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十二五发展工作计划
时间:2022-09-22 10:29:00
导语:财政十二五发展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十一五”财政计划目标完成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财政部门的有力帮助下,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全县财政收入由2006年的万元增长到2009年万元,平均增长%,计划到2010年可达到万元。财政克服种种困难,积极主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调整经济结构,理顺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在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和进行财税制度创新,依法理财及完善财政自身建设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较大成就,全县财政改革与发展获得了双丰收。
(一)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财政收入实现了新突破。
“十一五”期间,全县财政系统与收入征管部门密切配合,坚持依法治税、狠抓收入的落实,较好地完成了收入任务。2009年全县财政收入达到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万元,比“十五”末的万元增长%,年均增长%。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财政收入每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为全县各项改革的顺利实施、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各项改革和重点社会事业的发展。
针对我县财力总量小,收支矛盾突出的实际,2006年全县实现财政支出万元,比“十五”末增长%。随着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的财政支出目标基本得以实现。财政公共支出的快速增长,有力的保证了全县社会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社会保障资金支出的大幅度增加,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通过调整支出结构等手段积极筹集资金,把社会保障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优先保证资金调度,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保证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保险金的及时足额发放,集中资金解决社会事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支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继续帮助解决拖欠离退休费和医疗费等突出问题。在认真做好测算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办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行政事业单位增资补助发放到了职工个人手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取暖非标准。科技、教育和支农支出仍处于领先地位。
(三)采取“两减免三补贴”等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2004年在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的基础上,农业税降低1个百分点,到2005年全面取消农牧业税,减轻农民负担。全面推行粮食补贴等政策,两年来对全县6乡3镇111个行政村782006人农民实施直接补贴资金总额达128万元。良种补贴资金33万元。大力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完成培训4856人转移并就业。
(四)积极推行依法理财,财政管理不断规范。
一是制定了《县预算外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县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县政府采购暂行办法》、《县及部门预算文本》、《县乡镇财政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了预算内外资金管理,建立财政专户为我县财政改革和发展以及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有了切实的制度保证。二是贯彻落实《会计法》建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如交通系统和教育系统。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培训的主要内容,努力促使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了财政、财务管理和监督。三是严肃财经纪律,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开展了清理检查,对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挪用坐支预算外资金的一些违规行为依法进行了严肃查处,有效地加强了会计监督,有力地推动了我县预算外资金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管理,不断增强了政府调控能力,使我县的财政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健康运行轨道。促进向公共财政的转变,逐步解决了财政支出管理中“缺位”和“越位”的问题,推进了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着力加强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开展了全县国有资产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县国有资产的家底,加大资本的运营力度,盘活了国有资产存量,维护了国家利益。
(五)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在干部队伍建设上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队的管理理念。一是抓教育、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利益观、政绩观。二是抓制度。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班子自身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行政务公开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干部廉洁自律、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关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力求有针对性地警示一些不良行为,制止一些不良风气、规范干部的从政理财行为。三是抓监督。倡导开放办财政,开门办财政,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努力规范理财行为。四是抓作风。认真开展了接受民主评议行风,争创民族团结进步、机关精神文明股室所创建等活动,虚心接受社会各阶层、各方面对财政工作的监督,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提高了服务质量。
二、“十一五”财政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十五”期间尽管财政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财政运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我县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贫穷与落后仍然是县面临的现实问题,县不强、民不富是我们的最大县情。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全区当中列后。资金需求财政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财政面临的形势仍然相当严峻。
(一)经济基础薄弱,财源结构单一。
县属国定贫困县,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生产环境严酷,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的商品率低,规模小,单位效益低下,使财政持续增收的基础财源不稳;工业基础差,全县大部分工业企业是中小型微利企业,缺少可供财政收入的骨干企业。尤其工业是县的一条短腿,起步晚,起点低,规模小,利税水平低,加之企业由于缺乏管理,产品质量不高,或缺乏流动资金不能投入,有的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谈不上盈利和交纳税收,很难有替代财源支撑县财政的正常运转;乡镇企业发展水平低,在产品结构上,粗加工产品比重大,精加工和深加工的比重小,加上生产设备陈旧,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极差;第三产业发展极为缓慢、服务业、旅游业刚刚起步,没有形成规模。
(二)新兴财源薄弱,后续财源替补不力。
县办企业和新上项目受资金不足的制约,同时,县上又配不上足够的资金,且贷款落实难度大,造成企业建设周期过长,加重了企业的负债,制约了企业尽早发挥效益的能力;另一方面,懂经济管理的人才缺乏,特别是企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奇缺,资金短缺,造成技术改造困难,扭亏增盈工作量大。
(三)经济总量不足,导致财政匮乏。
财政困难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影响,制约了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减缓了经济发展的进程。县财政纯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虽然近几年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财政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递增,但底子薄,基础差,资金总量不高,在支持农业生产、发展区域经济方面缺乏必要的手段和力度,影响了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加上农业生产灾情频繁,经济总量难以扩张,建立在经济总量基础上的财政分量,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拼大财政收入这个“蛋糕”。另外,保“吃饭”、保“运转”,无资金能力投入生产建设上,使一些能够增值,前景很好的建设项目拖后了,
(四)财政负担人员过重,支出增长幅度大,有限的财政资金已难以维持国家机关的正常运转。
财政供养人口多,政策性刚性增支过猛,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大,县虽然财政困难,难以为继,但仍然每年安排大中专毕业分配、复退转业军人的就业,因企业少又没有其他疏散渠道,大部分人员只好挤进行政事业单位,造成了财政吃饭的人逐年增多,全县财政供养人员万人,2009年仅工资性一项支出万元,占全县财政总支出%。同时,逐年来,
陆续出台调资、粮价补贴、菜篮子补贴、离退休人员生活补助、边远补贴等增支政策,使财政支出迅速增长,给财政收支平衡带来很大的困难。财力远不足以“吃饭”,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造成公用经费标准过低,许多干部职工尤其是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难以及时足额报销,退离休干部的住房公积金拖欠,职工的差旅费难以报销,导致干部职工“士气不振”。
(五)税收征管存在薄弱环节。
清涧县是小税源大地区且税源小而分散,征收成本高、难度大,加之企业效益欠佳,征税难度加大,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偷、漏、骗、坑税的问题较多,主要反映在零散税收和工商税大税户征管上存在漏征漏管现象,造成税负不均,税收流失。因此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税收执法力度,杜绝税收跑冒滴漏,才能使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大、届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发展、壮大财政实力为主题,以坚持以人为本、构筑公共财政体制为基础,以实施好稳健财政政策、推进改革为动力,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促经我县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发展目标
按照以上财政发展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财政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地方财政收入到万元,五年平均增长%。
四、“十二五”期间财政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发展经济,培植财源。
把财政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加强财源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以对地方财政的汇报来扶持发展项目,全方位开启新的增长点,增强财政发展后劲,实现经济建设和财政收入同步增长。
(二)依法治税、强化征收管理,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坚持增收节支,运用科学的理财方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实现了财政收入的有效增长。一是建立财政、国税、地税三家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财税协作,强化税收征管,确保了应收尽收。同时,加强对非税收入管理,确立财政分配的主体地位,增强宏观调控能力。认真贯彻“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政治腐败、清缴欠税”的工作方针,严厉打击偷税、漏税、骗税等违法行为,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努力增加财政收入。二是发挥财政职能,完善镇级财源增收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县镇两级广开渠道促产培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按照社会公共需要的标准,科学界定财政支出的供给范围,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四是明确量入为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财思路,强化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将财力主要用于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三)坚持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加大重点支出的保障力度。
按照财政工作“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指导精神,在财政预算支出上做到优先保证职工工资的发放,积极探索行政机关经费集中核算管理方式;在保运转方面,根据实际和财力状况,制定合理的公务费定员定额标准,并在预算中优先安排,其他专项支出要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对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在保稳定方面,重点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在保重点方面,要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办急事的原则,优先保证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支出,力争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农牧业、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出需要,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创新思路、深化财政改革。
一是推经综合预算改革步伐,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完善收费收缴制度,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堵赛预算外资金管理漏洞,并将一些按规定应纳入预算管理的罚没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二是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扩大县级国库集中支付的范围,确保基层政权运转的资金需要。三是转变乡(镇)财政职能。确保税改后的成果,建立健全转移支付机制,完善农村“低保”、“医疗保险”、“五保户”等社会保障制度;农业税专管员尽快转变工作职能,落实好粮食直补和退耕还林草资金的改革,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对现到户。同时,认真依法收取契税和耕地占用税收缴工作。成立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强化乡(镇)财政的资金监督。
(五)强化措施,财政监管逐步规范。
一是按照公共财政的改革需要,建立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加强财政资金安全性的绩效监督,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做出绩效评估。二是继续推进政府采购工作,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实现对部分办公设备的协议供货和公务用车定点维修、保险服务项目以及中小学校学生校服的公开招标集中采购。三是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开展专项检查工作,同时,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努力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公信力。四是建立财政监督机制,认真开展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资金使用行为的监督检查,规范财政资金分配程序及拨付渠道,做到有章可循。
(六)以人为本,提高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队伍业务培训,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会计知识和业务知识学习,通过专题知识讲座和培训班学习,全局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二是围绕“转变工作作风、密切干群关系、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主题,积极开展固本强基情系群众结对帮扶活动,机关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家庭,并从资金、思想、就业上予以扶持。三是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积极进行“六查六看”活动,多途径查找财政部门在党风、政风、行风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整改。是财政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成为一支凝聚力强、具有战斗力的队伍。
- 上一篇:秋季幼儿园工会管理计划
- 下一篇:素质教育要注重学科平衡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