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工作计划
时间:2022-10-23 05:00:00
导语:依法行政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总体要求
2008年,我市依法行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为构建海岛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二、工作重点
(一)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加强行政权力运行监督。
1.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以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及职权、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为核心,依法界定和公告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权。落实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全市推广行政处罚标准的细化量化工作,抓好食品安全、劳动就业、教育和环保等专项行政执法活动。
2.深化体制创新,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做好金塘、六横两岛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出台扶持经济强镇相关政策,完成**电力体制改革,制定出台事业单位改革实施办法和相关配套政策,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模式。进一步清理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创新行政审批方式。适当下放行政许可权限,加强对行政许可项目及实施行为的监管,对全市2007年以来新增行政许可项目予以及时审查公布。
4.加强行政审批办证中心和统一招投标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县(区)行政审批中心功能,落实“一个窗口对外”、“一次性告知”、“首问责任制”等制度,规范管理,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5.强化执法监督,完善行政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强化政府内部监督,支持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法履行监督职责。在全市推行以行政首长为重点对象的行政问责制度,加快建立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科学评估政府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
(二)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1.强化社会管理。加大对环境资源保护、食品安全监管、安全生产监管、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执法力度;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大桥贯通后的治安防控新格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切实抓好各行业安全生产。
2.优化公共服务。全面推进基础、要素保障工作,加强规划编制管理、交通网络建设、土地开发管理、滩涂围垦、供水供电设施建设、金融财政及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和海洋文化名城建设,加快推进定海旧城改造和临城新区建设;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启动卫生强县(区)和卫生强镇(乡、街道)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推进小康健身工程。
3.统筹城乡就业体系,深化社会帮扶和救助体系建设。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深化“暖促工程”第二阶段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长效帮扶机制,进一步加大面向城乡的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着力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和渔农村低保户人员的就业问题;全面落实“五保”供养条例,进一步完善渔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长效机制。
4.健全和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深化完善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惠民便民服务,简化惠民医院就医手续,发挥惠民救济功能;完善渔农民流动医院长效机制,深入实施“优生促进工程”。
5.促进教育公平。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和符合入学条件的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借读费,全面推进贫困生资助扩面和爱心营养餐工程,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
6.支持和引导行业组织、中介机构有序发展和规范运作,充分发挥他们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减低行政管理和服务成本。
(三)健全行政决策机制,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1.科学界定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决策机制,完善政府内部决策的规则和程序,规范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切实提高行政决策能力。
2.落实规范性文件管理制度,开展对规范性文件的评估、异议处理及定期清理工作;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严格执行《浙江省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3.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建立完善政府部门公共事务新闻发言人制度和重大事件披露制度。贯彻落实国务院《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扩大公共事务的透明度,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权力运行过程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内容,扩大公开的范围和层次,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形式。
4.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行政决策后的跟踪落实、督办检查、信息反馈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坚决制止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对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决策行为,及时纠正并依法追究决策者的责任。
(四)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1.强化行政复议工作。畅通行政复议渠道,着力提高行政复议受案率,使行政复议成为行政机关解决行政争议的主要渠道。坚持法律、政治、社会效果的统一,提高办案质量,努力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创新方式方法,节约行政成本,减少当事人诉累,切实提高行政复议办案效率。
2.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基层行政复议能力。确保县级政府按要求配备行政复议专职人员,行政复议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在人口集中、经济发达、行政管理事务繁多的乡镇配备专职法制员,切实解决基层政府行政复议机构编制不落实、人员不到位、工作兼职、保障不力等问题。
3.完善制度和机制,提高行政复议工作水平。建立行政复议工作报告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探索建立复议案件承办责任制度、重大疑难案件集体讨论制度、重大复议决定备案制度,加强对土地征收、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难点重点领域行政争议的调查研究,促进相关制度和政策不断完善。
4.注重运用调解手段化解行政争议。建立健全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与调解有机结合的行政争议处理机制。对已经发生的行政争议,以不违背法律、不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为前提,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采取协调方式促成和解,增进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各级行政机关和各行政投诉中心在复查、复核行政争议事项时,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行政调解制度,为当事人自行和解创造条件。
5.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化解行政争议的作用。创新人民调解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拓展调解领域,加大对新渔农村建设中涉及的土地承包、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做到早发现、早介入,主动协助行政机关疏导解决行政争议;依托基层司法所,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快速有效化解行政争议。
6.完善综合处理信访问题的工作制度,引导群众依法履行办理、复查、复核三级终结程序,对疑难信访事项尽可能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加以处理,避免由此引发群众越级上访、集体上访或非正常上访。
7.建立健全社会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和城乡社区管理机制,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积极探索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新机制,建立健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制度。以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基础,结合有关法律和法规,利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平台,通过各类学习培训、专题讲座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深入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将法律知识、依法行政知识等作为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及在岗培训必修课程内容,切实提高公务员的法治意识。
(二)建立健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机制。制定出台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工作规则,建立领导小组例会制度、联络员例会制度等。有关部门及各县(区)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和制度,并将依法行政工作列入政府或部门年度工作计划,保证领导小组工作正常、有效运转。
(三)落实依法行政情况定期报告制度。有关部门及各县(区)政府要在今年12月底前,向市政府上报年度依法行政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思路。
(四)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指导。在全市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由市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确定若干部门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精心指导,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全市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
- 上一篇: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制度
- 下一篇:市委务虚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