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时间:2022-09-11 02:45:00
导语: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精神,依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纲要确定了**-2010年**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是**期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开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新局面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环境
一、发展基础
**期间,**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是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五年来,师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和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拓宽搞活服务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集中力量做大做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作思路,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53.64亿元(当年价,下同),年均增长12.4%(可比价,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5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4.33亿元,增长15.3%,其中工业增加值19.52亿元,增长17.3%,建筑业增加值4.81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24.56亿元,增长11.6%;人均生产总值1.6万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5亿元,年均增长18.7%,财政支出5.2亿元,年均增长19.3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25亿元,年均增长13.6%,五年累计投资116.25亿元。结构调整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按照“调高调优农业、做大做强工业、拓宽搞活服务业”的思路,现代农业取得长足发展,养殖业及果蔬业比重上升,农业逐步向种植业、养殖业、果蔬园艺业三足鼎立方向发展;重化工业取得历史性突破,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加强,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节水器材生产基地;服务业开始由传统行业向旅游、社会服务、保险、信息服务、房地产等各个行业拓展。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加快,资产管理、监督、运营框架和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初步建立。积极推行财政管理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成立了市机关会计集中结算中心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医疗保险改革稳步实施,覆盖面逐步扩大。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自治区及兵团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承载能力得到加强。小城镇建设及危旧房改造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6300户城市低收入居民迁入新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日趋完善。就业岗位持续增加,职均工资性收入预计达到1.3万元,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职工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发展环境
**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市实现经济和社会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站在新起点,**市已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和优势。一是中央高度重视新疆的发展与稳定工作,明确了新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做出了“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重大战略决策,自治区继续大力发展天北经济带及兵团做大一个垦区的战略部署,为**市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二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高科技产业发展速度加快,部分加工、制造业开始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为**市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带来了新的机遇。三是新疆加强了与中亚等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向西开放桥头堡的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为**市加快发展拓展了新的市场空间。四是新一轮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进入高速发展期,将带动新疆油、气、煤等资源的新一轮开发,为**市实现重化工业新的突破提供了良好契机。五是**市经过**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自我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奠定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
同时,加快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主要矛盾和制约因素。一是产业层次较低,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二是产权结构不尽合理,国有经济比重较高,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三是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问题突出,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四是农村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农业生产市场化程度不高,发展不平衡。五是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
综上分析,**市既有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只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握好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利用好新机遇,**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必将实现新的突破。
第二章指导思想、总体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兵团党委和师市党委五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外向带动、科教兴石和人才强石、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加快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步伐,为在兵团率先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发展思路
围绕在兵团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立足两种优势资源,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抓增量,外抓引资,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石城。
三、发展目标
(一)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上,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综合实力、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生产总值实现101亿元(当年价格水平,下同),年均增长15%(不变价,下同);第一产业达到5.6亿元,年均增长5%,第二产业达到55.5亿元,年均增长20%(其中工业48亿元,年均增长22%,建筑业7.5亿元,年均增长10%)。第三产业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11%,人均生产总值2.4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年累计2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9%,进出口总额达到4亿美元,年均增长27%,地方财政收入11亿元,年均增长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市区人口达到42万人。
(二)经济结构趋于合理。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目前的10:43:47调整为5:52:43。非公有经济所占比重达到40%以上。以**市为中心的半径100公里经济辐射圈基本形成,初步确立**市在自治区北疆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综合科技能力显著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繁荣,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普及,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四)职工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实现应保尽保,人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00元,年均增长9%,**乡人均纯收入达到6400元,年均增长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新增就业4.5万人。
第三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良好、管理民主”为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乡要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郊的团场要积极推进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
一、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立足城郊优势,以高效农业、绿色农业为方向,以农工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大力发展城郊经济,加快推进农业集约化、设施化、现代化进程,提高综合效益。稳定粮食生产,做精做强棉花,大力发展奶牛、肉牛、肉羊、渔业及特种养殖,逐步形成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的养殖业发展格局。积极发展绿色蔬菜生产,稳步发展鲜食葡萄、花卉、蟠桃和酱用番茄生产,形成以名优特色果品生产基地为主体,蔬菜花卉业长足发展,设施园艺业初具规模的果蔬园艺业新格局。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集约化农业转变;常规农业向绿色、有机农业转变。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创汇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质量和效益。
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以棉花、果蔬、畜牧、种子四大农畜产品的产业化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调节等手段,全面推进农业生产精准化、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化、生产布局区域化、产品销售一体化和经营管理信息化进程,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以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大幅度改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软、硬环境,引入现代组织管理理念,采取基地加工厂、基地加公司、基地加协会加工厂等多种形式,发展规模化、现代化的农、畜产品生产和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建成棉花、畜牧、果蔬、种子四大农业产业化体系和与之配套的四大批发市场体系,建立完善农畜产品检测、检疫体系。把**垦区建设成为区域特色突出、产业结构合理、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作用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国内领先的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成国内有影响、西部地区最大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新疆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三、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农村经济政策,深化农用地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土地流转制度。推进农业经济组织创新,鼓励发展农民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专业组织和行业协会。积极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加快发展非农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村级干部培训力度,加强村级组织和阵地建设,做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四、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工促农,使农业和农民尽可能多地在农业产业链的扩展中获得收益。通过精减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等方式,努力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的组织、引导和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完善对农民的补贴机制,严厉打击侵害农民权益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依法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力度,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快农区水利设施建设,全面普及节水灌溉技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资及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加强**乡村规划建设,提高农区道路等级,开展村庄街道整治,实施硬化、亮化、美化。努力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条件,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建和谐的干群、村民关系,开展“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维护农村安宁祥和。到**末,农村公用基础设施基本到位,卫生室、文化室、活动室等基本健全,大幅度改善乡村面貌。
第四章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快优势资源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步伐,集中力量突出发展重化工业,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坚持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完善现代质量管理体系。轻化工业与重化工业并重、加工业与制造业并举,加强资源开发和控制能力,重点抓好园区建设、做强六大产业、建设四大基地,积极培育新型材料、生物制药、生物饲料及兽药等有市场潜力的潜导产业。
一、做强六大产业,建设四个基地
**期间,要集中力量、明确目标、择优扶强、重点突破。加快发展主导产业,突出发展重化工业。以化工、纺织、能源、食品、现代农业机械、建材六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实现工业的大突破、大调整、大发展。**末形成以重化工为主干、纺织和食品为两翼、其他产业为补充的大工业格局。
---大力发展化工产业: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依托原盐、石灰石、煤炭和天然气资源,大力发展重化工业。以天业集团为龙头积极发展盐化工,新增年产80万吨聚氯乙烯、64万吨离子膜烧碱、64万吨电石的生产能力。以天富集团为龙头积极发展煤化工,重点做好煤制甲醇及下游产品开发,争取在新型材料的研制开发、粉煤灰综合利用方面获得新突破。**末达到年产20万吨煤制甲醇、10万吨聚丙烯、50吨超级电容器电极用炭材料及20吨医用球形活性炭的生产能力,把**建成新疆重要的特色化工产业基地。
----做大做强纺织产业:发挥棉花资源优势,采用新型纺纱、织造等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扩大纺织规模,提升纺织工业水平。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增棉纺50万锭以上,积极发展服装、家纺产品及彩色棉加工产品。**末,达到棉纺100万锭、宽幅无梭织机2500台的生产规模,把**建成新疆的纺织工业基地。
-----做优做精食品产业: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加工深度,实现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大力开发生产绿色、有机食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提高产业集中度。**末,新增食品加工生产能力25万吨以上,达到100万吨规模,把**建设成新疆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
-----扶持壮大现代农业装备产业:依托疆内外广阔的市场需求,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自主开发能力。抓好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的开发生产,扶持拥有自主产权的国产采棉机研发和推广,**末,形成1000万亩农用节水器材及其配套设备制造能力和一定规模的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制造能力。重点抓好天业新增年产3万吨塑料节水器材项目建设,使其生产规模达到6万吨。抓好年产100台采棉机和现代农业机械项目建设。**末,把**建成新疆的现代农业机械装备生产基地。
-----加快发展能源产业: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适度超前的原则,以电源建设、煤矿建设为重点,稳步发展热电,积极发展水电、太阳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推广节约能源和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允许耗能大的企业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热电联产自备电厂,重点建设**南热电厂、天业集团自备电厂、肯斯瓦特水利(发电)枢纽工程、天富、天业煤矿扩建等工程。到**末,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以上,原煤生产能力达到450万吨。
----积极发展建材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以电石渣、粉煤灰、硫酸钙渣、炉渣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的水泥项目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塑钢、新型保温和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新型建材产业的发展。延伸聚氯乙产品产业链,大力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化学建材系列产品。**末,形成年产120万吨水泥生产能力。
二、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搭建产业发展平台
按照“科学规划,量力而行,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产业带动,资源共享”原则,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工业园区,使之成为带动工业及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成为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经济增长的推进器。
做大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绿色产业园区”定位,做强做大食品、纺织、现代农业装备产业,积极拓展家用电器、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致力于吸引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产业链条长的大商名企,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上取得突破。积极争取尽快完成开发区扩区工作,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颁布实施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条例》,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投资环境优、商务成本低、知名企业多、产业集中度高的综合性、多功能产业区。进一步完善功能,成立海关、出入境商品检验检疫办事机构,力争设立保税区。**期间,开发区力争实现招商引资额8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5%左右,**末,实现税收7亿元以上。
做优北工业园。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步实施、逐步到位,重点发展盐化工、煤化工、建材产业。以聚氯乙烯项目为依托,延伸产业链,形成“煤--电--电石--聚氯乙烯--水泥”的循环经济链。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北工业园区道路、供排水、供电、供热、通讯、污染治理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把北工业园建成生态工业园和循环经济示范园。
做强西工业园。充分发挥西工业园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优势,积极盘活有效资产,通过出让、控股、参股、租赁等多种形式,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盘存量,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对八棉、粮油加工厂等国有企业改造升级,使西工业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积极推进莫索湾工业园区、下野地工业园区、南山工业区和重点团场的工业小区建设。
三、积极发展大公司大集团,放手发展中小企业
从制度创新入手,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通过购并、合并等多种方式进行资产扩张重组,使资本向优势企业、名牌企业集中。构建现代化的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向集群化、规模化、多元化、国际化目标迈进。
重视发展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鼓励各类中小企业与国有大企业在互利基础上形成专业化协作关系,形成小企业对大中型企业的专业化配套和服务。积极培育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型企业合理分工、有机联系、协调发展的格局。
开拓发展乡镇工业新途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招商引资、外引内联,发挥比较优势,结合城镇化建设和农业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农机修造、建材等产业,防止结构趋同。
四、加快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企业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提高工程质量为中心,以开拓建筑市场为重点,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天筑集团、泰安公司等建筑安装企业,应向建筑施工、勘察设计、房地产开发等综合性企业方向发展,并积极开拓垦区外建筑市场,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加强建筑市场管理,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第五章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
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拓宽就业渠道、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全面提高服务业整体水平和效益。
一、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运用现念、机制和技术,改造提升以商贸流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促进传统服务业逐步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加强商业网点的规划和布局结构的调整,构筑以城市商业中心及物流集散中心为骨干、社区乡镇商业网点和农家店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功能、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市场网络体系,重点建设棉花、果蔬、种子及畜产品等四大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以纺织品、食品、文化用品为主的轻纺工业品交易市场,促进农副产品商品化。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监测监督体系。加快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逐步实现货物运输网络化、旅客运输高速高档化、车辆维修专业化和特约化,重点建设开发区二级客运站。加快发展农业服务业,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打造数字化**。围绕精准农业的发展,建立现代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企业生产与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水平;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逐步实现商务运营电子化;建立覆盖全市区的电子政务平台,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推进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等社会事业信息化进程,促进社会进步。
积极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扶持壮大一批物流企业,建设西部物流中心,逐步形成现代物流体系。鼓励龙头企业在产地建设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
进一步拓宽金融业发展空间,积极引进股份制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地方性金融机构,优化**金融环境,建立满足不同类型企业融资需求的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形成有利于对外开放的金融新格局。建立商业银行风险监控、予警和处理机制,把加强外部监管和自身内控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构建防范严密、处置迅速、化解有力、风险可控的金融维稳格局,努力实现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下降,维护金融健康运行和金融市场安全。加快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银企共同努力,构建诚信**。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金融产品,以满足经济社会对资金的需求。
拓宽咨询服务领域,积极发展工程、科技、环保、法律等咨询服务业,规范完善会计、审计、资产评估、业务等中介服务业,实现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
三、培育壮大旅游业
积极发展旅游业,用好用足**独特的军垦文化红色旅游资源,以城市旅游为核心,依托绿洲农业,形成红(红色旅游)绿(生态环境)相映、人文与生态有机结合的旅游格局,打好红色牌,建好绿色城,逐步形成“红色之旅、人文汇萃、和谐繁荣”的特色旅游大环境。积极参与自治区旅游资源开发,与周边市、县合作,打造“丝绸之路风情游”和“新疆军垦文化红色旅游”两块品牌,培育壮大**旅游业。
四、规范完善房地产业
结合城市及乡镇建设,有序开发房地产业和房地产市场,规范管理二级市场,积极开发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促进居民住房的结构调整和合理流动。规范房地产开发土地出让行为,全部实行招标拍卖制度。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的监督管理,预防房价过快上涨。
五、加快发展要素市场
积极培育和建立资本、劳动力、土地、产权、技术等要素市场。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本、劳动力、土地、产权、技术等要素市场网络,促进资本、劳动力、土地、产权、技术等要素合理有序流动,构筑完善的市场体系。
第六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一、健全交通运输网络
以构建便捷、高效、安全、舒适的交通运输网络为目标,为社会提供高效的交通服务,不断增强交通公共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交通基础设施上坚持“建、养、管”并重,建立社会养护管理制度体系,注重“路、站、运”一体化发展。
---公路:以**市为中心,重点实施乌奎高速公路**开发区出入口南北通道改造工程、城市对外出口地段立交桥建设、干线公路改造工程、开发区二级客运站建设和村村通工程。完善公路网建设。扩大货物运输市场,形成北疆货运中心。
---铁路:抓住北疆铁路复线建设的机遇,按国内一流标准加快建设**火车客运站改扩建工程,加快货运站建设,按500万吨的过货能力建设高标准货场,加快北工业区铁路支线建设,同时加强与火车站配套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使火车站成为城市文明的窗口。
---航空:实施**机场迁建工程,将**机场建设成集货运、客运、通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机场,以适应**大开发、大开放的需要。
二、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强化对涉水事务的管理,突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配置,开源与节流并重,防洪与抗旱并举,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形成合理的水价调节机制和税费计收方式。建立水利信息化平台,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期间,综合平衡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使用,严格控制超采区域的地下水开采,调整城市用水和农业用水比例,重点解决好北工业园的工业用水,并平衡其他工业园区用水。农业全面普及节水灌溉,因地制宜发展微灌、埋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到**末,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
三、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邮件运输、处理及信息服务网络体系,邮政营业网点布局合理,邮政信、报箱安装到户,邮政多功能报刊亭覆盖全市区,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多元化、多层次的用邮要求。电信业以完善网络、优化服务和开发新业务为重点,增强本地网的服务功能和综合通信能力。加快宽带数据通信网的建设,为数据多媒体业务的发展提供保障,进一步加快光纤接入网的建设速度,建设全市基础数据库(人口、法人、综合经济、空间地理信息等),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便捷服务。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网络资源的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第七章、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一、**市总体布局
**市区总体上划分为中心区,西工业区、东部开发区、北化工区和南部火车站区,按照“完善中区,开发东区,改造西区,拓展北区,勾通南区”的城市发展布局原则,扩大城市规模,依托南北路桥,开发开放结合,突出重点建设,加快城市发展。今后5-10年,在完善东西区的基础上,城市以南北向发展为主。中心区以发展金融、商贸、科教、文化、卫生、体育、餐饮和娱乐等第三产业为主,开发区及西工业区以一般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北区以发展重化工业为主,南区以仓储和铁路运输等服务业为主,312国道两侧以大、中型物资、商品批发市场体系建设为主,到**末,市区建成面积达到57平方公里。
二、加强城市规划管理
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为重点,新区开发与老区改造相结合,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强化功能,提高承载力,突出城市特色,增强城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力。
切实改进城乡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充分发挥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依法加强规划的管理。规范建设项目“一书两证”的发放工作,建立和落实重大项目规划决策和听证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维护群众利益。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的监管工作,加大城市规划执法检查力度。
三、加快城市建设步伐
沟通南北快速通道。加快火车站区配套建设,改扩建火车站,在火车站建设公交客运站、长途客运站和宾馆等基础设施,建设沟通312国道的东三路和通往北工业园区的铁路专线,使火车站成为北疆人流、物流中心。
加强绿化建设,在现有绿化的基础上,力争城市绿化出精品、上档次,提高绿化覆盖率,**期间,完成玛河西岸、铁路沿线绿化工程,种植树木150万株,到**末,城市绿化覆盖率超过4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平方米以上,使**市绿化工作始终成为中国西部城市的排头兵。
加强城市道路建设,**期间,在建城区范围内城市道路全部实现硬化,彻底贯通北一路、北二路、北五路、天山路、南一路、南二路等城市主干道,在城市道路建设中坚持交通设施、环卫、绿化、路灯、种类管线设施同步建设。
加强城市集中供热。逐年全部拆除23、24、34等小区的20T/H以下的20余座小锅炉,力争在**末,**实现全部由天富、天业集中供热。逐年改造城市5#、6#、7#、14#、24#等小区的二次供热管网,城市集中供热率达到90%。
加快第二水厂建设,**期间,自备水源全部实现统一管理,力争**市集中供水能力达到30万立万米/日。改造北二路、北三路、北六路、312国道供水管网。新建东八路至北工业园区供水干管。修建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引水济石、城市河道工程。
**末,城市中心区(东一路至西一路,北一路至北五路范围)内30公里架空线路全部入地,天然气入户完成9万户,居民天燃气入户率达到90%以上,加大汽车油改气工作,力争公交车、出租车、政府用车全部改用天然气,个人及企业用车油改天燃气率达到30%。
完成**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设工作,建设一座医疗垃圾处理厂,**末,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集中处理。完成玛河垃圾厂公园建设。加大城市环卫设施投入,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达到70%。
**末,继续坚持优先发展公交,服务广大市民。公交车达到600辆,建设两座公交车停车场,市民乘坐城市公交车实行IC卡。出租车做为公交车的补充,严格总量控制,科学合理发展,逐步取缔残疾人“摩的”和人力三轮车。
四、加大城市管理力度。
创新管理机制,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工作关口下移的原则,总结过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经验,建立健全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充分调动单位、个人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理顺关系,从源头抓起,深入持久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大整治力度,创新机制,高效持久地开展综合整治,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环境协调发展观,继续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和“脏、乱、差”地段的综合治理,争创全国卫生城市。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努力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
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城市的理念,落实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各项措施,在不久的将来把**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清、夜明、人和”,具有浓郁军垦特色的绿色生态名城。
第八章加大开放力度,发展融合经济
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融合经济,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一、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
加强与周边国家以资源互补为主的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拓宽优势资源转换的实施空间。积极向中亚和周边国家投资、投劳、境外工程承包,多方位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以贸易带加工,开拓国外市场。积极引导成熟企业到国外开发资源和投入成熟技术。
优化外贸出口结构,着力提高外贸增长质量。实施品牌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培育和扩大外贸出口群体。依托现有食品加工能力,建立特色食品、饮料出口基地;开拓中药产品出口市场,积极培育中药材种植、深加工出口基地;优化出口市场结构,加大对欧美、南亚、中亚,中东等市场的开拓力度。
加大对出口创汇企业扶持力度,确保企业充分享受国家扶持出口的相关政策,引导企业积极争取出口银行的政策性贷款,政府搭建外贸平台,争取在独联体等地建设窗口,鼓励企业在境外设立办事机构。
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努力扩大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规模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积极争取国外赠款。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创新招商理念。牢固树立大开发必须大开放、大开放才能大发展的观念,努力营造、亲商、惠商、富商的招商引资环境,不断创新政府倡导、市场指导、资源引导、企业主导的招商模式。积极尝试转让经营权、出让股权、兼并收购和企业重组等国际通行的合作方式。
加强项目储备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向国外企业、商会、中介服务机构发送招商引资项目和信息。充分利用各种展示会、洽谈会,开展以会招商、以商招商、以侨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等活动。
确立重点区域,建立有效招商机制,进一步加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扩大招商引资规模,使之成为兵团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前沿和主战场。
三、进一步加强横向经济联合和技术合作
以资产、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为纽带,以项目为依托,与东、中、西部地区建立双向对口支援合作关系,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的横向经济联合和技术合作,促进发达地区技术优势产业的有效转移。充分发挥**大学、农垦科学院、农科中心和其他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和设备资源优势,产学研相结合,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步伐。
四、发展区域融合经济
充分发挥**地处天北经济带核心区的地缘优势,强化区域经济意识,积极参与乌鲁木齐等七城市经济圈建设,本着“平等协商、互惠互利、求真务实、改革创新、逐步推进、融合发展”的宗旨,重点加强与沙湾、玛纳斯两县的协调与合作,积极主动与其交流对接,进一步增强合作发展的共识,建立方便快捷的信息交流网络,营造经济圈协作发展的良好氛围,联手打造新型的、融合型的**—沙湾--玛纳斯区域经济圈。
第九章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加大建设投资筹措力度,保持投资持续快速增长。积极争取国家投资,用好金融信贷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引导企业直接融资和利用外资。采取综合措施,启动民间投资,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兵团投资支持,扩大财政性资金来源。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多种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尝试BOT等项目融资方式。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鼓励各类企业、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投资。
改善投融资环境,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遵循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建立以规划先行、政策引导、信息为主的投资调控体系,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对重大规划、重大布局、重大投资等建立专家咨询评估制度和公示制度,提高投资效益。完善国有资本投资监督制约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由政府出资的基础性、公益性和社会性建设项目,推行项目代建制。加强重点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督查,确保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建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加大项目前期投入,建立项目储备库,做到“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固定资产投资率保持在40%左右。
第十章深化体制改革
**期间是师市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按照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提高职工群众生活水平的原则,处理好政府职能与市场行为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积极稳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务求实效。
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离,进一步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逐步建立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制度。建立有效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约束机制,通过外派监事会、委派财务总监、建立产权代表重大事项报告制和企业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快推行年度经营业绩责任制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责任制,把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效益和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贯彻师市党委“1+12”文件精神,加大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有序流动的机制,通过兼并收购、联合重组、相互参股和转让出售等方式,积极引入市内外的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造和重组,推进股权多元化和股权结构合理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政策性破产工作进度。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做好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工作。
二、推进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增强透明度和公开性。按照事企、政事分开的原则,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对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和承担社会中介服务的事业单位逐步改制为投资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逐步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打破用人终身制,全面推进聘用合同制。
三、加快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以加快公用事业改革为重点,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实行建管分离。放开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允许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对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完全由政府投资的公共设施实行代建制,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建设主体;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维护,具备条件的可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具备条件的可依法向社会资本转让。
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全面贯彻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政策,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领域,都向民营资本开放,任何部门单位不得自行设置限制条件或实行行业垄断。创造一视同仁的政策环境,非公有制企业享有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同等的政策待遇。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并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
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对已安排的改革发展资金、农业产业化资金、科技三项费用、技术改造资金以及向国家和上级部门争取资金等方面,都要打破所有制和部门界限,以项目为主导,对各种所有制经济一视同仁。积极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的产业发展方向。设立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有发展潜力、带动作用强、具有产业优势的非公有制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中小企业担保等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建立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办法和授信制度,合理确定授信额度。金融机构要积极创新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并帮助非公有制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不断完善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第十一章大力推进科教兴石、人才强石战略
一、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及其运行机制,为**市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框架,大幅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促进产业和企业技术进步;调整科研重点,为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现代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立节约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监督、考核程序,全面推进**市科技进步;建立和完善**科技资源整合机制,充分发挥**大学、农垦科学院、农科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的重点实验室、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等科技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加强科技服务和中介机构建设。结合**实际,加强和完善科技信息、知识产权、工程咨询、技术评估、生产力促进中心、农业科技园区、农技推广服务网络、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规范运行,提供人、才、物等保障条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列入重点扶持的企业新产品研发费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3%,科技三项费的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8%。
二、加快发展教育事业
继续加强基础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
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水平,推进高质量、高水平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证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3%以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一批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中小学生体质、智力、品德和心理健康协调发展,推进双语教学和民汉合校,办好疆内初中班。完成“高中学区”建设,扩大优质高中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完成**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各类应用型技术人才,把**市建成新疆的职业技术培训基地之一。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
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加快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满足经济社会人才需求。
加大教育投入,确保“三个增长”,公共教育财政支出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保证生均校舍面积符合国家标准,中、小学实验电教仪器、图书资料以及体育、音乐、美术、劳技器材等条件有进一步改善。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完成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成校园网络,中学生生机比达到8:1,小学生达到12:1。
支持和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教育,引导民办学校以质量求发展,形成品牌,扩大规模。
三、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开发利用好“第一资源”来支撑“第一要务”,大力创新用人机制和体制,树立新的人才观,加强以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建设,为**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进一步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不断探索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选举、引咎辞职制、考察预告制等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工作实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和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建立健全人才评价与使用机制,成立人才评价中心。制定引进、留住人才的各项政策,进一步简化人才引进手续,畅通人才引进渠道。建设人才市场,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立国内外人才智力专家库,加大引智工作力度。建立人才资源开发专项基金,用于优秀人才创业及优秀成果奖励。加大人才教育培训力度,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
以企业为主体,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项目建设、技术合作开发、委托培训、公开招聘等各种方式培养和引进所需的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有条件的企业可建立国家级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切实提高各类人才的待遇,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第十二章构建平安和谐石城
一、提高公共卫生及医疗卫生事业水平
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完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建设;调整医疗服务机构,市区医疗服务体系主要由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保留两所综合性医院,并由专科医院和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医疗服务体系,其他医疗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型;建立卫生监督体系,完善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功能;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立由紧急救援指挥中心、急救中心和急救站组成的紧急救援系统。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对医疗卫生人员、大型医疗设备、病床等资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控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大幅度提高医学科技整体实力,进一步提高卫生队伍整体素质和卫生服务能力,完善运行保障机制,居民健康的主要指标达到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先进水平。2010年,平均期望寿命在**年基础上增加1—2岁,婴儿死亡率以**年为基础下降10%,孕产妇死亡率以**年为基础下降12%。
二、加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事业建设,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艺术自身规律、比较完善、充满活力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舞台艺术作品的创作要突出军垦文化特色,出精品,不断提高文艺产品的质量;社会群众文化进一步普及和发展,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初步形成规模,文化市场实现新的繁荣发展。
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数字电视工程,逐步实现采编数字网络化、播出前端中心监控化、无线有线网络交互化,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有效覆盖。
大力普及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重视培养体育人才,改善训练条件,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增加体育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建设社区等基层公共健身设施。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开拓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提高统筹能力,**乡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继续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作到应保尽保、分类实施。全面实施特困户救助,增加政府对公共服务及社会救助方面的支出,提高社会救助水平。逐步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范围。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关心弱势群体。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的社会化进程。加快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加大对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慈善事业,完善经常性捐助、大灾集中捐赠和对口援助相结合的机制,加强对捐助资金的监管。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业等困难问题。贯彻落实《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师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依法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重视人口老龄化趋势,努力为老龄人口提供良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到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4万人,失业保险人数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5万人。
四、积极扩大就业
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政府、企业双管齐下,努力增加更多就业岗位。引导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多种途径,自谋职业。注重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容量。发展和规范劳务中介组织与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新型的劳动就业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扩大职业培训规模,全面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提高职工群众特别是企业下岗职工和农业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实现就业服务的专业化、制度化和社会化。**期间,政府向社会提供一定数量的公益性岗位,重点解决“4050”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再就业,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和残疾人就业和安置工作,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
五、保障公共安全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切实抓好煤矿、电力、化工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减少交通事故。加强各种自然灾害预测预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关注公共环境安全。加强环境敏感区、城市空气质量、饮用水源水质、噪声污染、重大污染事故、重点污染源和农产品生产安全的监测,强化放射性物品、危险化学品的监管,加快危险废物收贮设施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
健全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完善食品和药品监管网络体系,强化质量管理,确保农产品、食品和药品质量安全。
加强防灾救灾工作,加强重点灾害的监测预报、预防和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突发灾害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全面提高抗御洪水、地震、火灾、重大环境污染等突发性灾害的综合能力。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城市的安全监控网络体系,实行打防控一体化、点线面结合、技防人防物防相配套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反恐处突”装备预案,坚决防范和打击“三股势力”。着力解决容易引发犯罪和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坚决铲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环境。高度重视人民内部矛盾的化解,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继续搞好军政团结、军民团结,增强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以促进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共同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行为方式、生活习惯,增强凝聚力。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乡村和文明社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提高职工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继续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凡重大事项必须经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真正做到顺应民心、反映民意、贴近民生。扩大基层民主,继续完善基层民主选举、政务公开制度。
加快法制化建设进程,明确执法主体资格,坚持依法治市。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坚持司法公正。增强全民法制意识,继续搞好普法教育工作,抓好律师、公证和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建设,规范服务秩序,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十三章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资源开发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发展人工生态和保护自然生态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完善防护林及农田林网化体系,缘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农业生产要以无公害和绿色为目标,减少化肥及化学农药使用量,采取坚决有效措施尽快降低并消除地膜对土地的污染,加强次生盐渍化的治理,培肥地力,实施土地整理工程,提高耕地质量。工业要采取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逐步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节能、减污、降耗,提高综合效益。到**末,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二、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加大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保持水土平衡。土地资源要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进一步加强土地利用计划的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做好开发建设用地的供地工作,强化土地管理。对乡、团领导实行任期内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确保辖区内的耕地保有量。水资源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推进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三、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积极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节约使用水资源,农业全面普及节水灌溉,大幅度降低灌溉定额。积极推进企业中水回用和城市生活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工业和节水城市,逐步建立节水型社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鼓励采用无废、少废、节能、节材、节水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优化资源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坚持合理利用土地,严格控制耕地非农占用,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鼓励使用戈壁、荒滩等非耕地开展各类工程建设。
加强资源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逐步实现工业废渣和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产业园区要按照循环经济的模式进行规划布局,提高工业“三废”综合利用率。提倡和鼓励可持续消费方式,优先开发可再生、可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的资源,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到**末,单位GDP综合能耗降到1.4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水耗降到149吨/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70%。
四、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
继续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实现人口稳定均衡增长。加强计划生育方针、政策、知识的宣传、教育,对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政策。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优化生殖健康服务,实现育龄群众人人享有基本生殖保健服务,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加强迁入人口尤其是劳动力的管理,严把人口素质关。到2010年,计划生育率达到97%以上。
**规划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党中央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实施中央对新疆工作提出的“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加快推进**市新型工业化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各族人民要在市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全面实现**规划目标,把**建设的更加和谐稳定、更加繁荣进步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