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六
时间:2022-11-02 07:15:00
导语: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六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镇概况
**镇位于**县西北部,东邻石刻之都——宝顶镇,南接县城龙岗街道办事处,西连高升镇,西北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接壤,东北毗高坪乡,至东与潼南县五桂为邻,距县城九公里,处于濑溪河上游,全镇幅员面积107.59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3个居委,161个村民小组,农户14900户,总人口6266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456人,耕地面积38126亩。**镇地处中丘,属农业镇,主要盛产水稻、玉米、红苕、油料作物等,特别是“天山米”在市内驰名。**镇文化渊源丰富,有传统的火龙文化和鳌鱼碑的传说。传统生产民间梳、篦、车货、刷子、棕绳、棕垫、席子、蒸笼等竹木制品。**镇交通方便,有大安、中塘两条高等级公路从镇中心横穿而过,是**县西北部的中心镇。
第二节规划目的
“十一五”时期是**镇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因此,编制好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三节规划的依据
1、《行政许可法》、《土地法》、《交通法》、《土地承包法》、《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等法规、政策。
2、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3、《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的意见》。
4、《**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5、《**县交通建设规划》、《**县水资源开发规划》、《**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等其它相关的专题规划。
第四节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年—2010年展望到2020年。
第二章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发展现状
“十五”时期,**镇经济持速、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
快,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未来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从“十五”计划执行情况来看,全镇经济持续增长,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粮食总产量达到28034吨,同比增长3.7%,财政收入达到245.4万元,比上年增长了27.91%,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2.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16元,同比增长5.5%,国民经济进一步繁荣,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发展态势喜人。
2、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坚定不移、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确保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增长。接照建设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大力发展高效农业,2005年建立优质高效水稻示范片1500亩,玉米示范片800亩,“旱育秧栽培”示范片500亩,再生高粱示范片300亩,秋大豆500亩,秋洋芋500亩,在巩固原有产业格局的同时,大力发展生猪、水产、家禽、冬菜、笋竹、水果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黑山羊等新兴产业。2005年建成冬菜和调味品基地2000亩、笋竹700余亩、发展优质瘦肉型猪1万头、水产品10万公斤、家禽10万只、草食牲畜5200头、专业养殖大户5户、建成明月村水果园300亩、转洞村黄金梨基地200亩、双溪村美国獭兔养殖近万只。
3、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及生存条件。2005年,投入资金35万元,新建维修各类水利工程14处、电灌维修和技改20处、治理水土流失0.6万亩、修建人畜饮水池12口,解决了200多人饮水难的问题、完成乡村道路改造30公理,为农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已启动邮电局片区旧城改造工程、完成关圣新村配套工程建设2500平方米、完成三叉路口至矮桥1.1公里泥青路、新修大安路过境下水道300米和龙头街片区下水道100米,加强城区内电网改造、安装路灯70盏、新修镇小教学大楼1500平方米、新建中心卫生院医技大楼2000平方米。完成了城区内通讯设施,广播电视、天然气管道及供水设施改造。全力推进城镇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作,加快了城镇建设的步伐。
4、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科普知识宣传,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广先进实用型技术,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取得实效;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了教育振兴行动,学校布局调查平衡推进,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文化体育、卫生广播电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3‰,投入资金4万余元,建立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2个,有力地促进了人口与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增强。广泛开展“四五”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社区、建设平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确保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第二节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与优势。从国内形势来看,中央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政治稳定、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进入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的新阶段。从**面临的态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日益牢固,加速发展的条件初步具备: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确定,构建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加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广泛推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已进入一个快速变动,不断升级的新阶段,将有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模式的转型。我镇有7个市级特困村,以7个市级特困村全面脱贫为重点,积极争取上级政策优惠和资金、技术、项目的支持。
——中央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市继续推进“三大经济区”建设,**县域特色经济优势明显,为加快**的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着力改善我镇农村居民的居住条件、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县上组团城市的辐射,**将以建设县西部边贸城镇为重点,抓住县上组团城市辐射的发展机遇,着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会大大加快**的城镇化进程。
——**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利用现有的石刻、山寨、水库旅游资源,紧紧依托**石刻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产业。
2、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虽然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镇域经济综合实力不强,工业企业偏少,缺乏新的增长点;二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不够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三是城镇化进程缓慢;四是财政收支结构不尽合理,财政供养人口过多,“吃饭”财政使政府对公共财政投入不足;五是乡村干部畏难情绪严重,发展意识不强。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竖立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工、副、商、贸业和城镇化进程,全面推进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迈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向农业产业化集约化迈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完成。民主与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到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长2.3倍,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把**镇建成以农促工,即以农副产品粗加工和精加工推动工业商贸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农工商全面发展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无水污染工业园区和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中心镇,力争在2010年使我镇成为**县的农产品及竹木加工的边贸经济特色农业大镇、火龙文化名镇、生态卫星城镇;2020年使我镇成为以工哺农,工农互进的经贸强镇。
第四章主要任务
第一节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夯实发展基础
1、以“六小工程”为重点,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以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农村水电等为重点,多渠道增加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1)节水灌溉工程重点是对小二型水库、塘堰、河堤等的整治和电灌站的技改,在今后五年内,力争整治病险水库8座,水库升级六座,山坪塘维修208口,石河堰防渗垮塌整治23处,整治上游水库左右干渠21.6公里,其它电灌渠防渗10条12.7公里,恢复堤引水能力1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达到5000亩。
2)人畜饮水工程:在人畜相对集中的地方,修建中小型饮水池,确保人畜用水。力争新增蓄水池105口,新建人蓄饮水工程36处,解决人畜饮水困难11474人;建卫生井800口,让全镇人民饮上卫生洁净水。
3)农村能源工程:以小型沼气为主改善农村能源,大力推广沼气节能灶,充分利用沼气能源,“十一五”期末力争全镇农村沼气池新建7500口。
4)村社道路工程:以中塘公路、大安公路为主干线,新建公路77公里,“十一五”期间,完成各村主干道路的硬化50公里,在上游水库修一座连接**镇长源、天台、洪溪的公路大桥,力争建成2007年村村通客车,2020年社社通公路的交通网。
5)农村用电工程:“十一五”期间争取市县资金全面完成全镇电网改造,确保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
6)生态工程:**镇地处县城饮水源头,为了保障县城居民饮用水安全,配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必须加强对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工程的管理、维护,增加全镇辖区内绿化面积,形成全镇山顶戴帽、果树缠腰的秀丽景象。
2、城镇及商贸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筹协调、衔接配套的原则,推进城镇交通、场镇、给排水、环卫、以及科技文化休闲娱乐等设施配套建设,引导商业网点合理布局,改变原来的散乱小的镇镇区域面貌。
一是修建一座供2万人用水的日供水量5000吨的大型供水厂。
二是开发一条商业街,建一座中型以上商贸中心,逐渐形成各类产品综合商贸街,建成高规格的竹编、车货批发交易市场。
三是完成**汽车站的迁建。
四是修建一个大型的火龙文化广场。
五是修建一座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放道与**污水道相连接。
六是改善城镇居住人口环境等基础建设,硬化街道1.2公里,旧城改造3000平方米,新建20000平方米。
第二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搞好新村规划,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整体面貌,以完善服务功能,建全村民自治制度为着力点,建设农民新村,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为起点,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完善农村社会组织结构。
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同时,改变农户居住散、零、乱的现象,逐渐形成相对集中的现代农村社会组织结构。
1)加快农民新村和社区建设,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通过“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等方式,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在**年以关圣、三桥两个新村建设为重点分步推进全镇新农村建设;完善农村医疗卫、文化体育、图书档案、计划生育、警备治安等服务功能,健全以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培养农村居民的社区观念,通过试点引导,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逐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框架。
2)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按“自愿进出、自主管理、产权明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鼓励扶持发展冬菜、竹席、棕制品等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副产品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
3)提高农业信息化能力,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全面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推进农业政策、科技市场等信息进村入户,组建镇村两级农业技术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组织,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农业服务的需求;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依靠科技,发展特色基地、特色农业。
1)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种植工程”全面优化粮经作物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扩大粮经作物生产,建成万亩优质粮油果蔬基地,发展优质稻谷13000亩、小麦5000亩、高产玉米5000亩、再生高梁1000亩、油料2000亩、大豆1000亩、大棚蔬菜3000亩;以麻扬、关圣、东林等村为主,建成冬菜生产基地。以明月加福村为主,建成千亩优质水果基地,以碑坳、观寺、金盆村为主,建成千亩药材基地,以丰山、九石、双柏为主,建成五千担蚕桑基地,努力将我镇建设成**西北部的生态农业示范区。
2)特色畜水产品养殖,坚持“生猪上品质,牛羊上规模,禽兔上批量,水产有特色”的发展思路,建立优质、节粮、高效的畜牧业结构,努力提高草食牲畜和家禽的比重,重点抓好畜禽良种,草山草坡开发利用,实用技术推广体系,动物保护等四大工程,实施国家规定无疫病区建设项目和生猪主要传染病综合防治项目,以保障县城饮水质量,保护环境,发展无污染淡水养鱼。力争实现年出栏生猪3至4万头,其中商品瘦肉型猪占80%,百头以上养猪专业户30户。出栏家禽30万只,养鸡鸭1万只以上的专业户5户,存栏蛋鸡蛋鸭10万只,饲养优质商品羊3万头,培育养羊500头以上专业户10户,养肉兔20万只,养兔3000只以上的专业户10户,培育上规模养鱼专业户20户,建成**县西部地区瘦肉型猪基地、良种山养基地、肉兔基地和淡水养鱼基地。种植牧草5000亩,实现畜牧产值6000至7000万元,使畜牧业产值达到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3、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积极发展非农产业。
1)拓展竹木加工业。配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业,建设地区优质果品基地,发展林产品,把竹编、车货、棕制品加工做精、做细、做强,建立竹编、车货批发交易市场。
2)搞好农业生态旅游业:以**县旅游业为辐射,以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为契机,在我镇开发以舒成岩、上游水库、长源村的徐家寨等农业生态观光休闲的山寨旅游服务业。
3)农副产品加工业,充分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围绕粮食、生猪、冬菜、莲藕等农副产品,发展壮大一部份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开发淀粉、冬菜、莲藕等企业产品。
4)大力搞好农村劳务输出,通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让他们掌一定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力争到2010年向广东、浙江等地输出劳动力3000人以上,就业率达到95%以上。
4、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健全农民工就业培训网点,完善就业的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劳动技能,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特别是懂管理的农民,推荐到领导岗位。
第三节加快城镇化建设。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快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发展二、三产业,逐步达到以工补农,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贫困面貌。**年至2010年全镇新增城镇人口3000人以上,总人口控制在65000人,城镇人口达到13000人,城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2010年至2020年全镇人口控制在70000人,城镇人口达到2.1万人,城镇入住率30%,城区面积5平方公里。
1、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依托县组团城市辐射,按照突出特色、合理
规划、强化功能、繁荣经济的要求,以农业开发、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开发三大特色经济为切入点,充分发挥边贸城镇作用,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2、推进城镇建设严格执行城镇规划,以完善城镇路网布局,强化枢纽节点,提高通达深度和通畅快捷为重点,努力建设与城镇体系相协调的综合交通体系,以改善城镇生态和环境质量为目标,坚持建成优美和谐的城镇生态系统;统筹安排,不断完善市政公用、信息、水、电、气等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保障城镇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
3、促进农村人口和劳动力转移,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资源调查、技能培训、输出服务三大系统。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工程,通过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和加强与外地劳务组织、中介组织的衔接,促进人口向城镇定居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第四节加强科技教育和促进人才发展
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教育优先的发展,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发展机制,培养和引进大量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智力、人才支持。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教育,教育发展要以**中学、**镇小为主体,把**中学、**镇小建成全县西北片区示范校,优化教育组合的改革,将关圣、三桥、加福村小合并到**镇小。麻扬、转洞、双溪中心校一起开办寄宿制学校,整合**中学、**镇中资源,为办成县级优质初中、优质小学而努力奋斗。
人才发展,“十一五”期间,不断完善人才评价的标准,逐步形成党政人才重在群众认可,经营人才重在市场认可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机制,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切实做好人才政策的落实工作,调动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积极性。
第五节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加快构建和谐**。
——加强人口管理认真执行计划政策,控制人口数量,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殖健康水平,确保“十一五”期间计划生育率达到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普及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医疗公共卫生行政管理和质量监督管理,切实提高卫生服务水平,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普及卫生知识和防病知识,加大农村饮水、改厕和粪便无害化处理力度,帮助广大群众掌握维护健康的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实施农村卫生医疗保障工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贫困人群实行特困医疗救助,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加强公共安全保障公共安全,下大力气抓好生产安全、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疫情控制、自然灾害控制等工作,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公安部门与社会的协同配合机制,切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深入开展“创建平安社区、建设平安**”活动,完善宣传、教育、预防和惩治相结合的社会安全网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加强社会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教育,增强民众自我保护能力。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
——发展公共文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大力弘扬民间传统文化,着力打造火龙之乡,并在“十一五”时期建一个大型的火龙文化广场,各村建立村级文化站,实现村村开通广播闭路电视,积极发展数字电视,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低保工作实现应保尽保;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启动生育保险,逐步建立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第六节加大扶贫力度。
认真搞好扶贫工作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推进开发式扶贫,立足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贫困地区公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好扶贫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项目支持,推广科技项目;以传授实用技术培训为主体,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积极探索智力扶贫、技术扶贫、观念扶贫等新的扶贫方式,继续完善好结对帮扶、项目带动,党员干部带头等多种扶贫方式,走开发式整村推进脱贫道路,在2010年完成峰山、长源、双柏、洪溪四个村的脱贫工作,从而达到全镇7个市级特困村的完全脱贫。
第五章完成任务的保障措施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培养人才,用活国家宏观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艰苦奋斗,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建设一个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现代化城镇而努力奋斗。
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问题导向型规划,为实施好这一规划,确保规划的权威性,镇上成立了由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正、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十一五”规划编制和实施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二节推进体制创新。
加快经济体制创新,解决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制度“瓶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社会事业改革,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条件。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引导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节多渠道筹资,改善投资环境.
积极争取上级帮助,针对**区位不佳,资源缺乏,社会事业发展缓慢,贫困人口多,特别是以7个市级贫困村的脱贫为重点,主动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在全镇大力营造亲商、富商、安商的良好环境,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的经济建设中来。引进几家生命力强的生产型企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小型企业。着力打造优质水果基地、竹编加工基地和养殖基地。坚持依靠制度和纪律保障,解决“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不作为、乱作为”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秩的法制环境和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凭着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县城为龙头,搞好地方投资配套工作,放宽政策,吸引人才,引进资金,以投资者的发展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吸引潼南、安岳等各地的客商来镇落户。
第四节健全评估制度.
规划具有预测性和预期性,“十一五”规则是立足未来五年并展望到202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健全规划评估制度,分别对规划进行前期、中期和后期评估,把握规划实施的原则,重点找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总结经验与不足,为规划的实施和今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确保**“十一五”规划的全面顺利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 上一篇: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五
- 下一篇: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