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业局年度工作计划
时间:2022-03-18 07:02:00
导语:市农业局年度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都市农业、特色农业,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着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组织,着力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和新型农民培训,继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二、主要目标
20*年全市农业增加值比20*年增长4%;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年增长8%;全市粮食总产保持在140万吨左右,油料总产16.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115万亩,花卉苗木面积4.5万亩,优质专用粮食作物面积240万亩。建成2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并力争有5—6个达到全省一流水平;新增加种植业无公害生产基地10万亩;新增农村户用沼气池4万个,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30处;完成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4万人。
三、重点工作及措施
1、加快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服务城区经济发展战略
20*年,要把加快观光休闲农业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城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制定观光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以重点培育“一带三区”四大组团(沿黄观光农业示范带、花乡农家风情游示范区、果乡体验风情游示范区、东南部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不断扩大花卉苗木、名优水果以及设施农业的生产规模;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全面提升各类农业示范园区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积极争取市财政每年列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家乐项目和农业节会以及重点观光休闲农业园区的升级改造;农村沼气、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农业项目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向乡村旅游点倾斜;鼓励土地向规模种植大户和观光休闲农业项目集中。
2、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一是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20*年的工作重点是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促进龙头企业做多做大做强。争取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超过210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80亿元,销售收入突破40亿元的龙头企业实现零突破。
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郑政[2006]23号文件为主线,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分类指导、重点扶持,加快培育一批、积极改造一批、努力规范一批、着力提升一批,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的重要力量。
三是加快推动土地流转。借鉴成都、重庆等地农村土地流转的做法和经验,研究制定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政策,鼓励承包地使用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流转,规范流转程序,完善流转手续,建立流转档案,设立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促进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建立完善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3、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建立以公益性为主导、多元化参与的新型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加强“县中心”,设立“区域站”的模式,将农业技术服务延伸到乡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力科技支撑。根据当前农业生产布局,在优势主导产业集中区划分出若干个优质粮油、优质蔬菜、优质水果、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重点骨干乡镇,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技术扶持等措施,不断提高这些乡镇的生产水平和效益。围绕重点骨干乡镇,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自然生态条件、优势产业相同相近,整合现有技术资源,设立相应的专业区域中心站,由区域中心站承担起公益性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并作为省、市专家对口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平台。根据主导产业、地理位置等因素,一般3-4个乡镇设置一个区域站,全市共设40个左右。区域站优先考虑在能够提供建设用地、试验场地乡镇建立。每个区域站编制8-10人员相对固定,区域站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录。
4、加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监管水平
一是进一步建立完善“两级三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建成部级中心,县(市)区检测中心50%通过省计量认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规定,督促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配送中心(大型超市)全部建立自检体系并正常运行,实现以企业自检为基础、政府监督抽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运行模式。
二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市、县两级分别制定农业标准化和基地建设规划,明确管理单位和管理职责,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关于产地管理有明显标志,有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有生产记录和质量安全控制措施的基本要求,在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农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建立质量安全控制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开展品牌培育和宣传、培训等工作。
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执法检查。整合市农业局行政执法队伍,实行农业综合执法,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进一步健全农药等重要农业投入品监控制度,完善标签、标识等监管手段,依法对农业投入品进行质量检查,坚决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和违禁农业投入品行为,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5、继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创汇农业
一是加快发展创汇农业。培育突出我市农产品优势、出口创汇能力较强的无公害蔬菜、瓜果、大蒜、红枣、蜂蜜、密二花及速冻食品、畜牧水产、鲜切花卉等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持4-5个出口生产基地,5—6个出口创汇重点企业,3—5个行业协会组织。
二是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组织农业出口创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科博会”、深圳“高交会”等各类展会。在日本或者马来西亚举办1次农产品交易会,组织参加2-3次境外农产品展(销)会,开拓国际市场。
三是建立和完善外经外事服务体系。成立*市农业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建立从农业部、省农业厅到市农业局的对口工作关系。筹备成立“中国国际贸促会*市农业行业支会”和“*市农业国际商会”,发挥“*市农业对外经济合作促进会”等外向型农业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帮助农产品经营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大力培育外向型农业中介服务组织,畅通农业对外经贸渠道,吸引人才,引进技术,吸引投资,努力推动我市创汇农业登上新台阶。
四是抓住机遇多渠道争取农业项目和资金。发挥省会农业部门优势,抓住机遇,用足用活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支农政策,全方位争取农业项目和资金,促进事业发展。
6、抓好大中型农业沼气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
一是农村沼气建设的重点由户用转向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与*市人民政府签订的环境保护责任目标(2010年,辖区内所有达到省定规模的畜禽养殖企业畜禽粪便和污水要达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有368个集约化、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区到2010年要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每年至少要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100处以上。
二是切实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根据各地沼气发展规模,每个县市建设一个县级服务网点,千池以上的乡镇建设一个乡级服务网点,百池村建设一个村级服务网点。我市要建设6个县级服务网点,100个乡级服务网点,300个村级服务网点。基本做到小问题不出村、大问题不出乡,使已建沼气使用率保持在90%以上。
三是大力推广秸秆沼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秸秆沼气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进而在全市稳步推进秸秆沼气的推广,以解决粪源不足对沼气建设的阻力,实现我市农村沼气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7、抓好农村经营管理和农民负担监督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一是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继续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信访接待和案件查处工作;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对涉及农村土地承包案件实行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
二是做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及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试点,做好农村财务执法检查和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开展清理化解村级债务工作,制止产生新的债务。
三是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完善农民负担监督体系,全面推行农民负担监督卡和农民负担群众监督员制度。加强对农民负担工作的监管力度,对农民负担重、问题多、上访多的县(市)区和乡镇进行重点监控。强化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工作,扩大审计的范围和对象。
8、点面结合,继续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开展城乡统筹规划。结合《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二是集中推进60个重点示范村建设。在已达标的重点示范村、乡镇政府所在地、产业聚集区等重点区域,通过自愿申报,选择60个重点示范村,按照明确建设标准和奖补标准,实施整村达标验收和以奖代补的模式扎实推进,用一年的时间,达到市新农村建设工程指挥部的标准要求,完成百村示范的跨越式发展任务。
三是开展近郊村引进商业资本建设新村试点。在金水区马渡村等条件比较成熟的村庄,坚持严格保护基本农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范围、切实保护农民利益等原则下,鼓励、指导他们大胆试点,引进商业资本建设新村,为近郊村建设新农村探索一条新路。
四是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新农村建设发展支柱产业的重要工作抓手。建立发展“一村一品”的政策支撑体系,积极争取市政府设立“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一村一品”专业村产业的培育提高、新技术和新品种的研发引进与推广、农村人才培训、精品名牌培育和市场开发建设、重点村的考核奖励和扶持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