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圈建设发展计划

时间:2022-11-02 06:59:00

导语:经济圈建设发展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经济圈建设发展计划

**直辖以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314”总体部署,把**加快建设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市委、市政府做出建设一小时经济圈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一小时经济圈的组成部分,迎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契机。

一、发展基础和形势

(一)发展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全县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1、经济发展。**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73.3亿元、9638元、3.2亿元、29.5亿元和22.9亿元;工业总产值达92.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3.9亿元;旅游资源丰富,快速发展的基础初步奠定。**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3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亿元;商贸重点市场日趋活跃,城乡商贸流通上档升级。全县经济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

2.社会事业。“两基”成果得到巩固,高中教育瓶颈开始突破;文化事业不、发展,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初步建立,社会保障能力逐步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民主法制建设取得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918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529元。

3、基础设施。公路建设“125”工程全面完成,主要出境公路全部通畅;北环二路、县城污水处理工程和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工程建成投用,南环二路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城镇供水、供气、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城区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和配套服务功能基本满足需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二)面临的形势

面对新形势,机遇凸显,挑战并存,必须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全力参与,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1、发展机遇。一是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和国内东部地区资本、产业向西部加速转移的趋势也越来越强;二是国内政治稳定,国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三是成渝合作联手打造的成渝经济区将成为未来全国的第四增长极,**将成为成渝经济区的战略支点和融合川渝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四是**市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将重点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等重方面加大政策、资金支持,为**加速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五是县域特色资源优势明显,旅游、五金铸造等重点产业和成渝辅助通道(渝大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列入市相关规划。随着玉滩水库开工建设及成渝辅助通道、成渝城际铁路客运专线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并相继开工建设,水资源、区位等制约瓶颈将相继取得突破。

2、制约因素。一是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基础资源特别是水资源严重短缺,制约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三是产业实力不强,主导产业发展不突出,特色经济效应未能充分发挥;四是城镇规模偏小,城镇体系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五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能力较弱,收入分配矛盾突出,社会利益关系处理难度加大;六是人才资源不足,科技与智力支撑不强。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把握一条主线、实现两大突破、打造四大品牌、推进三项建设”的发展思路,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统揽,以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为抓手,以创新机制、体制为动力,以“加快”和“率先”发展宝邮路特色经济带为战略平台,突破制约瓶颈,加速实施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旅游带动战略,梯次推进、错位发展,带动全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要素的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人口转移、产业聚集和城镇发展;又要充分发挥政府优化发展环境、制定规划政策的引导作用,强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和发展公益事业的责任。

2、发挥效率与促进公平相结合。既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集聚产业和要素,壮大特色经济规模;也要充分发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作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生活水准。

3、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既要全力打造宝邮路特色经济带,做大做强组团城市规模,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也要协调推进县域其他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既要着力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要着力于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4、上级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既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把**作为成渝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支点,为加速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也要立足自身努力,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开创一条符合自我发展的道路。

(三)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统筹取得重大进展,力争一年一变样、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发展,把**建成“国际旅游胜地、五金汽摩重镇、现代农业基地、生态宜居城市”,全面提升直辖市“窗口”和“门户”形象,2015年实现城乡统筹的小康社会目标。在**年基础上,分阶段主要预期目标:

——2010,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有效缓解,产业支撑体系初步确立,城镇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生态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统筹城乡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8.0亿元,年均增长15.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750元,年均增长14.8%;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9亿元,年均增长25.0%;城镇化率达到42.1%。

——2015年,全面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小康社会,生态县基本建成,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直辖市“窗口”和“门户”形象全面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1.0亿元,年均增长14.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700元,年均增长14.0%;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9.72亿元,年均增长18.0%;城镇化率达到56.1%。

——2020年,国际旅游名城、五金汽摩之都、现代农业基地基本建成。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3.0亿元,年均增长14.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2560.0元,年均增长13.9%;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5.1亿元,年均增长18.0%;城镇化率达到70.0%。

三、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一)优化城镇布局

以县城龙水为组团中等城市,以万古、邮亭和三驱为中心城镇,积极发展珠溪、中敖等一般建制镇,构建级次分明、结构合理、有机统一、开放发展的城镇空间结构体系,引导和加快实现人口城镇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强化城镇支撑

1、做强组团城市。依照“规模做大、实力做强、环境做美、结构做优”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速度发展”思路,以大邮路、大龙工业大道等道路为连接,形成县城(龙岗、棠香)和龙水的组团城市。到2010年,组团城市城区人口达到22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到2015年,组团城市城区人口达到35.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32.0平方公里;到2020年,组团城市城区人口达到45.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

——龙岗组团。按照“快速东移、重点南拓、适度西展”的发展思路,以旧城区为依托、濑溪河为纽带、南北山为翠屏,旧城片区与新城片区相对集中又有机联系的城市空间形态,塑造独具特色的具有石刻文化和佛教文化内涵的建设风貌,建成功能优化、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县域政治、金融、商贸、文化中心,最佳宜居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到2020年,城区人口达到25.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

——龙水组团。按照“重点北移、相机西拓、适度东进”的发展思路,以旧城区为依托,沿大邮路和组团城市连接大道双向发展,形成以濑溪河为纽带的城市空间形态,塑造独具一格的川东民居风格,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五金汽摩零部件生产、销售集散基地,**工业经济中心。到2020年,城区人口达到20.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

——特色小城镇。因地制宜,突出风貌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把宝顶、智凤、玉龙、宝兴建成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到2020年,城区人口分别达到0.5~1.0万人,建成区面积分别达到0.5~1.0平方公里。

2、加速中心城镇建设

强化万古、邮亭和三驱镇在区域内的区位优势,发挥次级支撑和带动作用,着力于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壮大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增强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集聚力。到2020年,把万古建成东部经济、商贸流通中心、渝大高速公路的重要承接点,城区人口达3.0万人;把邮亭建成工业发达、商贸活跃、功能完善的南部经济重镇,成渝高速公路的重要承接点,城区人口达3.0万人;把三驱建成农副产品加工、手工制造业和生态经济为主的西部经济中心,大荣公路的重要承接点,城区人口达2.0万人。

3、推进一般建制镇建设

坚持合理规划、突出重点、强化功能、增强特色、繁荣经济、集聚人口的原则,促进一般建制镇的有序发展。在现有城镇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强化优势,突出特色,重点以矿产资源及农副产品加工、发展现代农业为切入点,推进城镇化建设。

(三)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县域建制城镇规划编制及相应的修编工作,提高城镇重点地域和标志性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水平。强化对城镇广告、各服务行业经营主体经营行为的规范管理;推进龙水组团等城镇的卫生城镇创建工作,加强城镇生态、人文培育,打造城市优美环境,不断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环境。加强城镇居民公共道德教育,引导城镇居民形成健康良好的社会公共行为;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增强城镇服务功能,提升城镇整体形象。

(四)促进农村人口转移

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完善户籍、就业、入学、安居、社会保障等政策,为人口转移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和定居条件,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定居和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东西部地区人口向中南部转移步伐。到2020年,全县城区人口达到54万人,其中:宝邮路城区人口达到50.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0%,其中:宝邮路城镇化率达到82%。加强对农民工转移就业指导,促进农民工向产业技术工人转变;在进行劳动技能培训的同时,加强城市文明观念培训,促进农民顺利融入现代城市生活。

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实施旅游带动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一)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区域错位发展

以重大交通干线和经济发展为基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全力推进宝邮路特色经济带建设,打造**市最具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的经济带,进而引领和带动东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1、发挥优势,突出重点

宝邮路特色经济带,包括县城(含龙岗、棠香)、龙水、邮亭、宝顶、智凤、玉龙、石马、宝兴、珠溪等城镇。依托宝邮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重点发展以五金汽摩为重点的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形成产业密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特色经济带,在经济增长质量和速度、城市核心竞争力、统筹城乡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和谐程度等方面,处于全县领先水平,成为支撑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平台,2013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

——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6.9亿元,年均增长19.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492元,年均增长14.7%;城镇化率达到55.0%。

——到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7.8亿元,年均增长17.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348元,年均增长13.4%;城镇化率达到62.2%。

——到2020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人均指标超过一小时经济圈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46.0亿元,年均增长16.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2052元,年均增长14.9%;城镇化率提高到82.0%。

2、梯次推进,错位发展

充分发挥宝邮路特色经济带对东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力,实现产业和功能向东、西两翼的辐射转移和拓展,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共同发展。

东部地区,包括万古、雍溪、国梁、金山、回龙、拾万和古龙等镇乡,依托大(足)铜(梁)路、大(足)国(梁)路和成渝辅助通道,以万古镇为中心,近期重点发展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资源加工型为主的工业、商贸流通业、标准农业;中长期随交通区位瓶颈的突破,以承接主城辐射转移产业为主。增强区域内的空间联系,快速提升城镇化水平,逐步形成全县经济新的增长极,带动城乡经济全面发展。

西部地区,包括中敖、三驱、铁山、季家、龙石、高升和高坪等镇乡,依托大(足)安(岳)路、大(足)荣(昌)路,以中敖、三驱、铁山为重点,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及手工制造业、以边境贸易为重点的商贸服务业、生态农业,逐步形成以生态农业、边境贸易和手工制造业为主的生态经济区,推动全县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二)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建设五金汽摩之都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优化工业布局,加强企业管理,推进技术进步,强化保障措施,实现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10年,实现总产值200亿元,增加值55亿元,其中:规模企业实现总产值65亿元,增加值16.9亿元;2015年,实现总产值490亿元,增加值135亿元,其中:规模企业实现总产值220亿元,增加值63亿元;2020年,实现总产值1140亿元,增加值300亿,其中:规模企业实现总产值620亿元,增加值160亿元。

1、做特作优工业园区经济。认真实施工业园区发展规划,优化布局园区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分区;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发展,限制一般铸造加工工业,提升园区产业层次和竞争能力;努力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快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步伐,全面提高园区的吸纳和承载能力。2010年,力争进入**市工业园区十强行列,建成面积达5.0平方公里,产值150亿元以上。

——建成五金汽摩产销基地。以**汽摩产业为依托,充分发挥**五金和双桥重型汽车工业优势,以**工业园区(A区、B区)和双桥(车城)工业园区为基础,整合区域产业优势,与双桥联手打造**五金汽摩产销基地,构建龙水、双桥、邮亭“三点一线”、以机械及五金汽摩产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带。加强相关产业链接,形成以名牌产品为核心、关联产品为支撑的产业群体,促使五金机电及汽摩零配件工业集群发展,培育中国西部五金汽摩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做响“西部五金之都”品牌。建设完善五金创新服务中心、淬火、电镀、铸造和模具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培育一批有较高素养、懂管理、敬业的企业家;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引进或支持组建3-5个资金、技术雄厚的大型五金汽摩生产销售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和质量经营战略,重视驰名商标的培育和发展,加强质量和计量保证体系认证工作。到2020年,力争创国家级名牌3-5个,**市名牌4-6个。

2、做精做靓资源加工工业。随着成渝辅助通道的建成,适时拓展棠香-智风工业园区和万古-雍溪工业园区,承接主城的工业企业转移。棠香-智风工业园区作为县城组团工业发展区,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节水、低耗、无污染工业为主;万古-雍溪工业园区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型产业、化工和机械制造业等为主。

——进一步延长锶盐产业链。加大碳酸锶产品的深度开发,积极引进企业、技术、人才,在生产高纯锶盐产品的同时,实现锶盐产业链的进一步延长和锶矿综合利用,保持和提升**锶盐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做大农副产品加工业。充分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围绕粮食、生猪、水果、茶叶、笋竹、冬菜、莲藕等优势农副产品,发展壮大农副产品加工和石雕、竹木、根雕等旅游纪念品开发生产,基本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农副产品和旅游商品加工基地。做大现有企业,引进规模企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品牌的认证申报工作,规划建立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创市级以上品牌5个以上。

——积极发展建筑建材业。围绕石灰石、石英砂、页岩等优势矿产资源,积极策划、实施一批建材业结构调整项目;适应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需要,积极发展墙体材料、玻璃、陶瓷、钢模板和化学建材等为主体的现代建筑材料产业。

3、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采取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姻和与大企业合作等方式,积极发展线缆、纳米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生物工程和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不断扩大工业发展领域。

(三)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建设国际旅游名城

充分发挥人文、生态兼有的旅游资源优势,“背靠大集团、规划大手笔、开发大市场、投入大气魄”,以宝顶山、南北山为主体,打造石刻艺术人文旅游区;以玉龙山、龙水湖为主体,打造生态休闲旅游渡假区;通过宝邮路、组团城市连接大道(县城-龙水-玉龙)串联,构建**黄金旅游经济带,使旅游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转化、使过境游向目的地游转化、使目的地游向国际旅游名城转化,形成中国西部旅游业发展重要的增长极。2020年游客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5.0亿元。,

1、建设西部佛教圣地。充分发挥世界文化遗产—**石刻在**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坚持文物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扩大宝顶山石刻景区面积,建设宝顶仿古镇,加大宗教文化旅游等产品开发力度,把宝顶山和北山大景区打造成中国西部佛教旅游圣地。

2、打造创意产业基地。加大影视文化旅游、森林旅游、湖泊旅游、温泉旅游等产品开发力度,把玉龙山-龙水湖打造成为中国西部知名的会议休闲度假中心和集“石刻王国、温泉故里、影视创意、万国风情”于一体的国家级创意产业基地。

3、推进旅游联合促销。加强与周边旅游资源富集的省、市联合,尽快形成一批跨地区、跨省市的旅游线路,联手构建跨区域旅游线路;加强与旅行社的联合,强化“精美石刻”品牌宣传与促销,在巩固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加大国际市场促销力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促销格局。

4、建设完善旅游设施。推进宝顶至铜梁双山乡二级公路、龙水湖环湖二级公路、玉龙山旅游二级公路等旅游公路建设。在加快推进县城高档次宾馆建设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宝顶古镇和龙水湖三星及以上宾馆3家,及时配套建设水、电、气和信息等基础设施。

5、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坚持旅游服务标准化,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规范旅游景区导游解说词,加强景区导游的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不断提高导游服务水平。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完善接待程序和服务制度,加强对饭店、宾馆、旅行社,商店、歌舞厅等服务场所的规范管理。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有计划地选派旅游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到各地学习培训,积极开展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高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

(三)实施产业化战略,建设现代农业基地

坚持“优势农业集中连片,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集中,重要农产品分区布局”的发展思路,走土地经营规模化、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耕作机械化发展道路,大力推广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成果,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和综合生产能力。到2015年,农用地集中度达到40%以上。加快发展节约型循环农业,提升产业层次。扶持发展各种农村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1、打造现代农业基地。依托良好的生态和旅游资源,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以宝邮路为轴心,建设观光农业示范区。重点发展城镇园林、花卉基地、山坡绿化、环境美化的景观农业和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的休闲农业。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生态旅游农业园区和农家乐,把宝邮路沿线建成全县的绿色通道、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带,成为**市农业对外开放和展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窗口。重点发展伏淡季水果、优质稻、无公害蔬菜、观赏花卉、畜禽规模养殖、特种水产等产业,以荷莲、枇杷、笋竹、冬菜调味品和生态绿茶等品种为主。

——以大铜路、大国路为双轴心,建设标准农业示范区。重点发展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精品农业、设施农业、循环农业,以黄金梨、茶叶、优质粮油、精细蔬菜等为主。

——以大荣路、大安路为双轴心,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重点发展满足市民对农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精品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建立蚕桑、花椒、水果、优质稻、中药材、草食牲畜等农副产品原料生产基地。

2、推进集约化经营。正确处理结构调整与粮食生产的关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大力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机制,提高土地经营集中度和产出效益。坚持走龙头带基地、公司+龙头带农户发展之路,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合作、引资嫁接、兼并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重点扶持科技型、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继续实行农业项目资金打捆投入,强化招商引资,尽可能运用市场机制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资金需求。

3、推行标准化和新科技运用。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逐步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加快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检验标准的推广应用;加强农业生产资料质量监管,推广使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和有机复合肥;加强产地环境评价和环境质量监测,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强化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等品牌的认证申报工作。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规范化栽培、畜禽养殖、疫病防治等新技术,加强与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引进转化科研成果,扶持发展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示范户。

(四)实施集群发展战略,建设现代服务行业

以开拓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推进传统商业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传统流通格局向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转变,坚持建设有形市场与发展无形市场相结合、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与搞活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相结合,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和增强区域聚合辐射能力。

1.培育重点商贸市场。依托宝(顶)邮(亭)路,构筑重点商贸流通市场:

——以现有**商城、**商贸中心、新世纪超市、重客隆超市、唯一连锁超市等基础,加强城区商贸生态调整,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建成规模宏大、功能完备的县城综合贸易圈。

——以宝邮路为轴,以南环二路、南环三路和渝大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整合现有石雕艺术等资源,推进城南旅游商贸城、旅游文化城(石刻艺术总馆)等重点项目,配套建设1-2个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及冻库、电子商务等相关设施,销售以五金系列产品、石雕系列产品为主及宝顶冬尖、工艺纸伞、工艺折扇、竹雕、根雕、竹席等各类旅游产品,逐步形成规模经营,把城南建成门类齐全、品种繁多、重点突出、特色显著的旅游商品集散基地和购物中心。

——全力整合龙水五金市场资源,以五金机电、汽摩配件产业发展为基础,提升扩大龙水各类五金规模和档次,建设完善大型商贸会展、电子商务平台等基础设施,形成辐射西南、影响全国的龙水五金市场群;以发展仓储、运输、装卸等物流配送为重点,大力发展仓储运输业,完成2-4家五金机电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五金汽摩产品及原材料集散基地。

——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物流技术,在邮亭建设现代物流所需的配套性、系统性、标准化、专业化的硬件设施,以运输、仓储、装卸、包装、分拨、配送发等为基础,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形成联系川东渝西、辐射周边的现代物流基地。

2、完善商业流通网络。加快组团城市、城镇和乡村(社区)三个层次商业网络建设,鼓励商贸企业向农村延伸。在邮亭、万古、三驱、铁山、中敖、龙水等镇分别建水果、竹编、黑山羊、绿色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改建“农贸超市”,推进农贸市场上档升级。大力实施乡镇建超市、村社建商店的“双建”工程。

3、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支持建立覆盖城乡的多功能金融服务网络,培育完善资本和保险市场。以网络服务、电信服务、广电服务等为重点,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咨询、会计、评估、审计、房介、职介、法律服务等各类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以资源、要素整合为手段,以培育支柱产业为目标,构建以广播电视业、演艺业、文化娱乐业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体系,壮大文化产业。

以城乡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面向社会,服务社区,鼓励社区服务业发展,重点开拓家庭服务、维修服务、上门服务、接送服务、幼儿服务、养老服务、保健服务、文娱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为特殊群体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为属地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瞄准农村生产和生活相关环节,努力发展农村服务业。

五、强化基础设施保障

加强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设施水平,完善设施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和保障。

(一)建设综合交通网络

以对外大交通建设为重点,完善区域骨架公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高交通服务通达能力,形成以公路、铁路为主的综合网络体系,迅速提升区位优势。到2020年,全县公路总里程达3300公里,公路硬化率达100%,通村通畅率达到100%;其中:宝邮路经济带公路里程达1400公里,东部和西部区域内公路里程均达到950公里。

1、对外大交通。加快成渝辅助通道**段前期准备工作,力争2008年底前开工建设,提升主城对**的辐射带动能力;积极推进建设武胜-潼南-**-荣昌(连接成渝、渝遂、渝南和主城至**四条高速公路)和永川-**-铜梁-合川高速公路。

力争建设成渝城际铁路客运专线(起于**北站,经壁山、**进入四川内江、简阳连接至成都)**段和潼南-**-荣昌城市铁路,全方位推进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

2、区域骨架公路。改扩建潼泸路**段、合龙路**段为一级公路;新建通往永川的邮红和渝隆、通往铜梁的大新(复)和平玉、中敖至安岳、季家至安岳、中敖至潼南新胜二级公路等12条骨架公路260公里,加快与周边地区的合作。

3、县域农村公路。到2020年,组团城市至周边城镇、城镇至城镇之间,全部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其中县城-宝顶(政府所在地)、县城-智凤、龙水-玉龙和县城-宝兴段公路改扩建为一级公路;城镇与中心村之间全部实现三级及以上公路;中心村与中心村实现四级及以上公路连接。

4、交通场站建设。改扩建邮亭货运场站;配套建设成渝城际铁路客运专线龙水换乘汽车站,建成3个一级汽车站、6个二级汽车站、6个三级汽车站、14个四级汽车站和242个农村客运简易站;建设36个处内陆码头。

(二)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

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开源节流并重,以解决资源性缺水为重点,充分利用水资源,合理布局水利设施,完善供水设施管网,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水源工程。加速推进玉滩水库改扩建工程建设步伐,切实做好琼江调水铜(梁)大(足)引水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十一五”期内开工建设;扩建胜天湖、响水滩等水库为中型水库,扩建玉河水库等7座小(二)型水库为小(一)型水库;扩建大埝沟水库等19处小(二)型水库,新建新桥、龙家沟、龙井等14处小(二)型水库;大力新建或改扩建山坪塘、石河堰河电力提灌站。加快全县78座病险水库整治工作,其中“十一五”期间完成35座水库病险整治,2011-2020年期间完成43座水库病险整治。

2、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县城供水直输工程建设步伐,扩建清明桥水厂供水规模,县城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吨。整合大邮路特色经济带的供水能力,建设**城南15万吨供水中心及连接县城、龙水、(双桥)和邮亭的供水主干管网28公里,确保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安全使用。实施新胜、高洞子、十里沟和红旗水库联网运行,扩大邮亭镇供水能力;完成20个城镇自来水厂及配套管网改造与扩建,全面提高城镇饮水保障;加速推进农村居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35.58万农村居民饮水问题。

3、节水工程。重点做好濑溪河灌区(**灌片)、窟窿河灌区续续建配与节水改造和小型灌区建设;积极推广先进实用的综合节水灌溉技术,改原有的深水漫灌为浅水湿润灌溉,大力推行成片“浅、湿、晒”、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结合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等节水措施,大力开发和推广节水技术,提高工业节水水平。着力推广安装使用节水器具,减少供水环节的跑冒滴漏,实现由单一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向污水综合利用转变,推进城镇生活节水工作。

(三)加强市政设施建设

按照统筹协调、衔接配套的原则,加强城镇道路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城镇对人口和经济的承载能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城镇道路。加快组团城市连接道路、南环二路、南环三路、北环二路西段、龙水环城路、龙溪大道、县城主中心东部新区道路网络等城镇道路及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全面完成组团城市(县城、龙水)城区主次干道沥青路面和人行路面改造;加大对组团城市以外的其他城镇的道路投资力度,增大城市路网密度,改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效率。

2、市政设施。建成设龙水、邮亭、万古、玉龙、宝顶等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和东部垃圾处理场,推进西部垃圾处理场前期工作,完善各城镇排水管网和垃圾收运系统,妥善处理城镇危险固废;完善城镇路灯、消防、文化、体育、休闲娱乐等设施配套,加强城镇园林、绿化、公园和城区景观综合建设,美化市容市貌,改善城镇生态和环境质量,为群众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加强能源设施建设

坚持节能优先,统筹电、油、气、煤等能源建设,建立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激励机制,构筑安全可靠、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体系,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优先发展电力。规划建设220千伏**复隆变电站、110KV万古变电站、110KV城南变电站建设,实现分龙岗、龙水、万古三大片区运行;完善35千伏网络结构,增加输、变电容量,调整各变电站供电区域;根据上一级变电站的位置及负荷分布,10千伏中压配电网形成若干相对独立的供电分区,并保证足够的联络容量;解决线路陈旧、线径小、供电半径大、线损高、可靠性差等突出问题。提高场镇线路绝缘化水平,提高配网设备配置水平,提高可靠性、减少设备维护量。

建立燃油储供体系,合理布局燃油加油站点。建设完善天然气配送网络,进一步拓展天然气用户市场,扩大天然气普及率。实施煤炭井田的补充勘探和矿井挖潜改造,整合煤炭企业,保持煤炭产量稳定;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积极推广生物等新型能源。

(五)信息基础设施

以先进技术为基础,以应用技术为核心,推动各种网络互联互通和升级改造扩容;继续完善农村通信网络,逐步扩大农村信息网络覆盖面,实现农村地区的普遍接入;加强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开发、整合信息资源,搭建信息处理和应用平台,不断推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推进基础电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络普遍服务,提高信息服务能力。加快数字电视普及步伐,积极推进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六、强化生态环境建设

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支撑体系建设为重点,通过全面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和洁静工程,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1、生态建设。全力推进**生态县建设。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南北山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等重点工程,确保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实施森林防火阻隔带、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坚持依法治林、保护森林植被安全;在中敖、高坪地区实施水资源涵养工程,在玉滩、上游、龙水湖水库等流域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程,不断提高濑溪河流域的水资源涵养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抓好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工程,严格管理开山采石,治理地质灾害,促进生态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广泛发动群众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扩大城乡绿地面积,确保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森林覆盖率分别提高到30.0%、40.0%和45.0%。

2、环境保护。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并重,建立健全水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以增强和维护“三河”、“五库”的水域生态环境功能、保护河湖水质及饮用水安全为中心,以濑溪河及小安溪流域综合整治为重点,实施流域城镇截污治污、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岸生态防护和饮用水源保护等工程,全面推进水环境整治;继续加强大气环境整治,有效控制治理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粉尘、油烟等大气污染,推进清洁煤和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实施餐饮油烟及其他废气尘综合治理;加大声环境保护力度,控制工业、交通噪声,加强商业噪声监督管理,全面推进功能区噪声达标建设和“安静小区”建设,有效防止噪声扰民问题。

抓好农村沼气和改水改厕工作,建设一批集约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能源环保工程;加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建立垃圾、人畜粪便、秸秆综合利用和村庄容貌管理制度,积极开展生态镇、村、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初步形成农村环境保护体系。

3、监督管理。加强各类区域地质、环境、土地和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为国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建立全县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健全法制,加大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执法力度,依法管理生态环境。

七、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以构建统筹城乡一体的公共事业服和社会管理服务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实现基本公共个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促进科技事业进步。逐步提高科技投入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切实保障科技三项经费占当年财政支出1%以上,构建、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和管理机制;立足于解决行业和产业关键技术,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所需应用技术的自主开发,引进消化共性技术、先进实用技术,探索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建立健全技术评估、技术服务、管理咨询、技术认证、专利等科技服务体系;积极开展科技培训、中介、咨询、交流合作,组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开发、示范和推广。鼓励科技人员把实用的经济、科技信息带到工厂、农村,与业主形成经济共同体,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采取资金、技术入股的方式共同经营,推动产业化的实现。

2、优化城乡教育发展。切实构建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教育新体系,形成教育资源优化、硬件设施完善、师资队伍精良、办学特色鲜明的新局面,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优化教育布局,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寄宿制学校和远程教育工程建设,进一步理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增强财政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能力,探索农村教师补充和提高新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师资水平,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发展。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逐步普及12年义务教育。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争取外地高校来县试办高等院校,为我县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实用型、高技能型人才。

3、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挖掘和弘扬石刻文化、五金文化和民俗文化,着力打造特色文化,促进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健康发展。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等建设工程,完善县、乡镇(街道)、社区(村)的文化设施。加强基层文化工作,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扶持发展农村文艺团体,形成一批特色文化乡镇和文化品牌。全面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促进城乡体育协调发展。全面实施广播电视无线数字“村村通”工程,加速数字化电视建设进程,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功能。

加强石刻保护,将**石刻艺术博物馆更名为**石刻研究院,建成石刻艺术总馆、石质文物保护中心和石刻数字化工程;建立世界遗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和预警监测系统,进行石刻文物区环境综合整治,逐步建立起较完善先进的石刻文物综合保护、研究和管理体系,提升石刻文物保护管理水平。

4、推进卫生医疗发展。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社区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提高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健全县、街(镇、乡)、村三级医疗网络,完善医疗配套设施。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新机制,提高财政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保障能力,完善农民大病医疗统筹制度,实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全覆盖,促进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分享,实现城乡居民普遍享有公平、安全、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健全县、街镇乡、村三级生殖健康服务体系,加强人员培训,搞好人口计生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5、完善城乡就业机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就业吸纳能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实施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完善城乡统筹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全面落实城乡就业优惠政策。加大财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投入力度,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6、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医疗需求为重点,建立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础养老、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建立以个人账户为主、保障适度、缴费灵活、可随参保人员转移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和基金管理机制;探索土地承包权换社保的有效形式,全面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将城市居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户和五保供养对象纳入救助范畴。逐步解决城镇各类劳动群体之间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政策衔接问题,实现不同劳动群体之间社会保障政策的有效衔接。

7、强化社会公共安全,坚持监管、预防、惩治相结合,建立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快速高效的公共安全保障网络和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灾害、社会安全预警机制,增强公共安全预警能力和抢险救灾能力,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

八、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一)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全力参与**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积极推进城乡户籍制度、城乡土地管理和使用制度、公共财政制度、农村金融制度和城乡行政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不断增强改革发展的新动力,

1、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城乡财政分配公平公正。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以基本公共服务均衡为目标,向“三农”、弱势群体和社会事业倾斜,逐步提高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支出比重。大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集中财力,打捆用活各类财政资金。

2、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推进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调整户口迁移政策。自愿选择就业居住地落户,放宽直系亲属投靠迁移入户限制。推进“城中村”农村居民以征地方式成建制地转为城市居民,推动进城务工经商农民向城镇居民有序转换,逐步减少农业人口比重。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对流动人口实行以流入地为主的管理。

3、创新土地流转制度。放开农用地不改变用地性质的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在保护和尊重农民土地承包权和宅基地权益的基础上,探索对农民进城后自愿退出的宅基地和承包地回购、置换等政策,采取土地换社保、提供免费培训、廉租房或给予住房补贴、子女免费义务教育、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等多种政策措施,鼓励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建立对进城农民自愿退出的承包地和宅基地统一规范管理的制度及整合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效益。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农民退出的土地,主要实行退耕还林,减轻生态环境压力。

4、拓展投资融资渠道。鼓励创办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创新农村信贷抵押担保机制。开展金融机构支农贷款营业税减免试点,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和农产品收购期货交易。做大做强政府性融资平台,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盘活存量资产,提高国有资本运作水平。建立融资担保机构,加强与国家开发银行**市分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与合作,鼓励各金融机构增大信贷投入,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构建多元化投资格局。

(二)优化环境,加强合作

1、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面建设服务型政府。充分发挥市场对基础资源配置的作用,确立企业在市场的投资主体地位,减少生产要素的行政配置,整合优势资源,建设区域统一市场,积极推动要素流动和重组,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城乡产业聚集发展。深化“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活动,进一步简政放权,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各种收费、审查和检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营造透明高效的服务环境。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障碍,进一步拓宽投资领域,完善融资担保、市场开拓等服务平台,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平等发展,形成各种资本积极参与建设的新格局。

2、突出招商工作。有效利用国家推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重点引进工业、农业产业化、旅游资源开发和现代流通服务企业;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环保等项目招商建设,完善招商方式,优化招商环境,灵活招商手段,落实招商政策,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打牢招商引资基础;加大对外宣传,积极推进组团招商、特许招商、股权招商,努力扩大对外招商的影响,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显著实效。

3、加强区域合作。抓住国家建设成渝经济区、固定资产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等重大机遇,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区域统一市场、产业关联发展为切入点,加强横向交流与区域合作,完善渝西川东八区县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县内外企业的横向联合与重组,搭建起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主城“退二进三”的合作平台。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继续实施出口商品、市场和方式多元化战略,力求与国际绿色标准接轨。

(三)努力争取,强化投资

1、争取上级支持。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既需要全县人民艰苦奋斗,负重自强,开拓创新,形成合力,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和健康发展,尽快形成自我积累发展的能力,加快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同时,也离不开国家及市里的大力支持,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投资倾向,针对区位不佳、资源缺乏、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主动争取上级资金的扶持;针对特色产业、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优化发展环境等问题,主动争取上级政策的支持,全力以赴,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夯实项目支撑。牢固树立以项目抓机遇、以项目促发展的观念,以重点项目为支撑,按照“完工项目抓运行、在建项目抓质量、前期项目抓开工”的思路,每年分解出具体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健全机制,加强监管,切实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积极策划能够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特别是产业发展项目,完善重点项目储备库,滚动实施,及时优化调整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加强领导,完善考核

1、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每年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承接一小时经济圈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完善县级领导重点联系和指导区域发展的工作制度。县级各部门要把承接一小时经济圈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从本部门职能出发,制定政策措施,紧紧抓住**建设一小时经济圈的大好机遇,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衔接,争取更多优惠政策和资金,为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建立县级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规划、土地、环保等具体问题。

2、建立公平激励的人才机制。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围绕人才使用、培养、引进三个环节,落实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分配、奖励和医疗保障等政策,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建立健全人才发展激励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促进人才聚集,增加人才总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切实加强人才教育培训,积极培育人才市场,全面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对优秀人才创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打破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障碍,建立各类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3、完善目标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类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促进科学发展、激励先进的考核评价机制,奖勤罚懒,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评价和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形成凭实绩任用干部的正确导向。

4、强化规划监管。规划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对政府实现宏观调控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依法办事,依规划办事,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加强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严格依规划办事。根据规划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分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年度发展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确保圆满完成。

抓住**建设一小时经济圈机遇,加快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全县各部门、街镇乡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上来,大力培育和弘扬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精神,继续深化效率革命,主动成为建设**一小时经济圈、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奋力开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