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教育培训计划

时间:2022-09-18 10:03:00

导语: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干部教育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围绕全面提高各级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持续深入地开展大规模干部培训,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形式,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努力打造一支党性强、能力优、素质好、本领高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实现现代化提供干部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按需施教

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需求,激发干部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根据干部的不同特点,科学合理地设置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地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突出重点,全员培训

以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坚持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和党性教育、一手抓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坚持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其它各类干部培训一起抓,深化和拓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进一步把素质提高和能力培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素质。

3、质量第一,学以致用

切实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意识,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和质量、效益的统一。切实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积极引导干部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制度规范,改革创新

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规范教育培训行为,构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师资队伍,推动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

(一)总体目标

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加强干部队伍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训为重点,不断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内容体系、统筹协调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优良规范的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考核激励体系和富有成效的教育培训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战略任务,继续保持干部教育培训的规模和力度,扩大干部教育培训的覆盖面,使各级各类干部每年有五分之一得到培训,形成全体在职干部普遍接受教育培训的良好局面,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任务

1、县局级领导干部培训

围绕提高理论素养、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加强党性修养,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和专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县局级领导干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和务实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加大调训力度,市本级每年培训县局级领导干部500名左右,其中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培训200名,高等院校培训200名,国(境)外培训100名。进一步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在职学习制度,县局级领导干部每年应参加不少于12天的党委中心组学习,并通过“宁波干部党员学习网”在线学习,完成72学时课程学习任务。县局级领导干部五年内参加学习培训时间累计应不少于3个月。

2、处级干部培训

坚持从处级干部的岗位特点出发,进一步完善市级机关处级干部的轮训制度,科学合理安排培训计划,优化培训内容。在搞好理论教育、提高处级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同时,把强化管理素质、提高参与、执行决策和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全市每年培训处级干部800名左右,其中市直机关党工委、市人事局和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培训市直机关和海曙、江东、江北三区处级干部400名,市直机关各单位和镇海、北仑、鄞州三区自主培训处级干部400名。充分利用“宁波干部党员学习网”在线学习平台,在进一步扩大学习对象的基础上,2007年起处级干部每年必须完成54学时课程学习任务。处级干部五年内参加学习培训时间累计应不少于3个月。

3、中青年干部培训

坚持理论学习、党性锻炼与业务培训相结合,培训与使用相结合,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推进交流、强化监督、完善考核等方式,加强对中青年干部的教育培养。认真制定后备干部培训规划,加大培训轮训力度,力争五年内对全体后备干部普遍轮训一遍。按照“加强领导、强化培训、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方针,办好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五年内市委党校培训300人,各县(市)区委党校培训1000人左右;每年选送一批中青年干部到国内外高校学习进修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五年培训600人左右。积极探索领导干部任职资格考试制度,逐步形成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有机结合的良好机制。各县(市)区和市直各单位也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必要的措施,加强对中青年干部的教育培训。

4、一般公务员培训

围绕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和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的目标,按照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加强对处级以下公务员的教育培训。进一步规范公务员的初任培训,新录用的主任科员以下公务员,必须在试用期内接受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任职。进一步深化以知识更新、技能提升为主要目标的在职培训,探索完善公务员业务培训新机制。以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和依法行政等为核心内容,分层次、分阶段实施公务员公共管理知识培训工程。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公务员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强化公务员所在单位在日常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各单位自主培训的作用,通过运用读书会、学习班、专题讲座、主题教育、集中研讨与个人自学等多种形式,开展富有成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积极引导公务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化培训。处级以下公务员每年学习培训时间累计应不少于12天

5、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

围绕深化企业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核心竞争力等要求,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和相关政策法律教育为重点,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市本级重点抓好全市500家优势行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政工人员的培训,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落实本地和本系统、本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认真研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对企业内部自主培训的指导和服务,规范和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社会化培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

6、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认真贯彻《宁波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以培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专业技术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积极实施“万名涉外人才培养工程”和“万名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每年培训涉外人才2000名,新增高技能人才2000人,培养获得各类资格证书的服务业人才2000名。切实加强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和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专门业务培训、选送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学习进修、国外培训等形式,造就一批国际国内一流的科技人才和一支高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队伍。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以贴近需求、体现公用性和拓宽视野为目的,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继续贯彻《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条例》等法规制度,努力保证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

7、基层干部培训

根据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乡镇(街道)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基层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利用各级党校、干校及其它各类教育培训基地,有重点地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党纪党风教育、政策法制教育、群众工作方法教育和岗位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能力素质。继续把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培训纳入市级主体班次计划,市委党校每年培训乡镇(街道)党政正职领导干部80名左右。各县(市)区要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力度,确保培训覆盖到全体基层干部。

与此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非中共党员干部、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培训。各专业部门、实行干部双重管理部门也要抓好本系统干部的教育培训。

三、主要措施

1、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培训内容体系

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落实到干部教育培训课程和教材中去,不断在加强理论武装、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以政治理论学习、业务知识培训、行为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为基本框架的干部能力素质培训内容体系,并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适时更新培训内容。要把全国干部学习读本、专业知识读本等统编教材作为干部学习培训的基本教材,同时编写具有宁波特色的培训教材以及其它适合不同教育培训对象特点的教材,大力开发案例教材、情景模拟教材、音像教材和多媒体教材,努力体现教育培训内容和教材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2、构建优质规范的教育培训机构体系

遵循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合理配置培训资源,推进培训基地资源的整合,实现办学的规模效应。建立以党校、行政学院(校)、社会主义学(校)以及部门、行业培训机构等为主体,以高校和其它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加强市委党校和县(市)区委党校建设,改善党校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进一步挖掘办学潜力,整合现有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充分利用国内高校培训资源,进一步巩固我市在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宁波大学等高校建立的干部培训基地。积极开拓国(境)外培训资源,逐步建立一批质量好、信誉高的国内外培训基地。进一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化工程”,不断完善“宁波干部党员学习网”,加快干部在线学习平台的建设,抓好学习教育资源的开发,扩大学习教育的覆盖面。2006年底以前实现县(市)区委管理干部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上网学习,2008年底以前实现全市公务员上网学习,努力打造宁波特色的“网上干部培训基地”。

正确把握干部教育培训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积极探索现代培训方法,根据不同层次和类别干部的特点,选择相应教育培训方法,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强培训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按照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推行和完善职务聘任、竞争上岗、考核奖励等制度,完善师资队伍竞争激励机制。各级党校要制定和落实教师培养计划,加大力度培养优秀专职教师,通过承担课题、专业进修、实践锻炼、调查研究等方式,建立在职师资知识更新机制,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选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党政领导干部、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担任干部教育培训的兼职教师。加快建立市级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逐步实现全市范围内的师资资源共享。

3、构建统筹协调的教育培训管理体系

充分发挥市和县(市)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和组织部门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主管职能,建立分级分类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宏观管理,加强对各地各部门特别是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

市本级干部教育培训的具体分工是:市委组织部主管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负责制定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政策、规划、制度和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市管领导干部、市管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优秀中青年干部及乡镇(街道)党政正职的培训,组织编写和审定本地培训教材,协调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市委宣传部负责指导干部的理论学习,抓好全市各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组织对宣传文化系统领导干部的培训。市委统战部负责规划和组织党外干部和党外人士的培训,重点抓好派、无党派代表人士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培训工作。市直机关党工委负责市直机关处级干部的理论培训,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协调、检查市直机关的干部培训工作。市人事局负责全市公务员的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指导、协调和管理工作,拟定有关政策法规,规划和组织公务员的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在职培训,会同业务主管部门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市国资委负责协调其管理的市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市经委负责落实有关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任务。市财政局负责保障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费的落实。市直各部门负责本系统、本单位的业务培训。各县(市)区要根据各自实际,对本县(市)区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具体分工。

坚持实行干部教育培训计划申报、统一下达培训计划制度,强化调训机制,避免重复抽调和多头培训。加强国(境)外培训的审批和管理,规范选派干部赴国(境)外培训行为。加快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档案和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库的建设,建立全市统一联网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

4、构建切实可行的教育培训考核激励体系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干部学习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行领导干部学习培训学分制考核管理,对领导干部参加党委中心组学习、脱产培训、在线学习和学历学位教育,实行学分制定量考核和管理。实行领导干部述学、评学和考学制度,把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作为考核和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述职时,要把本人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要对领导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以及理论素养、学习效果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素质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使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5、构建富有成效的教育培训质量监控体系

提高干部培训教育工作的质量,建立市级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工作制度,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办法,定期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培训项目和培训基地进行评估。积极探索干部教育培训的项目管理制度,逐步推行干部教育培训项目招投标工作。做好培训需求调研、培训过程监督、培训成果实践检验等工作,加强科学监控、成本核算和效益评估。各级党校和各类培训机构要建立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机制,配合有关部门和市级干部教育培训质量评估,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培训机构,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要取消培训资格。

各地各部门可参照本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本部门“十一五”期间干部教育培训的具体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