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优质化发展计划

时间:2022-02-15 04:58:00

导语:教育事业优质化发展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育事业优质化发展计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教育事业抢抓机遇,奋力崛起,打造渝东北教育强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形势

一、教育改革发展对我县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国家层面看,党的“大”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今年7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确定了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对未来10年教育改革进行了系统设计。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竭力推进教育公平的思想,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市级层面看,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稳步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即将实施,市中长期城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市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即将出炉,“一圈两翼”发展战略正在加速推进,建设长江上游的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正在提速,为教育大发展带来新一轮机遇。当前,我县教育事业发展正处于由普及走向提高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抢抓历史机遇,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推动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教育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支撑

目前,我县积极推进宜居、畅通、森林、平安、健康“五个”建设,全面实施工业立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开放强县、生态兴县“五大战略”,地方经济实力正在不断增强。但我县经济总量仍然较小,发展水平仍然滞后,国家级贫困县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要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力争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城乡统筹发展中占据制高点,尽快融入“万开云”城镇群,必须依靠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必须将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三、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教育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需求的层次越来越高,教育供求矛盾日趋突出。要解决这一基本矛盾,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逐步实现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尽最大可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尤其是优质教育的需求。

第二章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发展全局,以建设渝东北教育强县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品质为核心,切实贯彻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方针,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努力构建结构优化、基础厚实、特色鲜明、社会满意的教育发展新局面。

第二节基本思路

——坚持优先发展。根据城镇发展规划、经济结构、区域布局、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支持保障力度,调整优化教育布局结构,加大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力度,着力提高综合办学效益,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

——坚持均衡发展。坚持城乡间、区域间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更加突出教育的公益性,更加关注弱势群体、薄弱学校和薄弱区域,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坚持统筹发展。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实施中心提升、周边发展、城乡互动、优质均衡的发展策略,正确处理教育发展的速度、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的关系,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坚持内涵发展。把工作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教育发展水平上,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不断优化教育结构,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第三节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坚持“做强基础教育、壮大职业教育、协调各类教育”的发展思路,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初步形成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全面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办学标准化、教育均衡化、质量优质化的渝东北教育强县。

二、分类目标

(一)基础教育均衡化

——学前教育: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积极发展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服务,提高幼儿教育保教质量。到2015年,学前一年教育入园率达95%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80%。

——义务教育:到2015年,全县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与校际差距显著缩小。大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率达80%,基本消化“大班额”。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年辍学率控制在0.1%,毕业生合格率达99%以上;初中阶段入学率达98%以上,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毕业生合格率达到98%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

——普通高中教育:到2015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比例达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7%。全面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人数保持2.7万人以上。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达到60%。

——特殊教育:到2015年,在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学前教育部和职业教育部。基本普及特殊儿童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学前一年教育和职业教育。

(二)职业教育市场化

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结构比例趋于合理,职业教育在校学生突破1万人,年培训农民、移民、新市民、下岗职工5万人次,职业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突破,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基本满足需求。

(三)民办教育规范化

按照规范办学秩序、发展优质资源、提高整体质量的原则,加强民办学校管理,引领2~3所发展势头好、办学质量高的民办学校创建成县域内示范性学校,建设1所优质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民办学校在校生突破1.5万人。

(四)继续教育终身化

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网络,实现成人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共同发展,初步形成终身教育体系,20%的从业人员要经常参加各级各类学习、培训,年培训各类人员20万人次。

(五)队伍建设专业化

按国家和市里要求基本配齐各类教师,确保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高中、高等教育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100%、100%、98%、95%、90%、85%。校长岗培率达100%。

(六)办学条件标准化

全县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和市里规定标准,实现天网与地网有机统一的“校校通”、“班班通”。全县生机比城区学校达15:1、农村学校达20:1,专任教师计算机比达2:1。

(七)教育质量优良化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八)教育环境和谐化

依法行政全面推进,科学决策机制和教育行政监督机制更加健全,教育行政体制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学校、社会的关系基本理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学校安全防范体系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更加健全,校园及周边环境显著改善,各类影响稳定的矛盾和冲突得到有效化解,学校安全稳定局面得到持续巩固,和谐校园建设呈现新局面。

第三章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任务

第一节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构建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园格局。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原则,积极发展公民办幼儿园。严格落实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造、同步交付使用,扩大城镇学前教育资源。实施农村幼儿园提升建设工程,基本完成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对部分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按照市级标准进行提升改造。充分利用村校教育资源,改善村级幼儿园(点)办园条件。采取利用现有小学资源、新建等方式,满足25个新农村建设居民点适龄幼儿入园要求。积极支持街道、农村集体和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兴办幼儿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积极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合理的普惠性服务。鼓励示范园开展名园办新园、名园扶弱园等集团化办园探索。重视婴幼儿早教指导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重视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入园问题。

——严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坚持科学保教方法,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保教质量。加强幼儿园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幼儿园资格准入和等级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质量评估制度与年检制度,积极开展幼儿园定类升级和县级以上示范园创建工作,建立行业自律、教委主管、家长和社会监督的幼儿园质量监控体系。落实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政策。完善民办幼儿园资格准入、质量评估、年检和退出制度,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建立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加强学前教育指导、管理与服务职能。建立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定期培训制度。建立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第二节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把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重点,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在教育投入、教育设施、教师配置等方面继续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扶持改造与排危力度。以学生接受更加均衡、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为目标,率先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在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达到基本均衡。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试点。

——完善并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加强学生学籍管理,严格控制学生辍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建立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深化课程、教法与评价制度改革,大幅降低城镇学校大班额比例,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推动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尤其是城镇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深入推进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工作,逐步建立一体化发展机制。

第三节全面普及普通高中教育

——继续实施高中扩容建设,加大对薄弱高中学校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高中信息化建设,大力实施普通高中对口帮扶战略,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均衡发展。中学力争创建市级重点中学。

——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试验。探索重点高中生源基地建设工作。鼓励普通高中教育引入职业教育资源,探索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课程互设、学分互认、学生互转的普职结合发展模式。主动对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大力促进普通高中学校管理水平、教师素质、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积极推行校长负责制,建立完善高中教师定期继续教育和提高培训制度,通过招聘、调配、培训等方式基本实现教师总量达标、学历配置合理的目标。加强对民办高中的扶持、管理和引导。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办学模式,注重普通高中内涵发展和特色建设,形成城区高中与区域高中协调发展格局。

第四节发展壮大职业教育

——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和规划布局,规划新建1个综合性实训基地、1个职业教育重点实训基地、2个专业性实训基地和2个农民工培训基地。职教中心基本完成南区第二实训实作楼、中短期技能培训中心、学生公寓、生活用房、塑胶田径运动场及附属工程建设。师范学校进一步办好以师范专业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基本完成音美教学楼、综合楼、学生公寓、400㎡标准运动场建设。启动职业教育学院建设。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创建幼教专科学校。大力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新建民办职业中学1所。

——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及未来发展人才需求,加强专业的建设与开发,重点培育3~5个骨干专业,打造1~2个特色专业。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改革中职办学模式,努力增加中职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构建县—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促进学校职业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的互通,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第五节积极发展特殊教育

——将特殊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面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与随班就读质量,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延伸。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支持慈善机构和社会力量举办各种类型的康复、教育机构。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逐步启动对中度智力障碍残疾和综合残疾儿童少年实施康复教育。

第六节积极发展继续教育

——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建设,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建立覆盖全县城乡的社会化、开放式教育网络。积极推进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村镇建设。到2015年,建成市级示范性社区继续教育指导站15~20个,创建市级继续教育示范县。

——建立学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双向开放制度,推动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终身教育网络和全员终身教育体系。将继续教育纳入各行业总体发展规划,建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全县继续教育发展。

第七节合理调整学校布局

根据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进程,坚持“幼儿园、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高中统筹发展”的原则,按照人口流动与教育需求发展趋势,综合采取撤、并、改、建等多种方式,分步实施布局结构调整工作。

——学前教育:新建幼儿园39所,改建2所幼儿园,扩建25所幼儿园。

——小学教育:新建5所小学;扩容10所小学;搬迁、扩容2所小学;逐步撤销、整合部分布点不合理、缺乏生源的村级小学。

——初中教育:新建2所初中;搬迁、扩容1所学校;对7所初中学校进行扩容;逐步取消部分九年制学校建制并更名为小学;逐步撤销部分小学附设初中。

——普通高中:完成3所高中扩容建设;新建1所普通高中。

——职业教育:基本完成职教中心南区建设和教师进修学院建设任务;新建中等职业高中1所;力争完成4个实训基地建设。

——特殊教育:完成特殊教育学校扩建,成立特殊教育中心,开设学前教育部和职业教育部,将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成为我县特殊教育的实验基地、资源中心、培训中心和教学研究中心。

第八节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以“数字校园”建设为核心,完善我县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设备设施标准化建设。到2015年,城区及部分乡镇学校实现“数字校园”和设备设施标准化,农村学校实现“班班通”和“校校通”。全县师生计算机配置基本达标。计划新增100间中学理科标准化实验室和小学科学实验室,创建市级乡镇图书中心20个,50%的学校完成县级图书中心建设,生均图书达10册以上。中小学体艺、卫生设备设施配备标准化配置率达80%。

——完善教育装备增补、运行、维护长效机制。加强教育电子政务、基础数据库等建设,开展学校数字化教学平台部署试点,建设覆盖小学、初中、高中所有年段主要学科的教案库和部分学科的标准课件库,开发在线教学教研平台,开展远程教学研究。建立健全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