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会发展计划
时间:2022-11-04 03:14:00
导语:国民经济和会发展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按照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要求和部署,深入实施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
**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其中地方工业性投入增长12%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其中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7%;
——财政总收入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
——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以上,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5.3%;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下降3.7%,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下降3.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
——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6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各地、各部门在今年计划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按照市委提出的“好中求快、全面协调,稳中求进、惠民富民”的总体要求和经济工作的五个重点,扎实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
继续开展“项目推进年”和“企业服务年”活动,组织实施“亿元项目攻坚活动”,确保先进制造业投资比重达到75%以上。加快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成土地整理5万亩、土地开发5000亩和建设用地复垦5000亩,尽最大努力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工业用地公开出让、竣工复核验收制度,努力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加快推进“二三三”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国家级3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力争达到27%。扎实推进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抓紧规划建设南太湖高新技术产业园,继续推进与中科院、中电十五所等大院大所的科技合作,进一步发挥地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组织开展“千家争名牌、万家创品牌”活动,力争新增驰名商标1件、中国名牌产品2只、国家免检产品5只以上。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加强对明星企业、重点骨干企业、优质企业的培育,加大企业上市推进力度,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2家。深入实施“千家成长、万家培育”工程,积极推动传统家庭工业向现代家庭工业转变,不断提升块状经济发展水平。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深入推进省级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大力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基地,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拓展一批农产品市场,发展一批专业合作社,培育一批农业品牌,建成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个,新增年销售额超千万元农业龙头企业20家。充分发挥浙江大学与我市共建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的优势,抓好签约项目落实,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和监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180万亩以上,新增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30只。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的力度,财政新增的社会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村的政府投资和土地出让金三个增量高于上年水平,完善多元投入、广泛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机制。编制完成市及县、区新农村建设规划,扎实推进“一县十镇百村”重点区域的实验示范试点和55个欠发达村的重点帮扶工作。推进农村公路、城乡公交、电力、供水、邮政、信息、电信、广电“八大网络”的建设和改造,加快基础设施向自然村延伸和村际互通。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完成30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建设和100个行政村全村整治。加快推进老虎潭水库、合溪水库建设和大钱港整治,深入实施农民饮用水、河道清淤工程,完成饮水工程10项、河道清淤700公里。实施“百千万”人才培养项目,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0万人。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深化农村金融体系、土地流转机制等改革,积极推进“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加快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改革。完善村民自治,加强“民主法治村”建设。
三、大力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完成合同外资18亿美元以上,实到外资8亿美元,力争8.5亿美元,实到市外内资65亿元。把提高外资质量与优化产业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招商力度,更加重视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认真组织好赴日本、美加、香港的招商活动,办好第四届国际湖笔文化节暨南太湖经贸洽谈会。按照集聚、集群、集约的原则,大力推进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建设,进一步增强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继续做好省级开发区扩容准备工作,加大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申报后的衔接力度。加快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提升纺织品、服装等传统出口产品档次,提高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推进外贸品牌建设,争创中国出口名牌产品2只。完善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认真做好应对服务工作。强化进口导向机制,积极鼓励能源、原材料和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进口。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引导和支持企业到境外开发资源、开拓市场。深化“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推进区域交流与合作。
四、着力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切实加强城乡科学规划与建设,完善规划体系,提高**中心城市和德清、长兴、安吉三个中等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水平,重视中心镇、小城镇的建设与管理,加快构建空间布局合理、梯次有序、协调发展的市域城镇体系。组织实施“双百亿工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确保申嘉湖高速公路**段和杭长高速公路一期建成运营,实现县、区全部通高速。推进杭湖宁城际轨道和申嘉湖高速公路练杭段、杭长高速公路二期建设及湖嘉申航道**段、长湖申航道浙江段改造,抓好铁路“三线一枢纽”、天荒坪二抽水蓄能电站、川气东送**段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争取湖苏沪城际轨道列入长三角区域规划。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推进南太湖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建设,重点抓好滨湖景观大道、国际会展中心、太湖明珠、西山景区等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完善中心城市交通网络结构,加快建设“五路五桥”骨干工程。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加快推进步行街区建设,启动衣裳街区修缮和改造,实施“两横三纵”路街改造。加强城市供电、供气、给排水、防洪、人防、通信、公交、环卫设施建设,中心城市新增绿地面积120万平方米以上。结合“城中村”改造,加大对城市建设环境的治理力度,建立和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创新,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筹资机制市场化。实施“五维护五整治”工程,推进“城管进社区”,推行“数字城管”新模式,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美化家园活动,认真做好国家卫生城市复评迎检工作。
五、全力推动服务业扩张升级
以南太湖开发建设为龙头,加快“三带十区”景区景点建设,重点推进太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度假项目、南浔古镇保护与利用项目等,积极推进高星级宾馆饭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太湖、山水、生态、文化”特色,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发展国内长线旅游和入境旅游,加快提升以“农家乐”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接待国内旅游人次增长12%,入境旅游人次增长30%,旅游总收入增长15%,门票收入增长25%。按照全市“一加九商贸中心”空间布局,积极培育建设现代商务区、城市商业圈和特色街区。加大商贸企业培大育强力度,支持商贸重点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市场、做优品牌,积极引进国内外商贸大企业、大集团。保护和弘扬商业“老字号”,办好第三届中国粽子文化节。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加快改造农村商贸流通网点,深入实施“乡镇连锁超市、村级连锁便利店”工程,村级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加快商品交易市场改造和提升,促进市场与产业协同发展。扎实推进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完善仓储、配送、信息等服务平台,加快物流业发展。有序发展房地产业,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社区服务等行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六、切实加强节能降耗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
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完善考核体系和监管机制,确保节能降耗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坚决执行产业导向政策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上加强对能耗和污染的控制。依法关停一批高能耗、重污染企业,限期淘汰一批不符合能耗标准和环保要求的设备及工艺,完成32座粘土砖瓦窑的拆除工作。突出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建材、印染、电力、轧钢、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以及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企业,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监管。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认真抓好试点示范工作,确保3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启动实施市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工程。大力实施“1122”生态建设工程,全市编制完成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德清县争创全国生态县,新增20个市级以上生态乡镇、20个市级生态村。深化“225”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加强对重点监管区和重点污染企业的整治与监管,继续推进矿山整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完成90个规模畜牧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加大水域保护力度,编制**市区和中心城市水域保护规划,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配套管网建设,**中心城区和全市中心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78%和60%以上。加强燃煤电厂、热电厂脱硫设施建设和运行监管,确保脱硫效率。加快推进垃圾焚烧厂、医疗固废处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七、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积极建设和谐文化,增强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意识,形成人人知荣辱、促和谐的良好局面。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调整城市社区规模,推进城市社区事务中心建设和农村新社区建设试点。开展社区干部教育培训,确保中心城区50%以上的社区工作者获得资格认证。加快实施文化大市建设“八大工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促进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业发展,积极建设中国法律史文化教育基地。巩固提高十五年基础教育水平,重视和加强学前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着力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加大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大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实施职业教育“五大工程”,加快推进浙江信息工程学校、**艺术与设计学校迁建。切实提高地方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实施高教园区东扩配套工程。支持民办教育规范发展,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加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引进各类人才1万名以上。切实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启动实施社区医生定向培养计划,着力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运作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新途径、新办法,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为争创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城市打好基础。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积极探索和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推进市民健身中心建设,深入开展迎奥运全民健身运动。强化“平安**”创建工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生产监管。以农村为重点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加强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和防控,及时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认真贯彻国务院信访条例,坚持领导干部约访、下访、接访制度,积极有效地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对青少年、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的防范力度。深化拓展“456”民生工程,确保当年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确保完成十个方面的为民办实事项目。
- 上一篇:人民检察院工作汇报一
- 下一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