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系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时间:2022-05-09 05:14:00
导语:区教育系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科学规划我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对实施教育优先发展、“科教兴区”战略,更好地服务于全区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具有重大意义。在全面回顾总结“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上,依据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精神,围绕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全区教育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要求,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把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进一步加大投入,优化结构,提升内涵,促进公平,素质教育实施水平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绩,先后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省艺术教育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区教育局两次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教育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五年来,累计投入经费1.36亿元,新建扩建校舍和改造场地面积30.2万平方米,教育环境进一步优化;投入7000余万元配备更新现代化教育设施,中小学计算机生机比7.7︰1,师机比0.94︰1,教育装备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新建4所中小学,新增资产5.1亿元,学校布局更趋合理,探索名校辐射带动、多元化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新途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深化“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创优质教育,为孩子未来奠基”的教育理念,提出“张扬差异、各美其美,内涵发展、优质均衡”的新思路,以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引领、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教育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学校特色更加鲜明,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素质教育成果突出。坚持德育为先,构建“有效德育”体系,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素质教育经验在全省推广;坚持质量为本,构建“有效课堂”体系,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前列;坚持规范办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3000余件学生作品获国家专利。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18所、市级规范化学校5所、省教学示范学校4处,区教育局评为省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动先进单位、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成功承办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实验基地会议,素质教育实施和学生全面发展成果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干部教师队伍整体优化。创新干部培养交流机制,建立“名校长工作室”制度,大力实施“名校长”培训工程,校长价值领导力不断提升。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建立“双首席”名师培养和骨干教师梯次建设机制,大力实施教师发展工程,教育人事制度改革逐步深化,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升。五年来,招聘录用高校毕业生543名,培训校长385人次,培训教师5384人次,涌现出市、区拔尖人才10人,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名师13名,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98名,市级一等奖以上优质课评比获奖教师479人。
各类教育统筹发展实现新突破。率先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特殊教育、民族教育成效显著,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教育评价体系初步建立,教育执法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各具特色。
五年来,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十二五”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经验。但是,我区教育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能完全满足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城乡间、校际间、群体间教育发展不够均衡,学校布局和各类教育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未来五年,教育发展将面临新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国家、省、市、区出台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工作方针、目标任务、改革重点和保障措施,这是我区“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指导纲领和依据。“十二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将达到84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将达到45亿元以上,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建设管理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民生事业全面发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商贸商业聚集区、文化休闲标志区、生活品质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对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重点、方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我区作为省会城市的中心区,具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基础和区位优势,在全市、全省教育事业发展中应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
二、“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创优质教育、为孩子未来奠基”的教育理念,坚持始终围绕教育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突出质量立教这个重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以内涵发展推进优质均衡,促进教育公平,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工作原则
1.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以提高质量为目标。把各类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做到观念更新、保障有力、评价科学。坚持教育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3.以促进公平为导向。坚持教育公平和公益性,均衡配置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的差距,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4.以教师队伍建设和改善办学条件为支撑。优化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教育队伍。继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5.以体制和机制改革为动力。进一步加大教育各项管理体制改革力度,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改革完善,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和基本任务
(三)主要目标
到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普通中小学校达到《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全面提高。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社区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职业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具有区域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体制机制更加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元,公平的教育机会和良好的教学质量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教育综合竞争力继续保持国内一流水平。
(四)基本任务
1.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加强对幼儿园的审批和管理,坚持和完善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规范办园行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加强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指导与管理。到年,全区城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农村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8%以上。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
2.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品行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健康体魄,养成良好习惯。到年,全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100%;有学习能力的特殊需要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在校生巩固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合格率达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在校生合格率达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5%;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全部接受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全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3.职业教育:扩大学校办学规模,建设新的现代化综合性实训基地,成立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争创国家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全面实施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调整专业设置,创建1-2个省市级骨干示范专业。到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
4.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由义务教育阶段向早期教育(幼教)和职业教育延伸,形成早期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一体化、连贯式的特殊教育模式,充分保障特殊需要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开展“医教结合”实验工作,进一步提高特殊教育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均享受国家规定的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加强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深入开展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工作,加强随班就读中心校资源教室使用和指导教师配备,为特殊需要学生提供学习指导和身心康复服务。
5.民族教育: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教育的管理,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教育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提高民族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快西藏中学建设,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打造民族教育品牌学校。
6.社区教育:创建数字化社区和学习型社区,建立区社区教育网站,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社区教育,为社区居民的学习提供便捷的信息通道。打造专兼职社区教育队伍,实施“社区教育百千万工程”,开展“公益培训进社区”活动,实施三项培训(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在职职工技能培训),为辖区居民提供多种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继续推进“五进社区”和“校居联手”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力推进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工作,推广“放心吧”服务品牌。
- 上一篇:老龄委意识强化调查报告
- 下一篇:平面设计领域文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