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税局工作规划(共9篇)

时间:2022-03-13 11:19:28

导语:地税局工作规划(共9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税局工作规划(共9篇)

第一篇

《2014年市地税局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已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培训班实行项目负责制,主办培训班的单位确定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要精心筹备课程,加强培训班教学管理和安全管理,严肃培训纪律,实行出勤率与结业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培训结束后,由施教机构或主办单位填写《培训鉴定表》(附件1),寄送参训人员所在单位人事教育管理部门。

二、严格按照确定的培训地点和范围完成培训。在市内举办的培训班,原则上应安排在市局举行,且不得随意扩大参训人员范围。因特殊原因需要更改培训地点或新增培训班的、已列入培训计划不能按时完成的,应提前报请局长办公会研究同意。

三、各培训班主办单位下发培训通知应会签政治处和财务管理科,以便协调培训时间地点、安排人员经费等事宜。应及时收集整理培训班相关资料,于培训班结束后15日内随同《培训项目登记表》(附件2)、《培训班学员考核综合成绩评定登记表》(附件3)一并送政治处备案。

第二篇

为进一步促进系统干部职工学习常态化,有效提升干部职工工作能力和道德素养,市局经研究决定,自4月18日起,继续坚持每两周举办1次“地税大讲堂”活动,按照上年度的授课安排顺序,仍由市局各科室及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授课。同时,上、下半年各举办1期“道德讲堂”,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开展公民道德专题讲座。现将《2014年“地税大讲堂”学习计划》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认真进行备课。各授课单位要按照计划认真准备授课内容,精心制作课件,授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小时。授课内容可涵盖本部门业务、最新政策法规或群众职工关心、关注的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内容。本单位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授课的,可自行安排与其他期次授课人员调换,并提前告知政治处,以便统筹,不得出现无人授课现象。

二、按时参加学习。学习时间为计划所列学习日下午,以下午上班时间为准,延后半小时开始。若临时需要调整学习计划,市局将另行通知学习内容及学习时间(当期不再顺延)。学习实行签到制度,并不定期进行点名。各单位要按照学习计划安排,按时组织人员参学。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参加学习,率先垂范。参学人员要积极参学,严守学习纪律,不得无故缺席。

三、确保学习质量。参学人员集中学习时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确保学习质量,尊重教师劳动成果。政治处、监察室将不定期对学习笔记进行抽查或检查。“地税大讲堂”参学情况作为年度学分制考核的依据,计入干部学习培训档案。

第三篇

一、注重实效,全面加强税收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对地税人员的法律知识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律知识学习活动,使地税系统每个单位和个人都能成为税收法治的宣传者、学习者、践行者。

1.以“六五”普法教材为基础,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组织广大税务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理念,切实提高地税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加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力度,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2.以十八大为引领,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经济发展与民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提高地税干部的全局意识和综合能力。学习宣传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学习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加强皖北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全面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税收法治环境的能力。

3.深化税收法律知识的学习教育。按照提高干部素质,建设法治型地税机关的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税战略,推动干部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第二个三年规划的有效落实。立足岗位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各类培训,按照领导干部、基层一线和业务骨干等层级的岗位需要和干部职业发展需求,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努力使广大干部干一行、学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切实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服务群众的能力。

4.加强与履行职责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学习教育。通过举办“地税大讲堂”、定期开展政治业务集中学习、组织业务抽考等形式,重点抓好税制改革进程中新颁布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当前有关税收热点问题的宣传和解读,加强与履行税收工作职责相关的税收征管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地税干部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努力打造“三和”地税机关,争创“三强三好”优秀团队。

(二)切实做好面向纳税人及社会各界的税收法制宣传教育

1.突出税收性质和职能的宣传。通过税收宣传月、江淮普法行、宪法宣传周等多种活动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各类媒介,宣传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的性质和“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税收工作宗旨,宣传税收在筹集收入、调控经济和调节分配的重要职能;宣传社保费征收对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的重要作用,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地税工作的理解和认知。同时深入宣传我市地税系统坚持税费并重,在依法行政、优化纳税服务、改善民生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成效。

2.强化纳税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宣传。在改进组织收入的方法手段、科学运用减、免、缓等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过程中积极向单位、企业做好税收宣传。在落实“一对一”纳税服务、完善纳税服务网站、12366纳税服务热线平台建设等方面,积极履行税法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服务、权益维护等职责。不断加快税收政策传递速度,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增强服务发展的实效性。

3.突出对新出台的税收政策的解读,做好新政策的宣传。尤其是对涉及到小微企业、新办企业以及社区、居民的具体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如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以及失地农民、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社保费政策等。

4.拓展“法律六进”形式,重点开展好税法进企业活动。走进厂房,用活政策,共建税企和谐征纳关系,服务地方经济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坚持税收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在做好法制宣传的同时,结合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不断完善普法宣传教育制度,建立考核工作机制,全推进税收执法规范化、税收环境优良化进程,积极探索和推进普法依法治税的实践形式。

二、突出重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

(一)坚持依法征收,科学征收

1.贯彻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

2.正确贯彻执行税收优惠政策,树立“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收过头税”的观念,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3.探索建立科学的税收工作考核机制,加大对税收收入质量考核力度,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加强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管理,进一步提高税务登记率和纳税申报率。

(二)完善税务行政执法监督机制

1.加强对税务行政执法行为的事前监督。切实做好重大税务行政处罚案件的备案审查工作,贯彻落实《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不断完善备查备案制度,实现备查备案工作的日常化和规范化。

2.加强对税务行政执法行为的过程监控。规范案件集体审理工作。建立全方位的案件审理制度,认真执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确保案件定性的准确性、法律适用的正确性。完善税务行政审批制度。继续实行大额减免缓退税款审批集体审核制度,严格遵守法定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规范税务行政处罚实施。明确办税服务厅简易处罚实施意见,细化完善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做到科学办案、依法办案、公平办案。深入落实税收法制员工作制度,完善考评机制,强化法制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税收法制员制度的积极作用。

3.加强对税务行政执法行为的事后监督。继续开展税收执法案卷评查活动,逐步提升案件办理质量;认真组织开展税收执法专项督查和税收综合督查活动,及时发现税收执法和税收管理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推动税务部门依法治税的水平的有效提高。

4.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有错必纠,过罚相当,公开公正、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监督检查与促进工作开展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发挥“纠错功能”,强化整改意识,促进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

(三)加大政务公开力度。除涉及国家机密及依法应当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税务机关所有需要纳税人周知、遵守和执行的事项和信息,均应通过公报、网站、报纸等媒体对外公布,并创造有利条件便于纳税人查询。要在进一步落实文明办税“八公开”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税法公告、欠税公告、纳税人信用等级评定、税款核定、减免退税、许可决定和处罚结果等公开制度,提高税收执法的透明度。

(四)组织开展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制定出台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创新工作举措,注重落实执行,并突出系统依法行政考核工作,科学考核结果运用,提高全系统依法行政工作水平。

(五)探索开展柔性执法工作。参考有关特色做法,结合工作实际,推出柔性执法管理举措,进一步提升税收执法水平,切实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六)认真做好税收复议诉讼工作。做好税务行政复议、诉讼统计和分析工作,开展对基层复议诉讼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做好行政复议示范联系工作,积极化解征纳矛盾,促进征纳和谐,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三、工作要求

(一)健全制度,抓好落实。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年度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行政工作计划,细化工作内容,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确定工作重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提高对税收宣传教育工作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并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创造条件,提供保障。真正形成领导关心指导、职能部门全心投入、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氛围。今年政府部门将开展对“六五”普法工作开展情况的中期检查和验收,省局、政府法制部门也将对我系统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的双重考核,各单位要提高认识、抓好落实、充分准备,并做好资料的归集、整理等工作。

(二)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形成联动效应。在落实“六五”普法规划要求中,要注重调查研究,统筹宣传需求,整合宣传资源,坚持贴近大局、贴近纳税人、贴近实际,积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准确把握税收宣传工作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扩大地税部门在民生建设中的“声音”,增强宣传实效。要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协作,定期向地方政府汇报工作,形成地方党政积极参与,共同协作的治税环境。特别要加强与当地的工商、国税、金融、公安等部门的联系,在强化税收征管质量的基础上,携手搞好税收宣传教育工作。要加大与社会团体的联系,了解各个社会群体对税收政策的不同需求,按需宣传。进一步健全协税护税组织,充分借助社会力量为税收宣传教育出谋划策,使税收宣传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

(三)以人为本,突出宣传和法治效应。通过加强法制学习,不断提高系统干部法治实践能力和岗位工作本领,着力培养系统普法宣传和税收执法骨干力量,提高系统税务人员依法治税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同时要建立机制,培养壮大税收宣传教育队伍,规范税收执法。注意调动广大税务干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使系统每一个税干都成为税收宣传教育的力量,都成为依法行政实践的先锋。坚持宣传工作的正反面典型教育,大力表彰依法诚信纳税的先进典型;集中反映涉税大案要案的查处、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专项整治的成果,曝光涉税违法典型案件。

第四篇

一、指导思想

实施“五大基础工程”第二个3年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以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主题,以加快推进税收管理转型升级为主线,立足已有基础、确立更高目标、推动创新发展,努力使全市地税系统税费管理更加科学精细、纳税服务更加优质高效、地税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干部队伍更富生机活力、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地税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为经济社会跨越赶超、加速崛起做出新贡献。

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实施“五大基础工程”第二个3年规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实施的领导、指导、协调、督查及考核。组成人员如下:

三、工作要求

(一)齐抓共管,全面推进

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实施“五大基础工程”第二个3年规划的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具办单位、承办人员和工作责任,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系统协作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各工程牵头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多思考、多谋划推进工作的方法、举措,多深入基层和一线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检查督促工作落实。要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定期沟通工作进展情况,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保证各项工程顺利、高效实施。

(二)结合实际,细化方案

市局在《规划》中已明确提出了各项工程的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在目标的设定上,力求细化、量化;在任务安排上,力求具体、可操作。各单位要按照市局《规划》的总体要求,紧密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细化、量化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研究制定切实本地实施、更具针对性的工作方案。要始终坚持重心下移抓基层,立足基层抓基础,巩固基础抓提升,持续推进,务求实效。

(三)强化督查,狠抓落实

要把强化督查作为推进“五大基础工程”第二个3年规划顺利实施,保证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预定目标如期实现的重要手段,真督真查、常督细查,真正掌握实情,发现问题,推动落实。市局将对各单位《规划》实施的情况,定期开展专项督查,通报督查结果。日常组织开展的暗访检查、行政效能监察、税收征管质量检查、税收执法综合督查以及年度综合考评等,都要把各单位《规划》实施情况纳入检查和考核范围,切实加大督查考核工作力度,保证各项工作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第五篇

为切实推进税收管理转型升级,探索落实税源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保障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服务地税事业科学发展,结合全市地税征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目标

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市地税系统税收管理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成效,税源专业化管理得以健康发展,征管基础扎实稳固,税源监控清楚到位,税收执法公正规范,征管能力明显提升,税费收入稳步增长,社会满意度显著提高。征管基础考核达到以下指标:登记率(企业登记率100%、个体登记率98%);申报率(企业申报率98%、个体申报率95%);网上申报(正常企业100%、个体80%);入库率(企业入库率98%、个体入库率95%);欠税增减率≤-20%;滞纳金加收率100%;处罚率(按户次处罚率100%、按金额处罚率≥50%)。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

落实税制改革和征管改革新思路,围绕推进税收管理转型升级,探索建立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纳税评估为核心的征管机制,逐步完善征管程序和运行机制,促进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效能和纳税遵从。2012年,落实省地税局税源专业化管理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出台市地税系统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成立相应组织,确定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单位,开展试点运行。同时,鼓励各单位围绕税源专业化管理目标,进行不同形式的有益探索,力争到2014年按照省局的要求,高质量的完成全市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任务。

(二)推进现代化分局建设

坚持以税源专业化管理为主线,发挥基层分局在税收管理转型升级中的基础和主体作用,丰富“四个现代”内涵,夯实“三和”地税根基。按省局现代化分局考核新标准,制定切合我市地税征管实际的推进方案,科学分配任务,合理确定职责。从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优化流程、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入手,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帮助基层提升管理、服务和执法效能,提高基层创建的积极性。制定年度现代化分局创建提升目标,坚定争先创优的决心和信心,加强工作指导,改进考核方法,把现代化分局建设与各项税收工作有效结合,凝心聚力,形成合力。全市地税系统力争在2012年实现省级达标累计13个、市级20个;2013年实现省级达标累计15个,市级24个,全面完成和超出省局考核指标。

(三)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

每年初,开展1次全市范围的税源普查,健全完善纳税人户籍资料和各类税源管理台帐,真正做到“税源有本明白帐”。市局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上年度纳税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单位,县区局对上年度纳税额500万以上的单位,分局对管理的重点税源和重点单位,要按月分析收入增减变化成因,切实加强日常管理和动态监控。加强税务登记管理,严格纳税人银行账号报备制度,规范“三代”管理,对停(歇)业登记、非正常户认定和注销登记,搞好实地调查和税款清算,严防税收流失,特别对营业税起征点、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临界点户加强日常监控。结合税收征管质量检查,按季集中开展1次漏征漏管户清查活动,切实堵塞跑、冒、滴、漏。进一步落实好税收管理员制度,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加强监督考核,严格落实责任,结合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强化税收管理员的税源管理职责。加强宏观税负综合分析、行业税负比较比析、重点税源微观分析和收入预测动态分析,健全完善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深化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不断提高征管软件管户率,严禁固定户通过“零星户”开票。结合税源普查、漏征漏管户清查等,每季对征管软件中的纳税人信息进行补充修正,确保纳税人基础信息真实、准确,充分发挥征管软件对加强税源管理的重要作用。

(四)进一步加强申报管理

纳税服务职能实现全方位前移,征期结束前全面开展对纳税人的申报提醒服务,切实提高征期申报率。申报受理窗口要认真审核纳税人的申报资料,确保企业纳税申报表与财务会计报表相关数据逻辑关系对应、数据相符。同时,要将纳税人的申报资料及相关信息,在受理申报的次日传递到管理部门,加强后续管理。征期结束后,管理部门要在2个工作日内,向所有未申报户下达催报催缴文书,督促纳税人依法申报缴纳地方税费。对不按期申报、申报资料异常、申报不缴税或少缴税的,要区分情况,及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按税收征收管理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合理设置申报管理工作流,按规定的要求在纳税服务、纳税评估、日常管理、税务稽查四个序列进行工作流传递。积极推行网上申报、税库银联网等多元化申报方式,全面实行“有区域管理,无区域征收”工作,实现同城无障碍申报。

(五)进一步加强征收管理

引入风险管理理念,合理确定各管理环节的风险点,加强风险防控。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征收税(费)款,并根据纳税人缴纳税种的实际预算级次开票入库,不得混库、混级次组织收入。对交通运输业、建筑安装业等流动性较大纳税人的税款征收,要严格按规定执行,严禁转引税款、虚收空转。对当期确有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必须按规定办理延期缴纳税款手续。要加强欠税管理,对企业的欠税每季度公告1次,对个体工商户的欠税每半年公告1次,并要逐户制定清欠计划,大力清缴陈欠,同时要严格控制新欠。对走逃、失踪的纳税户以及查无下落的非正常户的欠税,要随时公告,设法进行追缴。规范“双定户”税款核定,严格按照业主申报、典型调查、定额拟定、民主评议、上报审批、张榜公布、下达定额的程序,按年、半年或者按季度核定税款,并根据行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落实税收政策,调整行业税负。

(六)进一步加强发票管理

认真落实“机具开票、逐笔开具、发票有奖、鼓励索票、查询辨伪、防堵假票、票表比对、以票控税”的发票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发票印制、领用、发售、代开、缴销等各环节的监控,特别是要坚决杜绝发售、代开“人情票”、“关系票”。市局每年至少组织开展1次普通发票专项检查,县(区)每年至少开展2次,基层分局每个季度都要对所辖纳税户的用票情况进行检查。严厉打击涉票违法违规行为,市、县(区)稽查部门每年至少开展1次发票专项整治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贩运假发票和非法出售、代开发票的犯罪活动。在日常税务稽查中,每个案件都要做到查税必查票。要突出抓好货物运输业发票管理,严格自开票纳税人资格认定、年审和日常监管等各项工作。要进一步完善有奖发票管理工作,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索要发票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做好税控器具推广应用工作,2012年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税控装置或网络发票应用要达到100%,服务业、娱乐业(起征点以上纳税人)税控装置或网络发票应用面不低于70%,同时鼓励月营业额5000元以上的纳税人使用税控装置,以后每年力争税控推广递增10%。

(七)进一步深化纳税评估

全面深化纳税评估软件应用,确保纳税评估在税收征管中的核心管理地位。要完善基础数据采集,不断提高一线管理人员的软件应用技能。市局将按省局要求全面开展行业评估。各单位要逐步实现纳税评估软件的全面应用,实现纳税评估与日常管理、纳税服务和税务稽查的有机结合,实现管评分离、管核分离。各单位要找出年度纳税评估的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积极应用评估成果,提高管理质量,初步评估面不得低于70%,以后逐年递增10%。要深化评估结果应用,对经评估发现异常的,要及时分析原因,按规定要求进行数据传送,风险小的移交管理机关,加强日常管理;对涉嫌偷逃骗税的,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查处。要建立和完善纳税评估复核和评估质量考核制度,每季度组织开展1次纳税评估工作质量抽核和互核,不断提高纳税评估整体工作水平。

(八)进一步规范数据管理

坚持省局数据大集中条件下有效开展征收管理的要求,结合我市基层征管实际,制定统一规范的征管档案文本,不断推进完善征管档案的电子化,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规范基层执法行为。要全面应用税收数据监控分析软件,加强征管数据信息管理,不断提高税收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特别是要做好征管软件数据质量检查和信息纠错工作。从2012年起,各单位要按季开展数据质量检查,及时清理纠正错误异常数据,并按期出具数据质量检查报告。要加强纳税人基础信息采集、录入的管理,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逐步减少错误异常数据,2012年数据准确率有效提高,错误异常数据纠正率达到95%,2013年、2014年要力争实现数据准确率在95%以上。要加强数据修改、删除、作废、业务回退等重要环节的管理,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要及时备份重要征管数据,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

(九)积极推进综合治税

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配合,推进建立和完善由政府牵头的公共信息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工商、技术监督、发改委、建委、统计、国税等相关部门提供的企业信息、组织机构代码信息、重点工程建设信息、经济普查信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信息等,开展信息比对,查找薄弱环节,堵塞征管漏洞,深化源泉控管。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合理引导纳税遵从。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房地产税收管理,积极探索实现存量房评估软件的应用。巩固社会综合治税成果,有效建立个体税收社会化管理等新的征管机制,逐步建立覆盖范围更广、控管更加有力的协税护税体系,不断提升地税征管质量和效能。

第六篇

为推进服务型地税机关建设,构建更加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实现全市纳税服务工作科学发展,结合地税系统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目标

到2014年末,基本形成以“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纳税服务新格局,具体内容包括:以纳税人合法合理需求为导向,以办税服务厅、税务网站和纳税服务热线为平台,以税法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服务、权益保护、信用管理、社会协作为任务,健全组织,完善制度,优化平台,提高服务能力,保障服务经费,完善考评制度,实现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显著提高的目标。

二、主要任务

(一)税法宣传辅导

1.加强面向纳税人的税法宣传需求分析,完善税法宣传制度。落实总局和省、市局税法宣传工作规范,积极开展面向纳税人的税法宣传需求分析,据此制作丰富多样的税法宣传资料,有针对性地满足纳税人的税法宣传需求。

2.优化税法宣传辅导方式。凡是有利于纳税人知情、办税、监督的形式都可以采用,主要有:办税服务场所的触摸屏、办税指南、12366、地税网站、短信台、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新闻会、座谈会、培训会等。

3.加强纳税辅导。在市、县(区)地税局建立纳税人税法培训中心、组建税法宣传讲师团,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经济类型纳税人进行分类培训,也可按纳税人不同特点、不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形成长效机制,打造税法培训品牌。对新办税务登记证的纳税人,定期做好“入门”培训;对于新的税收政策,加强专题培训,同时加强对社会公众的税法宣传。

4.提高税法宣传的时效性。及时分期出台税法同步解读、政策专辑、办税指引等内容。凡总局、省市局下发的涉及纳税人的应主动公开的规范性文件,要在收到文件3个工作日内,通过纳税服务平台等方式,将文件的文号、主要内容及查询方式等提醒纳税人;积极开展“网送税法”服务。

(二)纳税咨询

1.提供多元化咨询服务渠道。通过电话、网站、短信、传真、信函和面对面等多种方式为纳税人提供纳税咨询服务,积极推行网络在线咨询,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的咨询渠道。

2.建立高效运转的咨询服务机制。落实总局和省、市局咨询服务工作机制,畅通咨询渠道,规范咨询流程,明确咨询要求,加强咨询绩效考核,提高咨询服务实效。

3.完善纳税咨询知识库。建立内容完整、分类科学、准确实用的纳税咨询知识库。认真落实纳税服务知识库分级维护机制,不断改进纳税咨询知识库应用质量。

4.全面提高纳税咨询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落实学习和考试制度,提高纳税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纳税服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服务技巧、文明礼仪、应急处理等服务能力。积极参与省、市局组织开展的各项纳税服务竞赛活动。

(三)办税服务

1.继续推行“一站式”办税服务。按照“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要求,全面实行“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行全程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延时服务、首问责任制等办税服务制度。同时,逐步扩大涉税事项“同城通办”的业务范围。积极在办税厅开展为民服务争先创优活动和办税服务实践日活动。

2.拓展多元办税。建立以网上办税为主体,上门办税、电话办税、短信办税、邮寄办税等方式为补充的多元化办税体系,实现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申报缴税、涉税审批、信息查询等涉税事项的多元化办理。完善现有网上办税功能,拓展网上办税业务范围,在纳税人自愿选择前提下,积极引导纳税人选择网上办税。大力推广使用支票、银行卡、电子结算等方式缴纳税款,加快推行以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为依托的电子缴税方式。

3.优化办税流程。按照上级要求,清理办税流程中存在的重复环节,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前移审批事项,合理调配工作资源和压缩工作时间,合并办理不同税收业务流程中的调查、检查等事项。完善办税流程内控机制,建立新增办税流程会签制度,避免增加纳税人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积极推行办税业务标准化作业,进一步规范办税行为,缩短办税时间。

4.精简涉税资料。加强与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涉税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全面清理并取消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重复报送的各类资料。积极推进无纸化办税,延长纸质资料报送期限,在电子资料具备法律效力的前提下取消纸质资料报送。

(四)权益保护

1.做好纳税人纳税服务需求调查。尝试建立纳税人权益保护志愿者、纳税人权益保护协会。充分利用与纳税人接触以及第三方调查等各种渠道,收集纳税人对纳税服务、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税收政策等方面的意见,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并通过有效渠道及时反馈或者公告,增强纳税人对地税机关的信任度和认同感。

2.切实保障纳税人税前权益。主要维护好纳税人依法享有的税法知情权(主要包括纳税人权利和义务、办税流程、税额核定等涉税结果的认定等)及税法制定的参与权。

3.切实保障纳税人税中权益。主要维护好纳税人依法享有的纳税申报方式选择权、申请延期申报权、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权、申请退还多缴税款权、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权、委托税务权、索取有关税收凭证等权利。

4.切实保障纳税人税后权益。主要维护好纳税人依法享有的保密权、陈述与申辩权、税收法律救济权、依法要求听证等权利。

(五)信用管理

1.加强信用评定管理。严格执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联合国税部门修改完善纳税信用评定指标体系和等级标准,以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开发纳税信用评级软件,建立纳税信用信息数据库,实现纳税信用的动态管理,扎实推进国地税联合办税。

2.强化信用结果应用。健全纳税信用分析制度,完善自愿遵从纳税人评价机制,根据不同的纳税信用等级,区分不同风险级别,合理调配资源,实施分类管理,对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的纳税单位和个人,税务机关在两个纳税年度内免于税务检查,以促进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提高。

(六)社会协作

1.发挥社会中介作用。向涉税中介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涉税中介机构服务能力,发挥涉税中介机构在纳税服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2.加强税务师事务所等涉税中介机构的管理。依法支持并大力促进涉税中介行业发展。强化涉税中介服务市场的监管。

3.加强社会组织协作。联合公安、国税、工商等开展税收知识宣传服务;与具有社会调查资质的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不定期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支持纳税服务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

(七)健全组织机制

1.健全纳税服务机构。按照省局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建立独立的逐步实体化的纳税服务专职机构,并配齐纳税服务人员。

2.明确纳税服务职责。明确各级地税机关及其内部各部门的纳税服务职责,规范服务事项运转流程,形成内容完整、职责清晰、运行高效的纳税服务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

3.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和纳税需求效能评估一体化联动机制。出台相关制度规范,市、县(区)地税局要建立健全党组统一领导、纳税服务部门组织协调、其他部门各负其责的纳税服务工作领导协调机制,保障和促进纳税服务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发展。深入推进“一对一”服务,开展服务需求调查,解决涉税诉求。

(八)推进制度建设

1.健全纳税服务制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纳税服务的各项制度进行认真梳理、修订、完善,逐步建立健全包括纳税咨询服务制度、办税服务厅管理制度、投诉举报处理制度、信用等级评定制度以及纳税服务考核评价制度等在内的纳税服务系列制度规范,形成较为完整的纳税服务工作制度体系。

2.建立制度创新机制。鼓励各单位结合实际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措施,定期总结和交流纳税服务工作经验,不断推动纳税服务工作制度的优化完善。

(九)优化平台建设

1.建设标准统一的办税服务厅。严格执行《全省地税系统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标准》,对办税服务厅设置及岗位职责、环境建设、办税流程、服务规范、绩效考评等进行规范统一,全面规范办税服务厅建设。首批标准化办税厅为各县区城区办税厅,逐步向农村分局办税厅延伸。积极开展以“服务效能和窗口形象”为主要标准的“星级办税厅”评选活动。

2.规范全市地税外部网站。按照总局“建成全国统一的以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为龙头、省级税务网站为主体的税务网站群”的要求,配合省局在省级地税网站上搭建功能和界面统一的“网上税务局”,在实现宣传咨询、办税服务和权益保护等基本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逐步拓展网上互动功能,增强疑难问题在线咨询、意见建议在线收集、投诉举报在线受理等征纳互动功能。

3.进一步完善12366纳税服务系统。一是完善咨询宣传、投诉举报等基本服务功能,逐步开通发票自动语音查询、待办事项查询、纳税人信息查询等功能。二是认真落实知识库分析维护机制,及时充实、完善、更新纳税服务知识。三是采取加强监听监控和在线抽查等措施,加强对热线人工接听的管理。四是根据纳税咨询工作进展情况,增加人工接听人员数量,组建12366纳税服务工作室。

4.应用纳税服务平台。围绕地税机关纳税服务工作的整体性和各部门开展工作的协同性,整合服务资源,优化工作流程,依托信息化技术支撑建设高效运转的服务体系。通过纳税服务平台的全面应用,充分发挥各项纳税服务功能,大力提升服务质效。

(十)强化队伍建设

1.合理配置人力。各级应当根据纳税服务工作实际情况,适度增配纳税服务岗位人员;优化人员结构,合理选配适合纳税服务工作要求的人员从事办税、咨询、纳税人权益保护等工作;实行AB岗和岗位轮换制度,凡在办税服务厅窗口工作连续工作满3-5年的人员,应安排其与其他岗位实行轮换;定位长远发展,实现良性循环,积极引进纳税服务工作急需的专业人才。

2.提高服务能力。大力开展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税收业务教育,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技能。将纳税服务人员纳入税务系统教育培训的整体计划,统筹安排,分层次、分类型逐年开展。对办税厅窗口服务人员,市、县(区)局每年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脱产培训与拓展训练。

3.建立激励奖励机制。建立健全纳税服务人才评价、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建立纳税服务人才库,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奖励和激励,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工作热情。各单位应将纳税服务工作岗位视为培养锻炼干部、提升综合协调能力的重要岗位,优先提拔使用,逐步建立纳税服务岗位激励、奖励机制。

第七篇

为进一步提升全市地税系统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建设专业化地税干部队伍,为地税管理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地税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十二五”规划,结合全市地税干部能力和素质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目标

用3年时间,以专业化培训为抓手,以人才库建设为依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领导干部、专业骨干和基层一线“三支队伍”分类培训格局,突出高素质专业化骨干培训,加大税收急需紧缺人才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战略任务,使领导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高素质专业化骨干培训成效明显、基层一线干部岗位工作能力全面提高,努力培养造就适应“十二五”时期税收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提供有效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领导干部把握全局的综合素质

1.坚持党组中心组学习。市、县(区)局每月不少于1次中心组政治理论学习,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始终把理论武装放在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位置,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市、县(区)局中层以上干部每年培训面达100%。突出领导干部把握全局、依法治税、科学管理、科学决策和开拓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胜任领导工作、熟悉工作特点和驾驭工作大局的能力,提升各级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管理水平和综合协调能力。

3.注重改进工作作风。市、县(区)局班子成员要深入基层积极开展调研,掌握基层人员思想状况及工作状态,每人每年至少要撰写1篇有深度的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继续落实联系点制度、接待日制度,班子成员每月不少于3次谈心活动,经常性地开展到基层走访调研活动,每年到基层调研次数不得少于4次,总的时间不得少于21天,密切与基层、与纳税人关系,力争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思想解放、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开拓创新、战斗力强的坚强领导集体。

4.发挥领导表率作用。领导干部要在税收各项工作中发挥表率和示范作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勤奋好学、真抓实干、心系群众,以争创“先进领导班子”为抓手,做到思想解放、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开拓创新、战斗力强,以领导干部自身的表率行为和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影响团队、带领团队。

(二)提高干部职工道德和思想政治素质

1.加强道德品质教育。要根据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公务员职业道德、纳税服务礼仪规范和税收执法责任制、税收管理员制度的要求,不断完善系统职业道德规范内容,规范税干职业道德行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有的放矢的教育活动;针对地税职业特点,开展道德知识教育;通过读书演讲、研讨征文、评选先进等形式,每年至少组织开展2次宣教活动。

2.坚持政治理论学习。按照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和党性教育相结合的要求,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武装干部职工头脑,每年至少开展2次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专题教育;加强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发展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武装思想。

3.加强党性宗旨教育。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先进性教育,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经常性地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每年开展1次模范党员评选活动,用先进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在系统形成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人爱岗敬业、勤政廉政、高效务实、争先进位的工作局面。

4.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注重选好载体,加强廉政教育,各级地税机关每年要开展1次廉政主题教育、组织税干观看1部警示教育片、开展1次廉政建设征文活动、组织1次廉政知识考试、组织1次廉政文化成果展,以此增强广大税干规范执法、廉洁从政的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三)提高干部职工科学文化素质

1.提升全员综合素质。着重从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地税干部职工的知识结构,坚持集中学习制度,每年推荐2本优秀书目,及时充实、更新图书室的图书和期刊,定期开展地税大讲堂,市局每季度邀请1次高校或全国较知名专家讲学,每两个月组织1次收看市内专家学者讲座,学习历史、哲学、经济、礼仪规范、安全防范等方面知识,拓宽干部职工的视野和思路,提升综合素质、文化品位和适应新形势的能力。

2.加强学历职称教育。不断提高干部学历层次,夯实地税干部文化基础。进一步完善奖惩措施,引导干部职工自觉学习,鼓励干部职工参加与地税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职称考试。争取到2014年末,全系统公务员队伍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人员比例达到8%;具有本科学历人员比例达到75%,其中市、县(区)地税局机关公务员100%具有本科学历;取得中级以上专业职称或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律师等执业资格人员比例达到36%。

(四)提高干部职工业务素质

1.坚持开展全员培训。通过专门培训、会议培训、学习培训等形式,保证全员培训时间每年人均累计不少于12天;突出政策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用科学理论武装干部头脑,用现代知识提升干部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对应用型软件操作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使广大干部职工政策水平、业务技能明显提升,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干部履职能力明显增强。

2.推进分岗位专业化递进培训。在加强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明确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类别人员的岗位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进一步提升一线干部的综合素质,使干部队伍学历结构、专业知识结构更加优化。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税收专业素养和岗位履职能力,熟练掌握岗位所需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人员达到90%以上。

3.加强专业骨干人才库后备人员培训。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人才库建设的规划,以人才库建设为依托,按照行政执法类、综合管理类和专业技术类等人才库建设规划,以税收工作急需和紧缺的专业人才为重点,按照本单位人才库入库总人数的3倍确定为今后3年专业骨干人才库后备人员培训规模,统筹安排,分年度按类别逐步实施。

4.加强轮岗交流培养复合型人才。按照在全市地税系统培养20名领军人才的目标,进一步加强轮岗交流力度,探索县局主要负责人定期交流制度,实行市、县局班子其他成员分管工作定期调整制度,试行在县区建立农村分局与城区分局人员定期轮岗制度,同时开展上派下挂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方式加强人才适应多岗位工作的能力,加强优秀年轻干部能力建设、作风建设,提高工作经验,培养复合型领军人才后备干部,营造锻炼氛围,扩大成长空间。

5.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配合省局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建设,大力选聘优秀领导干部、专业骨干人才、基层一线优秀干部等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结构合理、专兼职比例适当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加强兼职教师培训,提高兼职教师授课能力,应用到系统教学中去,切实提高教学水平。

6.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坚持以提高实际能力为导向,以岗位学习培训为重点,注重用科学的态度和现代学习培训理念组织岗位练兵。各单位每年都要积极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活动,以征收管理、稽查、计算机操作、纳税服务、税收会计等岗位能手竞赛评比活动为主,每年开展1-2项进行重点考评,检验各单位岗位练兵成果。

7.开展业务抽考活动。采取以考促学的形式,培养干部职工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落实全省业务知识统考工作部署,市局每年至少组织1次全市地税系统业务知识抽考,不断提升干部职工业务知识水平。

8.加强学风建设。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建设良好的学风。建立学风建设督促检查制度,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认真遵守培训规定和有关纪律要求,坚持学与用、知与行、说与做相统一,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干部教育培训组织部门要严明纪律、加强管理,既要为干部职工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又要敢抓敢管,对违反纪律的行为严肃处理,营造良好的学习秩序和氛围。

9.健全干部学习培训学分制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执行干部学习培训学分制考核制度,全面考核干部的学习态度、党性修养、作风养成和学以致用等情况。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载干部参训情况和考核结果。要将干部学习态度、学习成果和遵守纪律情况作为评价学风情况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培训考核体系。要将干部学习培训期间的表现纳入干部日常监督管理范围,对培训期间违反有关规定和纪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干部学习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五)提高干部职工健康素质

1.开展健康理念教育。健康素质是一个囊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的统一指标体系。要进一步更新观念,正确把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方法,养成持之以恒的健康理念。树立坚定事业心、责任心,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打造安定和谐、机制顺畅、部门配合的良好环境,营造相互理解、包容的文明氛围,激发干部职工的服务热情、工作激情,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和蓬勃朝气,培养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及健全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干部职工身心健康发展。

2.开展健身体育活动。通过倡导推行华佗五禽戏、太极拳、棋类、跳绳等普及性较高的体育健身益智运动;在春训等重大活动期间,组织开展军训;倡导参加球类、棋类等兴趣小组活动,每年组织1-2次单项比赛,2年举办1次职工运动会,促使干部职工强身健体、关爱健康,奉献社会、奉献家庭。

3.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从地税人员的兴趣爱好出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组织、有计划广泛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以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知识竞赛、书画摄影比赛为主要形式,市局每年从中选取1-2项作为重点开展项目,使广大地税干部职工在丰富业余生活中,展示才华,体现价值,并在参与中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激发潜能,净化心智,增强群体意识和团队意识。

第八篇

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文化导向,营造高尚的文化氛围,把先进文化不断融入全市地税的管理、执法、服务,使地税干部职工养成更加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修养,促进地税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结合我市地税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目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引领,以推进征纳和谐、系统和顺、家庭和美为内容的“三和”地税建设为内涵,以提高纳税服务质量、促进税收法治公平、营造和谐税收环境、确保收入稳定增长和促进队伍全面发展为目标,用三年时间,通过教育引导、情感培养、心理调适、习惯养成、意志锻炼、氛围熏陶、环境建设、品牌创造、机制保障等措施,以课题式设计、项目式管理、工程式推进的方法,完成全市地税系统地税文化建设的推进、深化和拓展任务,为地税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和文化保障。

二、主要任务

继承和发扬全市地税部门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淀和形成的先进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等成果,吸纳厚重的本土文化底蕴,找准地税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确定内容具体的地税文化建设项目,打造符合自身实际的文化品牌,形成具有地税特色的地税文化体系。

(一)加强精神文化建设

1.强化教育,用先进思想武装人。坚持理论学习制度,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使干部职工保持政治立场的坚定性和思想道德的纯洁性。通过集中学习、巡回演讲、大讨论、正反面典型教育等形式,让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等内容深入人心,牢牢占领思想文化阵地。

2.打造品牌,用创先争优鼓舞人。通过开展“全国精神文明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模范职工之家”、“文明窗口”创建活动,努力培育文化“品牌”和地税“品牌”,使干部职工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地税事业至上”的价值取向,始终践行“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宗旨,始终心系事业、敬业奉献,始终把投身税收事业作为崇高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

3.提炼升华,用地税精神凝聚人。通过开展精神大讨论活动、践行城市精神活动,积极开展地税精神征集活动,在三年时间内,提炼形成立意高远,言简意赅、易懂易记、便于传播的具有特色和地税特点的地税精神,使的历史文化、形象特征、特色风貌、发展方向和地税事业的管理水平、执法形象、服务方式、奋斗目标有机融合,综合反映地税干部职工的文明素养、道德品格、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形成地税干部职工一致认同的精神价值追求。

(二)加强行为文化建设

1.规范礼仪。大力开展文明形象建设,围绕地税人员的形象塑造、服务仪态、精神风貌等行为活动,每年开展一次礼仪培训活动,对地税人员的着装、仪态、用语等公务行为进行规范,经过三年时间,基本纠正地税人员的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使地税人员形成着装统一、举止规范、态度和蔼、仪态得体的良好形象,使公务礼仪由外在的形式和制度要求,上升为干部职工的内在素质和自觉行动,为纳税人提供舒心、高效、规范、优质的服务。

2.提高素质。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引导和帮助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组织干部职工成立球类、棋类、健身操等兴趣爱好小组,通过开展经常的群众性活动,不断培养干部职工健康向上的情趣爱好,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做一个情趣健康的人。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效调节干部职工的心理和情感,培育包容、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态。

3.树立典型。通过开展岗位能手、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和经验介绍活动,大力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高尚品格和精神风貌。每年分别开展一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公务员”评选表彰活动,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创先进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归属感和荣誉感。通过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激励、引导广大地税干部职工学习先进、争当先进。

(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1.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教育。把廉政教育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干部培训计划,每年至少开展4次集中教育活动;全市各级地税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年至少为地税干部讲一堂廉政党课;定期组织观看反腐专题片、警示教育片,运用系统内外的反面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每年至少组织干部职工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接受1次教育活动;定期补充阅览室廉政书籍,向干部职工推荐廉政书籍,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廉政意识。

2.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按照“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构建制度防线,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的要求,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进行科学分解和配置,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使广大地税干部牢固树立廉洁意识、风险意识、防控意识、责任意识。

3.加强廉政文化活动开展。面向地税干部职工开展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广泛征集主题鲜明、寓意深刻、具有教育警醒作用的廉政格言警句、诗歌、动漫、小品等作品。每2年举办一次廉政书画摄影展,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健康高雅的兴趣爱好。利用重大节日等时机,向地税干部发送廉政信息,及时提醒、告诫。定期开展廉政谈心活动,帮助干部职工提高廉政意识。通过发放家庭助廉倡议书、评选“廉内助”等活动,加强对地税干部职工配偶子女的教育,增强廉洁意识,筑牢家庭廉政防线。

4.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地税人员述职述廉、谈话诫勉、经济责任审计、干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案件查处和信访举报管理制度以及税收执法责任制等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加大制度执行力度。每年开展一次制度清理和完善工作,及时形成紧跟形势、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积极开展预警工作,完善和实施提醒、告诫、纠错等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增强干部防范风险和廉洁自律意识。

(四)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1.优化办公环境。科学设计办公楼外观形象,根据工作特点合理设置布局职能部门办公室,完善阅览室、电教室、活动室等公用设施。进一步完善办公环境、物品整理、卫生清理、节能降耗等办公制度,为干部职工提供统一规范、温馨舒适、整洁优美的办公环境,切实展现地税机关的文化品位和良好形象。

2.建设标准化办公服务厅。按照标准化办税服务厅建设要求,全面实施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统一办税服务厅外部形象标识和内部布局区划,建设整齐、美观、统一的办税服务形象,达到标识外观标准化。在办税服务厅统一设置公告栏、宣传台等服务设施,统一设置咨询、办税、自助、等候等功能区,安装排队叫号系统和满意度测评系统,达到服务设施标准化。严格落实“一窗式”服务措施,统一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一窗多能”,达到窗口设置标准化。实施“一站式”服务,统一由办税服务厅集中受理或办理纳税人需要到税务机关办理的所有涉税业务,达到业务流程标准化。

3.打造地税文化阵地。开展“地税大讲堂”活动,每月通过外聘专家、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授课,开展2次集中学习活动。加强地税网站和地税信息平台建设,打造宣传舆论阵地。加强办公楼文化建设,及时更新墙壁宣传内容,打造充满时代气息和高雅品味的文化走廊。加强职工文体活动室、阅览室、电教室、荣誉室等场所的文化氛围营造,制作悬挂相关制度和干部创作的书画作品、廉政格言等,因地制宜的创造文化环境和氛围。

第九篇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地税系统税收信息化工作科学发展,凸显信息化技术对税收管理创新的引领作用,拓展信息化应用领域,助力税收管理转型升级,有效提升全市地税系统信息化应用水平,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目标

进一步强化信息化技术对税收的支撑作用,建立信息管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硬件装备整体水平;进一步深化软件应用,服务税收管理转型升级;进一步规范运维管理流程,转变运维管理方式;进一步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培养“领军型”人才;进一步强化信息安全管理,提升信息化安全防范水平;进一步加大税收信息化宣传力度,开展信息化应用调研,为税收信息化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一)夯实基础,提升信息化的支撑作用

1.加强硬件基础建设。做好金税三期工程各阶段项目建设工作,全面升级广域网络,做好新办公大楼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基层分局硬件建设标准,加强基层分局、办税服务厅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硬件装备整体水平。

2.加强应用系统建设。积极探索与国税部门共建网上办税服务厅,为涉税事项同城通办提供技术支持。不断完善门户网站办税服务功能,做好与省局网上办税平台的对接,逐步实现税务登记、税费申报缴纳、涉税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信息查询等业务的网上办理。

3.组织实施现有应用软件的更新与整合。逐步建立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综合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为多部门涉税外部数据交换提供平台;实现征管系统、存量房评估、网上申报和房地产一化四个系统的无缝对接,争取在行业专业化管理上创全省亮点。

4.助力提升行政办公效能。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各类办公物品和车辆的集中管理,接待、请假、会议、工作计划等事项的网上审批,实现日常行政管理事项的在线监控,提升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效能。

(二)深化税收业务软件应用,服务税收管理转型升级

1.深化应用AHTAX2009征管信息系统。实现税收管理由职能导向向流程导向转变,由结果监控向过程和结果同时监控转变,做好征管系统省级大集中的各项准备工作。

2.大力拓展网上申报和财税库银横向联网应用面。继续实行网上申报月报告与季通报制度,拓展网上办税的广度和深度。确保到2012年实现网上申报应用覆盖所有企业纳税人(正常户),网上申报收入占税收收入总收入的90%以上。

3.深化应用“双平台”。全面应用税收管理员平台、纳税人服务平台。支持纳税人通过互联网报送涉税资料,实现涉税事务网上审批,逐步实现无纸化办税。

4.深化应用房地产一体化管理系统。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房地产一体化管理系统,继续巩固、深化房产交易先税后证制度,从源头上阻塞房产交易过程的偷、漏税现象。

5.全面开展纳税评估。应用纳税评估软件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纳税评估。争取2014年底实现评估率达到98%。

(三)加强数据管理与分析,提升数据管理与应用水平

1.规范数据应用管理。制定《系统税收数据应用分析需求申请流程》,严格按照流程提取数据,确保税收业务数据的安全,规范后台数据的分析应用,提高税收业务与决策水平。

2.提升征管数据质量。全面应用征管数据质量监控软件,不断启用新的监控指标,严格数据录入审核,建立全市统一的涉税数据采集标准和程序,数据纠错率保持在95%以上。加强数据整理、存储、交换、校验等方面管理,提高数据管理质量。

3.注重数据分析应用。拓宽现有数据应用范围,使数据分析应用全面覆盖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等方面,重点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等当前税收征管重点、难点和热点工作的数据分析应用工作,实现用数据管理税收,强化税收监控,有效地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科学决策。

(四)转变运维管理方式,提升运维工作效率

1.健全运维管理制度。规范运维管理,科学设置运维岗责,完善核心业务系统维护、网络硬件维护、数据维护及应急处理管理制度。

2.转变运维管理方式。全面应用省地方税务局技术支持平台,实现运维工作规范化、流程化,建立起市、县、分局三级运维保障体系。

3.加强对应用系统、网络设备及终端的管理。应用专业化运维管理工具加强对内网终端、应用系统及网络设备的实时监控,实现日常运维管理由“被动式”运维转变为“主动式”运维,促进运维管理工作向专业化、流程化转变。

(五)坚持防护为主、重点监控,确保信息安全

1.加强信息安全防护意识教育。开展全员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增强税务干部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升信息安全防护技能。

2.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加强对重要数据的管理,专人负责,定期定时进行数据备份;充分发挥信息安全设备作用,按照省市局的要求配置严密的安全防护策略,确保信息安全。应用桌面管理系统,加强内网终端的安全管理。

3.完善重要应用系统的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和信息安全日常检查制度。加强对外提供服务的各类应用系统的重点防护力度,确保重点区域的信息安全。

4.持续开展风险评估和信息安全检查工作。推进信息安全应急保障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核心网络的应急和故障恢复演练,切实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六)实施人才培养计划,打造高质素专业队伍

1.提升专业技术队伍素质。鼓励信息技术人员考取计算机专业技术证书,并据此申报相应的初、中、高级职称,以提高全系统信息技术人员进行专业领域学习深造的积极性,到2014年,信息中心中级技术人员数要占到信息中心技术人员总数的60%,高级技术人员数占到20%。根据税收管理转型的需要,优先培养一批在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网络、运维、信息安全、办公自动化等方面专业人才。组织人员参与H3C、思科、信息系统管理方面的认证考试,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控制能力。

2.继续加强“两员”建设。完善计算机管理员和信息安全员制度,依托基层“两员”增强系统技术运维力量,继续开展“五个一”活动。组织开展“两员”岗位练兵,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增强信息化工作的保障能力。

3.开展基层税干信息化应用培训。开展基层分局对信息化应用能培训,对基层税干进行软件操作、行政办公等方面培训,进一步提升基层税干的信息操作水平。到2014年,系统内通过税收征收、税务管理、税务稽查、决策分析、行政综合等考核应用能力一级的占总人数的90%以上,通过二级考试的人数占总人数的50%以上,通过三级考试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以上。

4.加大税收信息化宣传调研力度,提升信息化人员的宣传意识,培养懂技术、通业务、有文笔的信息化宣传人才。定期开展针对信息管税、网上申报、征管数据管理、网络管理、安全管理、信息运维等方面的专题调研,收集信息化应用在服务基层、服务纳税人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改进不足,不断提高全市地税系统信息化应用水平。依托市局内、外网站、《亳州地税信息》、《地税信息》、《地税信息化工作动态》等信息载体,大力宣传我市的信息化工作,为各项信息化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