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土资源局工作计划

时间:2022-01-05 08:58:00

导语:市国土资源局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国土资源局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8年,是合肥“*”发展承前启后和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关键一年。全市国土资源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又好又快”的要求,坚持保障发展不动摇,坚持服务中心不动摇,坚持解放思想不动摇,用超越常规、革故鼎新的变革观念,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做到以保障促进保护、以创新提高效率、以依法改进服务,继续为合肥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用地保障、优质的用地服务和和谐的用地环境,推动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和和谐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是继续坚持“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为全市发展建设提供保障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尤其要在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条件下,积极应对国家严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的调控措施,确保为全市供应1.8万亩工业用地,保证“工业立市”战略450亿元工业投资目标的用地需求。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严格控制增量土地的使用规模,改进工业用地规划系数,实行政府与投资者的“双向约束”和重大项目用地跟踪服务制度,保证项目在规定时限内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进一步加大闲置土地查处力度,开展开发园区土地摸底调查,彻底摸清低效利用土地情况,建立健全节约集约用地考核机制,力争全市节约集约用地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是继续按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的要求,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负责制,全面提升耕地保护水平,确保市域内562.5万亩耕地尤其501万亩基本农田面积不减、质量不降。开展国土资源环境整治,提高环境质量。同时,根据国家和省里的部署和要求,力争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取得新突破。

四是强力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实施,尤其要加大一批土地及宅基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实施力度,力争实现新增耕地1万亩(含退宅还耕新增耕地6000余亩),积极争取外购8000亩新增耕地指标,确保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新农村建设”双赢,促进城乡统筹、共同发展,努力为城镇建设争取急需的置换建设用地指标。

五是继续加强全市土地市场管理,严格按照“公开、公平、透明、高效”的要求,打造全市统一的土地交易市场。规范经营性用地供应程序,把握经营性用地供应节奏,支持城市“业态”建设,合理调控经营性用地供应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按照适度要求,适时供应“四类”经营性用地约5500亩,并进一步提高“政府拆迁、净地拍卖”比例。进一步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和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的土地供应量,保障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切实改善民生。

六是继续加大国土资源各项基础业务建设。加快推进“金土工程”试点,切实提高国土资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完成第二次土地大调查任务,夯实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根基。加强测绘市场管理,实现测绘成果共享。切实加大国土资源执法力度,建立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和监察机关的协作配合机制,严肃查处、曝光一批违法用地、违法采矿、侵害农民利益的典型案件。大力实施征地制度改革,规范征地行为,切实提高并实行全市统一的失地农民补偿标准,全面建立失地农民社保制度,维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土地登记办法》。进一步加强档案的移交和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归档资料的完整率、合格率和利用率。

七是巩固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成果,认真开展“回头看”活动,对所有勘查开采活动进行排查,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对重点地区和矿区加强动态巡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优化矿山开局,促进结构调整,并认真实施矿产资源规划,防止出现新的“散乱”现象。推进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严格执行重要矿种“三率”指标,强化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开采水平。

八是继续加强地质勘查,深入开展地热资源勘查,推进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加强全市地质调查,建设城市地质结构可视化平台和环境地质信息系统,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加大全市地质勘查成果运用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好服务;完善突发地质灾害防灾预案,保证在汛期前完成重点地质灾害危险点避让搬迁治理工作;完善地质灾害四级群测群防网络,积极申报开展群防标准化建设试点。

(三)主要措施

——把握跨越发展大势,创新工作举措,努力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提供用地保障

一是创新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为切实提高用地计划执行效率,促进依法供地和节约集约用地,提高政府保障项目用地的行政效能,自*8年开始,要按照“合理分配、科学调度、保障重点”的要求,对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配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一律按项目安排计划。为进一步保障“工业立市”和“大建设”用地需求,所有用地计划要优先保障合肥经济增长点——滨湖新区和各级开发园区项目用地需求;优先保障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尤其是科技创新项目和节能环保项目发展用地需求;优先保障新桥国际机场、合肥港综合码头、合肥新铁路枢纽、一环六射高速公路体系、庐州大道、巢湖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等城市建设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需求。

二是切实提高工业用地使用效益。要坚持实行“预申请”制度,严格按招拍挂方式供地,并以承诺税收、解决就业岗位等硬性指标来设定工业项目准入门槛,选优汰劣;对宗地的实际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达不到合同约定标准的,一方面要追究其违约责任,另一方面要督促企业限期补足投入或核减其用地面积。要努力挖掘现有工业用地潜力,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切实提高容积率,保证有限的工业用地实现产出效益最大化;要采用“腾笼换鸟”、“零增地招商”等措施,加大老企业用地的整合力度,支持符合现行产业政策的工业企业发展。

要严格执行国家新出台的《土地收购储备办法》,通过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切实利用好城市新框架内存量建设用地资源,组织开展好优质地块的对外招商,加快商业“业态”发展,促进城市功能提升。

三是积极促进统筹城乡发展。要在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前提下,以土地整理为抓好,整合使用各类支农资金,按照打“组合拳”的方式,本着“统一提供宅基地、统一进行基础建设、统一接入公共设施、统一整理宅基地、统一推进规模种植”的原则,按照“民为主、村负责、乡领导、县区统筹、市补贴”的实施方法,力争完成一批土地及宅基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并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结合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实力强、规模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规模发展,大幅度提高耕地附加值,提升农业效益,并通过土地关系流转等方式,让周围的农民就近在企业就业,使项目区农民既有租金收入,又有工资性收入,以此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城乡统筹,共同发展。同时,要通过项目的实施,使用建设用地“置换”和“挂钩”政策,为城市争取不少于6000亩的建设用地指标,缓解城市发展和建设用地紧张的状况。

这里要强调的是,各县按规定应收取的耕地开垦费等土地整理专项资金要应收尽收,不得减免。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切实转变方式,努力提升全社会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一是建立新的用地指标约束体系。要坚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精神为契机,落实省里制定的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的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考核办法,建立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土地管理绩效等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推行JD(节地)发展模式,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估,建立节约集约用地激励机制;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反馈机制,促进“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

二是积极推行新的节地挖潜措施。要鼓励优先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努力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益。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深入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对清理出来的闲置土地,要依法收取闲置费,或重新安排使用,或通过改变用途、等价置换、纳入政府储备等途径及时处置、充分利用。对闲置两年以上的土地,要坚决无偿收回。

今年,各开发区还要从当年工业用地供应总量中拿出不低于20%的土地,投资建设多层标准厂房;对建设3层以上标准厂房的,市政府还将按占地面积1:1奖励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此外,对现有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对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建立新的产业用地规划指标体系和投资控制指标体系,提高工业用地的建设容积率、建筑密度和投资强度,对工业厂房建筑面积高于容积率控制指标的部分,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对汽车、家电、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项目,如因加快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产业升级需要用地,国土部门也将给予大力支持。

三是认真实施新的土地供应方式。除军事、社会保障性住房和特殊用地等可以继续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外,对“四类”经营性用地要切实理顺供地程序,加大推介和宣传力度,实现土地市场信息对称,防范“寻租”行为、道德风险和“柠檬市场”现象。严格实行市场配置,按招拍挂方式供地;对工业用地要严格执行用地“预申请”制度,并按招拍挂方式供地;积极探索、建立具有营利性质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产业)、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的有偿使用制度。

四是建立新的项目用地监管机制。要严格执行“四类”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动工建设承诺书制度,明确开发园区、用地单位的相关责任和义务,保证项目按期开工、竣工,以及不按合同和承诺书约定建设的相关处罚措施。“四类”经营性用地出让前,要拟定详细的土地供应方案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报经市土委会审批,出让合同中明确的容积率、绿地率和建筑密度等规划条件一经确定,决不允许擅自调整。在工业用地出让时,要合理确定出让土地的宗地规模和规划容积率,由开发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与用地单位签订项目建设承诺书,并严格按照约定及时开发利用土地(包括投资强度、开工竣工时间、产出效益等),实行“双向约束”,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

要坚持以“金土工程”为平台,建立土地供后监管系统,及时监控已供土地的使用情况;要建立工业项目退出机制,用开工、竣工、建设周期等时间节点条件来约束工业项目按期建设投产;要建立开工建设督查机制和工业项目竣工验收复核机制,将建设用地批后管理纳入土地执法监察的重要内容,并要以《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为依托,持续开展用地情况的执法检查和动态巡查,防止出现囤积、闲置、浪费土地资源现象,促进土地高效利用;要重点查处严重破坏、浪费、闲置土地资源的违法违规案件,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建立企业用地信息基础数据库,强化企业用地的信用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和谐社会和民生建设,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一是强力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要进一步简化征地实施程序,推行征地预存款制度。认真执行征地听证程序,确保农民充分表达意愿。要扩大征地信息渠道,加大征地前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增强政策法规的透明度,确保政府依法征地。要完善征地纠纷的调处机制,改变“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角色模式,建立政府征地基金,实行统一征地,征供分离,及时解决征地纠纷,强力推进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改革。

二是科学完善征地补偿标准。要积极争取省政府尽快批准并公布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或区片综合地价,依法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的科学性,维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要提高征地补偿最低标准,建立对被征地农民发放补偿费用的公示制度,增强补偿费用发放透明度。要改革对被征地农民征地补偿费的发放方式,减少中间环节,防止被截留、挤占和挪用。

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按照“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要求,本着“保障当前、涵盖既往”的原则,准确界定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对象及办法,制定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及其监管措施,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从解决失地农民长远生计的角度出发,围绕确保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的目标,积极拓宽安置渠道,落实安置培训费用,加大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增强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多途径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从根本上推进城市化进程,改善民生。

——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努力转变工作方式方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是高扬解放思想大旗。要坚持解放思想,坚决破除“慢”、“小”、“旧”的落后思想,“敢”字当头,敢走新路,敢破难题,敢创新高。要敢于直面制约发展的突出矛盾,求实创新,攻坚克难,在“合法、高效”的前提下,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土地资产的保值增值,使我市的土地利用步入科学合理、节约集约的新阶段,使国土资源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显著的基础性作用。

二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要按照求真务实的要求,在全面加强机关文化建设、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牢固树立五种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一是“发展”观念,要坚持发展为上,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服务”观念,要尽职尽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主动当好服务员;三是“效率”观念,学会闻风而动,对议定事项要按规定时间和要求落实到位,决不能推诿,积极主动提高效率;四是“求实”观念,要用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将工作落到实处,实施好项目用地责任到人、跟踪服务制度;五是“法制”观念,要依法依规批地、用地、管地,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三是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以全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行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的轮岗、交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以提高素质为重点,集中开展业务培训,大力推行“柜员制”、“首席代表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全面提升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整体素质和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要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改进机关的管理,塑造先进的机关文化,切实提高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机关管理水平,倾力建设和谐国土、效益国土。要坚定不移的推动基层国土规划建设管理所建设,做到体制改革到位,配套投入到位,在硬件建设上,要在县区投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使用省级支持资金,力争做到“七个一”,即“一处办公场所、一辆专用巡查车、一部电话、一台微机、一套测量设备、一部照相机、每人一套办公桌椅”,以此夯实国土资源管理基础。

四是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措施,健全监管体系,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特别要坚持业务会审制度,集体研究,共同把关,确保行政行为公开、公正、透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发生。要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坚持做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要认真抓好“教育、制度、监督”三个环节,教育要抓得硬、抓的狠,制度要落实到位、执行到位,要健全内部监督机制,防止监督不力现象发生。要通过我们的工作,让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能做到廉洁自律、警钟长鸣。

五是切实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要继续按照“查摆找补创”的要求,深入开展“项目清理、窗口治理、流程再造”,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要进一步完善门户网站,通畅信息渠道,逐步实现国土资源规划、利用和地籍管理业务网上申报、受理,审批过程和审批结果网上公示,形成服务与管理相互融合的信息服务体系。要建立健全建设用地审批、城镇地籍管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管理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等信息系统,建成覆盖土地、矿产和地质环境基础业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并实现与省国土资源厅、市人民政府政务系统的连接,全面提高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