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革与管理工作计划

时间:2022-03-01 10:04:00

导语:企业改革与管理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企业改革与管理工作计划

“*”以来,全市企业改革管理工作以党的*、*届三中全会、*届四中全会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优化服务,创新工作,改革与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主要工作总结

(一)目标完成情况

1、企业改制:*年完成市属企业改制36户,完成县区属企业改制50户。“*”期间,累计完成市属企业改制193户,完成县区属企业改制575户。全市地方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面达95%。

2、品牌建设:到04年底,全市共创“*名牌产品”23个,省著名商标30件;全市销售超亿元品牌产品累计达37个。*年新创中国名牌产品1个,预计新创“*名牌产品”6个,新创省著名商标10件;销售超亿元品牌产品累计达40个。

3、信用担保:截止目前,全市信用担保机构户数达33户,注册资金共计1.64亿元,担保资金达1.9亿元,累计担保贷款14亿元。

4、做大做强:截止去年底,11户重点企业集团销售超10亿元企业达5户,预计淮钢75亿元,烟厂40亿元,清江石化33亿元,韩泰轮胎23亿元,华能电厂17亿元。

(二)主要工作

1、攻坚克难,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改革。*年市属企业改制动员大会以来,全市企业改革工作坚持以产权制度为核心,以“四到位一保障”为标准,努力克服改制企业成本缺口多,稳定压力大,宏观环境严等矛盾,积极创新,开拓思路,不断加大组织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改革。一是加强对改制工作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在指导企业改制过程中,针对企业规模、资产质量和运行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因企制宜,一企一策,认真研究制定企业改制方案,力争使每户企业改制方案做到切合实际,符合政策、维护稳定、有利发展。对改制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和改制过程中难点热点问题,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听取多方面意见,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及时协调解决,为加快市属企业改革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突出改制重点,抓住主要矛盾。企业改制,筹措改制成本是关键。我市在指导企业改制过程中,紧紧抓住改制成本这个“牛鼻子”,把筹措成本作为各项改制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严格把好企业清产核资、审计评估、核销剥离等重点环节,保证国有集体资产不流失。另一方面,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争取改制专项基金和系统内调剂资金,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加大对企业土地资产收购储备处置力度,并将筹措改制成本与企业开放式改制、金融债务打包、清收企业债权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全方位加大筹资力度,解决企业改制成本不足问题。三是进一步规范改制操作程序。按照国务院、省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要求,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我市制定并认真执行审计评估机构招标制度、评估结果公示制度、改制方案专家论证制度、职代会审议制度、改制政策定期宣传制度、股权上市转让制度、产权出让收入统一管理制度等九个方面的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市属企业改制工作的规范化,使“阳光操作”和“三公”原则落到实处。四是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改制过程中,我市认真落实职工对改制的知情权,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学习宣传活动,对改制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宣传解释,使职工了解政策,提高认识,增强改革承受力;对企业清产核资、审计评估和安置费、补偿金测算结果进行公示,保证每位职工都了解企业资产状况和自身的经济权益情况。认真落实职工对改制参与权,保证改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等过程有职工参与,并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职工身份转换和分流安置方案要经过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并支持和鼓励职工对企业改制工作献计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职工参与改制的热情。认真落实职工的经济权,将职工安置费和经济补偿金具体测算到每一位职工,其对应预留资产按照“人走付帐、人留汇帐、退休不算帐”的原则,在企业资产处置时予以明确;对理顺职工劳动关系费用的资产实行保全制度,企业不得擅自处理;督促改制企业及时足额交纳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对已进改制成本的职工欠新、集资等费用补发给职工;对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福利基金、工资基金结余等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进行处置。五是督查指导县区属企业改革。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明确各县区年度企业改制目标,并将企业改制任务纳入各县区“4221”工程目标和经贸工作目标进行考核,深入各县区督查指导企业改制工作,按月跟踪统计县区属企业改制进度,召开改制过堂会,督促各县区严格改制标准,规范改制程序,完善工作组织,推进改制进度。

2、创新管理方式,促进职能转变。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树立大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式,理顺管理职能,强化目标管理,引导企业管理,促进管理工作科学化。

完善目标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委“4221”工程目标、各县区、各部门经贸工作目标和重点企业社会贡献目标三大目标责任体系,并以三大目标统揽全局,突出工作重点,明确工作导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各项具体指标,明确各地、各部门、各重点企业年度工作目标和发展目标,落实各项指标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按月跟踪统计各指标完成情况,定期分析目标序时进度,协调解决目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引导企业管理方面。在企业改制的新形势下,认真转变政府职能,变参与为服务,变指导为引导,督促企业加强基础管理,突破管理薄弱环节,积极推广使用现代管理方法,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一是开展企业品牌建设活动。将品牌建设工作作为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树立企业形象和开拓市场的重要手段,从品牌开发、品牌策划、认定宣传、政策扶持等方面加强对企业特别是重点骨干企业的品牌培育。为了加大对名牌战略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市政府成立了名牌战略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副市长李荣荣同志任组长,市经贸委、发改委、质监局、工商局等24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并在市经贸委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在质监局设立市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在工商局设立市知名商标认定委员会,在科技局设立技术开发委员会,在市委宣传部设立品牌宣传委员会,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领导体系和工作体系。并出台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和《*市名牌战略实施纲要》,在商标注册、广告宣传、名牌奖励、要素配置等方面进行扶持和激励。二是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引导企业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管理方法,认真落实国家信息产业部等部门《关于大力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意见》,组织企业学习海尔集团、联想集团、斯达公司等企业管理信息化经验,鼓励企业积极采用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绩效管理等综合性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三是开展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组织企业参与省市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的评比,引导企业加强企业管理,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组织企业参加省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比。

3、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为了解决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以来,我委认真贯彻国家、省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努力加大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力度。一是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根据我市中小企业发展趋势,我市及时提出全市“*”信用担保工作目标,即到“*”末全市担保机构力争达30家以上,注册资本总额达1.5亿元,基本形成市、县、乡三级信用担保网络。为了实现全市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目标,我市将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列入各地、各部门4221工程目标和经贸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并在组建户数、担保规模、财政扶持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加快全市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多渠道筹资,壮大担保规模。为了加快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设步伐,我市放宽担保行业准入领域,降低行业门槛,鼓励各种资本进入担保领域。要求各级财政在年度预算中设立信用担保专项基金,用于担保机构先期投入、增资扩股和代偿损失补贴,并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吸引社会法人团体、外资、民间机构、民营企业和自然人等共同出资,组建非营利性、商业性和互助性担保公司,有力地促进了各级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目前,我市信用担保机构中,各级政府投入占20.8%,民间资本占79.2%。先后争取省级担保资金3600多万元。信用担保机构投资主体多元化,对扩大信用担保规模、拓展信用担保业务、增强担保行业活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运作水平。要求各担保机构按照《公司法》的要求,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制定公司章程,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三会一层”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各负其责、相互制衡、监督有效、协调运转的工作体系。努力加强内部制度建设,采取更加灵活的机制,建立健全资信评估、保前调查、项目审核、合同把关、保后跟踪等操作规程,严格反担保措施。先后组织4批近50人参加国家、省举办的担保业务培训班;组织骨干担保公司与省担保公司洽谈、签订联保、互保协议,提高了我市担保机构的运作水平。

4、实施大企业战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以来,我市进一步贯彻“抓大放小”工作方针,努力实施大企业战略,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的意见》,选择11户资产规模大、主营业务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企业作为我市做大做强的重点,督促重点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调整结构,加大投入,努力推进企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一是制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思路。根据11户重点企业现有规模,运行状况和自身特点,与企业一道科学制定做大做强方案。明确淮钢集团要以大投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通过技术创新,发展特钢、优钢,建成全国重要的特种钢生产基地;淮阴卷烟厂要进一步加强产品结构调整,通过品牌建设和开拓市场,把优质卷烟做大做强,同时要根据国家烟草行业政策,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和资金优势,推进行业内的资产重组,壮大经营规模;清江石化要继续发展特种油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品,通过产品特色化、规模化、高科技化,来争取增加原油计划,提高加工量;韩泰、华能、安邦、淮化等企业也要努力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做大规模,做强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发展步伐。力争到2007年,全市实现销售超100亿元1户,超50亿元3个,超10亿元8个以上。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加快方案实施。在做大做强工作中,我委始终要求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项目投入和资产重组为重点,在壮大规模的同时,努力开拓市场,强化管理,提升技术水平,从而达到做大做强。近几年,淮钢、华能、韩泰等企业先后新上淮钢“*”技改工程、华能二期工程和韩泰子午轮胎等项目,对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发挥了根本性作用;安特汽车公司、*华尔润公司、华新集团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引进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企业发展后劲得到了较大提高,为做大做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重点扶持,加强激励。我市充分利用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现有优惠政策,在技改贴息、国债项目、专项计划、资金支持、税费减免等方面向重点骨干企业倾斜;对重大技改项目,重大重组项目实行重点扶持和激励;对完成年度社会贡献目标和发展目标的重点企业实行奖励,对完成“*”做大做强目标的重点企业集团给予重奖。

二、“*”主要目标及工作

(一)主要目标

1、做大做强:实现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12户,其中,超100亿元企业1户,超50亿元企业2户,超30亿元企业2户。

2、品牌建设:创中国名牌产品2-3个,中国驰名商标2-3件,省名牌产品35个,省著名商标40件;销售超亿元品牌产品达60个以上。

3、信用担保:全市组建担保公司累计达40个,注册资本总额达4亿元,担保资金总额达5亿元,新增担保贷款40亿元。

4、资产重组:市直重点工业企业完成重大资产重组项目6个,涉及重组资产30亿元以上。

(二)主要工作

做大做强方面,一是调整做大做强企业。以“*”末预计销售超10亿元为标准,初步设想将11户调整为12户,其中,争取2-3户企业列入省重点扶持。二是加强扶持和激励。设立大企业发展基金,对12户做大做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对完成年度做大做强目标的企业进行奖励。并在土地、税收、资产重组、技术创新、生产要素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三是做好基础工作。帮助做大做强企业制订“*”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主要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品牌建设方面,重点是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和《*市名牌战略实施纲要》,引导企业增强名牌意识,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广告宣传,认真策划包装,并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部门支持。

信用担保方面,一是通过政府投入、吸引民资、争取省担保资金三个渠道扩大担保能力,力争“*”末,全市担保资金比*年翻一番,市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达8000万元,县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超2000万元;二是通过加强内部建设和人才培训,使担保公司成为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服务高效、运作规范的市场经济主体。

资产重组方面,将重组作为企业深化改革、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发挥现有优势,主动嫁接重组,努力实现规模做大、机制创新、技术进步、管理水平提高。“*”期间要重点做好淮钢集团、安邦电化、清印集团、清拖集团、清棉集团、金凤集团和新华印刷等企业的资产重组工作,利用外来资本、技术、品牌、市场等要素,促进这些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

三、明年工作打算

1、根据省扶持大企业集团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修改完善我市培育大企业集团的政策意见,加大扶持和奖励力度,不断促进我市企业做大做强。总结“*”做大做强工作,表彰“*”中做大做强工作先进单位和企业。制定“*”全市做大做强工作规划。

2、按照《*市名牌实施纲要(*-2010)》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大宣传和培育力度,策划包装淮钢集团、清江石化、卷烟厂、今世缘酒业和金石集团等企业申报国家级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在今年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争取实现更大突破。

3、根据市担保会议的部署,统筹规划全市担保体系建设工作,引导更多的资金进入担保行业,组织行业间的交流与学习,不断提高我市担保行业运营水平。争取市级担保机构注册资金达到5000万元,县级担保机构注册资金达到1000万元,新增担保贷款3亿元。

4、加快清印、清拖、安邦三户企业的重组进度,加大有关问题的协调解决力度,力争明年外资进入,新企业挂牌;加快清棉、新华印刷等企业的招商进度,争取明年上半年签定重组协议,下半年进入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