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十

时间:2022-11-02 07:18:00

导语: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十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县**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谋划“十一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积极应对国家“双稳健”、“双闸门”等宏观政策的实施,紧紧围绕县第十四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统揽,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呈现出“经济运行好、投资增长快、改革推进顺、人民实惠多”的良好发展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7.9亿元,同比增长12.5%(下同),为计划的100.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3.8亿元,第二产业完成29.2亿元,第三产业完成24.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4∶43.0∶36.6,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明显提高,“二三一”产业格局进一步协调发展。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1亿元,增长43.8%,为计划的103.0%。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1亿元,增长32.0%,为计划的113.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2亿元,增长24.8%,为计划的108.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0.0亿元,增长14.7%,为计划的113.6%。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8333元,增长10.0%,为计划的10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83元,增长11.7%,为计划的105.9%。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未超过4%的计划;城镇化率达到29.3%,提高1.8个百分点,为计划的99.4%。

(一)经济高位健康运行,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村经济增产提质。“一免三补”等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粮食总产量达到47.3万吨,增长3.0%;肉类、油料、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分别增长2.5%、9.0%、14.0%、12.0%、10.0%。“三百工程”进展顺利,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三大示范区”建设推进力度加大,五大产业快速发展,六大特色基地不断壮大,农业产业化提速提质,新培育部级专业合作社1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龙头企业9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8家。“经济强镇”工程深入推进。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6231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业科技服务和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禽流感、人—猪链球菌防治工作扎实有效,土地综合治理、多经基地、农业生态工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强势推进,农网二期及西部完善工程加速建设,濑溪河大灌区续建配套四期工程推进顺利;农田水利建设累计完成投入约1亿元,整治维修各类水利工程2122处,其中整治病险水库6座,修复水毁水库5座,治理水土流失64处,面积24平方公里,解决0.6万人的饮水困难,恢复改善灌面2.2万亩,新增节水灌面0.9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面积2.0万亩,新修桥梁1座,栽植绿化苗木56万株,新增、改善灌面1万亩;完成退耕还林0.4万亩,荒山造林1万亩,四旁植树187万株,实施天然林保护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7.3%;新建沼气池1840口,改节柴灶1500户;扶贫开发工程顺利展开,投入扶贫资金953万元,开工建设项目23个,新修、改造扶贫公路90公里,消除贫困人口3500人。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认真贯彻《县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工业强县战略加速实施。经济总量快速扩张,规模以上企业新增15户,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158,成为推动全县经济的主导力量。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园区新入驻企业3户,企业总数达到148户,初步形成了产业聚集、布局合理、效果显著的园区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同步发展,外贸出口企业和三资企业实现自营出口创汇443.7万美元,同比增长9.6%;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达到14290户,新增1208户。

第三产业提档增速。消费升级升温:城乡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强,汽车、教育、信息服务、旅游、医疗保健等消费热点逐步形成,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日显突出;商业业态调整步伐加快,物流配送逐步兴起,连锁店、超市、县城中心商圈快速发展,新增商业网点面积8.7万平方米,丁家坡综合农贸市场成为全市郊县第一家农贸超市,五金市场进入全市商贸市场前20强。旅游特优并进:以**石刻为中心,玉龙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水湖为纽带的旅游市场广泛拓展,基本完成“旅游发展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全年共接待旅游者120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10.6万人次,同比增长40.4%),同比增长14.1%;实现旅游总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18.8%;《**旅游开发项目总体规划》、《**石刻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旅游规划通过审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申报工作进展顺利;**石刻旅游影视文化区建设项目与市广电集团正式签约,华地王朝酒店、宝顶旅游文化广场二期工程、石刻基础设施一期国债等旅游项目顺利启动;成功举办首次**石刻国际学术研讨会及**、成都、西安旅游推介会,圆满完成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嘉宾考察接待任务,提高了**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金融业成绩喜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42.3亿元,增长18.9%,其中:居民储蓄余额34.3亿元,增长17.1%;贷款余额16.2亿元,增长5.9%,银政、银企合作取得新进展。

(二)投资稳健协调增长,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明显。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善投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的意见》、《**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暂行办法》等政策法规,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结构,促进投资稳定增长。按照“开工一批、续建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全年确定了75个县级重点项目,其中开工续建50个,完成投资14.1亿元,成为投资主渠道。白仙路(南环二路)棠香段、县城电网改造、农网二期西部完善工程、县文化艺术中心、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江苏旋力集团迁建等项目顺利开工;龙玉路扩建、县城供水管网改造二期工程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濑溪河(龙水段)综合整治等项目按年度计划全面推进。25个前期工作项目加速推进,白仙路(南环二路)龙岗段及隧道工程分别签订了建设协议,“公安三所”迁建项目进场平基;濑溪河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正编制可研报告,玉滩水库扩建工程、成渝高速公路辅助通道(渝大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积极推进。

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规划编制工作力度加大,《**县城市总体规划》、濑溪河流域和小安溪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整治规划通过市政府审批,完成了邮亭和宝顶城镇总体规划、**工业园区控制性详规。重点工程建设推进顺利,党政办公中心、石壁文化广场、城市雕塑等工程全面竣工,城区路面改造、路灯安装等项目基本完成,龙岗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科技教育城(一期)等项目抓紧建设。城镇房屋竣工面积51.5万平方米,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县城,龙水镇被列为全国首批发展与改革小城镇试点镇,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规划扎实推进。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编制,并呈报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办公室加强对接;《中共**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经县委全委会审议批准行文实施;13个专项规划和10个区域规划(初稿)全部编制完成,其中《**县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通过县政府批准。同时,根据市发改委的要求编制上报了《农村公路改造规划》、《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煤炭资源开发规划》、《中医药发展规划》、《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县域河流综合治理规划》、《**石刻保护》等单项规划,包装策划了“十一五”重大项目55个,总投资约227亿元。高度重视与市“十一五”规划的衔接,**石刻旅游、锶盐加工、五金铸造等重点产业和玉滩水库扩建工程、**三环高速公路(**段)、成渝高速公路辅助通道(渝大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进入市“十一五”规划,为“十一五”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改革开放进一步加强,内引外联实效明显

改革工作迈出新步伐。制定出台了《**县投资体制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实行了政府投资审批制,企业投资核准制、备案制,投资审批立项较往年减少85%,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方便了业主。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粮油公司加入**粮油集团,跃进煤矿改制顺利实施,国有商贸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全面落实农业税全免政策,农业服务体系、水利等改革稳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推进,文化、国土、环卫、粮食等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融资“瓶颈”获得突破进展。金融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组建了县金融工作协调小组,建立了金融联系会议制度,银政、银企合作不断加强;与市开发银行的合作全面展开,正式签订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和中小企业贷款合作协议,首期获得政府综合授信贷款2.6亿元(其中白仙路一期工程0.8亿元,科技教育城一期工程0.5亿元,工业园区一期工程1.3亿元)和中小企业授信贷款1亿元,长安永昇技改和兴业船舶改造项目,已批准贷款额度2400万元;与市商业银行的合作顺利推进,双方基本达成意向,将在我县设立市商业银行分支机构。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明显。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强化招商意识,落实招商政策,采取“集团、定点”招商等方式,全年共引进有一定规模的项目36个,协议资金48亿元,到位资金5.1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四)和谐社会构建良好,人民群众实惠增多

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实行粮食直补、良种直补、农机直补、培训直补等惠农政策,农民直接得实惠4500万元,人均政策性增收近60元。就业和再就业工程成效显著,全年新增就业岗位4526个,指导和帮助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2543人。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在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基础上,相继启动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企业276户,参保人员20369人,养老保险新增扩面2065人,基本养老保险金发放430.6万元,发放确保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了100%;失业保险参保单位265户,参保职工20012人,新增享受失业保险492人,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291.2万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1359人;工伤保险参保企业及个体户达423户,参保人数达15049人;城镇居民低保发放806万元,惠及99649人次。

群众享受公共服务增多。大力实施“六大民心工程”,积极实施了农村改水改厕、农村“六小”工程、中小学危改、18个乡镇卫生院改造、农村公路建设等一批关系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项目,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基层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平安**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全县社会安定。

各位代表!**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我们更清醒地看到,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合理;特色经济优势不明显,缺乏骨干支撑;资金、土地、能源等要素制约进一步凸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不够,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构建和谐社会任重道远。

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年,是本届政府五期任期目标四年完成的冲刺年,又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善抓国内经济处于高位平稳发展时期和稳定的宏观政策提供的良好发展大环境、沿海地区“民工荒”的出现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门槛”有所降低而务工收入增加、近几年固定资产投入(特别是工业投入)增长较快,催生了以新型工业化为特征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动力不断增强等重大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有效应对农产品遭遇生产成本上升而销售价格下跌冲击使农民增收面临困难、国家发行国债减少给争取中央及市里支持的难度加大、社会发展滞后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较多(特别是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形势严峻)等挑战,知难而进,乘势而上,未雨绸缪,奋力推进经济社会的既好又快发展。

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十一五”规划和全县**年的发展实际,建议**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为: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学习型、创新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社会发展滞后问题逐步缓解,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化率提高1.5百分点。

——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三、坚持五个“两手抓”,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实现**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必须切实把握宏观调控给加快发展带来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十一五”规划实施为统揽,坚持五个“两手抓”,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做大投资总量,活跃商贸流通,深化体制改革,强化招商引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一)坚持一手抓总量扩张,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一手抓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努力壮大工业经济。唱响工业主旋律,打好工业牌,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不断做大总量。一是努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按照“打基础、树形象、拼招商、增效益”的总体要求,紧紧抓住“工业园区发展年”契机,切实加快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道路畅通、厂房标准、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新型工业园区;启动好与市开发银行综合授信一期项目,推动一批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小的税源项目向园区积聚。二是切实推动产业快速发展。按照“提速发展、提升档次、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要求,着力发展锶盐化工、五金铸造、汽摩配件、农副产品和旅游产品加工、建筑材料五大产业;做好锶矿的勘探工作,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延长锶盐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发挥“中国西部五金之都”的名片效应,提高五金制造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利用地缘优势,做强汽摩配件和机电产业,建设汽摩配套产品基地;突出优势,加快发展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和旅游产品加工,拓宽产业支撑渠道;着力培育“龙头”、“明星”企业,重点推动红蝶锶盐、江苏旋力、兴业船舶、长兴板簧等企业快速发展。三是认真抓好品牌创优。切实做好“十大五金品牌”的评选工作,争创“名牌产品”、“知名品牌”、“驰名商标”,努力提高工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切实推动农业发展。坚持把“三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继续推进“三百工程”,加快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整步伐。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加速发展三大示范区、五大主导产业、六大特色基地,实现龙头带基地、产业促增收;坚定不移地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之路,积极做好黄金梨、荷莲、黑山羊等优质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绿色食品的发展壮大和认证工作,培育一批名特产品,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品牌农业、创税农业。努力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加快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提高科技转化率和贡献率。大力实施“三电合一”、“农网广播”、“移动农网”等工程,提高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玉滩水库扩建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实施上游水库和龙水湖水库病险水库整治、濑溪河大灌区续建配套、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节水灌溉、分散式人畜饮水、退耕还林、生态家园、乡村道路等工程,不断改善和优化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强力做特做优旅游。坚持“依托大集团、规划大手笔、开发大气魄、促销大力度”的工作思路,以重点项目建设为突破,以**石刻为龙头,整合旅游资源和开发旅游新品,打造中心景区,做响核心品牌,把石雕、五金、美食、农家、民俗、宗教等地方特色文化融入**旅游,增添游览的娱乐性,延长游客驻留时间。加快编制并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完成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建立南方石质文物保护中心和世界遗产动态监测示范点申报工作,切实加强石刻保护。加快推进华地王朝酒店、**石刻旅游影视文化区等项目建设,加速开发森林旅游、水上运动、温泉度假等旅游新品,突出**石刻旅游主题形象宣传和促销,拓展客源市场。力争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8%。

(二)坚持一手抓重点项目,做大投资总量;一手抓商贸流通,促进消费增长

继续强化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主动力地位,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充实完善重点项目库。结合“十一五”规划编制,重点策划储备一批既是国家支持又是县域发展需要的项目,特别是缓解“瓶颈”制约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经济增长的产业支撑项目、生态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项目、生态人文旅游及石刻文物保护项目、文化卫生、教育科技等社会事业项目。倾力抓好开工、续建项目。**年计划开工、续建项目50个,总投资额261亿元,当年完成投资16亿元,力争白仙路(南环二路)龙岗段及隧道、农村公路、“公安三所”迁建、市粮食职工中专学校、生态县建设等25个项目如期开工,并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确保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龙岗污水处理厂、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发挥效益。加速推进前期工作。牢固树立“舍不得投入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就不可能获得国家支持”的理念,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全县“一盘棋”的思想和“谁主管、谁牵头”的原则,积极落实班子、人员、经费开展工作,协同配合,纵横推进,尽力将工作做到随时可以对接国家政策及时实施的程度,重点做好成渝高速公路辅助通道(渝大高速公路)、**三环高速公路(**段)、玉滩水库扩建、沪蓉铁路客运专线(**段)等项目前期工作。强化项目监督管理。坚持和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进一步发挥县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牵头抓总,统揽协调”的职能作用,严格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认真开展国债资金稽查和重点项目督查工作,确保重点项目进度和质量。

高度重视消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着力发展商贸流通。继续抓好八大重点市场的培育壮大,加快商贸业态调整,引导消费观念转变,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全面激活商贸人气,不断增强消费动力。加快“农改超”步伐,完善龙水、邮亭、万古三个示范性商业中心区建设;发展壮大邮亭粮油批零市场,建设盐业物流配送中心。积极发展中介服务、医疗保健等现代服务业,拓展新的消费领域,扩大消费;完善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农村消费升温。稳定发展房地产业,促进房地产消费;开展各类技能培训,扩大教育消费;规范和发展文化市场,促进文化消费。

(三)坚持一手抓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一手抓内引外联,强化招商引资

继续深化改革。加强法制型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度;规范行政审批,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积极推进行政决策和政务活动的科学化、民主化、公开化,完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创建责任型政府;积极探索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和委托执法,建立责任化、人性化的行政执法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认真执行《国务院关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县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强化政府性投资管理,扩大企业投资自主决策权,进一步规范国债和政府资金的划拨、使用行为,完善非政府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建立投资决策责任制,积极推行项目“代建制”、“公示制”和重点项目“后评估制度”,规范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和政府担保管理。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投资发展农业、水利、教育、社会公益等项目,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加强与县内外金融机构的合作,密切银政、银企关系,创新合作方式,努力寻求金融机构的更大支持,重点做好与市开发银行的开发性合作协议的落实等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速建立公益性与经营性相分离的农技服务体系,继续推进水利及农业场站改革和供销社“两社两化”工作,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活力。完善乡镇卫生院集中统一管理制度,强化乡村两级卫生组织建设;加快文化体制改制步伐,积极培育文化市场竞争主体,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继续坚持招商引资战略不动摇,在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营造富商、亲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加强招商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招商业务水平,逐步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招商引资队伍。千方百计破解土地等瓶颈制约,紧紧围绕“十一五”发展目标任务,精心策划包装项目,充分利用各种节、会等平台,采取定点、集团招商等新方式,全力招商,力争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入驻**。强化签约项目跟踪服务,促其及时落户、如期开工投产达效。

(四)坚持一手抓城镇化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一手抓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充分发挥城镇的载体作用和聚集功能,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加大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力度,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合理布局产业,打造和谐人居环境,推动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4万人,培训6000人。抓紧龙水镇、宝顶镇的风貌设计,尽快启动川东特色民居建设工作。加速白仙路(南环二路)建设,加快房地产业发展,保持房地产业的投资强度。强化县城饮水安全保障、宝顶古镇开发、濑溪河和小安溪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努力营造“天蓝、地绿、水清、居佳”的生态**。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统筹城乡市场、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选择有一定基础的2—3个村进行试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开。着力完善农村社会组织框架,以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业服务体系建立为载体,逐步改变一家一户、分散居住的传统农村社会组织结构,逐渐形成组织化程度高、相对集中的现代农村社会组织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优势农业集中连片、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重要农产品分区布局”的发展思路,走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的发展道路,突出特色,农工连接,科学循环,加速打造农业品牌,构筑农业农村经济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农村交通、生态家园、能源、通讯、广电、人饮、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强化农村的公共服务,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努力解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问题。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千方百计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绿证”及农民培训等载体作用,积极开展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努力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坚持一手抓“十一五”规划编制,谋划长远蓝图;一手抓构建和谐社会,统筹社会发展

在本次会议通过的《**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指导下,及时修改完善23个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待组织有关方面评审后,分别批准实施;强化规划的统揽约束地位,严格依规划办事,严肃执行规划,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跟踪落实已呈报的重点项目,努力推进全县重大基础设施、特色产业、重要资源开发、社会事业等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确保“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

统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科普宣传培训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加强中介服务与科技合作,提升县域特色产品竞争力。实施好“511”名师工程,以“创重争优”带动全县教育整体发展;全面实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考核评估监控体系,努力提高教育质量;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危房改造和远程教育建设,力

争科技教育城(一期)工程投入使用;严格执行“两免一补”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等政策,进一步做好农村贫困学生救助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推进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入开展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以创建带动文化事业发展,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有机融合;加快文化艺术中心、街镇乡文体宣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步伐,巩固和发展文化活动阵地;坚持继承与创新、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继续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积极组织精品艺术演出和文艺创作;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文化市场和互联网建管,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加速广播电视无线数字“村村通”工程建设,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逐步健全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进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完成18个乡镇卫生院国债项目,进一步夯实农村卫生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农村卫生人员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疾病信息网络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不断加强行风建设、医药市场整顿和医疗医药救助,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强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竭力解决民生问题,积极推进社会和谐。继续落实好再就业税费优惠等政策措施,进一步抓好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县、街镇乡、村(社区)三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鼓励民营企业更多地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城镇退伍军人就业。积极引导转变择业观念,帮助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参与市场竞争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确保全年新增就业人员4500人,指导和帮助下岗职工和城镇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2500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抓好社会保障扩面,逐步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问题,推进企业医疗保险工作;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做好扶贫济困工作,完善农村扶贫开发机制,加强贫困地区公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有效解决库淹区遗留问题,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力争全年实现4150贫困人口越温脱贫。继续实施一批就业再就业、生态环保、交通畅通、城镇干道、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民心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十一五”规划实施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统揽,保持昂扬的斗志,奋发向上的精神,攻坚克难,负重前行,为早日实现“国际旅游胜地、生态经济城市”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