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工作发展规划
时间:2022-09-11 02:35:00
导语:国民经济工作发展规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编制好**规划,对加快**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立足现状、适当超前的原则,在总结分析历史经验和面临的发展机遇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期间**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主要奋斗目标及实现各项目标任务的措施,体现了规划的宏观性、协调性和战略性,是今后五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一、**计划回顾
**时期,**地区各族人民群众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地区经济综合实力得到增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期间,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完成540.2亿元,年均增长12.86%,比预期目标高出0.8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6%;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年的55.7%:13.6%:30.7%调整到**年的44.1%:20.6%:35.3%。地方财政收入累计达到29.48亿元,年均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117.9亿元,年均增长12.8%。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1.64亿美元。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地区农业总产值累计完成438.3亿元,年均增长11.8%。其中:种植业产值年均增长7.4%,林业产值年均增长24.9%,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16.6%。农业产业布局目标基本完成,确保了粮食安全,全国最大的地区级优质商品棉基地基本建成,特色林果基地初具规模,设施农业稳步发展,畜产品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天然林建设、天然草场保护、退耕还林工程进展顺利。
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业发展步伐显著加快。全面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建立健全粮农直接补贴制度,地区国有企业初步完成了多种形式改革,推动了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规范了流通秩序,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工业发展进程加快,**年工业增加值完成11.1亿元,较**年翻一番以上,形成了以电力、水泥、纺织、轻工、粮油饲料加工等五大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期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8.5亿元,平均增长速度31.38%,**年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亿元,较**年翻两番。塔河综合治理叶河段治理工程、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机场联检楼工程、314、315国道**过境公路工程、中巴国际公路建设、巴莎公路的改建,**2*5万千瓦火电厂及二期工程建设、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市老城区改造工程的建设、抗震减灾安居工程、一市两县天然气入户工程、部分县城供排水工程以及一大批教育、文化、卫生体系建设,如:中小学危房改造、高中扩招、民汉合校、职业学校、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疾控中心、传染病医院等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和投入使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进展。努力推进大通道建设,开通了**至巴基斯坦航线,实现了卡拉苏陆路口岸临时通关和中巴边民互市。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广泛对外招商,通过广州、杭州、**、北京举办的“**•中亚南亚经济发展论坛”、**中南亚商品洽谈会暨商品展销会、**国际旅游节和卡拉奇•中国新疆**商品展销会、杜尚别•中国新疆**商品展销会,提高了**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积极筹建**驻北京办事处,先后与17个市(区)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中坤集团、青岛海信、卡迪那、雅戈尔、新疆屯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在**投资开发,共谋经济发展。**期间地区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50亿元。
商贸流通旅游业蓬勃发展。逐步建立起适应经济发展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流通渠道的商品流通体制,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商贸流通企业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以构建南疆旅游板块为契机,开发旅游线路10条,旅游景点发展到28个,通过优化旅游服务环境,提升旅游档次,**期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46万人次,旅游收入累计达到8亿元。
交通、邮电、通讯业全面发展。**年,地区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940万吨,完成客运量2013万人,铁路完成货运量160万吨,完成客运量43.59万人;民航完成货运量1164吨,完成客运量38.53万人。地区汽车保有量达到3.78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1.14万辆。完成电信业务总量4.38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9.8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0.3万户。
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末,全地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10.5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5.15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17.64万人,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0%。全区各类社会福利院发展到19个,收养人数1297人。
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就。教育事业不断进步,“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5%,全地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4%,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初步形成了以大中专院校为龙头,以县(市)职业学校为骨干,以农村职业技术、技能教育为重点的职业教育体系。卫生事业日益发展,疾病控制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建立了地区、县、乡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医疗卫生合作面不断扩大,地方病得到有效防治,妇女儿童健康程度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以内。文化、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地区文化三级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大型文艺歌舞《**噶尔》荣获了四项文华奖。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发展,全区广播人口覆盖率95.69%,电视人口覆盖率94.52%。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6元。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全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4%,城镇绿化面积达到20%。利用局部治沙、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手段,加大对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和保护,初步抑制了沙漠化扩展趋势。
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深入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力度,深入开展反邪教斗争,广泛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行政,社会治安取得明显成效,全地区社会稳定、边防巩固、民族团结,各族人民安居乐业,是**地区历史上发展与稳定的最好时期。
**期间,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缺乏创新意识,受特殊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影响,存在求稳怕乱、墨守陈规和等、靠、要思想,致使在发展过程中步子太慢,胆子太小,方法不多,措施不强。二是农业比重过大,工业发展滞后,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不突出,企业规模小而不精,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低。三是农村低收入人口群体大,农民增收不快,广大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与经济发展需求和经济结构不相适应。四是实用人才资源不足,高素质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匮乏,经济增长中科技、教育贡献份额不高,创新机制不完善。五是基础设施滞后,铁路、航空线路单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亟待加强。同时,投资主体单一,项目前期工作滞后,项目储备严重不足,争取项目和研究开发项目的力度不大。六是生态环境脆弱,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利用矛盾突出。人口多,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保证**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综合分析**时期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对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有利的。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际经济竞争与融合程度进一步提高,资本、劳动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加速流动,尤其是新疆毗邻的中亚南亚国家,在经过经济转轨初期的动荡后,中亚、南亚地区各国和俄罗斯基本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必将不断寻求经济的全方位合作。随着我国与中亚南亚等国进入全面合作的新阶段,尤其是在反恐、能源、交通、经贸、文化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良好环境,我区发挥口岸优势、区位优势,加速工业化发展进程,发展面向中亚、南亚外向型经济的时机已基本成熟。
从国内环境看,**时期,我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以重化工工业和制造业为主导的发展新阶段,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强劲,为拥有丰富资源的**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深入和国家加大对新疆发展的支持力度的双重牵引,将有力地促进新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快速推进,对于我区加快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期间,地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主要优势有:
一是经过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区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符合**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为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思稳定、图发展、奔小康”已成为全区各级党政机关和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愿望,为我区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是**地区与周边国家语言相通,宗教相同、血缘相连,民族习惯相近,地缘优势突出,拥有和邻近4个一类陆路口岸、一个国际航空口岸和一个二类口岸,对开发周边国家市场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四是**地区水土光热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特色农产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五是随着近年来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开通了**至巴基斯坦航线,实现了卡拉苏口岸临时通关,形成了集群口岸优势,**地区的区位、交通、通讯和资源优势日益显现,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六是通过近年来广泛与内地、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国家接触、洽谈、招商,宣传、推介**,提高了**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引起周边国家、内地省区对**发展的关注和重视。
二、**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期间,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新疆发展与稳定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团结和动员全区各族人民群众,全力打造**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保证安全生产,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五统筹”,实现**地区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资源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指导方针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综合开发力度,在坚持速度与效益统一的基础上,努力争取较快的发展。
2、加大改革开放力度,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加大对外对内开放,提高地区经济外向度,增强地区经济市场竞争能力。
3、坚持结构调整,以提高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充分发挥资源、区位、特色等优势,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快地区经济向产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4、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应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5、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6、加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总体思路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一二三四六”工程,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建设“两个基地”,实施“三大战略”,实现“四个转变”,形成“六大支柱产业”,构建地区经济新体系,增强地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一个中心”。围绕“打造**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的中心任务,加快推进**国际商贸中心建设,推动对外开放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发展,增强与国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人员流动、信息交流相适应的城市功能,构建**国际经贸合作发展平台。
----“两个基地”。通过贯通**与周边国家和内地省(市)、沿海发达地区的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大通道,依托地缘、资源、口岸优势,建设**东联西出的出口加工基地和西进东销的商品集散基地。
----“三大战略”。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和产业优势;实施“科教兴喀”战略,增强地区经济发展动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四个转变”。由传统农业向外向型农业转变;由基础工业向新型工业化转变;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向全方位对外开放发展模式转变。
----“六大支柱产业”。石油天然气化工建材业、棉纺织加工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出口商品加工(组装)业、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冶炼业和商贸旅游服务业。
三、**主要奋斗目标
**期间,**地区的总体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翻一番、地方财政一般性预算收入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以上、旅游收入翻一番以上、工业增加值翻二番、进出口总额翻三番。具体是:
经济总量目标。**-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0年达到273亿元以上,实现比**年翻一番的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2010年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00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累计投资53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0亿美元。
产业结构目标。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服务业水平显著提高。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35%:30%:35%。
社会发展目标。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45%,中等职业教育普及率达到40%,基本实现大中专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目标,基本建立成熟技术应用体系,综合科技能力达到自治区中等水平。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就业服务体系、劳动力转移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增强,社区服务水平和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秩序安定祥和。
人民生活水平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达到11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以上,实现比**年翻一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35%,全社会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20平方米,农村居民居住环境、住房质量、卫生条件有较大提高,到2010年,农村居民住房改造完成80%以上。
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以内,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完成县(市)污水处理及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
四、全面落实各项目标任务
(一)、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积极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粮食、棉花、特色林果和畜产品四大基地,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向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外向型化方向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加快“四大基地”建设。
粮食基地建设,在坚持自给有余、区域平衡的基础上,稳定种植面积,提高单产和品质,实现吨粮田目标,粮食平均亩产达到400公斤,玉米亩产达到600公斤,确保粮食安全。适当发展优质精制食品、膨化食品、速冻食品、专用食品、方便食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延长产业链,带动粮食产业化发展。
优质商品棉基地建设。以良种繁育、科学施肥、病虫防治及技术服务体系为重点,大面积推广高标准节水灌溉,高密度栽培等技术,加大棉花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大长绒棉、中绒棉和彩色棉的开发生产。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棉花种植面积,重点向莎车、麦盖提、巴楚高产优质棉区倾斜,提高科技含量,加大科技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提高**棉花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综合竞争力。**末,棉花平均亩产达到125公斤以上。
特色林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要求,重点发展巴旦木、核桃、红枣、开心果等干坚果,突出发展杏、石榴、伽师瓜等特色鲜果,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品质和产量,将“名、优、特”产品做大做强。**期间,林果种植面积发展到450万亩,重点发展杏子150万亩、巴旦木100万亩、核桃80万亩、红枣60万亩、开心果20万亩、其它小水果40万亩。到2010年,果树挂果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果品产量达到150万吨以上。
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推广黄牛冷配、胚胎移植等先进繁殖技术,调整畜群结构,改良饲养方式,坚持发展“大畜、特禽”养殖,提高大畜比例,抓好肉牛、奶牛、牦牛、疆岳驴、乳鸽、珍禽为主的特色养殖基地建设。实施“三大工程”:种草养畜工程。采取集中连片种草与农户分散种草相结合,建立50万亩优质牧草种子基地;畜禽良种工程。加强畜禽优良品种繁育体系建设,迅速扩大良种畜群规模;动物防疫工程。切实加强疫病防治,严防“禽流感”、“五号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流行,搞好动物检疫和防疫监督管理,保证畜牧业健康发展。**期间,形成“南肉北奶”的畜产品发展格局。以**市乳制品加工为龙头,建设以**市、疏勒、疏附、英吉沙、伽师、岳普湖为重点的30万头西门塔尔、黑白花良种奶牛繁育养殖基地。以叶城县种牛肉牛养殖加工为龙头,建设以叶城、泽普、莎车、麦盖提及巴楚县为重点的20万头安格斯肉牛繁育养殖基地。**末,地区牲畜最高饲养量达到1800万头(只),牲畜存栏突破1000万头(只),出栏突破800万头(只),肉产量达到35万吨以上。
以四大基地建设为基础,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土地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建设以疏勒、莎车、叶城为中心的50万亩设施农业产业带。不断增加反季节蔬菜、特色果品、花卉产量,重点发展叶城、泽普、**等县(市)的1000座油桃、樱桃设施果棚。在大力扶持屯河、冠农、卡地那、南达公司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一批有基础、有潜力的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构建产业集群。
2、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
坚持“内建特色基地,外拓多元市场”的原则,大力发展外向型优势农业。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以我区优势农产品为基础,加大农产品规模化经营。加强传统优势产品的市场开发及专业生产基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强农业对外开放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内外农业优良品种、技术及先进的生产、管理、营销方式,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安全、卫生和无公害的农畜产品,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建立特色农畜产品边贸市场,扶持农产品出口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现代化储藏、运输、加工处理和包装业,鼓励建立国际销售网络,引导、组织与周边国家合作开发农业资源,积极探索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国际间劳务输出,争取农业创汇,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节水型建设与增水型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建设以低压管道灌、膜下滴灌和膜下常压软管灌为主的节水灌溉工程。健全和完善农田排灌系统,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快治理以伽师、岳普湖、英吉沙和巴楚县为主的土地盐碱化问题。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步伐,提高灌区管理水平。加快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加强水土流失有效预防、监督和科学治理。积极促进水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促进地下水、地表水、空中水资源统筹兼顾,互为补充。**期间,治理盐碱化、改造低产田200万亩,解决农村211.3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4、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和加快脱贫步伐。加强对农民科学技术的培训,增强农民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开放意识、发展意识,引导农民认识市场、适应市场、进入市场。完善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村富裕劳动力从农业向其他经营性行业转移、向城镇转移、向区内外转移,探索劳动力国际间输出。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村行业联合会、技术协会、管理协会、信息协会,培育壮大农村信息和流通服务业。**期间,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80万人次以上,**末,实现常年在外务工人员20万人次,季节性务工人员30万人次。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开发式扶贫,增加扶贫开发资金和以工代赈资金投入,通过项目建设、财政转移支付、小额信贷、人才培养、科技推广等具体措施,增强贫困地区自我脱贫和发展能力。对于生存条件极为恶劣的乡村,实施移民搬迁脱贫致富工程。对不适宜搬迁的,着力解决其吃、穿、住问题。对零星插花的贫困户,制定扶贫规划,明确责任目标,责任到人,抓好社会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山东、天津及六大企业对口支援工作力度,围绕“互利合作”和“无偿援助”项目的实施,以项目支援为龙头,实现经济、科技、文化全方位帮扶。**期间,实现50万低收入人口脱贫。
以服务农业,提高土地生产率为目标,抓住畜牧业、林果业、特色农业产业化,拓展农机服务领域,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机械化程度。实施“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粮、棉高产高效种植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和机械化饲草料加工等技术,提升全区农机化技术水平。
5、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重点加快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和沿铁路、公路线、沿矿产资源富集区的乡镇建设,将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以中心城镇带动农村协调发展,建立城镇带乡村、乡村促城镇、城镇乡村优势互补、统筹发展的城乡发展格局。
加快农村“五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强乡村规划,优化村庄布局,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实施无电区域电力建设。加快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依托资源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
坚持实施“工业富区”的发展战略,依托资源优势,走内涵与外延并举的发展道路,坚持在合理的经济规模和较高的技术起点上调整、改造现有工业。积极培育特色工业,发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提高工业经济的整体效益。面向周边国家市场,积极发展出口商品加工、组装、制造业,大力发展民族服饰、民族饰品以及旅游特色产品、纪念品加工等,将**建设成为出口产品加工(组装)制造基地。积极利用周边国家丰富的资源,争取实现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金属材料、地毯、挂毯、皮革制品、床上用品、干坚果等产品的进口初加工,建设进口商品加工集散基地。努力引进外向型企业来**投资办厂,借助**这一平台逐步发展壮大。
1、加快能源工业发展。
按照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加强电源建设和电网改造,积极发展新能源,加快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实现能源与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电力工业。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水能资源开发,配套电网建设,把**建成南疆大型能源电力基地,不断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电源建设。在**2×5万千瓦火电二期完成后,尽快促成2×13.5万千瓦火电三期工程上马。以叶尔羌河、克孜河和盖孜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为重点,集中在塔什库尔干、叶城、莎车、疏附等县开发水力发电,塔什库尔干县依托下板地水利水电枢纽建设,加快下游能源梯级开发,率先实现县城居民生活电气化。**末,地区年发电能力达到40亿千瓦小时,火电装机容量35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50万千瓦、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5万千瓦,为地区工业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电网建设。配套电源建设,配合自治区电网联网工程,结合农村电网建设,加快电网延伸。强化220KV输变电建设,扩大城市110KV供电能力,推动35KV输变电建设,形成以220千伏为主网架电网,110千伏和35千伏为配网的电力网络结构。**期间重点建设:巴楚电源支撑点,在实现**与阿克苏电网联网的同时,加快全疆联网建设,推进莎车-和田电网连接和巴楚-莎车、下坂地-英吉沙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巴楚变-唐王城变、莎车北郊变-莎车西郊变等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优化电力供应网络,鼓励地区小型电站并网发电,实行竞价上网,确保电力生产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2、做大做强油气及矿产资源开发
充分依托我区环塔里木盆地的优势,加快英吉沙凹陷板块、巴楚隆起板块、麦盖提斜坡板块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和冶炼规模,优先发展有色金属冶炼。
石油、天然气化工工业。坚持把勘探放在首位,近期依托现有的油气资源及产业基础,发展下游、参与中游、支持上游产品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延伸石油、天然气产业链。远期利用未来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按照“油气并举”的原则,引进竞争机制,支持和帮助天然气、石油企业独办或与地方企业联办,共同发展石油天然气产品加工业。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天然气、石油中下游产品开发,抓紧培育一批有特色的石化产业群。重点开发石油炼制、氨肥加工、甲醇加工、二甲醚加工、天然气发电、民用天然气,力争石油、天然气化工工业实现规模生产。
矿产资源开发。按照“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非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新机制。坚持“谁勘探,谁开发,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大矿产风险勘探力度。以优势矿产资源为突破口,重点对成矿条件好,初步显示矿产资源的巴楚、伽师、叶城、莎车、塔什库尔干等县的石膏、钒钛磁铁矿、铜、铁、铅、锌、玉石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已探明的矿源,积极推进资源开发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矿业采、选、冶产业链。加大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创新,争取到2010年初步建立商业性勘查开发管理体制,力争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有重大突破。
3、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重点,有进有退,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市场配置资源能力,努力提高地区工业整体竞争力。立足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促进资源开发,加快原材料产品向加工制成品延伸。发展以优质瓜果、优质牛羊肉、优质木材为原料的农、牧、林产品加工业,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纺织工业。以“将**地区建设成全疆棉纺基地”为目标,充分发挥棉花资源优势,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利用科技信息技术和设备,重点发展棉纺织业,鼓励发展织布(针织)、印染、服装、家纺及装饰纺织品,有效延长产业链。大力推进信息化技术,努力实现生产过程、营销过程、管理过程和研发过程的信息技术应用。集中发展棉纺织业加工区,形成产业群,提高产业集中度,发挥集群效应,使棉纺织工业发挥真正优势,成为地区新的优势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期间将地区棉纺织生产能力扩大到100万锭,精梳比例达到60%,确立地区棉纺工业的支柱地位,成为自治区棉纺工业重要生产基地。
建材及建筑业。以发展水泥、优质石材以及环保型建材产品为重点,调整传统产品结构,开发商品预拌混凝土、矿渣微粉、塑钢门窗等新型建材,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开拓建筑和装修市场,做大做强地区建筑企业,提高企业资质等级,理顺企业管理体制,转变经营机制,增强企业竞争力。**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2010年,地区水泥年产量达到300万吨。
农副产品加工业。从各县(市)特色优势出发,突出重点,调整结构,集中精力发展具有资源优势、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的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特色农业的突破性发展。重点发展果品加工业、酿造业、肉类加工、乳制品加工、清真食品加工、优质板材加工等。积极扶持屯河果业、冠农、卡迪那、南达乳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鼓励其他大公司、大集团进驻**,开拓周边国家市场。**末,力争引进和培育20家农副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
粮油加工业。开发优质名牌粮油产品,专用产品、深加工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拉长产业链。**期间重组和建设5-6户年产5万吨以上的面粉加工龙头企业,推进粮油加工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实现加工及制成品多元化、方便化、优质化。充分利用小麦麸皮资源,开发小麦胚芽、玉米淀粉、玉米专用变性淀粉及玉米早餐食品、速冻鲜食品等。利用新技术、采用新工艺提高油料蛋白和油脂的提取率,加快饲料工业发展,保证与畜牧业发展相协调。
民族医药工业。继承和发扬维吾尔传统医药,加强维吾尔医药研究,扩大现有4个批号13种剂型的150多种民族医药品种生产,加紧对9个预审品种研制开发。引进先进管理人才和技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鼓励内地医药大集团参与维吾尔民族医药开发与研制,利用市场手段壮大民族医药产业。
旅游产品加工业。实施以开发世界级旅游精品和国内旅游名牌产品为中心的旅游产品开发战略,促进旅游产品系列化、规模化、产业化。重点开发民族服饰、民族食品、民族手工艺品、民族乐器、民族旅游纪念品等。
4、积极发展外向型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充分利用口岸优势和周边国际市场,按照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建立具有我区特色的出口商品加工制造基地。
加工组装制造业。发挥制造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坚持“外引内联”与发挥地区优势并举,实行商贸先行、产业联动,发展特色加工、组装、制造业。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现有建材、轻工、机电、专用设备等加工组装企业,淘汰落后工艺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抓住沿海和内地发达地区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契机和我区口岸优势,瞄准中亚、南亚等周边国家市场,重点发展和引进日用百货、轻工、食品和小五金、小家电、机械加工及组装等行业,把我区建成面向周边国家的工业产品出口加工组装制造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围绕国家确定的关键技术领域和我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有选择的培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点发展信息化、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四大行业。坚持引进先进技术与自主开发相结合,实现发展高起步。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产业新优势。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结合实际,有重点的选择石油化工、轻纺、建材、食品、建筑及农业示范等行业科技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促进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高效益方向发展。
5、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
坚持“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对个体私营经济从政策引导、市场准入、资金扶持、产品开发、人才培养、技术改造、机制创新、科学管理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利,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条件。扶持个体公司或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降低准入条件,除了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放开所有行业和领域,重点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电站、公路、机场建设、城市公共交通、医疗机构、各类社会福利设施、教育、环保等领域。**期间,力争培养一批个体私营企业大户,把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和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力量。到2010年,地区个体工商户达到6.8万户,私营企业达到3800户以上,吸纳社会就业人员20万人。
6、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按照“面向现代化、加快市场化、适应信息化、提升工业化、推进城镇化”的原则,集中力量建设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特色鲜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工业园区,努力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设施功能配套、集聚效能强劲、优势特色明显、整体发展协调的工业园区新格局。重点做好工业园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入园企业的金融支持,注重工业园区的人才集聚,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实现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形成环境优美、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使工业园区成为地区融资的窗口、产业升级的基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7、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调整招商思路,拓展招商领域,创新招商策略和工作方法,实现“三个转变”、树立“两种理念”、落实“三项制度”,以更大的气魄,借助软、硬环境,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三个转变”,即:由全民招商向全民招商和专业队伍招商相结合转变,由单一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向综合性的目标责任制考核转变,由单纯招商引资向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转变。“两种理念”即:载体招商理念,包括以企业招商、以商引商、项目招商和园区招商;环境招商理念,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依靠良好的环境吸引客商。“三项制度”,即: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充分发挥“交易会、洽谈会、展销会”的作用,重点围绕石油天然气化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能源开发利用、绿色食品加工、果品深加工、畜产品加工、出口商品加工制造组装、现代物流业等行业,用最好的资源、最好的项目、最优的环境,构建成本洼地,创建服务高地,大力招商引资,**期间力争累计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0亿元以上。
(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坚持“政府规划、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进一步放开市场,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商贸流通服务体系。
1、发展壮大旅游业。以建设全疆旅游中心城市为目标,将**打造成世界级黄金旅游目的地。牢固树立“大旅游”观念,依托丰富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古迹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积极开发大众休闲旅游和高山景观、草原风光、风景名胜等具有地域民族风情的特色旅游、购物旅游、探险旅游和科考旅游。采取国家支持、企业为主、多渠道和多种形式融资、市场机制运营等措施,加大对现有旅游景点的投入,鼓励国内外投资商参与旅游基础设施和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打破地域界线,联手克州,加快开发培育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开发“蝴蝶型”旅游线路。“蝴蝶”主体为:**市民俗、民情、历史、文化游,英吉沙小刀、土陶、特色工艺、莎车阿曼尼沙罕墓、沙漠游、泽普金湖杨、乔戈里峰高山雪域风光游;左翼为:疏附穆罕穆德•**噶里墓、奥依塔克森林公园、卡拉库勒湖、穆什塔格峰、塔吉克民族风情、红其拉甫界碑游等;右翼为:岳普湖达瓦昆沙漠风景、麦盖提湿地、唐王城、天然胡杨林、莫尔佛塔游等。
实现旅游业由“资源型”向“产业型”转变。营造与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相配合、适应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特色旅游大环境,加快宾馆、饭店改造建设,进一步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岗位培训,全面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旅游收入较快增长,使旅游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10年,旅游业收入达到10亿元,年均增长16%以上。
2、构建商贸物流平台。积极推进流通业态创新和转型,加快传统商品流通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建设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粮油、棉花、农资、副食、畜牧等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依托现有的批发零售市场,鼓励企业建立和发展一批功能齐全、辐射面广的区域性综合市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建立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物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全面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组织建设适合农村消费特点和农民消费水平的商品流通市场。继续完善集贸市场,发展期货、拍卖和旧货市场,形成现代化、法制化、多层次的商品流通网络。优化流通业布局结构,大力发展连锁业,建立以**市为流通业中心,巴楚、莎车、叶城、塔什库尔干县为副中心的标志性流通业功能区。其中:巴楚县重点发展大型仓储和物流配送业,突出商品集散中心功能;莎车县重点发展市场流通和零售业,突出商品消费功能;叶城县重点发展批发和跨地区运输业,突出商品对外(和田、西藏)输出及供应功能;塔什库尔干县重点发展边民互市,建立自由贸易区,突出商品西进东销、东进西出窗口功能。
3、积极发展各种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社区服务业。适应城镇居民服务消费市场需要,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为特殊群体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加快发展家庭医疗、家庭教育、清洁卫生、保养维护等家政服务,规范发展文化娱乐、安全保卫等公共服务,加快社会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形成安定祥和的社区治安秩序和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
现代中介服务业。全面实现中介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规范中介服务行为。加强中介机构资格认定和法律监督,通过规范竞争规则和服务标准,积极鼓励发展各类咨询服务、科技服务、劳务市场服务、人才交流服务、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经纪、拍卖、劳动力转移等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支持商务服务。
农村服务业。培育为农业生产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各种生产工具和设备的产前服务体系。培育提供技术方案、机械作业服务、排灌服务以及大型设备负责代播、代耕、代收获的产中服务体系。完善加工、包装、储存、冷藏、运输、销售等服务的产后服务体系,以及为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的行业,建立农产品无公害化检测体系,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广科技信息服务,改善农资供销服务,加强各类技术和专业服务。鼓励发展农业服务组织,促进农业服务的专业化、系列化、规模化。
运输、通讯服务业。加快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建设,形成航空、铁路、公路、管道、信息网络的立体化运输框架,通过大力发展航空、公路运输,延伸并补充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坚持走“低票价、多客源、扩大服务领域、提高综合效益”的路子,逐步放开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加快自身改革步伐,强化内部管理,改进服务质量,拓宽服务领域,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益。加大邮电、通讯行业投资力度,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社会信息服务业。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共享,推进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加快政府上网工程建设,加强档案装备建设,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期间,实现地、县、乡三级政府网络互联,实现政府政务电子化、信息化。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推进地区大中型企业或骨干企业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实现网上交易。在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积极发展信息网络服务,形成新的消费热点,以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促进地区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金融保险服务业。提高金融保险业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发展壮大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各种金融手段,拓宽融资渠道,发展各类信用社,搞活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为地区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加快金融现代化建设步伐,广泛使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城乡金融业电子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强金融监管,吸引更多国内金融机构来喀落户。建立、完善和规范各类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扩大保险业发展,提高保险公司承保能力、偿还能力和承保范围。
房地产服务业。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搞好房地产业。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强化行业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建成若干个高起点规划、高科技含量、高标准建设的新型住宅小区。采取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以服务业和开发业为主体的房地产业体系,以扩大住宅有效需求为重点,积极促进住房消费。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重点,搞好商品房建设,配套开发写字楼,搞好危陋平房改造,重点建设一批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居住条件舒适的居住区和配套公共设施。积极推进物业管理业发展,组建新型物业管理机构,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物业管理体系和文明高效的房地产交易流通服务体系。**期间,新开发建设各类住房**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地区基础设施水平。
1、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开源节流并举,防汛抗旱并重,兴利除害相结合,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放到突出位置,抓好五大河流开发、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和洪涝灾害的防治,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工程和全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成下板地水利枢纽工程、叶河中游水利枢纽工程、引克济盖调水工程和叶尔羌河苏盖提吐乎护岸工程。争取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卡拉贝利水利枢纽工程等山区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加强常规节水建设,引进推广高新节水技术,抓好渠道防渗建设,发展节水型农业。**期间,完成渠道防渗改建2500公里,建设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基本完成两大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使全地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51%,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45.7%。
2、交通通讯设施建设。
以建设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运输能力强的交通网络为目标,加快公路、铁路、航空建设,贯通**地区连接内地省(市)、沿海发达地区和周边国家大通道,构建地区立体交通网络框架,确立**向西开放的交通枢纽地位。
公路。加强国道建设,完成国道314线**至红其拉甫段建设,建设国道315线疏勒至叶城段二级公路建设。加快县际公路建设,完成英吉沙至岳普湖县三级公路、伽师县至巴楚县三级公路、叶城至麦盖提县三级公路建设、麦盖提至和阿沙漠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抓好“通乡、通村”油路建设工程,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提高路网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期间,新改建农村公路12215公里,实现94%的县乡公路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乡村公路94%以上达到等级标准,全区100%乡镇通达油路,86%的行政村通达油路。
铁路。力争中-吉-乌铁路、**至和田铁路项目开工建设,加快**至巴基斯坦铁路前期工作。开通**至郑州、成都的铁路客货运列车,将**建设成为通往中西亚的桥头堡和大通道。
航空。进一步完善机场功能,开辟机场新航线,开通**至伊犁航线,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内地城市航线,争取开通**至新德里、比什凯克、塔什干、伊什坦布尔等城市国际航线。使**真正成为东联西出、西进东销的交通枢纽中心。
电信通讯建设。加快电信邮政网络及数字电视网、宽带通讯网络建设,对现有的光缆、数字微波进行扩容和技术改造,规范电信网络建设市场,提高通信网络利用水平,实现大容量、高速度、高可靠性的网络结构。**期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0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5万户。
(3)、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城镇供水、排水、集中供热、天然气入户、垃圾处理、道路及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加快城镇的绿化工程、亮化工程、美化工程、净化工程,改善城镇环境。加大住宅供给,加强社区建设,满足城市居民的多层次需要。提高城镇规划和建设水平,加强城镇综合治理。增强城镇的贸易、信息、金融、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载体功能,提高城镇的凝聚力。
其他各项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民汉”合校、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职业教育、县城“两馆”(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小康文化室、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县级医院及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所等建设,为全面提高我区教育、文化、医疗水平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公、检、法、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公安看守所、拘留所、派出所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地区各县市公安信息指挥中心,争取建成地区公安警察训练基地,进一步改善各县市检察院技侦业务用房和法院审判法庭基础设施条件,为维护地区社会稳定提供保障。积极申报正式开放卡拉苏口岸,突出红其拉甫口岸优势,强化新怡发二类口岸功能,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口岸基础设施,提高通关过货能力。
(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外向型经济
建立现代化边境商品流通市场体系,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依托沿边、沿线和口岸优势,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经济外向度。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协作,依托红其拉甫、卡拉苏口岸,建立出口加工、保税区,积极发展进口贸易、加工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1、进一步改善对外开放环境。通过改善通讯、能源、交通、口岸等基础设施,改善硬环境。通过注重政策导向和服务质量,逐步形成法律化、程序化、规范化、公开透明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涉外服务机构,维护中外投资者利益,改善软环境。以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吸引投资者,树立地区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
2、不断扩大边境贸易。完善口岸整体功能,做大做强边民互市贸易。调整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出口商品基地建设,增强对外贸易的发展后劲和竞争能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逐渐实现进出口贸易从单纯的“东进西出”贸易向以出口地产品为主的“驱动式”贸易转变。积极发展边境旅游和出境旅游购物贸易。
3、努力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切实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新方式,努力拓宽外商投资领域,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鼓励和引导外商以直接投资为重点,参与农业、旅游、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建设,参与地区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兼并、收购、租赁、控股中小企业。把利用外资与调整产业结构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进一批资金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的项目。**期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10亿美元。
4、积极拓宽国内外经贸往来渠道。按照互惠互利、扬长避短、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国内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组织和扶持地区大中型企业与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进行合资合作,全面提高协作质量效益。拓宽开放领域,促进沿海地区具有人才、资金和技术优势的产业向**地区转移。
充分利用**与周边国家血缘相近,民族相连,宗教相同,风俗相近,贸易交流历史悠久和集群口岸优势,吸引国外企业在**投资建厂,带动国内、国外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在**汇集,打造**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
(六)、加强环境保护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的原则,努力做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兼顾,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发挥物种资源和光热资源的优势,加快天然林保护,塔里木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建设,积极开发利用天然气、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1、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为重点,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到2010年,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成效,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达到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完成12县市县城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和水域环境保护,抓好城镇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大部分县(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健全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增强对突发性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生态建设,山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荒漠和沙区实施封沙育林育草工程,加强对荒漠灌木林的封育和管护。平原区进一步加强“三北四期”防护林体系和各项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到2010年营造20万亩速生丰产防护林、780万亩人工草场和改良草场。建立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改善绿洲生态环境。合理保护和开发野生动物资源,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期间,在叶城县境内建立150亩帕米尔雪鸡种源繁殖基地,在伽师、岳普湖县建设5万亩大芸种植基地。发展气象预测预报事业,建立健全灾情监测预报、灾害防治和紧急救援体系,建立人工影响天气检测系统,配置人工防雹设备,实施人工防雹、人工增雨(雪),增加河流径流量,补充水资源。健全洪水预警、预报、调度、抗洪救灾指挥、防洪保险等为主要内容的防洪工程体系。建立完善的预防、报警、灭火、抢救系统,提高社会应对火灾的快速反应能力。全面提高建筑工程及构筑物抗震设防能力,完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2、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经济环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观念,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大力发展有利环境保护、人类身体健康的生态产业和绿色产品,建立新的经济形态。树立生态文明观,尊重自然规律,改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形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风尚,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人类社会文明发展新飞跃。
(七)、实施“科教兴喀”和“人才强区”战略
坚持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不断提高地区科学技术综合实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为地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1、加快科学技术创新与推广运用。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坚持技术引进和自主技术创新、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不断扩大科技合作与交流,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5%,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达到60%以上。
农业科技。加强农业关键性高新技术的研究、引进与开发,全面推广应用杂交改良及遗传基因等生物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建立主要农作物、苗木和畜禽、水产品的良种繁育基地,畜禽改良率80%以上。加强“农村技术推广、技术培训、科技示范”三大网络体系建设。**期间,推广科技项目50项以上,3-5项形成产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5%。
工业科技。建立以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工业科技创新机制,加强重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建立地区企业技术开发中心,重点企业建立自治区级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加强新产品、特色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创出一批自治区乃至全国的名优产品,打造“**制造”品牌。大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积极吸引国家、自治区科研机构和高校参与企业技术引进、创新的论证和联合攻关。
高新技术。在重点经济领域,推广生物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移植高新技术,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末,地区拥有3-5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其中1-2项形成产业规模。在运行良好的大中型企业中实施一批“火炬计划”。在**工业园区内规划建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民营科技企业。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和成果创办民营科技企业。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完善企业制度,规范企业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增强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创新能力。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继续抓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深化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普通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现代化远程教育。调整各类教育结构和布局,促进高、中等教育协调发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育投入,建立和完善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行双语教学。
全面普及基础教育。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末,实现150个乡镇拥有民汉合一幼儿园。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加强农村劳动力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到2010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以“双语”教学为重点,实施“汉语教学推进工程”,大力发展少数民族职业教育,加强少数民族教师培养、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稳步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在条件较好的乡镇,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大民汉合一完全中学建设,稳步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到2010年,全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45%以上。大力发展不同形式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逐步推进县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示范职业学校和执教园区建设,实施“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计划”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计划”为经济建设培养各种熟练工和各类专业人才。到2010年,力争每个乡镇拥有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或开设职业技能培训班,中等职业教育普及率达到40%。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等教育比例,加快大中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步伐。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扩大地区高等院校规模。到2010年,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达到2万人。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骨干教师队伍和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主的思想教育,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的业务培训,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扎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重点建设“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和对口援疆教师传、帮、带工程,使地区的教师数量基本满足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改善。到2010年,小学专任教师合格率达100%,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35%,高中教师基本达到本科学历。全区40岁以下中小学教师基本达到“双语”授课水平。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建立健全人才分类制度、评价制度、流动制度。在干部选拨任用中,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充满活力的管理机制,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为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大人才引进。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积极引进外地各类人才,特别是中高层次行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
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发展多主体、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促进培训职业化、专业化、市场化,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有计划地把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批送到大专院校学习或先进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补充新知识,提高新技能。
(八)、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
以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为重点,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倡导人与人和睦相处,增强社会和谐基础。
1、社会各项事业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新闻等事业,促进社会公正、祥和、文明、健康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安全,推进社会进步。
(1)、发展卫生事业,提高医疗救治水平。发展卫生事业,初步建立公共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体系及卫生监督体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善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完成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监测系统建设,加强人畜共患疾病防治,做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80%以上行政村设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卫生室。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地区医疗救援中心、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监督所建设。合理配置卫生资源,优化完善功能结构。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监督医疗收费,加强药品管理和市场监管,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活动。
(2)、抓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保持稳定的生育水平。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关注人口安全,降低生育水平,鼓励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期间,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3‰以内。
(3)、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文化事业。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方针,繁荣文学艺术创作,打造精品,活跃基层,加强监管,促进地区文化事业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加快建设与小康社会相匹配的地区、县、乡、村四级文化网络。到2010年,实现全区90%以上县市有合格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文化室,85%以上乡镇有合格文化站。坚持新闻出版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提高出版质量。实施“东风工程”,构建民族文字出版发行和新闻出版监管体系。加强专业艺术人才和基层群众文化人才培养,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宣传力度,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
体育事业。坚持以全民健身为基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重点发展农村、社区体育,突出发展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全面增强国民体质。坚持社会体育社会建,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各行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共建活动。大力改善现有的体育设施,加快竞技体育发展,建设综合性体育场馆以及一批民族体育设施,基本实现县县有综合性体育场馆,建立健全和发展各种体育、舞蹈、棋类、牌类和航空、航天、航海模型等青少年体育项目,促进地区体育事业迈上一个新台阶。
(4)、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实施“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大喇叭进村工程”、“走出去工程”,以不断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为重点,发展地区广播电视事业。加强对农广播电视特色栏目和节目的管理,创办农民欢迎、农村实用、寓教于乐的广播电视节目。加强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影视的译制,丰富节目内容,实现广播电视节目特色化,广播电视栏目精品化,自办广播电视节目频道专业化,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到2010年,地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全面实现数字网络化硬盘播出,地区、县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实现交换网络化,广播覆盖率达到100%,电视覆盖率达到98%。继续发展电影事业,努力消灭电影放映空白点,使地区的电影事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5)、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把扩大就业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所有制的中小企业。强化政府引导,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就业。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力争年均农村实用培训达10万人次。积极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建立劳务输出和劳动技能培训服务体系,组建劳务派遣公司,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培训、维权”一体化服务。
(6)、加强社会保障。本着“低水平、广覆盖、城乡一体、逐步过度提高”的原则,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将城镇从业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重点将城郊失地农民纳入基本保险,实施农村村级干部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完善医药卫生和医疗保险救助体系,将服务对象扩大到城镇居民,逐步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医疗保险大病统筹范围,鼓励和促进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形成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并存的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取消行业与户籍限制,完善相关制度,将失业保险扩大到城镇所有从业人员,建立工伤保险储备金制度,逐步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继续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科学确定低保标准,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
(7)、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职工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相适应的发展机制,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规范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00元,年均增长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以上。
(8)、保障公共安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安全执法,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切实抓好煤矿等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减少交通事故。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2、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坚决扫除封建迷信和社会丑恶现象,提倡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勤劳俭朴、自强不息的精神。大力开展做文明公民、建文明家庭、创文明单位活动,开展军民共建、警民共建、兵地共建活动。开展以提高人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的创建文明村镇活动;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的创建文明行业活动;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为重点的创建文明学校活动;以提倡高尚道德情操、弘扬社会正气为目标的树典型、树新风活动。
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化,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加强执法、司法队伍建设,加强依法行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积极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类严重刑事犯罪与经济犯罪,维护社会长治久安。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方针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严厉打击“三股势力”,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众性事件,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依法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3、国防建设。
积极推进国防建设,从国家战略全局出发,深入贯彻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加强以青少年为重点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知识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民族忧患意识。深入持久地开展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工作,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人防队伍和交通战备专业保障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按照统筹规划、确保重点、分类处理、分期实施的原则,加大国防动员投入,进一步夯实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交通战备基础,提高战时国民经济快速反应能力、重点经济目标防护能力、交通保障能力和支前动员保障能力。
(九)、深化体制改革与创新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贯彻国家、自治区各项改革措施,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企业、财税、投融资等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要着眼于新体制的重新构建,突破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与国际经济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在抓规划制定、环境建设、服务水平上,把工作重点放在改善投资环境、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协调对外经济关系上。减少行政干预,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节经济活动。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建立有利于进入和退出的激励和制约机制。继续改革和精简政府机构,加强行政机关效能建设,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行政监督机制。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收缩国有经济战线,实现国有资本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全面完成企业战略性重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管理营运体系,三年内使地区80%以上的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新的营运体系。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建立市场化的企业员工进出机制,积极探索经营者年薪制、期权期股制、特殊劳动贡献分红等多种分配形式,实现对经营者、劳动者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全面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大力推进管理制度创新。
3、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基本投资主体地位,建立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银行独立审贷、中介机构公平优质服务机制。缩小政府投资领域,建立完善政府投资退出机制。改革投资管理方式,对企业出资建设国家非限制和非禁止类项目,实行登记备案制。建立以政策引导、信息等间接调控为主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全面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建立严格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机制,完善重大投资项目稽查制度。进一步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确保投融资渠道畅通。
4、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积极稳妥地推进税费改革;健全税收制度,强化税收征管,提高财政保障能力。
5、加快建立和完善开放的市场体系。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域封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规范有序、与国内外市场衔接的市场体系。培育发展资本市场,疏通储蓄转投资渠道,积极稳妥的发展多种融资方式。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改革方向,推动城乡劳动力市场逐步一体化。强化诚信观念,建立健全企业、个人信用认证机制,依法惩处逃废债务、不履行合约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反价格欺诈行为,保证市场竞争机制有效运行。
6、探索现代农业新机制。建立土地流转机制和投入补偿制度,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有机结合,鼓励责任田有偿转让,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建立科学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分解体系,保证重点建设项目和中心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开发耕地后备资源,盘活存量土地。引导农村居民点向集镇集中,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
(十)、加强领导,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实现**规划目标,关键是加强领导。要不断提高地区各级党政领导驾驭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要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改进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克服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健全监督和管理制度,努力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建设健康发展。
加强规划的统筹协调。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要围绕总体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编制相应的区域规划、专项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任务和目标,提高规划可操作性。确保下级规划与上级规划衔接,同级规划相互协调。地区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使广大人民认知规划、关心规划,参与规划的实施,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加强规划的分步实施。调动社会力量,引入市场机制,组织推动规划的实施。在制定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时,要分年度落实本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按年度排计划,逐项分解,责任到人,并逐年跟踪检查各项工作完成情况,以年度计划的完成来确保本纲要目标的实现。
建立健全规划的评估机制,对规划的执行进行中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对规划的执行进行后期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奠定基础。
建立健全规划的调整审批机制。本《纲要》实施期间,如遇到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由于其它不可预见的因素,使实际经济运行偏离规划目标时,计划主管部门必须及时提出调整方案,报经地委、行署批准后组织落实。
- 上一篇:国民经济工作规划
- 下一篇:国民经济工作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