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三
时间:2022-11-02 07:13:00
导语: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三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章总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计划以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持续增长,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从现在开始,我们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是谋划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同时,“十一五”时期又是政府职能从项目管理向规划管理,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时期。编制并实施好这一规划,对于实现党的**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大足县人民政府《关于大足县“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特制定**镇“十一五”经济发展远景规划。
一、**镇发展的环境分析
(一)“十五”期末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镇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工业兴镇”“农民增收”和“统筹社会经济发展”思想不动摇,正确处理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1、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至**年达到5.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7.5%,第二产业年均增长28.5%,第三产业年增长1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粮食总产量年均增长1.5%,期末达到3200万公斤;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3%。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二产业快速发展。
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形成了枇杷、花椒、苦丁茶、花生、优质水稻五大产业基地。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全面实施。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以长恒网络、铸海公司、粮茂米业为代表的一批优势骨干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整体效益水平再创新高。电线电缆、汽摩配件、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的主导作用突出,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十五期末,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年的28.8:31.9:39.3调整为22.5:41.5:36。
3、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镇面貌日新月异。
公路建设成效显著,新修维修村级公路140公里,新增柏油和锶渣路20公里;一批基础产业和技术改造项目建成投产,恒绿茶叶公司技改项目已经完成,新胜、西沟、高洞子水库连网工程纳入规划,供水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供气和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城镇面貌明显改观,城网改造使**户城市居民受益,宽带数据通信网已接通,新增电话用户5000门,移动电话网络覆盖全镇。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实施和整治一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为今后加快发展积蓄了能量和后劲。
4、改革步伐加快,政务环境大为改观。
农业税费“一免三补”改革试点成果进一步巩固,乡镇合并、村组建制调整工作顺利完成,社会经济发展平稳过度。税收征管和公共财政支出改革全面推开,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乡财县管乡用”制度进一步完善。坚持实施大开放战略,深入开展“优化环境、优惠政策、优质服务”活动,政务环境大为改观。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推进,**自来水厂改制完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5、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教育“两基、普实”成果进一步巩固,合并三所初级中学,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加速,成人教育成果显著,社会力量办学开始崛起,素质教育得到重视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整体提升。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逐步深入,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实施“村村通”工程,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积极参加县上举办的各种体育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为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300元和3256元,比**年分别增长7.5%和20%。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城乡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初步建立,就业和再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劳动力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十一五”规划发展中的环境分析
本世纪头20年,国际政治环境总体稳定,经济发展空间广阔,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充分利用好经济全球化,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新科技革命将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强大动力。从国内看,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稳定,政通人和。“十一五”时期,将会是我镇的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蓬勃发展中的**面临着诸多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
1、“十一五”时期,“入世”过渡期结束,中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浪潮的到来,使我们可以适时地、有选择地将国外及中东部地区向外转移的产业“接过来”,为加快我镇产业转换升级,促进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新的机遇。
2、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和重庆主城区“退二进三”的加快,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加之我们的区位优势,**将掀起经济发展的新高潮。
3、“三农”问题已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国家将会继续采取或强化一些措施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抑制收入“三大差距”(城乡、地区和阶层之间的差距)的扩大,这必将有力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十五”期间计划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已逐步到位,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为进一步提档提速积蓄了动力。
5、县委、县府对**发展寄予更大的要求与希望,决定把**镇作为大足县的第二大中心城市来发展,举全县之力做大做强南大门,并把**工业园区纳入**工业园区B区统筹建设,这必将推动**镇的进一步发展。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累了较丰富的改革与发展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全镇上下人心思进、人心思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局面已经形成,这为抓住战略机遇求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和政治基础。
二、**镇发展的总体要求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与总体要求
从现在起到“十一五”末,**镇经济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按照县委第十一届三次全委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工业兴镇"的思想,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抓好汽车配件、五金机电、机械铸造、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建立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区域物流中心的形成,依托现有餐饮文化造特色,建设地方特色餐饮业,利用“**鲫鱼”的品牌效应作为**镇的“城市名片”,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和餐饮文化业,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建成经济、人口、环境协调发展的渝西经济强镇。
总体要求是:牢固树立“工业强镇”的战略思想,以推进工业化统领二、三产业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正确处理速度、结构、效益关系,集中力量求发展,实现**的跨越式发展和新的振兴。
(二)总体奋斗目标
**镇“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在20%的发展速度,财政收入2010年前年增长速度为30%,2011-2020年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7%和10%。通过招商引资和吸纳农村居民投资兴业,近期建设一个占地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为3万人,远期为1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6万人的小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努力推进成人教育,提高农村富裕劳动力综合素质,拓宽就业渠道。
(三)发展战略及措施
未来15年,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镇发展的战略及措施为建一个工业园,突破两个制约**工业园发展的“瓶颈”,培育壮大三个龙头企业,扩大四个农产品原料基地,加快5万人口的小城镇建设步伐。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经济的支撑点。
1、全方位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化进程
**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工业化是其前提条件。因此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工作的重中之中。发挥**的区位优势,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培育工业支柱,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攒足工业后劲,在争先进位的发展中发挥后发优势。
2、围绕“农民增收”主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针对“农民增收”面临的一些新课题,重点是抓龙头、带基地,抓外出务工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壮大三大龙头企业,狠抓四大产业基地建设,认真组织鼓励规范外出务工。
3、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
抓住我镇被列入重庆“百镇工程”的契机,按照“以地生财、以财建城、以财兴业,以业养城”的思路和按照“百镇工程”的发展规划以及大足县第二大城市的要求,大手笔的搞好**的城镇总体规划,改善市政基础设施,发挥小城镇的凝聚效应和集聚效应,来带动城镇化建设。
4、坚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要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关系,归根结底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在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基础上,提高人口素质;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强生态建设与污染治理,增强水土保持能力,优化人居环境;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绿色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鼓励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积极倡导绿色文明、绿色生产,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推进社会与经济同步发展,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
第二章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一)目标
大力发展枇杷、苦丁茶、调味品和优质稻生产,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争创优质农产品品牌,加大生态观光、餐饮娱乐和旅游产品开发力度。至2010年,累计实施面积达到96000亩,创产值45200万元,税金2277万元,利润8680万元,项目区人均增加纯收入718元,转移农村劳动力达3180人次。
(二)内容及规模
1、苦丁茶种植及加工产业化
建设优质苦丁茶育苗基地60亩,年产基苗300万株;种植基地10000亩;生产针形、弯曲形无公害苦丁茶400吨;建苦丁茶加工车间1500㎡;新建茶艺中心8000㎡。
2、优质枇杷产业化
建设优质枇杷生产基地2万亩,其中业主示范园区6000亩;建枇杷生态休闲中心一处10000㎡;建果品分级包装和加工车间**㎡;建冷藏库1000㎡,年加工保鲜能力500万公斤;建枇杷酒厂一座,年生产枇杷酒**吨,枇杷饮品800吨。
3、**鲫鱼调料产业化
建设生产**鲫鱼调料所需主要原料的基地1万亩:花椒基地6000亩,辣椒基地1000亩,生姜基地1000亩,花生基地**亩。建成后年产花椒540吨,辣椒450吨,生姜600吨,扩建**鲫鱼调料厂15000㎡,年产**鲫鱼调料**吨。
4、优质稻产业化
建成优质稻生产基地3万亩,对现有的粮茂、邮桥、佳丰三个粮食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扩建,年收购稻谷1000000吨,其中在我镇收购优质稻40000吨,生产优质大米260000吨,销售260000吨。
5、生猪产业化
以同连牧业为龙头企业,借助国家建设“万头生猪示范小区”的优惠政策,引进PIC、洋三元、内三元种母猪,落实县鼓励发展畜牧业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养猪大户,实现年出栏优质生猪5万头。
第三章大力推进我镇新型工业化
一、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思路
牢固树立“工业强镇”的战略思想,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抓好汽车配件、五金机电、机械铸造、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发展;。
二、工业经济“十一五”发展奋斗目标。
1、工业经济含量和比重显著提升。我镇工业增加值2010年在**年基础上,2020年在2010年基础上分别实现翻两番,2007年达到3亿元,形成二、三、一的产业格局,2010年达到5亿元,2020年达到20亿元,占地区GDP的55%以上。
2、工业集中度显著提升。以**工业园区**B区、大邮路**段为集中地发展重点工业,工业增加值在2007年、2010年、2020年占全镇工业增加值要分别达到75%、80%、90%以上。培植和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特色优势突出,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产业集群和大中型集团企业。
3、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2007年、2010年、2020年分别达到6.5万元/人、年,10万元/人、年,18万元/人、年,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经济综合指数保持在150个百分点以上,出口产品交货值也达到一定比重。工业消耗和“三废”治理及综合利用率达到或优于国家同期、同类标准。
三、新型工业化“十一五”规划的具体措施。
1、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协调。按照我镇经济发展总体要求和工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树立全局意识,市场意识,整体推进,合理布局,科学发展。根据县对我镇核心工业区的定位,突出产业支撑,重点是建设“一轴两园”的工业园区。以大邮路为轴心,在元通建设一个占地3平方公里,在成渝高速公路下道口至双桥区之间的大邮路两边建设形成一个占地3平方公里的连绵带,现有**镇工业园区规模达到4平方公里,形成共1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B区,重点发展的产业是:五金机电、电线电缆、汽摩配件、机械加工、电子通讯设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建材、机电、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多业并举的高新技术工业,突出抓好加工制造业。
2、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方式,切实加强服务。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沿海和重庆市产业梯度转移以及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项目招商,不断打造优良的招商环境,创新工作方式,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处处营造商机,展示商机。在项目推介上要精心策化和包装,狠下功夫,重点推介。要以服务就是招商,效率就是环境的理念切实加强和改进服务工作,对外商项目服务实行全程制度。主动与各部门衔接与企业相关工作。
3、搞好**B区建设工作,发挥园区集聚、带动效益,构筑我镇工业化进程的坚实平台。不断做好**B区土地整治和土地储备,保证园区的项目用地需求,提高引资承接能力,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吸纳镇内外农村居民进城投资兴业,形成近期占地4平方公里(增加镇内2万人),远期为10平方公里(含工业园区、增加镇内2万人,增加镇外3万人),形成集物流和商品集散地为一体的小城市。做大、做强、做活、做响园区经济,以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发展新型工业。不断壮大园区经济总量,推动园区上规模、创特色、出效益。
第四章加大农村城镇化建设
一、规划思路
依托区位优势做特色,建设现代、科技、智能型工业园,充分利用自身优良的区位、政策、环境以及资源优势建设成规模的产业发展带,以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建设。
依托口岸优势建特色,发展区间物流业。利用已有的商贸口岸效应,大力发展与成渝地区、重庆市区、渝西地区的物资流通。
依托餐饮文化造特色,建设地方特色餐饮业。利用“**鲫鱼”的品牌效应作为**镇的“城市名片”,大力发展餐饮文化,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小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
在尊重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现有政府所在地,以工业与商业市场建设为中心,以规划中的24米工业大道为主要发展方向,合理地配置文化娱乐用地、商业金融用地、批发市场用地。体现**区间物流中心地位,形成辐射渝西地区的物资集散和交换中心。在24米工业大道以北地段,成渝铁路以南,重点改造、更新和配套完善城市服务设施,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设施档次,依托现有镇区优势,着力发展餐饮文化,壮大城市经济,做到起点高,效益高。24米工业大道以南,成渝高速公路以北地段,通过土地整治与储备,重点发展以高新技术,低污染的工业企业,使之与现有的工业园区遥相呼应,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塑造有突出中心区的新型工业区(其规模比现有园区较大)。
近期建设主要集中在大邮公路以西,成渝高速公路以北,成渝铁路以南,镇卫生院以东片区。该片区总用地规模为43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7.12公顷,工业用地26公顷,道路建设用地5.2公顷,成渝高速公路边50米景观绿化用地4.68公顷。该片区的建设构想,既尊重了历史和现状条件,又因地制宜地把新区开发与老城区的发展建设和工业园区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充分遵循了规划设计地可操作性原则,有利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完善,对**镇城区的扩张和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1、城镇自来水厂扩建工程
近期建设主要是水库连接集中供水,把新胜、西沟、高洞子、十里沟和骑**库等5个水库用管网连接,保障供水量。通过对自来水厂的改建使其供水能力达到1.75万立方米/日。远期目标(2020年)通过对玉滩水库工程的水源采取提灌的办法来达到3万立方米/日的日供水能力,解决大足县第二大城市的供水问题。
2、城镇排水系统工程
根据总体布局和地形条件,拟定在规划区的正东方向,酒厂河的下游建设一个1.6万立方米/日的污水处理厂,同时全面治理酒厂河流域,沿酒厂河南北两侧设污水截留干管收集片区污水,经过汇集,引至城市污水处理厂。
3、城镇、市政、环卫设施、灯饰工程
为综合提高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变**的整体面貌。在现有建成区内,合理布置建设部分垃圾转运站和公共厕所,同时,建设一批灯饰工程。城市的扩张和企业的不断引进,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也将日益剧增,为切实保护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拟订在现有垃圾堆放场的基础上,建成一个占地100亩,预计总投资518万元的垃圾处理或填埋的集中处理场。
4、城镇道路建设及桥梁工程
(1)24米工业大道、城市生活性干道和次干道工程
工程位于**高速公路收费站下工业园区至老城区中心卫生院(烈火五组),是近期城市建设的主要突破口,起着连接工业园区和老城区的纽带作用,既有利于工业园区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效应,又有利于**镇城区的扩张。工程总规模为33320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371.6万元。
①、24米工业大道19200平方米,总投资758.0万元。
②、32米城市生活性干道工程8000平方米,总投资301.6万元。
③、18米城市生活性次干道工程4800平方米,总投资210.7万元。
④、12米城市生活性次干道工程1320平方米,总投资101.3万元。
(2)城镇桥梁建设工程规划
①成渝高速公路桥梁建设工程。
该工程主要针对成渝高速公路以南的土地开发建设,成渝高速公路以南地区地势较为平坦,拆迁工作量较小,土地开发整治成本相对较低,是现有工业园区的延伸和扩张,工程预计总耗资**万元。
②成渝铁路桥梁工程。
现在连接成渝铁路南北城区仅有一条大邮公路,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建设一条连接南北城区的铁路桥梁势在必行。工程预计总耗资1800万元。
(三)土地整治和储备工程
工程整治的土地总面积为37.8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7.12公顷,工业用地30.68公顷(含成渝高速公路边50米景观绿化用地4.68公顷),总投入资金约8500万元。工程将采用分期建设的办法进行,即,先整治24米工业大道两侧的土地,再根据城市建设实际发展的情况,逐步进行开发整治出让。
(四)综合市场交易工程
将**公寓改造为一个综合市场,整个交易市场占地34.8亩,建筑面积21234平方米,总投资1200万元。
(五)农村新村建设
按照“全面推进、重点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与实施生态观光农业、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建成多形式、多元化、多类型的农民新村。今后五年,在全镇建成1个经济富裕、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的中心村。其余农房建设,采用统一的农村住宅通用图集,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第五章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思路
基础设施是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按照全县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建设的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交通运输、邮电通信、能源和水利设施等网络构架进一步完善,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呈现。
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交通运输
遵循交通运输适度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原则,继续实施“125”公路建设工程和乡村公路硬化工程。按照全镇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建设的要求,加快公路建设,改善运输环境,为我镇经济建设起好先导作用。
1、公路建设。以改造出境公路为重点,以完善内部公路网络为补充,充分发挥其为生产、旅游服务的作用,建设公路里程50公里,实现村村通公路,完成乡村公路黑色化,加强公路养护,力争社社通好路。
2、公路运输。为保证全镇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需要,“十一五”期间,全镇公路运输的运力、运量年均增长率要达到10%以上,实现客运、货运协调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区公共交通工程。
3、站点建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新建二级A类汽车客运站及公交车站。
(二)邮电通信
强化信息枢纽功能,加快信息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大力发展以光缆为主的干线传输网,加快建设宽带传输网络,积极推进通信网络向宽带化、综合化、个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促进公用通信网、有线,电视网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的相互融合。实施镇电信交换中心扩容工程,邮政通信要提高通信能力和技术水平,缩小服务半径,实现社社通邮。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大力发展以光缆为干线的2.5G传输网络,完成**程控机房扩容5000线,子店程控机房扩容1000线,新利程控机房扩容1000线,ADSL扩容1000线;新增红林村远端无人值守容量为1000线的程控机房1个,建设开通3G移动通信机站8个.构成1个以通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INTERNET网络的综合化数字化平台.到2010年,全镇程控电话用户普及率达40%,实现社社通电话;3G移动通信用户普及率达40%,网络信号覆盖率达100%。
(三)能源
能源建设与发展要优化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效益。
1、煤炭。随着国家环保政策进一步深化和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煤炭生产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结合城乡居民使用燃料结构的变化进行安排。积极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搞好原煤深加工开发,保持煤炭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对资源枯竭、成本畸高、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和非法开采、布局不合理、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要依法予以关闭。
2、天然气。加大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加快输气管网建设和储供气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民用天然气,积极开发营业性商业用户和工业用气户,到2010年用气量由现在的50万方增加到600万方。积极开发利用天然气的新领域,征地6亩实施城镇配气站二期工程,征地7-8亩建设CNG加气站一座。
3、电力。提高供电能力,将现有的一座变电站供电能力提高,启动已预留的一个输出电力口,保证规划区内的工业和城镇居民用电。完善电网调度和供电管理自动化设施,提高管理水平。到2010年,全镇供电量年增长20%,达到3000万KWH。
(四)水利
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和水污染的问题,逐步建立并形成与全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三大保障体系。
1、防洪安全工程建设。建设防洪护岸工程,完成十里沟、新胜等9座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及其病险整治。
2、供水电力提灌工程建设。玉滩水库左干渠从珠溪镇桃子村提水,通过渠道送水至十里沟水库,十里沟水库提水至新胜水库,解决**镇的取水困难(该工程系玉滩水库配套工程)。加快节水灌溉建设,维修、改造电灌站10处,恢复灌面4万亩。渠系配套防渗45公里,山坪塘、石河堤改造246处。
第六章以人为本推进社会全面进步
全面推进社会进步,要树立以人为本和社会服务产业化的发展观,构建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发展体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满足城乡居民对社会发展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政府主导推进人口控制、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发展。引入市场机制推进非义务教育、医疗保健、体育、旅游、社区服务等领域实行产业化发展。
一、科技教育
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发展科技教育,要从优先发展教育入手,加快人才资源开发。
(一)教育事业。
1、“十一五”期间的总体目标
今后五年,**镇教育事业“十一五”期间的总体目标是:继续确保教育“两基”重中之重的地位,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小学、初中阶段的教育及成人教育,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法制化。构建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使我镇教育水平居全县前列。
2、“十一五”期间规划的主要内容
(1)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巩固“两基”成果。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工作教育事业要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为核心,以巩固“两基”“普实”成果为重点,以服务经济建设为目标,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推行素质教育,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支持。
(2)重视和加强基础教育。到2010年,幼儿教育入园率达到100%,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习比例达到80%,中、小学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达到100%。
(3)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师结构。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构筑起坚实的基础教育,完备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与开放式、网络化的电化教育、远程教育体系。深化教学领域改革,采取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稳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改善用人机制,积极推行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用制,改革内部分配制度,推行名师工程、名校工程和远程教育工程。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加强教师的职业、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大农村普教、成教和职教的统筹协调发展,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巩固加强义务教育、幼儿教育,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实现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
(4)“十一五”期间教育重点建设工程。**镇中心小学征地30亩修建一栋现代化学生公寓,容纳学生1500人,建成具有规模的学生超市。重建200米环型跑道,修建4000㎡综合科技大楼,修建1500米的教学楼,建50×20标准游泳池,建1000㎡的滑冰场一个,建标准运动场一个。新利小学征地30亩,建**㎡的综合楼,建标准运动场一个,建一间多媒体教室。元通小学新建**㎡的综合楼,建标准运动场一个,建一间多媒体教室,建800㎡的学生公寓。子店小学建1500㎡的综合楼,建**㎡的综合楼,建800㎡的教学楼,建标准运动场一个,建800㎡的学生公寓。长河小学建综合实践基地.
(二)科技进步。
加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力度,围绕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技术跨越发展。全镇农业科技要逐步形成高效农业生产体系、农村科技教育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体系。加强村社工程、绿证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力度,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步伐,使农业劳动者素质和农产品优质品率明显提高。工业企业技术进步要围绕产品结构调整,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开发新兴产业、壮大支柱产业,使全镇工业产品技术上水平、质量上等级、效益上台阶。
建立和完善科技推广、技术监督、技术市场和人才交流市场体系,加强农村科技知识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体系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作用。建立和完善科技人员技术入股,按股分红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建立应用科技协作制度,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步伐。
(三)人才队伍建设。
重视人才资源开发,营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建立健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培养造就各类优秀人才。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广开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吸引、聘用急需人才,充分合理地用好现有人才,使各类人才为我镇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充分发挥作用。
二、文化、广播、电视事业
(一)文化事业。
1、“十一五”期间文化事业规划思路
我镇必须加快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基础设施的转换与升级,以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结合旅游带动战略,努力完善接待服务水平,旅游产品开发,鲫鱼文化的挖掘、创新,把农家生态休闲做大做强,做出特色,促进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打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2、文化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
(1)火车站文化广场建设工程
该文化娱乐综合广场位于**镇政府侧面,后靠火车站,地处镇区腹心地带,居民密集,是定位文化娱乐广场的首选位置。广场占地27.6亩,配套设施占地16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
(2)建设**镇多功能文化中心
本项目计划在现**镇农贸市场进行修建文化中心,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总体布局分三层,一层为文体艺等经营门市,二层为多功能培训厅,三层为多功能会议厅,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
(3)**老街历史文化古城开发
经专家现场考证**老街作为历史古驿站,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和古镇保护价值,现已着手收集老街的资料80多页,3万余字,通过对老街进行保护和修复,在“十一五”期间申报历史文化古镇,这一景点的保护和开发将成为大足石刻旅游的又一景点。
(二)广播电视。完善镇广播电视传输站建设。继续完善农村广播设施,提高节目制作水平和质量,为全镇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提高服好务。
三、卫生事业
改造**卫生院,在院内修建两楼一底的住院部大楼,占地约1500平方米,总造价150万元,竣工后的住院部大楼与门诊大楼合为一体,功能分开,使之成为一个卫生设施齐全、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农村卫生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预防保健体系为一体的规范化综合性医院。完善公共卫生和突发性应急机制,加快合作医疗体制建设.
四、体育事业
坚持以提高全镇人民身体素质,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目标,加快群众体育发展。城镇推广适宜职工和居民特点的健身操和现代体育项目,农村积极开展院坝和传统项目的体育活动。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运动会,促进全镇群众体育活动开展,使全镇体育锻炼人数达50%以上。狠抓体育教育,提高体育运动水平。学校体育是体育工作的重点,应努力提高学生达标率和优良率,培养输送体育人才。完善体育活动设施,建设运动场、游泳池,满足广大群众体育活动的需求。
五、劳动就业
着力于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深化劳动制度改革,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体系,使劳动力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
(一)完善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建设。镇劳动保障服务所通过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国联网;加强劳动服务管理,引导和规范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二)建立新型就业机制。坚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严格执行用工申报和用工备案制度,对企业招收职工进行统筹管理和指导监督,规范各类企业的招用工行为,初步形成劳动者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和双向选择实现就业的新机制。
(三)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鉴定制度,努力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城镇新生劳动力和其他求职人员应建立就业前培训制度,新从事技术工种的从业人员,一律要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到2010年,在职、在岗人员职业资格要逐步达到90%。
(四)加快劳动关系法制化进程。理顺并规范下岗职工的劳动关系,解决下岗职工“隐性就业”问题,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依法规范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终止、解除的行为。重视劳动争议调解,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六、民政福利事业
民政工作要以解决社会问题、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为立足点,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为基本任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民政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民政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发展社会福利。基本建成以政府兴办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网络。进一步完善镇敬老院建设,使五保老人入院率达到80%以上;关心城镇居民困难户的生活,认真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建设一个占地10亩,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可容纳500人功能齐全的老年公寓。
(二)加大殡葬工作力度。坚持不懈地抓好殡葬改革,认真做好殡葬服务管理,在长兴或长河村利用荒山建一座公墓,开展骨灰存放和规范安葬。加大殡葬法规宣传力度,到2010年,力争使全镇火化率达80%以上,其中:城镇火化率达100%。
(三)加强扶贫引导,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增加扶贫投入,加强贫困地区交通、水利、通信、电力、人畜饮水、基本农田、生态环境等建设,扶持贫困地区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建立残疾人组织管理网络、服务指导网络、社区训练服务网络,形成并健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服务体系。
(四)深入开展双拥活动。立足创建全县双拥模范镇,努力为驻邮部队搞好服务,密切军民、军政关系;认真落实优抚政策,积极探索复员退伍军人安置新途径。
七、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与物质文明建设相统一,着力提高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引导全镇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凝聚全镇人民的力量,推动改革和发展。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开展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把思想道德建设融于深受群众拥护的各项创建活动之中,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宣传科普知识,引导群众自觉抵制有害社会风气,形成奋发向上的社会新风尚。
第七章实施“十一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强化民主和法制建设,大力营造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全力保障“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和**镇国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推进体制创新。加快经济体制创新,解决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制度“瓶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社会事业改革,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条件。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社会提供更多更优的公共产品。
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立足于解决行业和产业关键技术,探索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科技指导,积极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把推广应用先进技术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扶持发展一批科技型企业,促进产业技术上档升级。
三、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顺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开放型经济的合作与竞争。牢固树立实施大开放促进大引进、凭借大引进促进大发展的观念,走好开放引进、联大联强、联新联优的路子,创造一切有利条件,提供一切可能的优惠,促成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向**集聚和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出口产品,以国际国内大型商品展销会、采购会为平台,大力宣传推荐**产品,拓展出口渠道,壮大出口规模。
四、优化发展环境。严格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逐步使政府行为规范化、法律化。在理顺政府部门职责、权限和责任基础上,规范政务管理。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积极推进基层和行业依法治理,特别是解决好农村法治问题。加强廉政监督,健全监督机制,从源头遏制腐败。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增强打击各种违法活动的能力。完善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加强法律援助工作,保护人民合法权益,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全,增强社会安全感。注重诚信建设,打造诚信社会,加强对经济秩序的监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培植有效信贷载体,依法打击恶意失信和违法失信行为,净化金融环境。
在“十一五”发展时期,我们面对的是新发展、新变化、新形势、新任务,全镇人民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一致,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奋力拼搏,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计划的宏伟目标,为把我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人民富裕的新**而努力奋斗!
- 上一篇: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二
- 下一篇:街道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