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体局工作计划

时间:2022-03-01 10:58:00

导语:区文体局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区文体局工作计划

1.继续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

以中远郊乡街为重点,全面加强我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实现每一乡街都建有不少于8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每一村屯、社区都建有不少于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并配齐活动中心及活动室内部所需设备,使全区所有乡街、村屯、社区文化设施的软硬件建设达到国家先进文化区标准。

2.坚持创新打造*文化新品牌

在巩固“*文化大篷车”品牌的基础上,坚持创新打造新的*文化品牌。

一是以和谐广场为平台,充分利用我区广场文化资源,精心扶持建设具有*特色的广场文化,力争在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评比活动中成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二是充分利用丁香湖公园这一特色资源,以生态文化为主题,在丁香湖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品牌。三是创办*文化讲坛。以文化大楼多功能厅为载体,以*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石,以服务百姓大众为理念,创办*文化讲坛。利用文化讲坛进行各种文化讲学及交流,提高全区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并将其打造成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品牌。

3.以建国六十周年为背景,全方位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一是以喜迎建国60周年为主题,以讴歌祖国巨大变化为基本内容,开展全区性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二是以文化大篷车为载体,继续扎实实施文化三送“百千万”工程。三是全力开展*区首届读书节,以此活动为契机引导群众把读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带进日常的生活中。四是抓好主流文化活动。全年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办出新意、特色、水平,并在区直机关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创造、展示*魅力文化。五是做好基层自发的自娱自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的扶持引导工作,计划全年现场指导、辅导达到15场。

4.着力特色文化培育,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一是以培育区域特色文化为重点,全区14个乡街争取年内每家培育文化体育特色村、特色社区和特色户各一个,全区累计达到35家。二是创新文化思路,以展示*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文化成果参与全国先进地区的文化交流。三是在培育我区文化精品的基础上,提高我区在各级各类交流、竞赛活动中的竞争力影响力,不断扩大我区对外的影响。

5.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继续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同时采取措施对区域内现有文物进行保护和维护。

6.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工作

在广泛普查的基础上,完成“123”目标,暨争取利用2—3年时间,有1个项目进入国家保护名录,有2个项目进入省级保护名录,有3个项目进入市级保护名录的工作目标。2009年,争取“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长篇)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7.扶持发展文化产业

继续扶持发展“关东情大剧院”演艺市场。创新其服务形式,使其在辽沈大地具有一定影响力。同时大力扶持“红太阳”餐饮文化等新兴业态,并使其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加快发展步伐。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思路,精心培育、重点扶持等手段,使我区文化产业逐步形成持续发展态势。

8.强化规范文化市场的管理

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实行岗位责任制,强化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和稽查工作,持续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净化和繁荣我区文化市场。

9.继续全面进行文化队伍建设

着重培育专业文化干部队伍,培养发现文化精英人才。利用文体局文化骨干培训室,创设文化骨干培训班,培育基层文化干部和文艺骨干,计划全年培训4期,培训人数200人次。

10.广泛开展各类体育活动

一是全面抓好竞技体育工作。以强化我区业余体育运动学校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体育后备人才点校的建设工作,完成每年向市级体育单位输送40名以上后备人才、省级体育单位输送30名以上后备人才的目标。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侧重抓好丁香湖第二届龙舟赛、浑河晚渡迎春长跑等群众体育赛事。三是全力办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第五届后确定*区为承办单位),以运动会为契机,展示我区全民健身的成果。四是加大社区、村屯户外休闲广场体育健身器材的配备、安建工作,年内覆盖率达100%。五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议在区中心区域建一座具有一定规模和形象的大型全民健身中心,使其成为我区体育建设工作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体育品牌。六是继续承办好*市第六届少儿举重比赛和辽宁省第二届县区少儿举重比赛。七是积极参加辽宁省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每年一届),以及*市第三届农民趣味运动大会的各项赛事活动。八是积极参加*市第二届奥林匹克节系列活动,争创国家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或单项培训基地。

1.继续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

以中远郊乡街为重点,全面加强我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实现每一乡街都建有不少于8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每一村屯、社区都建有不少于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并配齐活动中心及活动室内部所需设备,使全区所有乡街、村屯、社区文化设施的软硬件建设达到国家先进文化区标准。

2.坚持创新打造*文化新品牌

在巩固“*文化大篷车”品牌的基础上,坚持创新打造新的*文化品牌。

一是以和谐广场为平台,充分利用我区广场文化资源,精心扶持建设具有*特色的广场文化,力争在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评比活动中成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二是充分利用丁香湖公园这一特色资源,以生态文化为主题,在丁香湖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系列文化活动,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品牌。三是创办*文化讲坛。以文化大楼多功能厅为载体,以*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石,以服务百姓大众为理念,创办*文化讲坛。利用文化讲坛进行各种文化讲学及交流,提高全区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并将其打造成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品牌。

3.以建国六十周年为背景,全方位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一是以喜迎建国60周年为主题,以讴歌祖国巨大变化为基本内容,开展全区性的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二是以文化大篷车为载体,继续扎实实施文化三送“百千万”工程。三是全力开展*区首届读书节,以此活动为契机引导群众把读书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带进日常的生活中。四是抓好主流文化活动。全年重大节日纪念活动办出新意、特色、水平,并在区直机关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创造、展示*魅力文化。五是做好基层自发的自娱自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的扶持引导工作,计划全年现场指导、辅导达到15场。

4.着力特色文化培育,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一是以培育区域特色文化为重点,全区14个乡街争取年内每家培育文化体育特色村、特色社区和特色户各一个,全区累计达到35家。二是创新文化思路,以展示*风貌的优秀文艺作品、文化成果参与全国先进地区的文化交流。三是在培育我区文化精品的基础上,提高我区在各级各类交流、竞赛活动中的竞争力影响力,不断扩大我区对外的影响。

5.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继续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同时采取措施对区域内现有文物进行保护和维护。

6.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工作

在广泛普查的基础上,完成“123”目标,暨争取利用2—3年时间,有1个项目进入国家保护名录,有2个项目进入省级保护名录,有3个项目进入市级保护名录的工作目标。2009年,争取“何钧佑锡伯族民间故事”(长篇)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7.扶持发展文化产业

继续扶持发展“关东情大剧院”演艺市场。创新其服务形式,使其在辽沈大地具有一定影响力。同时大力扶持“红太阳”餐饮文化等新兴业态,并使其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加快发展步伐。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思路,精心培育、重点扶持等手段,使我区文化产业逐步形成持续发展态势。

8.强化规范文化市场的管理

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实行岗位责任制,强化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和稽查工作,持续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净化和繁荣我区文化市场。

9.继续全面进行文化队伍建设

着重培育专业文化干部队伍,培养发现文化精英人才。利用文体局文化骨干培训室,创设文化骨干培训班,培育基层文化干部和文艺骨干,计划全年培训4期,培训人数200人次。

10.广泛开展各类体育活动

一是全面抓好竞技体育工作。以强化我区业余体育运动学校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体育后备人才点校的建设工作,完成每年向市级体育单位输送40名以上后备人才、省级体育单位输送30名以上后备人才的目标。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侧重抓好丁香湖第二届龙舟赛、浑河晚渡迎春长跑等群众体育赛事。三是全力办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第五届后确定*区为承办单位),以运动会为契机,展示我区全民健身的成果。四是加大社区、村屯户外休闲广场体育健身器材的配备、安建工作,年内覆盖率达100%。五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建议在区中心区域建一座具有一定规模和形象的大型全民健身中心,使其成为我区体育建设工作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体育品牌。六是继续承办好*市第六届少儿举重比赛和辽宁省第二届县区少儿举重比赛。七是积极参加辽宁省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每年一届),以及*市第三届农民趣味运动大会的各项赛事活动。八是积极参加*市第二届奥林匹克节系列活动,争创国家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培训基地或单项培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