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体局职业教育工作意见
时间:2022-06-03 10:32:00
导语:区教体局职业教育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省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教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强全区职业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现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城乡就业和再就业为目的,坚持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引导企业自主培训,规范和监督培训市场,为全区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服务,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使经济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力争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专业结构合理、技能特色鲜明、运作机制灵活、服务功能齐全的优质高效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二、目标任务
(一)继续发展以初中后分流为重点的中等职业教育,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1∶1的比例,到末,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6500人以上。
(二)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联办或自办形式,举办五年一贯制高职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层次。
(三)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到2007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每年升入高校的人数达到毕业生总数的30%以上。
(四)加大专业、在岗、转岗、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及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期间,农广校大中专毕业总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职业培训、岗位培训及各种实用技术培训达到5000人次;企业参加工商管理培训的人数要达到800人以上,高层管理人员均参加培训;各重点企业对全体员工轮训一遍,企业职工初中以上学历要达到75%以上,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的60%以上,中级以上技术工人占技术工人的比例达到70%以上。
(五)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实施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力争使国家准入控制工种(职业)持证率达到100%。
(六)瞄准市场需求,搞好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到2007年,5个专业达到市级重点专业、2个专业达到省级示范专业、1个专业达到国家级示范专业,以特色水平的示范专业带动全区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七)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与市场经济接轨的办学机制,联合办学面保持在85%以上。
(八)进一步实施职业教育名牌工程建设,要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力争到2007年再使1所职业学校达到国家级重点职高标准。
三、深化管理体制与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一)建立政府统筹下部门分工负责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把职业教育的发展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对全区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管理,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教育部门要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全区职业教育的发展,综合管理全区职业学校;劳动部门要做好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毕(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综合管理技工学校,全面贯彻劳动准入制度;财政部门要按有关规定落实职业教育经费;经济主管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加强企业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建立实习基地和对口协作关系;人事部门要协同教育、劳动部门做好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毕业生就业和职业介绍等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指导和协调职业学校和有关方面的联系,在实验实习、师资、设备等方面提供条件和服务。
(二)创建多元化办学体系。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的积极性,制定有利于鼓励企业、行业、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形成平等竞争的政策环境。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教育资源,加强协作,联合办学。企业是职工培训的主体,要根据企业发展对员工素质的需求变化,在抓好在岗职工技能培训的同时,重点抓好职工的转岗转行培训和适应性培训,提高他们抵御失业风险和再就业的能力。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行业内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力度,按照行业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组织好职工培训和技能鉴定。企业要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与人员使用待遇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职工晋升工资、确定岗位技能工资待遇的重要依据之一。受聘在技术岗位上的中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应按规定享受技能津贴。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一)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职业能力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
(二)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变化,建设专业、改革课程。要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市场的变化,突出建设重点专业,增加市场急需的紧缺专业和新型专业,努力办出专业特色。要选用和编写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具有行业特点、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发展现代化远程职业教育,开发现代教学媒体和教学软件,为职业学校和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三)加强职业、就业培训,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建立与职业介绍一体的职业技能培训体制。职业学校,要在提高学历教育、办学水平的同时,紧贴社会需求,灵活调整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努力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实行灵活的学制和学习方式,推行学分制等弹性学习制度,为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创造条件。技工学校、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等培训机构,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管理,运用现代化手段组织教学活动,开设复合专业,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鼓励就业培训的多元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就业培训,积极支持大、中院校、科研机构和教育力量开展就业培训工作,形成培训合力,建立覆盖全区城乡、与就业紧密结合,多形式、多层次的就业培训体系。
(四)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批有社会影响的名师。采取有力措施引进高学历教师。组织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到相关行业或企业挂职培训。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相关专业学历层次的提高培养。鼓励企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职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的比例。
五、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培训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
(一)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劳动、人事、工商、教育等部门要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认真落实《招用技术工人从业人员规定》和《市劳动用工管理条例》,严格实施“先培训、后就业”制度。用人单位招用的从事国家实行就业准入控制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城镇中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和农村中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向非农产业转移或进城务工的普通初、高中毕业生,应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其中从事国家就业准入控制职业(工种)的,应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在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职业(工种)范围内从事个体经营的人员,也必须接受职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劳动保障、人事、教育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各负其责加强监督管理,对违反规定、随意招收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就业的要责其纠正并给予处罚。
(二)完善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根据上级政策,职业学校所设专业的教学内容符合国家职业检测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和教育部门认定,其毕业生申请参加中级以下(含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理论考试合格者可视为鉴定理论考试合格,只进行操作技能考核;部分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主体专业,经劳动保障和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其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可视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经人事、教育行政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职业学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可直接申请参加专业技术从业资格考试,并免试部分科目。职业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本单位设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或职业技能资格考试机构。
(三)加强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职业学校要把毕业生就业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设立由校长负责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门办事机构。要重视和强化对在校生的就业指导,把择业观念、职业生涯设计、就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指导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劳动保障、人事、教育部门要加强对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服务,开展毕业生就业安置和创业服务工作,支持职业学校选派毕业生到海外就业。
(四)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出台优惠政策,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三无”(无土地、无工作、无收入)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加强“4045”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技能培训、创业培训,使其尽快学到一技之长,增强再就业和创业的本领。同时,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提供培训人员信息,积极向已参加培训人员推荐就业岗位,跟踪服务,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有机结合。
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一)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确保公办职业学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加强对行业、企业和民办职业教育机构的监督,确保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认真执行《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当地职工工资总额8‰比例征收职业专项经费,专门用于职业教育的设备购置、教师培养培训等项事业;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主要用于职业学校实验实习设备的更新和办学条件的改善。区、街道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对农民进行岗前培训。要重视利用金融、税收等手段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各界及公民个人向职业教育和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和捐赠;企业和个人通过政府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对职业教育提供的资助和捐赠,经税务部门认定,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
(二)各类企业要按政策足额提取培训经费。各类企业要按照《职业教育法》、《市职工教育条例》的规定,落实对职工培训的责任,并承担相应的费用。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各企业要及时足额提取和使用教育培训经费,保证提取的经费专项用于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培训,严禁挪作他用。对不按规定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和组织职工培训的,企业主管部门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其限期改正。对拒不改正的,可将企业应提取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区促进就业资金,用于本区的职工教育和培训。
(三)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经费的管理。职业学校要严格按规定标准收取学费,严禁乱收费,收费要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部门要确保全额返还职业学校,不得冲抵财政拨款,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和审计制度,提高各类教育培训经费的使用效益。
- 上一篇: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缺陷与途径
- 下一篇:报纸新闻题目语言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