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工作计划
时间:2022-09-18 01:02:00
导语:卫生事业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为全面落实县政府**规划中提出的工作目标任务,加快我县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卫生事业现状及健康水平
**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全县卫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县的卫生工作以深化卫生改革为动力,以公共卫生工作为重点,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两个效益协调发展为中心,全县的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县域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表现在:
1、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年全县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1岁,婴儿死亡率为21.76‰,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24.78‰,孕产妇死亡率为62.36/10万,法定传染病总发病率为230/10万,全部达到“十五”计划规定的目标。
2、卫生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全县有卫生院11所,其中中心卫生院4所,5个乡镇中心防保站,6个二级医防单位,4个驻县厂(矿)职工医院。拥有病床719床,职工840人。乡镇以上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29人,其中执业医师171人,执业助理医师81人,执业护士190人;具有本科学历的29人,专科学历197人,中专学历310人;其中初级职称377人,中级职称171人,高级职称15人。全县有乡村及个体医生362人,聘任了158名乡村医生为村级防疫妇保人员,构建了县、乡(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3、群众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加大了对全县卫生机构固定资产的投入。新建了县人民医院传染科大楼、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大楼和县妇幼保健院大楼等基础设施,添置了CT、彩色B型超声诊断仪、全自动洗胃机等大型先进医疗设备,极大地提高了我县的就医条件和诊疗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全县提前实现了以县为单位达到初级卫生保健“合格县”的规划目标,创建初级卫生保健合格乡镇工作已经展开。五年来,全县共完成农村改水受益人口15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60%,完成农村改厕1.2万处,改厕普及率达45%。乡镇卫生院“房屋、设备、人员”三配套工作稳步推进。预计**期间,90%的乡镇卫生院将达到“三配套”目标。
5、预防保健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全县危害人民健康的地方病、传染病基本得到控制。急性传染病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基本控制了疾病的暴发流行。基本消灭了碘缺乏病、疟疾,连续多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十多年无白喉病例。全县以乡镇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达85%以上。开展了创建爱婴医院活动,有9所乡以上医院达到了爱婴医院标准,全县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85%以上。健康教育网络更加完善,“九亿农民健康教育活动”已全面启动,城镇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95%以上。
6、卫生法制建设得到加强。通过贯彻实施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母婴保健、执业医师、医疗机构管理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卫生行政综合执法能力得到了加强。**年7月成立卫生监督所,稳步建立起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加强了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了卫生执法水平,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正逐步走上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7、中医药事业进一步振兴。实施了综合医疗机构中医科和中药房建设,中医机构的服务网络更加完善,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促进了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8、精神文明与行业作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行风评议为契机,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行业作风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医疗服务,“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基本形成。
9、卫生改革全面深化。“十五”期间,是我县卫生发展机遇与生存困难并存的时期,卫生部门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大胆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在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上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医疗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入不足,补偿机制不健全。筹资渠道单一,预防保健机构开展疾病防治工作的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乡镇卫生院,随着药品价格的下调和实行医药分离改革,发展艰难,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的发展受到制约。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设备陈旧简陋,乡镇卫生院人员因受区域资源限制,基本待遇得不到保障,人才流失严重,业务开展受限。
2、卫生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城乡发展不均衡。预防和医疗、城市与农村的配置比例失调,资源效益不高。卫生机构总量增加,但服务功能增强有限,造成卫生资源浪费与不足并存。
3、防病治病任务依然繁重。结核病、艾滋病蔓延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预防控制新发传染病的能力还十分薄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老年性疾病和意外伤害的患病率及死亡率上升趋势较快。
4、三大体系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急救指挥系统有待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监测处理手段落后,应急反应和综合服务能力不高;卫生监督检验检测设备短缺,公共卫生综合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亟需提高。
5、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全县卫技人员大部分是中等学历,大学本科学历占有比例低,缺乏高、精、尖技术人才,由于基层条件艰苦,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中高级人才严重缺乏,普遍存在人才不愿来,来了留不住的现状,制约和影响了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发展形势分析
**期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健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卫生事业的现状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健康需求的不适应,人口结构与疾病谱的变化,使卫生事业面临繁重的重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任务。**期间,新的发展环境和形势将为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健康指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一)指导思想
**期间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卫生事业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依托,以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为重点,加快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深化卫生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全面落实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加强宏观调控,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健全和强化卫生服务网络,全面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我县卫生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以卫生资源优化配置为重点,以卫生改革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为根本出发点,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2、坚持重点发展和保证基本卫生服务原则。重点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预防保健。
3、坚持质量与效益的原则。合理规划和构建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卫生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4、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发展卫生事业必须将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加强卫生行业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卫生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
(三)总体目标
到2010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我县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进一步优化,全县居民健康水平较大提高,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卫生院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实现全县卫生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主要健康指标
**期末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以下目标:
1、平均期望寿命:72岁;
2、孕产妇死亡率:到2010年,在**年基础上下降1/3,控制在36/10万以内;
3、婴幼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到2010年,在**年基础上下降1/3,控制在15‰以内;
4、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到2010年控制在200/10万以内;主要慢性病管理率达60%以上。
(五)主要工作任务
1、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合理配置全县医疗卫生资源,控制城区卫生机构总量,大力发展乡村医疗服务机构,增加服务项目,增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着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到2010年,形成面向全县具有较高水平的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医疗急救、科研教育和康复机构,整体功能和技术水平居全市中等以上水平,二级医院病床使用率不低于70%,一级医院病床使用率不低于60%。
2、建立起功能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县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为主体,以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和村级卫生组织为基础,体制完善,职能明确,功能齐全,责权明晰,运转高效,信息畅通,整体联动的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监督整体功能居全市前列。
(2)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信息工程建设,建立起全县公共卫生信息网、疫情报告管理网、卫生监测信息网。实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为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提供不同层面、不同功能的网络化卫生信息服务。
(3)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内涵建设,提高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建立比较灵敏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监测系统和运行机制,达到反映及时,处置科学有效。
(4)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各乡镇卫生院建立起规范的传染病门诊,增强发现和诊断传染病的能力;提高县乡传染病疫情报告准确性与及时性。
(5)加强重大疾病防治,重点抓好结核病、艾滋病和乙肝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的预防、监测和治疗,落实防治规划并达到控制目标。
3、卫生人才队伍素质整体得到提高。
控制全县卫生人员总量,优化人才结构,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培养中层卫生人员,提高一线卫生人员医疗服务水平,努力增强卫生技术服务的可及性。到2010年,达到全县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人(其中:医师1人,护士1人,其它卫技人员1人);90%以上医生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水平。全县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疗服务人员全部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其它卫生技术人员要具备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乡村医生通过学历转化教育,全部达到中专及以上学历水平,到2010年,全县85%以上乡村医生须取得执业助理医师及其以上资格。
4、卫生事业经费逐步增长。
努力增加卫生事业的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积极调整卫生支出结构,到2010年,增加的卫生投入主要用于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发展卫生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积极向上争资金争项目,完善和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体系的综合水平和服务功能,从而确保各项我县各项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5、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
(1)抓好县直二级医防单位基础设施建设:
县人民医院:制定县医院总体规划,通过医院自筹一点、向上争取一点、银行贷一点、财政资助一点的方式,三年内建设好规模达8000平方米的一幢功能齐全的综合大楼,成为全县医疗和业务技术指导中心,负责基本医疗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接受乡村两级卫生机构的转诊,承担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以及业务技术指导任务,开展教学科研工作,加强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的全县医疗集团的运作。
县妇幼保健院:进一步完善业务用房,积极筹措资金购置、完善相关医疗设备,以更好地承担全县妇幼保健、生殖保健、妇女儿童健康信息监测等任务。加强对乡村两级的业务技术指导,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全县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综合协调与管理职责。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主要完善好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使其成为全县疾病预防控制的技术管理与指导中心,承担疾病预防和控制、计划免疫、卫生检验、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卫生信息服务和相关业务技术指导与咨询等任务,负责传染病和各类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报告和应急处理,以及对乡村两级卫生人员的培训、监督指导等。
县卫生监督所:建设规模1200平方米以上的业务用房及配备功能齐全的相关检测设备,依法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健康相关产品、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服务人员的卫生监督执法任务,进一步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2)加强乡镇卫生院能力建设。
主要通过实施国债项目及单位自筹资金的方式,重点解决危旧房改造、业务用房短缺及必要设备配置。按照国家规定要求,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达900平方米以上,一般卫生院业务用房达300平方米以上,乡镇卫生院职工人均住房面积达15平方米以上,消灭危房,基本实现“一无三配套”建设目标,使乡镇卫生院面貌得到较大改观。完成7个卫生院的155万国债项目建设:吉村中心卫生院兴建住院部670平方米,其中项目资金20万,配套自筹4万;内良卫生院兴建住院部400平方米,其中项目资金20万,配套自筹5万;浮江卫生院兴建住院部300平方米,其中项目资金20万,配套自筹5万;南安镇卫生院兴建综合楼群600平方米,其中项目资金25万,配套自筹10万;黄龙卫生院兴建住院部670平方米,其中项目资金35万,配套自筹2万;樟斗卫生院兴建住院部400平方米,其中项目资金20万,配套自筹10万;左拔卫生院综合大楼改造,其中项目资金15万,配套自筹10万。青龙中心卫生院拆除青龙中心卫生院现有两栋占地700平方米的土木结构房屋,建砖混结构综合大楼600平方米,拟投资36万元,资金来源争取项目资金24万元,自筹12万元。
(3)加强乡镇中心防保站能力建设。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力争**期间新城、池江两个中心防保站的建设立项。内涵建设上,在抓好预防工作的同时,突出抓好防保站工作人员的卫生执法监督、妇保等业务知识培训,力争各中心防保站预防、卫生执法、妇保等工作的全面发展;在人才培养上,鼓励在职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力争每年招聘1-2名医学院校毕业生充实到防保站工作。
(4)加强村级卫生所建设。
加强村级卫生所硬件设施建设,到2010年,村级卫生所建设达标率达100%。着重提高乡村医生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医疗、急诊急救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的能力。建立相对稳定的乡村防疫妇保医生队伍,保障全县村级防疫妇保医生的财政补助。
6、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建立起能够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我县经济发展水平,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逐步覆盖全县农村居民。到2010年,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保率达100%,从根本上缓解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7、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到2010年底,南安镇至少设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三星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一星标准,使广大城镇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和预防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覆盖100%的县城居民。
8、加大爱国卫生工作力度。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逐年提高农村改水改厕受益面。到2010年,全县农村改水受益率累计达到96%以上,其中自来水普及率达到60%以上。以无害化厕所建设为标准,全面推广“三格式”和沼气式无害化厕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其中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50%以上。全县农村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0%和60%;全县城市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达85%和70%以上;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城市、农村分别达到90%、80%;中小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城市、农村分别达到70%、60%;加强医院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相关疾病自我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85%。
9、加大公民无偿献血力度。
强化各级政府职能,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动员,鼓励城镇职工、居民献血,提高全县人民无偿献血参与度。力争在**年实现100%无偿献血的目标。
10、加快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重点加强中医专科建设,突出抓好乡村医疗机构中医工作。
四、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为卫生事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精心设计,科学规划,周密部署卫生事业建设,要进一步发扬过去的好作法、好传统,在新的时期,抢抓机遇,快速发展,切实提高全县卫生工作整体水平特别是公共卫生水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卫生、发展改革、财政、人事劳动、扶贫、物价、农业、水务、社会保障、民政、食品药品监督、工商、司法、教育、计生、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要求,协调配合,认真履行职能,全力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发展。
(二)坚持“以农村为重点”的卫生工作方针,切实加大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力度。
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以农民健康需求为导向,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功能要求,充分考虑区域卫生资源、人口数量、自然和交通等因素,因地制宜,优化配置卫生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调整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规划布局,对服务人口较少、业务量不大、运行困难的乡村级卫生机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合。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
改革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按服务人口、工作项目等因素核定人员。严格执行人员执业资格准入规定,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要逐步分流。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乡(镇)卫生院院长制度。积极推行全员聘用制度,以事定岗,以岗定人,竞争上岗。深化内部收入分配改革,搞活内部分配,按岗位、技能、业绩、服务质量与态度等因素确定个人收入。
探索多种办医形式。要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制定优惠政策,严格准入标准,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卫生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和个人举办卫生机构。
实行卫生全行业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医疗服务技术规范,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应用、大型医疗设备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制度,对全县范围内的卫生资源,包括机构、床位、卫生人力、设备、经费,无论隶属何种部门及何种所有制性质,均纳入规划,由卫生行政部门实施行业宏观管理。
巩固和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成果。加强宣传引导,落实配套政策措施,不断扩大参合人口比例;落实县、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加强协调,抓好规范管理,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良性运行。
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三)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
深入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提高各类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以预防控制结核病、艾滋病、人禽流感和其它慢性传染病等重大疾病为重点,强化疫情预测和预警报告制度,落实干预和防控措施,努力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构建以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长效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全面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突出抓好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医疗救治体系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公共环境卫生体系建设,健全组织,完善功能,提高水平,发挥作用。
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分类指导”的爱国卫生工作方针,动员全社会参与,大力开展群众**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国家级卫生县城和省、市卫生村镇创建活动。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推进“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计划”,普及医药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人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认真贯彻“一法两纲”,加大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婴幼儿系统管理力度,提高妇幼保健工作水平,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四)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坚持依法行政。
继续加强《传染病防治法》、《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献血法》等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群众尤其是从业人员的卫生法律意识。增加对卫生监督的投入,改善执法装备,提高执法能力。严格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资格审查和岗前培训教育,提高执法水平。加大公共卫生领域的监督执法力度,强化对健康相关产品和公共卫生的监督,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提供可*的卫生保障。
(五)强化卫生人才队伍培养,全面提高卫生队伍整体素质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注重学科带头人和医疗卫生单位业务骨干的选拔培养,造就一批拥有较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形成不同层次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实施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准入,稳定医疗卫生队伍,逐步改善现有人员结构,鼓励中高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扎根农村、扎根基层卫生院。
继续抓好在职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提高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卫生技术人员结构趋于合理。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和社会需求,开展乡村基层医药卫生人员学历教育和全科医生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选拔引进高层次卫生技术人员充实卫生队伍,改善人员结构。
依*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技术水平。立足实际,针对地方病、常见病、多发病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开展多种形式的医学科研活动,不断探索疾病预防控制的有效方法。积极引进、应用新业务、新技术,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不断提升我县医疗卫生工作水平。
坚持继承和创新的方针,继续加强全县中医机构的内涵建设,提高中医急救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抓好中医专科和特色门诊的建设,医院将在人员、资金、设备、政策上给予倾斜,保障中医专科和特色门诊的顺利建设,加快实现中医现代化进程。
(六)加强宣传教育,为**期间卫生事业发展提供思想保障措施
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培育有自己特色的医院文化放在突出地位,树立以业为荣、以院为家、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提高卫生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卫生行风建设,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防并举的长效工作机制,重点是探索从源头上有效遏制行业不正之风的途径和方法,加强法制建设,严格监督,推进行业自律,树立行业新风尚。继续加强平安创建工作,积极探索以质量为核心的现代管理体系,保障医疗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消防安全等各个方面的安全,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为全面完成**时期卫生事业目标任务、创建卫生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