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五
时间:2022-11-02 07:15:00
导语: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五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十一五”时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加速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也是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及各项工作上档升级的大好时期。认真分析形势和镇情,理清发展思路,编制并实施好《**县**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对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一)、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镇位于**县城西南39公里的濑溪河畔,幅员面积93.1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全镇总人口6.1万人,现有耕地4.6万余亩。“十五”期间,全镇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大精神,团结拼搏、扎实苦干,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许多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为“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到**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5亿元,年均增长12%;财政收入345万元,年均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800万元,年均增长18%。各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年的45.23:24.46:30.31调整为**年的38.16:26.32:35.52,三产比重提高了5个百分点。农业生产稳中有升,初步形成以优质粮油、果蔬、特色农产品、畜牧和水产为主的发展格局。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中运输、商饮仍占主体,房地产业、邮电通信、电信服务等新兴三产业占比不断上长,传统商贸占比不断下降。
3、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镇载体功能日趋完善。
镇域内交通道路网络已基本形成,交通运输业营运能力显著增强,共完成珠(溪)双(桥)公路、珠(溪)沙(坝)路(孔)公路、沙(坝)峰(高)公路、(城)南珠(溪)公路等主干公路的油面硬化26公里,锶渣硬化村级公路19公里,新扩建村级公路98公里。市场建设日趋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得到加强,铺设城镇排水管道1200米,新建**客运站3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平方米。邮电通信网络建设全面推进,移动通信实现辖区内信号全覆盖。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成效明显,城乡供电质量明显性改善。天然气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区住户气化率已达到42%。完成城区防洪护岸整治300米,城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4、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
土地承包期延长三十年不变的政策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十五”期间,共完成蚂蝗凼、螺丝石、自力湾等3座病险水库的整治;新修唐家塘、刘家塘、马家塘等3口山平塘;改扩建了潘家塘等6口山平塘;新建蓄水池8口;新修响水滩石河堰1座;对响水塘等14处电灌站实施了技改;整治渠道5条,共计**米。
5、城乡人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8617元,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025元,年均增长8%。新增住宅面积30000平方米,人均拥有住宅面积大幅度增加,新建公共绿地面积3000平方米。就业与再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已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万余人。
6、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民政、劳动、文化、卫生、科技、广电、教育和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加活跃。科技工作不断加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取得成效;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镇村卫生管理一体化基本达标,圆满完成了地方病防治、献血等各项工作,完成了**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医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文体网络设施和宣传舆论阵地建设进一步巩固,群众性文化活动、全民建身活动广泛开展,文化艺术进一步繁荣;广电事业快速发展,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电视信号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全镇入户率达20%以上;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法制化;全社会扶残助残蔚然成风,残疾人事业得到发展;教育事业成绩显著,中、小学布局结构逐步优化,新建教学楼及校舍16000平方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1、机遇与优势
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潮流,经济国际化、全球化步伐加快,“入世”过渡期结束,中国必将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国际环境总体趋于有利;国内政治稳定,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家西部大开发、工业反哺农业和以城带乡战略已进入实施阶段,“三农”问题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建设渝西经济中心战略的实施;县域宝(顶)邮(亭)经济带和打造**南大门经济圈的建设与辐射;毗邻的双桥汽车城已全面崛起;玉滩水库工程已列入市“十一五”规划;区位优势突出,东与双桥区、邮亭镇相连,南与**十大古镇——路孔镇毗邻,边贸经济活跃;镇域特色经济优势明显,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政通人和,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这一系列机遇和有利条件,为“十一五”经济社会提速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
2、困难与问题
镇域总体经济规模小,实力不够强,发展速度不够快,与其他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经济发展不合理,缺乏规模企业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主导产品,经济运行还未实现良性循环;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三是农业生产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够强,特别是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缓慢,农业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四是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廉政勤政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
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与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抓住西部大开发、加入世贸组织、“玉滩”工程建设的机遇;立足“创新突破、结构升级、富民强镇”,加快制度建设,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创建和谐社会,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实现富民强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实现镇域经济社会提速式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奋斗目标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科技教育发展等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跨出关键步伐,初步把**建设成优质农产品边贸重镇和生态经济强镇,为后十年加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大力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1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2%、第三产业年均增长9%;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3%;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2.16:30.54:37.3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城镇化率达3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
——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依法治镇,建立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新机制,全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成效。
三、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引导产业合理布局
根据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区域特征,地形地貌条件和生产力在素流动趋势,按照“点—线”相连的思路引导生产力布局,积极培育“带状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集约高效、生态农业、商贸物流,形成纵横交错、贯穿全境的生产力布局,搭建起经济发展的骨干框架。重点抓好“三带”、“四区”。
——“三带”即:一是发展以珠(溪)土(门)公路沿线的生态农业示范带。二是发展以(城)南珠(溪)公路沿线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带。三是发展以珠(溪)双(桥)公路沿线为主的观光农业示范带。
——“四区”建设:一是发展以干果,经济林为主的西部地区。涉及凉水村、老君村、小滩村、土门村和马王村,规划面积5000亩,借助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林,建立蚕桑、药材、草食牲畜等农副产品原料生产基地。二是以鲜果、蔬菜、优质粮油为主的东部地区。涉及双滩村、玉滩村、宝冲村、盘龙村和武胜村,规划面积5000亩,重点推广规范化栽培,建立优质稻、小水果、花生和藠头等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三是以林业,种植业为主的南部地区。涉及双滩村、下坝村、熊家坪村和佛岩村,规划面积4000亩,主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伏淡季水果、优质稻、无公害蔬菜等产业。四是以畜禽、水产养殖业为主的北部地区。涉及玉滩村、玉河村、官仓村、白马村和宝珠村,规划面积5000亩,重点以发展畜禽规模饲养、特种水产等产业。
(二)、实施“三个一”建设工程
“三个一”战略是新形势下整体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历史性工程,是加快**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
1、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发展都市型农业。依托城市发展,以载体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重点抓好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形成的经济功能为主,兼有社会功能、生态功能的都市型农业。在(城)南珠(溪)公路沿线建设5000亩高标准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在官仓、玉河、熊家坪等村规划建设日光温室大棚1000亩。
2、建设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农业工业化。充分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围绕粮食、生猪、冬菜、花生、藠头等优势农副产品,发展状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把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的连接点,引导企业开发、引进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藏、运输技术,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保健食品和名优特新农产品,基本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优质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3、建设一批中心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和县委“133”工程工作目标,全面规划、梯次推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年至**年,积极完成熊家坪村新农村建设市级推进村的规划建设任务。同时搞好土门村、玉滩村、武胜村、玉河村、官仓村等5个中心村的建设规划,以镇、村建设为载体,改造传统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两个文明建设进程。“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镇辖区内平房改造任务。2010年以前力争建成1至3个示范中心村。
(三)、全力培育优势产业
实行耕地保护政策,保护和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项目农业、创税农业,着力打造好特色板块经济,突出绿色、生态品牌,逐步推行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继续整合农业、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速打造农业品牌,构筑农业和农村经济优势产业。到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8亿元,年均增长5%;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5万亩左右,总产量达3300万公斤,农产品优质率达70%以上,商品率达50%以上。
1、抓好四大主导产业。一是优质粮油产业。加快调整粮油生产结构,大力发展优质粮、专用粮、饲料粮,提高优质粮油比重,加强粮油的加工转化和增值,突出抓好中高档优质稻、玉米、大豆生产,积极抓好名特珍稀小杂粮生产,建设优质粮商品基地**0亩。二是蚕桑产业。蚕桑业是一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源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支柱产业之一。规划种植10000亩,年发蚕种10000张,重点在凉水村、老君村和小滩村等建立示范基地,积极发展蚕茧粗加工业。三是冬菜调味品产业。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10000亩,其中,冬菜5000亩,调味品原料(辣椒、生姜)基地**亩,大头菜基地3000亩,积极筹建冬菜调味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达到年加工鲜冬菜100万公斤。四是瘦肉型猪产业。规划年出栏生猪10万头,重点推广PIC及洋三元等优质瘦肉型猪,规划建成10000头优质瘦肉型猪基地;加强养殖小区建设,大力扶持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大户,积极兴办食品、化工及猪附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幅提高生猪产业化水平,努力把生猪产业建成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努力打造生猪强镇。
2、搞好五大特色基地。一是草食牲畜基地。规划建设5000亩牧草生产基地、1万只黑出羊养殖基地、10万只肉兔生产基地。二是小家禽基地。规划建设年出栏40万只家禽基地。三是名优水产养殖基地。规划名优水产养殖面积、养殖大户分别达到5000亩和20户以上,形成优质、高产、高效的水产结构。四是优质花生生产基地。规划种植优质花生10000亩,其中双季地膜花生3000亩。五是生姜种植基地。规划种植生姜**亩,积极筹建一个生姜深加工龙头企业。
3、实施良种工程。搞好“**黑山羊”等地方良种选育工作,着力抓好农作物、畜禽、水产等新品种的引进、选育、示范和推广,提高良种普及率,加快各类种业发展。采取多种投入形式,加强种业基地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良种母本园、示范园、扩繁园,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优质农产品繁育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种源,提高农产品质量。
4、打造商贸流通业。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推进传统商业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提升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努力打造边贸重镇。形成以**农贸市场为龙头,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的市场体系格局。实施品牌战略,发展连锁经营,实施“双建工程”,培育完善商贸购物中心,积极引进大型零售商场的入驻,建设完善的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
5、适时发展生态旅游业。玉滩水库扩建工程即将启动,使**的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玉滩水库工程是**市西部供水规划中的四大供水工程之一,整个工程总投资达到10亿元以上,这样一个巨额投资项目,投在任何地方都会对当地经济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要在依托玉滩水库工程的基础上,努力建设生态旅游工程,打造**镇城镇“名片”,利用有效资源,在发展第三产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加工业,水库生态休闲旅游等方面多做文章,从而提高**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农业、交通、能源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有效缓解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1、农业基础设施
坚持以水利建设为中心,以农业综合开发为手段,以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供水能力、保证城乡供水安全及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与农户小型工程建设并举,全面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设施。积极推进玉滩水库改扩建工程,力争开工建设。切实增加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投入,大力实施一批关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工程。重点抓好自力水库、扬家湾水库、黄桷湾水库和螺丝石水库等病险水库的整治工程;完善渠系配套建设工程;大力搞好三平塘的建设;改造完成上头桥、万灵寺等12处农村电灌站,恢复改善自力、熊家坪、六子塘、白马四大自流灌区工程,恢复改善灌面10000亩,新增灌面**亩;力争启动濑溪河灌区续建配套工程;新建**城区段**米防洪护岸工程。着力解决农村供水困难和人畜饮水安全问题。
——农机推广。积极推广整耕机、联合收割机、播栽机等农业机械,逐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到2010年,全镇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20%,农机总动力达到4万千瓦。
2、交通基础设施
遵循交通运输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原则,增加纵横向联系,打通断头路,大力实施农村公路建设。力争大(足)荣(昌)(**段)公路开工建设;全面提升珠(溪)双(桥)公路、珠(溪)宝(兴)城(南)公路、珠(溪)沙(坝)荣(昌)公路、珠(溪)石(龙石)公路、珠(溪)古(昌)公路五条主干公路路面等次;新建、改建**——玉滩水库大坝公路、**——小滩村村级公路等35条乡村公路120公里,并将所有村乡公路连成一体,形成完善的、高质量的交通网络体系。接通沙(坝)邮(亭)等外连公路。
3、城镇基础设施
按照统筹协调、衔接配套的原则,推进城镇交通、场站、给排水、环卫、园林绿化以及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努力改变脏、乱、差现象,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对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满足社会需要。完善水、电、气的供给系统。规划新建一个日供应自来水达2500吨的自来水厂,加快供水管网改造步伐,完善城镇供水设施,减少二次污染,保护供水水源;规划新建一座垃圾处理转动站,解决城镇的垃圾卫生填埋问题;规划新建一个日处理能力达3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完善排水管网,扩大污水处理服务范围,提高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按照“电网坚强”的要求,加强电力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农电改造,改造扩容**变电站,新增加供电1**千伏安;改造完善**农贸市场、新建正龙街商贸市场,规划建设**水果批发市场和沿河商业街;加快城市环卫设施建设;新发展天然气户**户,气华率达到80%以上;实施城镇生态建设工程,努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及生活环境,增强城镇对农村人口转移的吸引力。
(五)、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完善农村社会管理机制,统筹城乡市场、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完善农村社会组织结构。逐步改变一家一户、分散居住的传统农村社会组织结构,逐渐形成组织化程度更高、相对集中的现代农村社会组织结构。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通过政策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积极推动农民新村建设;建设康居示范村,建成康居示范农户;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图书档案、计划生育等服务功能,健全以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培育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重点是大力发展两社两化和大力搞好农业中介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的程度;加快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逐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体框架。
2、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推进农产品的深度加工,促进传统农业转化升级。重点扶持科技型、加工型,劳动密集型龙头企业,引导各类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引资嫁接、兼并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力争每个主导产业有三个以上的龙头企业带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幅提高农业科技应用转化率,合理利用现有农业技术力量。建立较为完善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积极发挥公益性服务体系的作用,努力搞好事业性服务体系的发展。
3、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村交通、能源、通讯、广播电视、人饮和改厕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缓解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采取多种形式,实施村、社公路的改造及硬化建设;全力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实现人行便道户户通达;按照“三建四改”目标要求,以沼气为重点,大力开发农村能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全镇新建沼气池1500座,推广省柴节煤灶3000户,建设生态家园示范户100户。
4、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激活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集中政府资源,加大对“三农”关键环节的投入,拓宽农民增长率收渠道;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和培训补贴等政策,继续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阳光工程”,到2010年,使全镇55%的农村劳动力从事二、三产业。
5、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加大投入,加快农民工就业培训网点建设,完善农民工就业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劳动技能,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创新培训机制,着眼于年青一代,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科学普及,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六)、加快城镇化推进步伐
按照“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调整城乡结构,提升城镇品位”的发展思路,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为前提,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农村人口转移为重点,把加速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有机结合起来,壮大城镇规模,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
1、强化城镇规划管理。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寻城镇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作用,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城镇规划编制,科学合理地规划城镇布局,扩大城镇面积。
2、推进城镇建设。严格执行城镇规划,以完善城镇路网布局;继续稳步推进旧城改造;新建城区防洪护提;新建上头桥码头;改造可怜桥、平桥;新建**农贸市场到玉滩河边的外延公路;新建陈家院子大桥,为整个城区的外延做好准备。形成以正龙社区为核心,沿玉滩水库和濑溪河沿岸为发展支撑的城镇体系,将现有城区与玉滩库区连成一片。到2010年,城区总人口达到1.8万人,城区面积扩大到2平方公里,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平方米,人均占有绿地达5平方米。
3、不断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完善城镇公共管理、自治管理和生活服务三大管理系统,加强城镇社区建设,加强城镇生态、人文培育,完善城镇绿化、路灯、消防、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七)、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1、实施科教兴镇
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强科普工作,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7年。着力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镇或内中心村建设,继续调整中、小学校布局,逐步形成5所小学,1所中学的结构布局。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幼儿教育。“十一五”期间,改扩建**中心小学、玉滩中心小学、土门中心小学和官仓中心小学,规划建设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8000平方米,学生公寓4000平方米。争创一个市级信息技术示范小学,扩大**教育的知名度。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造教育强镇。
2、实施可持续发展
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方针,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机制,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倡导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村(居)民自治率达100%,妇女疾病普查率达100%,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育龄群众计生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实现避孕节育的知情选择,开展生殖健康全程优质服务。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
——合理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环境。把环境保护同区域规划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发展生态农业,提高林木覆盖率,增加城镇绿地面积,维护生态平衡。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发展公共文化
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市场建设与管理,大力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努力创建适合镇情的文化模式和高文化含量的社会环境,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扬主旋律。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无线数字“村村通”工程,完善覆盖城乡的有线电视网络,以村社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文体健身娱乐站(中心)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发展文化事业。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发展文化事业,重点挖掘民俗文化,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引导促进社区、广场文化健康发展;继续推进“三下乡”文化活动,扶持农村文艺团体;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竞技运动水平。
4、普及公共卫生服务
预防为主、全民参与,积极发展卫生事业。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发展初级卫生保健成果,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农村医疗卫生、预防保健两个重点,建成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卫生监督、执法认定为一体的镇村医疗卫生体系。新建**中心卫生院;新建14个村级卫生站;实施农村卫生医疗保障工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重大传染病、职业病和地方病防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0%。
5、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扩大保障覆盖面,合理确定保障水平,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加强和规范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适时启动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试点,基本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和社会保障机构全覆盖;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以医疗、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补充,社会慈善援助积极配合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规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扶残助残,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城镇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6、认真搞好扶贫工作
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扶贫济困工作列为重点来做,增加扶贫投入,加大扶贫工作力度。积极探索智力扶贫、技术扶贫、观念扶贫等新的扶贫方式,采取项目帮、资金帮、技术帮、就业帮等一系列办法,加强脱贫致富基本技能培训。到2010年,全面完成我镇老君村和佛岩村扶贫开发任务,使1516户贫困户全面脱贫。
7、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坚持依法治镇,积极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自觉接受同级人大的监督。严格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政府规章制度和信访责任制,全面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做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人民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措施
1、转变政府职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建立政务公开、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公正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尽心竭力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2、保持投资增长。健全投资体系,完善投资机制,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认真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是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是必然趋势,积极主动争取市县财政支持和政策扶持,拓宽融资渠道,确保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3、强化规划监管。加强规划宣传与实施工作的领导,严格按规划办事,强化规划的评估工作。“十一五”规划是团结人民、鼓舞人民奔向小康,加快现代化的奋斗纲领,必须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转化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十一五”规划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应严格按规划内容认真组织实施。
我镇“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是宏伟的,任务是艰巨的,全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积极行动起来,在党中央和县委的统一领导下,发扬“团结拼搏、务实创新、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的精神,脚踏实地,扎实苦干,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全面上水平而努力奋斗。
- 上一篇: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四
- 下一篇: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