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局工业商贸经济发展工作计划
时间:2022-06-03 03:59:00
导语:经贸局工业商贸经济发展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是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后冲刺之年,也是实现我市“*”规划和市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的关键一年。纵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初步分析,*年我市工业商贸经济发展面临总体有利的发展环境。
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虽然面临着金融市场动荡、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石油市场波动等风险因素,但总体形势继续看好,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年支持世界经济增长的经济基本面是强健的,并且日益重要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仍然保持强有力的增长势头,全球经济仍将继续以坚实步伐增长,增速可达4.8%。从国内环境看,*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非常有利的形势:一是举办奥运会的积极影响。举办这一全球最具影响力和参与最广泛的体育盛会,将全面拉动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增长,激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的促进作用。二是贯彻落实*大会议战略部署的促进作用。党的*大确定了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发展方针,各地发展热情高涨,建设创新型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必将使全国经济长期处于又好又快发展的上升通道。三是宏观调控成效显现。国家扼制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问题的稳健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将延续,将对工业商贸经济运行形成一定压力,但总体上有利于缓解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增长提供了保障。据中国社科院预测,*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可保持在接近11%的水平。从我市情况看,支撑*年工业商贸经济增长的积极因素不少。一是石化、数码支柱产业保持稳定强势发展。近两年,我市石化产业在壳牌项目投产强势带动下,迅速崛起,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随着上下游企业的“隔墙效应”逐步显现,石化产业配套水平越来越高,产业竞争力越来越强,对全市工业将形成更加重要的支撑。我市电子产业逐步走出低谷,重点电子产业企业集团开始向前言和尖端集聚,全行业呈现稳健的发展态势。支柱产业运行态势稳定趋好,将为*年全市工业增长奠定扎实基础。二是*年底至*年,我市将有一批重点建设工业商贸项目建成投产,如1200万吨炼油、惠州LNG燃气电厂、塔牌和光大水泥企业二期工程、吉之岛、沃尔玛购物广场等,预期将在*年开始产生效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年招商引进的一批内资签约项目和产业转移项目,也将在明年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增产值。另外,一大批星级酒店和房地产项目、旅游休闲项目建设投产也将促进商贸经济加快发展。三是工业园区建设顺利推进,将有力促进工业经济增长。*年,我市三大集团(TCL、德赛、华阳)工业园、民营工业园、台商工业园、意大利工业园等工业园区开始筹备建设,园区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进一步发展,将有效推动工业经济提速发展。四是民营经济继续保持迅猛发展态势。初步测算*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500亿元,比*年净增100亿元,增长25%,也将是拉动*年我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年我市工业商贸经济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有利局面,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坚定信心,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抢抓机遇,扎实工作,推进工业商贸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做好*年经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以思想大解放促惠州新一轮大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加强运行调节,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抓好节能降耗,壮大民营经济,深化经贸合作,扩大招商引资,促进工业商贸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向主要依靠产业技术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年全市工业商贸经济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工业增加值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要完成上述目标,*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1、抓经济运行调节,保障要素供应。加强经济运行调控。掌握经济运行动态,广泛收集全市工业商贸各行业经济运行数据和动态信息,充实经济运行数据资源,定期做好运行情况预测分析,逐步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并发挥作用。密切关注国家出台的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跟踪分析宏观政策对我市工业商贸经济的影响,研究提出应对措施。提升经济运行调控能力,切实保障煤电油供应。电力方面,继续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一是完善错峰、避峰及电网事故和超计划限电等用电方案。预测*年的供电量将达到156亿千瓦时,比增15%,全年最高负荷将达到300万千瓦,比增20%。预计在全力争取省网供负荷指标的情况下,我市仍有70万千瓦的电力供应缺口。二是进一步推进“高来高去”调峰电力认购工作,提高丰达电厂发电积极性,确保我市电力有序供应。如不实施调峰电力认购,丰达电厂将无法顶峰发电,导致我市电力缺口将无法平衡,在用电高峰期将有可能出现大面积拉闸限电的状态,这必将对我市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为此,需继续抓好调峰电力认购工作。三是加强电网建设协调力度,解决电网建设中“卡脖子”问题,确保电力输送的畅通。煤炭方面,大力查处无《煤炭经营许可证》经营煤炭的市场行为,严格煤炭市场准入,清理持证不经营的企业,进一步规范煤炭市场。加强组织煤炭资源供应,鼓励煤炭经营企业拓宽煤源采集渠道,保证我市煤炭市场供应。油品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两大集团增加我市成品油配置计划,力争扩大油品供应途径,确保稳定供应。同时加强对油品市场的监管,采取行政手段严肃处理市场违规行为,将加油站经营量纳入成品油年检考核范畴,按程序取消不营业的加油站的经营资格,严格加油站市场的准入审核。
2、抓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一是加快“省市联手推进产业升级”工程建设,抓好项目落实,扎实完成好视听产业“一二三八”工程建设,推进我市视听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二是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扩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组建工程(技术)中心,推动企业依托技术中心等载体成为产业技术进步的主力军。三是推动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技术创新。重点在消费类电子、嵌入式软件、生物与新医药、装备与先进制造、石油化工、新材料、节能与新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十大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组织重点项目参与全省关键领域重点招标,力争突破一批制约我市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四是着力建设好服务平台。建立一批高水平的产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推进鞋业检测平台中心等一批科研中心和公共实验室建设。以产业集群为载体,推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五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建立名牌工作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和名牌产品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名牌创建工作。*年,争取培育中国名牌产品1-2个,省名牌产品10个,国家免检产品10个,惠州名优产品20个。
3、抓内资招商,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是围绕惠州设地级市20周年纪念活动,积极做好’*招商引资推介会的内资招商工作,推动我市招商引资工作上新台阶。二是继续抓好’*招商引资推介会内资签约项目的落实。三是主动出击,“走出去”招商,扩大招商领域,*年计划赴广州、深圳和江浙发达地区召开招商引资专项推介会。四是加强与外地商会、协会、资产运营公司的联系,进行联合招商,继续加强与广东省商业联合会和广弘、广业、广晟三大资产运营公司的沟通联系,利用它们的资源做好项目引进工作。五是认真做好组团参加第五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和省第五届珠三角地区与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进一步促进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此为契机,扩大我市招商引资成果。
4、抓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要以推动惠东、龙门两个山区县承接产业转移为重点,配合全市工业园区建设进程,加快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一是加强领导和服务,营造良好政务环境。要按照市政府领导提出的“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加强对我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领导和管理,强化服务意识,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二是想方设法,筹措开发园区资金。要积极利用国家财政政策,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大量引入资金,以地方政府为主体,进行多元化、多层次投资。三是合理规划,引导园区产业布局。按照“经济产业化、产业规模化、园区特色化”要求,完善和细化产业转移园区的产业定位,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四是统一征用,做好土地盘整工作。对园区范围内的土地实行统一规划、征地、开发、出让、管理和土地收储制度,实现“一个口子进水、一个池子储水、一个龙头放水”。五是要完善配套设施,促进园区发展。要切实加强园区周边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完善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六是跟踪落实,确保项目发挥效益。按“投产一批、建设一批、谋划一批”的原则,继续开展招商引资,同时抓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确保尽快投产发挥效益,以项目为抓手推进产业转移园区建设。
5、抓节能降耗,确保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完善节能政策制度。制订《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为现有企业的节能管理和新上项目的节能准入提供有力的政策依据。二是要全力实施四大重点节能工程: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利用工程、重点耗能设备的节能改造工程、重点用能单位实施长期监管工程、政府机关建筑节能改造工程。三是要严格控制新开工高耗能项目,对企业搬迁改造实行严格的能耗准入管理;对钢铁、石化、建材、造纸等高耗能行业制订强制性的地方能耗限额。对能源消耗大的重化工业,加快推进其节能技术进步,并规定新建项目单位产品能耗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是实行电价调节政策,采取有效的电价调节,在现有的峰谷电价基础上切实推行差别电价;*年起对淘汰类企业每度电加价0.2元,对限制类每度电加价0.05元。五是建立健全产业退出机制,淘汰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的产业。至2012年,我市将关停涉及31家水泥企业的共56条机立窑水泥落后生产工艺、能耗高、污染大的生产线;淘汰所有4吨/小时以下和使用8年以上的10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关停涉及4间发电企业的共24台单机5万千瓦以下的小火电机组,总计将实现节能量40多万吨标准煤。六是加大对节能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用足用好国家有关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政府财政对节能项目的扶持力度。此外,还要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引导工作,提高全民节约意识。
6、抓软硬环境建设,促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一是要继续贯彻落实和宣传国家、省、市关于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尽快出台《扶持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二是要继续推进民营经济工业园的筹建工作。抓紧完善民营经济工业园规划等前期工作,推进园区尽快进入实质建设阶段,研究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吸纳有实力的民资项目和骨干民营企业进园发展。三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探索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宜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强信用担保行业规范管理和风险防范,支持一批管理规范、业绩好、信誉高的担保机构做强做大,扩大融资担保能力。推动有条件的优势民营企业创造条件上市融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争取把市财政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作为一项每年实行的长期政策来落实。四是切实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加强与各级行业协会、企业商会的沟通联系,组织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各种经贸活动,推动中小企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7、抓行业管理,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一是对流通业发展给予政策扶持。尽快制定出台《惠州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若干意见》,组织商贸流通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的有关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补贴。二是加强商贸流通行业管理。加强商贸流通业运行分析、预测,及时掌握商贸流通业运行、发展动态,对生猪定点屠宰、酒类、典当、拍卖、品牌汽车经销、报废汽车、二手车、餐饮、美容美发等流通行业实行行业管理。三是跟进抓好重点商贸流通项目建设。特别要做好对市再生资源产业基地、惠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孚宝物流仓储、市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金泽国际物流园等重点物流项目的跟踪服务工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扶持一批大型物流、批发、连锁企业,培育商贸流通业新的增长点。四是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农村市场开拓与消费升级,完善农村商品流通体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是抓好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研究制定我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发展规划,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项目建设。
8、抓经贸执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一是继续举办“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为我市创建文明城市付之具体行动,作出实际贡献。二是突出重点抓好专项整治工作。突出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保护知识产权、传销、商业欺诈、地下钱庄等专项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贸易投资和自主创新环境。三是加大酒类、肉类等行业的管理和执法力度。落实属地管理原则,市经贸执法部门要重点加强对各县(区)的督导,不定期组织执法队伍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四是加强经贸执法和整规工作宣传。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保持打假高压态势,加大诚信兴商宣传力度,引导生产经营者诚信、守法经营。
9、抓执政能力建设,提高经贸工作效能。一是积极转变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省委书记指出,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必须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促进新一轮的大发展。要进一步做好经贸工作,促惠州新一轮大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把思想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克服狭隘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忧患意识,深刻审视所处环境变化,分析优势与不足,认清当今国际产业与科技发展大势,适时进行结构调整,抢占现代产业发展的先机,力争再造惠州发展新优势。二是增强经贸部门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善于抓住影响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的倾向性、全局性问题,抓住事关工业商贸经济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态势,结合经贸工作实际,依据上级部门工作部署,形成和完善工作思路,出台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指导全市经贸工作,引导产业发展。三是提高经贸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理论学习,尤其要在全局掀起学习党的*大报告的新高潮,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以指导经贸工作实践。加强经贸队伍素质建设,抓好经贸部门公务员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小企业培训,深化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经贸系统工作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四是继续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总结经验,树立“四个百佳”的先进典型,全面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五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反腐倡廉教育活动,树立经贸部门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干净干事、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
- 上一篇:公考申论热点之差距扩大问题
- 下一篇:国土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