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局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时间:2022-07-08 11:21:23

导语:城管局计划生育工作要点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城管局计划生育工作要点

2012年,区城市建设管理局的计划生育工作要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稳定、提高、统筹”的工作方针,确保与区委、区政府和敦化路街道办事处签订的2011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指标的完成。

主要工作目标是:合法生育率100%;计生奖励政策落实率100%;避孕节育措施落实率100%;流动人口建档率100%;育龄职工满意率100%。

一、明确工作责任,健全工作制度

认真落实《单位法定代表人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职责责任书》规定的各项工作责任,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确保责任到人。建立健全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药具管理、统计工作、特殊人员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坚持做到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惩。

二、深化党政领导责任制,落实利益导向机制

进一步强化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责任制,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加强计划生育组织机构建设,配备专(兼)职计生工作人员,确保人、财、物投入到位,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认真贯彻落实晚婚晚育、独生子女父母的有关奖励政策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别是落实对企业独生子女职工退休后的一次性养老补助。不断拓宽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做好对独生子女意外死亡且不再生育和收养家庭的关爱救助,为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和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解除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

三、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推进新型生育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元旦、春节、世界人口日、协会成立日等重大节庆日和计划生育纪念日,以开展计划生育日常宣传教育和较大规模的宣传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掀起计划生育宣传热潮,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新型生育文化氛围。特别是积极做好奥帆赛期间的计生宣传教育工作,结合上级计生部门的要求,把握正确的宣传口径,积极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晚婚晚育、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生殖保健等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咨询服务和指导工作,并积极参与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组织的各项宣传教育活动。

四、进一步夯实基层计生基础工作

不断强化计生工作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及时掌握本单位育龄职工的婚、孕、育等信息,为每位育龄职工建立详细的婚育情况信息卡,及时更新变动情况。建立健全《年度出生、节育手术登记表》和《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育龄职工花名册》。落实季度报表制度,坚持每季度上报服用各类避孕药具人数统计表和驻街单位工作季报表,确保准确及时、无差错。

五、切实加强对特殊情况育龄人员的管理

切实加强对特殊情况育龄人员的分类管理与服务工作,对单位内特殊情况的育龄人员实行定期走访和孕、环情监测,一旦发生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坚决拒绝违法生育现象的发生。按照市《单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落实《长(病)休、退养育龄妇女婚育状况通知书》和《解除劳动合同育龄妇女婚育状况交接书》制度,与其属地街道办事处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共同做好特殊情况育龄人员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六、加强计生技术服务网络建设,提升人口计生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管理制度,规范避孕药具的管理、发放、随访等工作,满足广大干部职工在避孕节育方面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需要。不断加大对育龄职工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宣传与指导服务力度,做好避孕药具的发放与随访工作,确保避孕药具发放到人。指导产后育龄职工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并做好产后和节育手术后育龄职工的访视工作;每年组织育龄女职工免费妇科查体一次;定期采集育龄人员需求信息,根据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做好对非意愿妊娠育龄妇女的说服教育和有关补救措施的落实工作。

七、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所雇用的外来成年育龄妇女(18-49周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持证率、查验率均达到100%,对未查验的或未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要督促当事人及时进行查验或补办。不断加强流动人口信息交流工作,及时掌握流动人口婚、孕、育变动情况,并及时与所在街道办事处联系,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按照北政计生发〔2011〕6号《关于综合治理流动人口违法生育问题的实施意见》的相关要求,指导外来施工单位向驻地街道计生办信息通报制度,定期通报工地外来育龄妇女信息。凡施工单位发生违法生育的,应将其作为不良记录记入企业信誉档案,并及时通知区人口计生局。

八、发挥计生协会作用,提升协会凝聚力

定期召开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秘书长会议,学习上级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及协会工作的文件及业务知识,分析协会工作形势,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部署工作任务。开展“生育关怀”行动,努力拓展协会服务内容。建立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生育、独生子女救助长效机制,对独生子女困难家庭在经济、精神、生活等当面给予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