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国税改革发展计划

时间:2022-01-14 10:12:00

导语:省国税改革发展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省国税改革发展计划

广东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时期。广东国税未来五年的发展和改革必须贯彻中央、省委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和国家税务总局时期税收发展与改革基本思路的总体部署,立足省情、税情,顺应时展要求,科学地部署与实施。

一、新世纪全面发展的关键期

“”时期我省国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以来,在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国税系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正确贯彻税收宏观调控政策,着力推进国税工作“六大建设”,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实现了国税事业平稳较快发展。五年来,认真落实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共组织税收收入10485.14亿元,年均增长14.9%;有效地贯彻实施出口退税机制改革、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防范非典疫情、全面提高增值税起征点、扶持再就业等税收宏观调控政策,充分发挥了税收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作用;完成了车辆购置税管理划转,进一步完善了税收征管模式,强化了管理在征管工作中的基础性地位,并调整了国税机关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得到有效防治;通过实施“一窗式”、“一户式”、“一条龙”等征收管理和信息应用一体化整合工程,税收征管逐步向科学化、精细化目标迈进;对税收规范性文件和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规范和精简,对局部地区税收秩序混乱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有力治理,规范了税收秩序;加大了国税机关内部管理的改革,规范管理制度,对系统内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地市加强了经费支持,增加了对全系统教育培训的投入,地区平衡发展和干部职工自我发展有了新的进步;全系统精神文明创建和文化建设不断加强。

“”时期国税工作发展的成就,奠定了未来发展坚实的基础。当前,广东的发展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日益加快背景下科技、市场、能源、金融、人才竞争的强大压力。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我省*年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尽管目前全省深化发展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向工业重化、信息化产业转型,原材料、能源受到瓶颈制约,以及面临内外两个市场激烈竞争、珠三角地区自主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受到考验的严峻挑战,但广东改革开放以来所积累的经济基础,形成的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内生的推进发展的强大活力动力,昭示着时期全省经济发展仍将奏响持续快速发展的主旋律。

经济发展的美好前景为税收事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与条件。发展是解决当前国税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最佳出路和办法。广东国税发展必须适应形势要求,更好地发挥税收作为国家最主要的聚财手段、最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杠杆、最关键的社会分配调节器的职能作用。实现税收工作的重要职能,作为省以下的国税部门,工作中心是依法实施税收征管,组织税收收入,推进税收科学行政、执法和管理。征收管理的高要求和税收行政、执法、管理的不到位始终是省以下国税工作的主要矛盾。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税收快速发展的机遇,从实际出发,深入分析面临的形势,把握税收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落实税收政策,集中广大干部群众智慧,克服税收工作过程中的各种矛盾、问题和障碍,立足科学发展,切实把国税工作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税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根据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国家税务总局、省委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时期,我省国税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国税工作全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收工作的方针和要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税收收入稳定协调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控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按照上述总体要求,时期我省国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稳定协调增长。建立有利于正确评估组织税收收入质量的评价体系,促进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稳定协调增长。力争期间全省国税系统税收收入总规模累计达到19150亿元,其中国内“两税”总收入累计达9680亿元,年均递增10%。期末的2010年全省国税系统税收收入规模达到4590亿元,其中国内“两税”收入预计达2320亿元。全面提高税收执法水平。建立有利于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的征管体制、运行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把科学化、精细化根植于征管工作的各环节,做到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增强执政能力。建立有利于提高执政能力的行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机制和综合评价体系,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贯穿于国税发展的全过程,使全省国税系统建设成为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坚强集体。增进税收和谐。建立有利于全面实现税收公平公正,税收秩序规范,纳税人权益、服务得到切实保障的执法监督体系、风险治理机制、权益服务保障机制,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社会和谐氛围。实现收入任务考核更加注重向收入质量考核转变;强化征收管理更加注重向提高征管质量转变;增强税收执政能力更加注重向提高行政绩效转变;推进税收和谐更加注重向促进税收公平公正、规范税收秩序、切实保障纳税人权益和税收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转变。

完成以上任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对国税发展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在思想、组织、制度和作风上提供有力保障。做到四个“必须”:

??必须牢固树立现代税收管理观念。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做好现代税收工作,必须树立大局观念、法治观念、创新观念、效率观念、责任观念、服务观念,以聚财为国、执法为民为宗旨,落实责任、改革创新,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要坚持依法治税,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各级国税机关围绕发展抓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致力于维护税收秩序稳定,发挥税收杠杆职能,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必须全面提高税收执政能力。执政能力决定着税收工作的效能。开展税收工作要具有执政意识,自觉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根据建设责任、法治、服务、透明政府的要求,推进税收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和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快形成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要牢牢把握推进依法治税、深化税收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税收四大工作主题,围绕国税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提高“善治”能力,形成一套有利于国税工作创新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转机制,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必须深入推进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强化税源管理的基础地位和纳税服务的基本职能,不断改进税务机关征管方式和办税方式,推进网络化、无纸化、全天候办税,提高办税效率,节约税收成本,推进文明办税。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借鉴国际先进税务管理方法,以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为目的,继续完善税收征管模式,夯实征管基础,优化职能配置,推进科学管理,加快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搭建干事创业大平台。以人为本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必须切实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增强社会和谐的基础。必须深入搭建国税工作干事创业的大平台,完善选人用人制度,科学评价工作业绩,用先进的、科学的人才机制凝聚人、激励人、培养人、发展人,促进国税事业和国税干部职工共同的全面发展。

三、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提高驾驭大局的能力。国税机关各级领导组织肩负党的税收工作使命。必须牢固树立执政意识,在税收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领导干部要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理论武装,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了解税情民意,倾听纳税人呼声,准确掌握税收工作状况,与时俱进,善于把握国税工作大局,自觉服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严格遵守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协调、相互补台、维护团结。领导干部要善于出主意、用干部,慧眼识人,唯才是举,组织、教育、激发、领导广大国税干部职工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增强民主意识、程序意识、纠错意识,保证重大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提高依法治税能力。税收法规公布施行后,税务部门的职责重在抓贯彻落实。依法治税能力是税收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推进依法治税,必须建设高素质执法队伍,科学建立执法机构职能体系,分解落实岗位职责,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确保税法实施公平公正。要严格税法实施,加强税收诚信建设,坚决打击涉税违法行为。按照法律程序办事,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要正确处理好依法征税与促进地方发展经济的关系,提高税收执法抗干扰能力,形成社会护法协法的氛围。增强各级国税机关信息反馈能力,建立全面反馈税法执行情况的信息机制。

提高改革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税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职能,优化服务,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借鉴现代行政管理先进理念,探索建立广东国税行政管理质量体系,实施税务行政绩效考核。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优化管理,强化服务职能,建设阳光国税。依托信息化手段,加强税收行政执法管理,实行信息化全天候办税,进一步降低税收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对税务人员作风、纪律的监管,加大力度改进文风、会风、行风,克服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主观主义。

增强统筹发展的能力。加强垂直管理,确保政令畅通。认真开展巡视工作,加大上级对下级的全面管理和监督。完善督查体系,加强督查职能,增强税收工作执行力,确保各项决策得到贯彻落实。根据经济发展和国税业务发展的实际,进一步优化配置本地征管资源,在合理核定人员编制的基础上,录用公务员向业务增长快的地市倾斜。完善预算编制、运行和监督机制,继续实施全系统基本支出最低经费保障制度,协调地区发展。在税务系统党的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原则下,为使党建工作与税收工作紧密结合,加强各级党组对党的工作的指导,促进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建设,县(区)局以下税务机关党的管理全部收到县(区)局,归县(区)党工委领导,设区的地级市税务局积极创造条件将市区税务局党的管理收到市局,归市党工委领导。

提高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教育机制、制度保证机制、监督制约机制、惩治机制、评估预警机制,构建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面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对党员群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履行税收监督职能,坚决查办违法违纪案件,严格责任追究。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增强法制观念,促进廉洁从政。强化行风建设,实施阳光行政,塑造国税机关良好形象。加强制度建设,把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固定下来、坚持下去,形成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设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服务规范的国税队伍。

四、深入推进征管科学化、精细化

征管是基层税收工作的重点。不断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是征管工作追求的目标。必须紧密结合增值税、所得税等国税机关征管税种的特点,完善征管模式,全面强化征管。

完善征管模式和机制。继续完善省、市、县、分局征管体系和运转机制。在规范机构设置前提下,按照依法、精简、效能、统一的原则,适应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需要,理顺上下机关及机关各部门工作衔接,优化职能配置,落实各级机关征管职责。省、市局征管职能部门要落实好逐步增加的征管职责,县(市、区)国税局的职能要逐步转向税源直接管理。机关内部要科学分解岗位职责,健全岗责体系,形成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运行机制,增强执法的程序性、责任性、时效性。建立科学高效的征管组织系统和运行系统。根据税收业务和信息化内在规律,以金税工程三期建设为总目标,借鉴客户管理模式,以纳税人为中心,以流程为导向,优化整合国税系统所有业务,按照系统化思路以及“一窗式”、“一户式”、“一站式”“一条龙”、“一体化”实践成果,努力实现办税的最简程序、最少环节、最优方案。运用信息化技术,强化“人机”结合,将每一项税收业务的内容、权限、数量、质量、时限标准,纳入流程控制,全面实施征管质量管理,提高征管综合效能。

全面落实税源精细化管理。税源管理作为征管工作的基础工程,必须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系统化管理。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及时全面搜集涉税信息,确保税源信息的全面性。保证税务登记户口不遗漏,税源信息全反映,实现信息一户式集中存储管理,资源共享。依托信息技术,加强税源管理的有效性。根据企业和税种特点,尤其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财务核算状况、纳税申报情况、企业纳税意识、税源的流动性等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税源分类管理。分类管理要体现出在纳税辅导、发票控管、管理服务、检查监督等方面的差别,增强管理实效。增强税源信息的应用性。全面加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会计核算及其生产经营信息的采集、分析、核实,加强发票比对,以一户式管理为基础,开展企业纳税评估、行业税负分析、税源宏观分析。对重点税源企业逐户实施重点监控分析,对异常结果进行核查。县区局重点开展纳税户个案微观分析,及时弥补管理薄弱环节。提高税源征管联动性。运用税源数据信息,形成分析、评估、预警、稽查一体化管理机制。分析要着重于实际应用,评估预警要到户,管理责任要到征管各环节,处理结果要与分析、评估、责任互相对应,达到税源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建立科学化、精细化的征管质量标准体系。要通过实践逐步把科学化、精细化的征管体系上升为征管质量管理标准化体系。以标准化的统一要求规范征管各环节的岗、权、责,运用信息技术对征管行为实行程序化控制和系统化管理,实施有效的纠正预防、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机制,使征管行为不断向零缺陷靠拢。以标准化质量管理为新起点,促进形成管理科学、运转高效、服务优质并充分体现科学化、精细化精髓的征管体系。

五、以信息化促进税收管理现代化

推广应用全国综合征管软件CTAIS2.0。全面实施金税三期工程。以金税工程(三期)建设规划为目标,在广东省国税系统建设信息化“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个系统”,即建立起统一技术平台、税务信息在税务总局和省局集中处理、应用内容覆盖国税所有税种、所有工作环节、各级国税机关并与有关部门联网、涵盖征管业务、行政管理、外部信息和决策支持在内的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以税收信息化促进税务管理现代化。将全省国税统一征管软件切换为全国综合征管软件。保证全国综合征管软件在我省平稳上线运行,并与电子申报、电话报税、税银库联网等功能顺利连接,将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申报征收、税收会计统计、纳税评估、稽查管理、征管文书等征管业务纳入统一平台管理。以推广应用CTAIS为契机,实现税收征管信息省级集中,推进税收信息化高平台、一体化、全覆盖建设工程。在此基础上,发挥CTAIS多层次、开放式系统框架和构件化开发模式,提出二次需求,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建立全省国税电子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和灾备中心、执法实时监控体系、技术支持维护体系和建设全省统一纳税服务平台。

建设网上纳税服务体系。按照“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合资源、讲求实效、加强管理、保证安全”的原则,推进网上办税。加快全省国税门户网站建设,在实现涉税信息网上功能的基础上,尽快把全省分散、相互独立的各市局网站统一联结起来,形成具有一个“门户”入网、一种认证登录和“一站式”办税的全系统统一国税网站群。实现基于CTAIS的网上办税,包括实现增值税专用发票认证,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消费税、所得税等税种申报,税务登记预登记,纳税查询,发票领购、查询、抽奖,进出口税收管理,扣缴税款,鉴定和年审等业务的网上办税功能。增强纳税服务功能,逐步将所有能够通过网上交互实现的功能置于税务机关门户网站上办理,为纳税人提供跨越时空的同城办税、通报通收、通受通验等全天候服务,全面提升纳税服务水平。

加强税企协调。巩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涉税信息全面纳入网络监控比对实现严密控管的成果。积极稳妥地完成税控收款机和税控加油机等税控装置或系统软件的推行,逐步对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涉税信息纳入电子监控和比对,不断扩大并加强对其他纳税人的网上控税功能。调动广大消费者索要发票的积极性,推行发票电子对奖工作,强化发票控税的社会监控职能。

加强部门协同。与地税局系统建立更紧密的涉税信息交换、比对、监控制度,实现纳税信息共享。加强与工商、银行、国库、海关、统计、公安、交通等部门的配合,建立数据交换与互联互通渠道,实现信息交换与数据共享,丰富一户式电子档案信息。逐步实现“电子协同执法”、“税、银、财、库联网”、“国、地税同城通办”、“管理信息政府部门交互审核”、“企业信用建设”等网上协同办公功能,增强管理实效。

强化信息应用。逐步把信息化工作重点从信息化建设转向信息化应用。以纳税人信息的一户式存储为基础,建立纳税人的电子档案库,归集各类静态、动态征管信息,实现税源管理信息一户式综合利用,推进纳税评估、税收运行分析。依托信息化系统,开发建立收入质量评价体系,重点考评税收征收率;建立征管质量评价体系,重点考评征管“六率”;建立个人绩效管理评价体系,考评岗位人员工作绩效;建立国税机关工作绩效评价体系,考评国税工作社会满意度;充分利用信息库资源,建立和完善税务决策支持系统。

六、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加大整治规范税收秩序的力度,落实预防、监督、打击、治理措施,为科学发展营造优良环境。

贯彻落实各项税收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税收法律法规,促进产业调整、区域协调发展、技术创新、扩大出口、吸引外资,提高税收政策的发展导向力和国际竞争力。认真贯彻落实我国加入WTO的税收政策承诺和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税收政策。及时贯彻落实税收调控政策措施,发挥税收经济周期调节的合力。落实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的措施,保证政策执行的统一与规范。认真做好增值税转型、消费税改革、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资源税完善和燃油税开征等重大政策调整工作。

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坚持按税法规定权限和程序规范税收行政执法行为,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做到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推行执法质量考核和执法责任制考核,依托税收信息化系统实现行政执法质量内部自动监控,促进税收执法公平公正。全面实行办税公开。加强税法公告,把税收服务程序化、制度化。公开服务承诺,实行首问责任,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实行一个大厅办税、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办结、一条龙作业,把税收执法的全过程置于广大纳税人的监督之下。加大外部监督,建立自觉定期接受外部监督的机制。建立定期接受上级巡视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监督、纳税人监督以及社会监督的制度,加强执法执纪监管,防止税务内部渎职犯罪。

切实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大力宣传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税收公平。依法落实税法给予纳税人的各项税收优惠。精简行政审批,简化办税环节,简并表证单书。健全税务听证、行政复议、诉讼、赔偿等救济程序,保障纳税人对税务处理事项的知情权、申诉权、救济权等合法权益。依法支持专业中介机构开展税务服务,发挥专业机构维权护法的特殊作用。

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严密增值税链条管理,严格“一四六小”控管,按照“以票控税、网络比对、税源监控、综合管理”的方针,加强和完善增值税管理,严厉查处虚开和接受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严厉打击出口骗税。加强执法检查和稽查,重点打击不开票、不入账、做假账,不申报、少申报、假申报、转移利润等税收案件。加强对区域性、行业性、集团式等重大税收违法行为的防范和整治。建立省局、市局和县区局三级税收风险分析预警制度。根据税源综合信息,进行深度的技术性分析,省局、市局侧重分析预测省、市税收收入总体趋势,分析总体税负、区域税负、行业税负、重点企业税负、税源流动性及其变化规律,县区局主要监测分析主管业户的纳税状况,及时提出税负预警信息,密切监控税务执法质量,预测预防执法风险,及时采取预防或治理的应对措施。高度重视税收秩序整治的后续工作,加强与地方及各部门的合作,最大限度减少税收秩序治理的负面影响,提高化解风险和解决危机的能力。

全面加强纳税信用管理。继续推进纳税人税收信用评定和年审工作,加强信用等级动态管理,实施与纳税信用挂钩的税收分类管理措施,健全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制度。加强税法宣传,定期公告A级纳税信用企业名单,定期公告企业欠税名单,定期曝光偷税骗税典型企业名单,营造依法诚信纳税氛围。积极参与政府、企业、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共同营造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七、推进和谐国税建设

构建充满活力的干部机制。推进国税工作,关键在人。要以实现税务干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搭建干事创业大平台,形成唯才是举、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机制。认真学习贯彻公务员法,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中央“5+1”文件精神,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竞争上岗制度,推进竞争上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从机制上保证党管干部原则和德才兼备原则的落实。试行市局、县(市、区)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局长职务任期制。新任职务任期4-5年,任期满后重新考察任命,保持领导干部的创新活力。配齐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按党章规定定期选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积极探索能级管理试点。研究制定能级管理办法,根据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各方面情况对干部进行能力分级,将能级评定与干部任用、待遇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后备干部管理制度,对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有目的进行挂职培养锻炼。推行公务回避和任职回避制度。

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制定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将考核核心指标分类化、具体化、指数化,提高考核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强化考核结果的激励保障措施。推进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工作标准,量化工作要求,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干部的实绩,严格奖惩兑现,加强日常考核。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推广应用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规范税收执法,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结合《公务员法》的实施,进行绩效考核试点,推进劳动分配制度改革,适当拉开收入分配差距,打破素质高低一个样、能力强弱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将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紧密结合,形成有利于干事创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系统。

健全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实施人才战略,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快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建设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广东国税培训基地和培训网络体系。完善教育培训制度,开展不同层次的职业再教育,重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提升基层国税办税服务厅人员、税收管理人员、反避税人员、稽查人员、出口退税管理人员和税收统计分析人员岗位业务技能。广泛开展初任、任职、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大力开展在岗培训、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开展读书活动,鼓励税务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脱产、半脱产和在职学历教育,鼓励税务干部参加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资格考试,建设学习型国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材建设,建立面向全体国税人员的远程培训网页,提高教育培训的受益面和覆盖面。

强化思想建设的引导机制。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教育、制度、管理紧密结合,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科学管理之中,加强自律与他律,提高思想教育效果。深入持久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弘扬民族精神和新时期广东人“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精神,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核心价值理念,培养重视细节、认真负责、干事创业、精益求精的作风,增强税务干部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美德教育,增加税务文化事业投入,推进税务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形成科学发展的运行机制。高扬干事创业求发展的主旋律,认真落实激励、保护、发展干事创业积极性的机制制度,做好干部职务晋升和政治进步工作,使广大干部职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造就一支以税收事业发展为共同目标,善于学习、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完善各种保障制度,科学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协调处理好深化税收改革的各种利益调整关系。坚持依法办事,提高干部建设经费投入,优化机关经费支出结构,加强后勤服务保障建设,解决干部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国税事业发展与干部职工个人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国税事业科学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