次;尚未进行申报立项的党(总)支部要结合学校发展和党员教职工思想实际,集思广益,找准切入点,尽快确立具有一定影响力、感召力的支部党建品牌。局党委将对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实行考核评价、动态管理机制,打造富有特色和推广价值的基层党建品牌。三是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内容和形式,将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干部教师教育培训规划,同领导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结合起来。四是加大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力度,深化教代会制度建设,重点加强“三办”学校民主管理,年底对教代会、校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评比,推进民主管理工作均衡发展。

20.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深化“校财局管”教育财务管理模式,继续做好“记帐制”学校试点工作。加强教育经费年度预、决算,强化预算的编报、执行和监督,规范经费支出和项目管理,有针对性的开展内部检查,从源头上避免违规操作,统筹规划使用好教育经费。严格执行规范教育收费各项规定,加大对乱收费行为的查处力度,实行一票否决制。继续做好领导干部离任、转任和例行审计工作,对2010年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进行专项检查,对学校重大事项和外出活动、经费支出与重大事项审批等相关费用使用情况开展调研性审计,继续严格执行重大项目审批程序,坚持政府采购公开招标,规范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及资金支付管理,确保教育资金使用安全、规范、科学并发挥最大效益。

21.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进一步强化一岗双责和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长效常态管理和“三防”建设,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专项检查,完善学校安全制度、安全档案和标识建设,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广泛开展安全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确保校园安全。大力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推进节约型、环保型学校建设,积极倡导和培育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融洽干群、师生和家校关系,打造健康向上、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校园。

22.统筹各项工作发展。教育督导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办学(园)效能评价机制,改进评价办法,使评价体系和评价过程更科学、全面和客观,引导学校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提高管理水平;完善执法目标责任和执法部门与学校联系制度,总结2009—2010年教育执法工作,促进各执法部门有效落实教育执法目标责任。大力加强教育宣传报道工作,广泛宣传教育改革发展成果,营造健康发展环境。加强群团组织建设,组织开展好新一届“走青春路,做育花人”主题教育活动和“五个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积极争当“四好少年”。召开全系统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深入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重点推进“三办”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开展第四批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选和第十四届全国“推普周”活动。加强校办企业、学校出租房管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继续做好招办、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发挥各方面力量在推进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局机关要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读书工程,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受理工作,及时处理与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社会。

同志们,未来十年,是我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和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阶段。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商贸商业聚集区、文化休闲标志区、生活品质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对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重点、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教育已进入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内涵发展、优质均衡的新时期,必须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先进的理念、更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遵循教育规律,扎实做好“十二五”开端之年的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教育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