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局工作计划八

时间:2022-01-23 03:59:00

导语:国税局工作计划八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税局工作计划八

20*年是促进全省改革发展,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重要一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对地税工作的要求,20*年全省地税工作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四次会议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推进“两项建设”(规范化建设、地税文化建设),着力提升“三个水平”(依法治税水平、税源管理水平、队伍建设水平),推动全省地税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在促进江西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有更大作为。

主要工作目标:全省地税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确保全年完成地方税收256亿元,同比增长18.7%,占全省GDP与地方财政收入的“两个比重”稳步提高;地税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在支持、促进全省以开发开放为导向的经济建设和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方面有更大作为;干部队伍素质稳步提高,政风行风持续优化,“三个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落实上述思路,实现上述目标,全省地税部门20*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立足地税实际,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

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和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作为全系统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采取党组中心组学习、讲座、报告会、自学等各种形式,切实抓紧抓好,用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主题,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刻领会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勇于崛起,善于跨越,积极赶超”的号召和“四个不变”、“五个有机统一”的要求。坚持将中央精神、省委要求和地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推动地税工作全面发展。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入到省委组织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地税工作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地税工作各个方面,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和地税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探索和深刻把握地税工作发展的基本规律,拓展江西地税发展新理念的内涵和外延,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主动性。牢固坚持聚财兴赣、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省人民的共同利益作为地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妥善处理好依法治税与组织收入、地税收入总量与结构、地税服务与管理、地税征管与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关系,实现加快发展地税事业与科学发展地税事业的有机统一。

充分发挥地税职能作用。坚持依法组织地税收入,提高地税收入质量,努力超额完成收入任务和奋斗目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发挥地税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作用,抓住地方税制改革力度加大的有利时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维护全省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不断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不断推进和强化依法治税,维护公平正义的地税环境。不断加强和改善地税机关内部管理,营造相互协作、各尽其能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继续以创新为动力,积极推进征管改革

创新征管机制。强化征管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统领、规划、协调职责,按照“统一规划、同业领先”的要求,进一步强力推行征管改革。按照“两个减负”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征管业务流程,简化办税程序,清理、精简、统一纳税人和基层的报表资料。凡是已存入征管业务系统的纳税人基础信息,不得要求纳税人重复提供有关证件的复印件,凡是能通过征管业务系统自动生成的报表,不得要求基层重复报送。研究完善信息化条件下国、地税联合办证,同城办税,征管资料管理,纳税评估,税收管理员,综合税种管理、发票管理等征管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征收、管理、稽查部门的信息(情报)交换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和落实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

创新信息化应用。综合运用提高硬件配置、完善软件性能、优化业务流程、加强操作培训等手段,切实提高江西地税管理信息系统运行速度。严格控制数据入口、强化数据质量管理,提高数据分析利用水平。以“稳中求好、好中求快”为原则,巩固、整合和优化已经上线运行的应用软件,鼓励各设区局开发(联合开发)个性化软件,全面推广网上报税、参数定税、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纳税评估、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等征管应用系统,稳步推进综合办公软件系统(简称0A系统)上线运行。加快安全防护系统建设,积极建立独立于现有“全省政务网”的备份线路,确保江西地税管理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设备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

创新纳税服务。在巩固、优化现有纳税服务内容、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税银库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行同城办税,大力推进网上办税,积极为纳税人提供固网纳税、银联支付系统缴税、商业银行网点缴税、柜外纳税人自助缴税等多元化申报、缴税、开票方式。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联合评定工作,建立并推行纳税信用等级分类服务制度,引导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帮助纳税人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核算,减少纳税失误。继续扩大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开具的覆盖范围,力争全省有50万人取得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认真做好执法案件信访、行政复议、诉讼工作,畅通税收法律救济途径,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办好门户网站、地税报刊,充分发挥其在税收宣传、纳税咨询等方面的作用。

(三)深入开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行政效能

加强规范化建设。按照“保留机构、充实力量、抓好协调”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的组织领导,现有规范化建设工作机构、人员、力量不能削弱,只能强化,在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继续推进。通过集中授课、分类辅导等形式,继续强化规范化管理理念的灌输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确保培训面达到100%。深入开展规范化文本与信息化流程的差异比对分析,确保一致性。本着“实事求是、提高效率、便于操作”的原则,加强规范化文本的动态管理,建立规范化运行的反馈改进机制,定期组织开展规范化文本评审修改,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规范化文本的科学性与操作性。组织开展创新创优评审与优化改进活动,增强规范化建设的活力。

全面推行规范化管理。全面推进规范化由组织建设阶段向管理实施阶段的转变,实现日常工作规范化,规范管理常态化。构建规范化全员参与机制,实现规范化文本与日常工作的立体融合,使干部职工真正做到“记我所做、做我所写、纠我所错”。明晰各级“规范办”与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编写、修订和执行规范化文本,及时解答处理规范化文本运行业务问题,对基层对口部门规范化文本执行情况进行督查;各级规范办主要负责开展规范化管理理念的灌输和培训,定期组织规范化内部审核、第二方外审和管理评审。加强“规范办”与各职能部门的联系沟通,确保规范化需求变更、文本修订、软件修改同步协调运作。

不断完善绩效管理。改进组织绩效管理考核办法,按照“突出重点、简化指标、创新方式”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系统与机关绩效管理考核办法。基础性、一般性的工作原则上不再纳入绩效考核。围绕全省地税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合理分解任务、明确工作目标、科学设定指标、加强过程控制、强化绩效考核,增强工作的理解力、执行力和操作力,确保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积极稳妥地推进个人绩效管理,总结借鉴鹰潭市局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南昌、九江、赣州、上饶、宜春、吉安和抚州市局各选择2个单位,新余、萍乡、景德镇市局各选择1个单位开展个人绩效管理,积极探索,完善体系,为全面推行个人绩效管理积累经验。建立健全考核结果与干部晋薪晋职、奖优罚劣、培训教育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四)大力开展地税文化建设,构建和谐地税

加强地税文化理论研究。推进地税文化理论创新,不断从民族文化以及企业文化、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提炼融合,在坚持统一规范的前提下,赋予地税文化核心理念、原则新的内涵,拓展地税文化外延,完善地税文化体系。认真研究地税文化在提高思想境界、规范日常行为、增强管理效能、提升地税形象等方面的作用,积极探索把地税文化转化为地税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有效途径,为地税文化建设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拓展地税文化建设内容。以加快科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变为着力点,把地税文化建设内容向纵深拓展。不断美化优化工作场所环境,坚持开展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关注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打造温馨舒适、和谐向上的地税家园,让广大干部职工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注重制度与文化的平衡运用,在强化制度约束的同时,关注制度与环境的适应性,加快管理制度整合步伐,增强干部职工对制度的认同感。全面加强领导干部的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在文化管理中的旗手作用。建立健全科学行政、民主决策机制,调动干部职工参与管理、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加强干部职工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把团队的价值理念、宗旨意识、制度规范、行为准则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为。

创新地税文化建设方式。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与创新地税文化建设途径,在全系统营造“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文化建设氛围,形成“一市一定位、一县一特色”的文化建设格局。围绕地税发展战略与工作目标,在对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中加大地税文化管理理念、内容、方式的教育宣传力度,形成地税文化管理思想合力。实施地税文化精品工程,引入企业形象策划(CI)方式,借用“外脑”,加快建立江西地税的视觉识别系统(VI)、理念识别系统(MI)、行为识别系统(BI),打造地税文化品牌。

(五)坚持依法治税,促进地税职能作用的发挥

全面规范执法行为。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强化收入质量监控,坚决纠正收过头税和有税不收等行为。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地税执法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制度,不断创新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实现对执法行为的全过程有效监控。规范“双定户”民主评税程序,推行微机参数定税,统一附征率,力求税负公平。进一步规范涉税审批程序,合理下放权限,加强减免缓抵退税的事后监管。严格按程序开展税收检查,整合各种检查要素,规避执法风险。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改进考核评议方式,加快实现计算机对税收执法的全程、实时、有效的监控,强化执法过错的责任追究。

落实优惠政策与服务措施。抓住国家加大地方税制改革力度的契机,创造性地用足用好企业技术开发、综合资源利用、高新技术发展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资源税、土地使用税等税种作用,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促进全省产业结构的调整。积极落实各项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各种基金(费)的代征力度,支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加大年所得12万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的宣传力度,提供“绿色通道”和快捷、优质的服务,增强群众的幸福感,提高社会的和谐度。认真贯彻“两个100条措施”,当好全民创业的“服务员”,积极为各级党政提供优质的地税政策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维护公平正义的税收环境。健全稽查制度,创新稽查方式,强化稽查手段,继续巩固和完善警税协作办案机制。深入查处偷逃税款的涉税违法行为,开展对某些特定企业的专项检查,继续加大对制售假发票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强日常检查与案件稽查的融合,加大对涉税违法案件的处罚力度,防止以评代查、以补代罚、以罚代刑。加大对典型案件的曝光力度,发挥好典型案件的惩治和警示效应。

(六)强化税源管理,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夯实税源管理基础。认真开展税源普查与税源专项调查,确保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切实做到“三个一清二楚”。改进税收分析制度,提高分析水平。细化户籍管理,规范户籍台账,加强外部信息比对,加强日常巡查巡管,减少漏征漏管户。做好纳税人的设立、变更、注销等工作,加强外出经营业户、非正常户、停业户、扣缴义务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加强税收管理员队伍建设,探索建立有效的管理员奖惩机制。进一步简并发票种类、统一样式,加强发票印制、使用管理,全面推行有奖发票,按要求有计划地推广应用税控器具,切实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的真实状况,强化以票控税。

完善税源管理内容。抓好金融衍生工具、建筑业设备减除等新的营业税政策的贯彻落实。总结推广经验典型,切实提高建筑业、房地产业、货物运输业等行业的税源管理水平。认真贯彻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强化新法实施后的企业所得税税基管理。拓宽重点税源的监控范围,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规模较大纳税较少企业、长期亏损但经营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的个体工商大户、独资和合伙企业的税收征管。落实新的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条例,适时开展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的试点工作,探索解决开发区、乡镇与工业园区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管问题,切实加强对零散税源的管理。

改进税源管理方式。进一步完善行业税收征管办法,根据行业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强化对重点行业税收的管理。因地制宜地推行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税源管理办法,实行重点税源县(市、区)局领导和基层分局长联系挂钩制,设立特大型企业驻厂管理组。加强对改制企业的跟踪服务,防止税源存量萎缩。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定期重点行业的预警指标,建立健全分税种、分行业、分规模级次的纳税评估体系,大力提高纳税评估和应用水平。建立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采集制度,充分利用管理信息平台,加强税源动、静态分析,实现各部门税源信息高度共享。推行社会综合治税,积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的税源控管体系,减少税源流失。研究建立以税源管理为核心的征管综合质量考评体系。

(七)加强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加强干部素质教育。按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强化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处级、科级干部,基层分局长的培训。强化专业人才培训,稳步推进“七个一百”人才库建设,落实培训计划,加强动态管理。强化“六员”培训,提高办税服务厅人员、税收管理员、稽查人员、信息技术人员、反避税人员、统计分析人员的业务技能。抓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有选择性地挑选人员,通过与高校合作、委托培养等形式,培养一批高学历复合型人才。坚持举办更新知识讲座,不断拓展视野、更新知识。推动干部在岗自学,鼓励干部参加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或执业资格考试,组织开展技能竞赛、岗位练兵等活动。

加强机关和基层作风建设。加强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建立健全机关内部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畅通机关与基层的联系渠道,增强机关工作部署的科学性与操作性,提高工作效率。精简会议与文件,整合部门间的检查评比,规范机关到基层调研、办会的行为,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有更多的时间抓好工作落实。进一步推进基层建设,完善基层最低经费保障制度,实现基层建设由重“硬建设”向重“软管理”的转变。加强机关对基层工作的日常考核,坚持开展基层评议机关活动,建立健全机关考核基层、基层评议机关的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落实交流轮岗制度,完善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公推公选制度,推行基层分局长任期制度,继续实施干部上挂下派制度,研究建立科级非领导职务正常晋升制度。开展机关和基层节能降耗活动,节约资源,杜绝浪费。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健全责任体系,创新评议方式,突出抓好整改,务求工作实效。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创新政务公开的形式,真正体现政务公开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监督制约作用。加强廉政制度的落实,认真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财务(离任)审计、公开述廉、党组巡视等制度。加强信访工作,严肃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案件以及地税干部挪用、截留税款等问题,维护党纪政纪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