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业发展计划

时间:2022-03-10 03:32:00

导语:新闻出版业发展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闻出版业发展计划

党的*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将我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大省转化,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战略决策,加快我省新闻出版发展,增强新闻出版产业的竞争力和经济实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制定“*”发展规划的要求,特制定河南省新闻出版业“*”发展规划。

一、新闻出版业发展现状

(一)“*”计划完成情况

“*”以来,我省新闻出版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和*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动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改革,组建并成立了河南报业集团、河南出版集团,实现了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预定目标,新闻出版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我省新闻出版业稳步健康发展。

图书出版:我省现有图书出版社12家。“*”时期,河南图书出版继续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豫版图书整体质量为目标,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和名牌、品牌产品,大力组织开发常效、“双效”图书,突出专业特色、时代特色和中原文化特色,不断拓展图书精品群的阵势和规模,图书重印率年平均为47.8%,21种图书获国家级奖。努力实现从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的转变。2005年,出版图书3447种,比*年增长42.5%,出版总印数2.7亿册,出版总印张15.8亿印张,分别比*年下降了21.9%、7%。在全国分别居于17、3、5位。

音像电子出版:我省有4家音像电子出版单位、3家网络出版单位、4家光盘复制企业和4家磁带复录企业。2005年共出版音像制品356个品种,电子出版物32个品种,比*年分别增长了52.2%、700%。“*”时期,我省光盘复制企业取得较快发展。截止2005年底,我省有光盘母版生产线2条、只读类光盘复制生产线19条、可录类光盘复制生产线32条,磁带复制生产线4条,年生产能力达到2.5亿张(盒),其中,DVD-R可录光盘复制量居全国第二位,初步形成了产业规模。

报纸、期刊出版:我省现有报纸出版单位123家、期刊出版单位243家。“*”时期,我省报刊出版本着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加快市场化程度的发展思路,加强了以党报为龙头的报业集团建设和以出版社为依托的期刊集约化建设,培育和催生出了一批质量高、发行量大、竞争力强、深受读者欢迎的名牌报刊和品牌报刊,《大河报》、《销售与市场》、《中学生数理化》等报刊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2005年,出版报纸121种,比*年下降10.3%,总印数18.6亿份、总印张49.1亿印张,分别比*年增长44.1%、31.6%,在全国分别居于10、9、9位。出版期刊241种、总印数1亿册,分别比*年下降3.6%、6.5%,总印张4亿印张,比*年增长22.7%,在全国分别居于12、8、7位。

印刷:近几年来,我省印刷业发展迅速,规模数量逐年增长,已经跨入全国印刷大省的行列。截止2005年底,全省经年度核验并换发《印刷经营许可证》的印刷企业有7453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321家,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970家,其它印刷品印刷企业1717家,专项排版、制版、装订印刷企业60家,复印打字印刷单位4385家。全省印刷企业从业人员近12万人,年产值已超过百亿,无论产业规模和印刷质量,在全国都位居前列。

发行:“*”时期,各地政府按照“万村书架工程”建设规划,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12630个村建立了文化科技书架,开展服务“三农”、文化扶贫和送书下乡活动。国有新华书店在转换经营机制、物流配送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发行网点建设和出版物销售额居全国前列。民营书业在数量和经营品种上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现有各类出版物发行网点10250个,其中省新华书店发行网点1294个,省邮政图书报刊发行网点2875个,民营书业批发、零售网点6064个。

按照现行新闻出版统计制度规定的统计方法和范围统计,2004年,我省新闻出版从业人员达到20.2万人,资产230亿元,全省新闻出版产业增加值为70.5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0.8%。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机制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新闻出版业的行政管理体制、产权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省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存在差距,相当部分的经营出版单位还在沿用事业单位的体制和机制,依赖行政保护和垄断利润维持生存。一些国有新闻出版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法人治理结构陈旧,机制僵化落后。

2.增长方式不尽合理。

一是出版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出版、发行单位的收入过度依赖教材教辅,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竞争、发展的需要。二是出版单位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薄弱,有影响的精品书、畅销书不多,整体竞争力不足。

3.产业结构趋同,集约化程度比较低。

受小而全、大而全和盲目攀比思想的影响,新闻出版产业存在同构化现象,阻碍了新闻出版大市场的形成和专业化分工。印刷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同类化同质化问题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过度竞争。民营书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未能形成品牌经营.

4.新闻出版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盗版、盗印、非法出版等违法现象依然严重,出版物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版权保护水平有待提高。

5.新闻出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缺乏一批熟悉出版业务又善于经营的管理人才、一批优秀学者型或选题开拓型编辑以及出版物市场营销人才。吸纳人才的环境和机制尚未形成,人才断档和人才流失问题十分突出。

二、新闻出版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我省新闻出版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机遇:

(一)我国经济发展为居民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数量和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新闻出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建设文化强省,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跨越的目标,为全省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按照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被融入发展战略和发展实践的核心,包括新闻出版在内的文化建设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成为新闻出版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契机。

(四)社会的发展进步和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将有力促进新闻出版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网络通讯和数字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将给新闻出版业带来新的机遇。

挑战:

(一)沿海省市新闻出版业发展迅猛,已占得先机,同时国外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大集团不断加入国内新闻出版业的竞争中,将使我省新闻出版业发展承受巨大压力,不进则退。

(二)“*”时期,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管理体制改革将全面推开;农村中小学教材将全部实行政府采购、免费供给,现行中小学教材中准价将进一步下调。我省是教材出版大省,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

(三)我省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起步较晚,下一步在解决体制机制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过程中,不但要承受改革带来的阵痛,还要付出一定的改革成本。新闻出版业必须处理好发展与改革的关系,积极稳妥地将改革向前推进。

在战略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时期,我们必须准确认识我省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环境和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工作紧迫感,紧紧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锐意进取,发奋图强,使我省新闻出版业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实力。

三、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以强化监管为重要手段,以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为根本保证,着力推进新闻出版业增长方式、体制机制、政府职能的转变,努力促进全省新闻出版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新闻出版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导向,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

──坚持先进文化方向。始终坚持用先进文化引导新闻出版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努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做大做强我省新闻出版业。走速度较快、结构优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改革方向,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统筹协调,稳步推进,用改革的办法解决新闻出版业发展中的问题,用机制制度的创新来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

四、“*”新闻出版业发展目标

“*”时期,我省新闻出版业总体发展目标是: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不断提高我省新闻出版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把河南建设成为主要发展指标和发展整体水平居于中西部地区前列、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新闻出版强省。

图书出版:2010年,出版印数和印张分别达到3.2亿册、22亿印张,品种控制在4136种。一般图书的比重由现在的31%提高到50%。

报刊出版:“*”时期,每年我省报纸和期刊的出版品种控制在2005年的水平。2010年,报纸出版印数和印张分别达到24亿份、64亿印张;期刊出版印数和印张分别达到1.2亿册、4.8亿印张。

音像、电子、网络出版: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出版保持年均增长30%的发展速度。2010年,音像制品达到1320种以上,销售总产值达到1.8亿元;电子出版物达到300种以上,销售总产值达到3000万元;只读光盘、可录光盘的复制分别达到5000万张和2亿张,销售总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形成中西部地区光盘复制基地。

印刷业:2010年,全省印刷业的销售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年销售产值1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30家。全省书刊印刷产品批合格率达到99%,优质品率达到40%。全省70%以上的印刷企业达到“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精美、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水平,30%的企业达到“印前网络信息化、印后高效自动化、管理科学系列化”水平。

发行业:“*”时期,建设营业面积5000~10000平方米、出版物品种在5~10万种以上的大型书城1个,3000~5000平方米、出版物品种在3~5万种以上的中型书城13个。发展批发网点96个、零售网点945个,设立报刊亭3500个。到2010年,全省发行网点达到17000个。出版物销售册(盘)数年均增长5%、销售码洋年均增长9%,2010年,人均购书消费达到25元。

2010年,新闻出版业增加值在全省GDP总值中的比重预期达到1.5%。

五、新闻出版业发展重点

新闻出版要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注重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针对行业存在的主要矛盾,以转变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开发为重点,努力实现我省新闻出版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调整优化结构,转变增长方式。

新闻出版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大力发展内容产业,对新闻出版内容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形成传统出版与新媒体、广播电视、数字网络等互动发展的新格局。新闻出版要以提高豫版出版物质量为重点,调整和优化品种结构,认真做好出版规划的编制工作,积极实施河南重点出版工程,对重点出版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着力推出面向市场代表河南在全国有影响的拳头产品和精品系列,不断增强豫版出版物的核心竞争力,逐步改变对教材教辅过分依赖的局面。出版单位在做好传统出版的同时,要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研发数字、网络等新媒体出版物,实现产品多元化,推动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的转变。印刷业要不断提高集约化水平,大力发展高档印刷、彩色印刷和光盘复制业,实现书刊印刷产业的升级。加快商业印刷和包装印刷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新闻出版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郑州培育形成出版、印刷、发行基地和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出版产业基地。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把住市场准入关,依法对新闻出版企业和出版物的市场准入进行审查和管理,确保新闻出版业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完善新闻出版单位经营行为和状况的评价体系,对违法违规和经营状况比较差的新闻出版单位,要采取多种方式予以退出,合理配置新闻出版资源,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二)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出版物市场体系。

加快出版物市场和要素市场建设,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努力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状况,注重行业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规划和建设出版物物流基地,发挥大中城市中心市场和区域专业市场的主导和辐射作用,完善现代流通体制,大力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培育和规范网上书店,努力推进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加强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新闻出版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发展和完善经纪、、评估、鉴定、推介咨询等中介机构,提高服务的市场化程度。推行版权、市场开发、信息提供、法律咨询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大力推进依法经营、违法必究、公平交易、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建设,积极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避免不公平竞争和恶性竞争。做好新闻出版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的各项工作,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和市场信用制度,全面发挥新闻出版信用体系对新闻出版业的规范、引导和监督功能。进一步加强新闻出版统计工作,实现部门统计向行业统计、产品统计向产业统计的转变,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新闻出版活动和出版物市场监管、行业规划、政策制定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监督保障作用。

(三)积极开发、培育农村出版物市场。

做好服务“三农”的出版工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我省是一个农业和农村人口比重很大的省份,加强和支持“三农”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对加快我省广大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构建和谐中原,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新闻出版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期间,实施服务“三农”重点出版物出版工程。出版单位选题计划要向农村倾斜,大力开发农民群众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适销对路的出版物品种和数量。继续开展送书下乡活动,每年以政府采购的形式,集中招标采购一批适用于农村的出版物,直接配送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乡村文化站(室)。政府部门要制定规划,合理布局,安排使用好农村发行网点建设资金。新华书店要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出版物发行网点、代销点,完善农村出版物发行网络。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出版物发行,支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我管理、自负盈亏,兴办农民书社等各种形式的自助读书组织。改进报刊订阅发行工作,缩短发送时间,使农民群众及时看到报刊。省辖市党报要把面向基层、服务“三农”作为主要任务。2010年农村出版物销售在全省出版物总销售中的比例预期达到40%,国有发行系统要在全省50%以上的乡镇建立起出版物发行网点或代销点。

(四)引导支持新闻出版业非公有经济发展。

大力调整新闻出版领域所有制结构。在印刷、复制、发行等一般性竞争领域,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促进新闻出版业各环节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积极引导民营书业上规模、上水平、健康有序地发展。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企业的服务和监管,为非公有资本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的竞争机会。在项目审批、资质认定、投融资、财政税收、土地使用以及从业人员职称评定、成果评奖等方面,非公有制企业享受与国有新闻出版企业同等待遇。

(五)努力构建公共新闻出版服务体系

从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兼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形成实用高效、规划合理的公共新闻出版服务体系,以此来促进地区、城市和农村出版发行服务水平相和谐,推动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发展。建立和运用好“新闻出版发展专项资金”和“农村发行网点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公益性新闻出版事业的投入,加强新闻出版设施建设,努力做好公益性新闻出版工作。研究制定扶持农村文化经营单位和个体经营者的优惠经济政策,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加农村出版物发行的积极性。积极组织实施“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统一规划,分头实施。

六、发展新闻出版业的保障措施

(一)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确保正确导向。

坚持正确导向是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各类出版单位,要坚持落实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出版“三审”制度和出版物阅评制度,确保舆论导向正确。

(二)加快改革步伐,大力推进产业发展。

我省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起步较晚,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性、根本性问题还远没有解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仍然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业,必须把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按照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党报、党刊等重要新闻媒体实行国有事业制,在科学划分宣传业务和经营业务的基础上,把经营部分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出版社除保留河南人民出版社事业性质外,其他出版单位全部转制为企业。转制后的新闻出版企业,要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在市场中做大做强。保留事业性质的出版单位,其属于经营性质的部分要面向市场,按照企业方式进行运作,深化内部干部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三项制度改革。打破单一资本结构模式,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从生产要素市场入手,通过以资产为纽带的兼并、联合、重组,重点培育发展一批新闻出版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期间,完成新华书店的股份制改造。发展壮大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出版集团等新闻出版骨干企业,使之形成市场中坚力量。引导中小新闻出版单位做专做强,以其专业化的品牌取得市场地位。通过深化改革和政策引导,使我省新闻出版业形成大小适度、分工合理、特色突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转变职能,依法行政,促进新闻出版业健康繁荣。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管。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把行政管理的重点转移到政策调节、宏观调控、规划引导和市场监管等公共服务上,完成由办出版向管出版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主要面对行业向面对全社会转变。大力加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市场运作体系和政府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把新闻出版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到制定新闻出版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上来,放到对新闻出版业发展导向、总量、布局、结构的调控上来,放到对新闻出版业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上来,放到改善新闻出版服务和依法加强出版物市场监管上来。要建立完善新闻出版法律法规体系,从以行政手段为主逐步转向以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依法管理。要制定新闻出版产业政策,深入研究和破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指导宏观运行,推进全省新闻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结合《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行业管理,克服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增强行业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进一步完善出版物市场长效监管的各项工作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净化出版物市场,坚决打击侵权盗版活动,确保出版物市场繁荣有序、健康发展,真正使我省新闻出版业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加快新闻出版业现代化。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给生产和传播知识的新闻出版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和重大机遇。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和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要紧紧把握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所带来的机遇,积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新闻出版创作、生产和传播模式,延长新闻出版产业链,大力推进新闻出版产业升级。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主动利用新技术,开发新媒体,组织力量加强对影响我省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若干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壮大新闻出版产业的实力。在编辑、出版、发行等主要环节,努力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推进我省传统新闻出版向现代新闻出版的转变。加快利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在按需印刷、物流信息体系等新领域进行积极的探索,进一步提升我省新闻出版业的现代化水平。“*”时期,加快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信息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监管能力。优质完成“金版大厦”重点信息工程项目,实现与各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互连互通,信息共享。

(五)实施人才强业战略,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出版人才队伍。

人才是新闻出版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是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机制的竞争。能不能吸引和凝聚各方面的人才特别是高素质的人才,能不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省新闻出版业未来发展的前途。“*”时期,我省新闻出版业继续实施人才兴业战略。一要贯彻落实中央“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大力实施三项重点人才工程——素质工程、领军人才工程和高技能人才工程。加强新闻出版党政人才、企业单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二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估机制、选人用人机制、人才合理流动机制、分配和激励机制、人才保障机制、人才管理机制,努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三要严格实行新闻出版从业人员资格准入、持证上岗制度。加大对新闻出版从业人员的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对全行业各类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岗位培训,努力提高我省新闻出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六)加强产业政策研究,完善落实出版经济政策。

新闻出版业具有双重属性,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坚持社会效益,并且必须首先保证社会效益。这种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化发展的同时,需要研究和制定相应的经济扶持政策。“*”时期,国家和我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包括新闻出版在内的宣传文化企业经济扶持政策,“*”时期要继续落实。一是落实改革试点优惠政策。对经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批准的试点单位和省批准的试点地区与试点单位,相关的优惠政策要贯彻执行。二是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的新闻出版产业项目积极争取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金,努力把新闻出版业做大做强。三是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在过渡期内,仍执行原有税收优惠政策,原有的财政支持政策不变。转制后原有的正常事业费继续拨付,主要用于解决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各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职责和实际情况,及时研究、制定相关产业政策,主动协助企事业单位贯彻落实好经济政策,促进我省新闻出版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