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发展规划
时间:2022-09-10 07:17:00
导语:安全生产发展规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安全生产关系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安排,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编制了自治区第一部安全生产专项规划。在编制过程中,与自治区发改委、经贸委、财政厅、公安厅、科技厅、卫生厅、建设厅、交通厅、质监局、农机局、新疆煤监局、乌鲁木齐铁路局、新疆航管局等部门进行了沟通和衔接,并征求了各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意见。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现状与问题、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主要任务、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重点工程(项目)等五个部分,是**期间(**-2010年)我区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规划中凡涉及到自治区负有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部门的内容,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重点工程(项目)要编制工程(项目)建议书,提出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进度安排,以及国家、自治区政府、企业分别承担的资金筹措方案,确保安全生产**规划目标的实现。
一、我区安全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安全生产现状
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贯穿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将安全生产纳入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大检查,不断调整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充实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认真查处各类事故,严格行政责任追究。这些措施保证了全区安全生产状况的总体稳定。
在**年至**年的“十五”期间,全区发生各类事故70754起,死亡16812人,平均每年3362人。从“十五”期间全区各类伤亡事故统计分析表明:我区各类事故总量仍居高不下,生产企业职业危害严重,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问题突出,特别是道路交通、煤矿等领域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年,全区发生各类事故14787起,死亡3755人。亿元GDP死亡率1.4,工矿商贸10万职工死亡率11.01;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21.5;煤矿百万吨死亡率6.17。
1.道路交通
“十五”期间,全区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8784起,死亡13749人。事故起数占各类事故总数的68%,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82%,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机动车万车死亡率从1998年的40.1下降到**年的21.50,总体呈下降趋势。
2.煤炭
“十五”期间,全区共发生煤矿事故630起,死亡937人。事故起数占各类事故总数1%,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6%,百万吨死亡率由**年的7.8下降到**年的6.17。
3.消防
“十五”期间,全区共发生火灾18791起,死亡246人。事故起数占各类事故总数的27%,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1%。
4.农机
“十五”期间,全区共发生农机事故582起,死亡388人。事故起数占各类事故总数的1%,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2%。万台死亡率由**年的3.2下降到**年的1.61(大幅度下降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统计口径发生变化)。
5.铁路
“十五”期间,共发生铁路路外事故641起,死亡396人,事故起数占各类事故总数的1%,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2%,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自**年起呈逐年下降趋势。
6.工矿商贸企业(不含煤炭)
“十五”期间,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事故1435起,死亡1096人。事故起数占各类事故总数的2.0%,死亡人数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7%。前三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年事故死亡人数达到248人,出现反弹现象。
7.职业危害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1989年-2004年,报告各类职业病累计发病9016人(尘肺病占75%左右),死亡1247人,各类职业病和急性中毒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的资料来看,我区职业病方面的费用每年超过4亿元人民币(不包括职业病患者患病期间康复治疗的费用)。
(二)主要问题
1.安全生产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政府、企业对安全生产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重经济、轻安全的倾向,安全生产未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企业具体发展战略之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还没有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自觉行为。
2.生产装备落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绝大部分企业安全生产长期投入不足,安全欠账严重,一些重大事故隐患得不到有效根治。七十年代前建设的地方中小企业厂房破旧、工艺落后、设备老化,事故隐患日益增多。近年新建的一些中小企业因为未能严格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基础薄弱。随着城市的扩展,部分高危行业企业周边安全间距不能满足国家标准规范规定。非法占压石油、天然气管道现象严重。部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不严谨,重大危险源分类、分布不清,尚未建立起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事故隐患未得到有效治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
3.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问题突出,事故居高不下。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幅加快,道路通车里程逐年增加,机动车驾驶人员素质较低,超限超载现象多,县乡道路平交点多,道路交通安全监管的难度大。事故多发点和公路危险路段整治不到位等问题还相当普遍和突出。漫长的交通线路,单调的沿线背景,极易因疲劳驾驶而发生事故,增加事故救援难度。这些问题,造成我区交通事故居高不下,一些指标(如万车死亡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煤矿安全防灾系统和装备欠缺、安全投入严重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低、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地方政府对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力量薄弱、应急救援力量不足,煤炭企业安全欠账十分严重,事故隐患突出,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年连续发生三起特大事故。**年7月11日,阜康神龙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83人死亡;**年10月4日,阿克苏拜城县亚吐尔乡煤矿一号井发生瓦斯爆炸,井下14名矿工全部遇难;**年10月27日,乌苏市电站沟中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6人死亡。
4.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差。全区每年约有数十万外来人员从事矿山、建筑等高危行业的各类生产活动,这些人员大多数为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安全技能差,成为企业工伤事故发生的主要群体。加之我区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职业教育基础薄弱,产业工人整体素质不高。监管人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和自我保护能力差。
5.投入不足,科技支撑力量不强。政府对公益性、基础性、关键性的安全技术研究、安全技术人才培养、检测检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现有区级职业安全检验评价中心不能满足全区安全工作需要,中央大企业科研能力过于分散,形不成合力,地方中小企业安全科技研究能力低下,国家现有的安全生产科技成果在全区得不到充分的推广和应用。
6.监管手段落后,联合执法机制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我区地处西北边陲,地域跨度大、路途遥远,自然条件较差,生产、经营单位点散面广,相关执法部门协同执法、联合执法工作有待进一步强化。目前,虽然自治区、地(州市)、县三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已基本建立,但还存在工作经费严重不足、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监管手段落后等问题,导致安全生产监管权威性不够、执法不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难以全面落实。
(三)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期间,是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治区将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煤炭、棉花等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及石油化工基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安全生产将面临新的形势与挑战。
1.以人为本,安全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文化、法制意识、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更加重视自身的安全与职业健康,落实科学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加重了安全生产的压力。**期间全区生产总值计划年均增长9%,力争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17%左右,我区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但其增长方式仍建立在石油、煤、电等资源性、高耗能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性改变,同时还面临着东部发达省区落后的生产工艺及设备转移等状况,对全区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压力。
3.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增加了生产过程中事故的隐患。随着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不断实施,石油化工、煤炭、建材等行业在自治区的支柱作用更加显著。**期间,自治区煤炭生产规模将有很大的提高,生产能力将达到“十五”末的2.5倍,重化工业仍是自治区工业的一个特色,这些行业正是安全生产的高危行业,也是重大危险源的主要产生点,给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4.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形成了事故高发群体和安全管理难度加大的客观现实。我区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和人员流动性加大,安全意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安全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老龄人口自理能力较差、反应能力较弱,增加了消防、交通安全方面发生事故的概率。
5.新疆地域广阔,交通运输线路漫长,交通安全管理难度大;生产经营单位分布广阔,点散面广,造成安全监管困难,安全监管成本增大。
6.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劳工标准等问题愈来愈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企业的安全问题将更多地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一个焦点。我区企业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要在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快推行职业安全体系方面加快同国际接轨,安全生产工作面临外部的压力。
**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区将坚定不移地走适合区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支柱产业,实现工业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上取得重大突破。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生产也将步入国际发达国家已走过的人均GDP1000-3000美元事故的易发期。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任务十分繁重。
二、指导思想、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坚持创新、强化安全管理。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加快我区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以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倡导安全文化,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监管,加大安全投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推动安全发展,实现我区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二)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0年实现自治区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全区安全生产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比“十五”末逐年下降,道路交通、矿山、建筑等高危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的状况得到改善,坚决杜绝一次死亡3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有效遏制一次死亡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特大事故;有效控制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重大事故;职业危害严重的局面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完善安全生产配套法规;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提高安全生产科技水平,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到2010年,事故总量下降,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死亡率比**年下降35%以上;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年下降25%以上。
1.到2010年重点行业和领域目标(以**年为基数)
(1)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在12以下。
(2)煤矿: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稳步下降,到2010年百万吨死亡率控制在3.0以下。
(3)非煤矿山: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4)火灾:死亡人数控制在零增长,十万人口死亡率控制在0.19以下。
(5)危险化学品: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6)建筑: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7)农机:死亡人数控制在零增长。
(8)铁路(含路外):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
(9)特种设备:死亡人数下降10%以上,万台设备死亡人数控制在0.8以下。
2.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目标
全区形成完善的三级机构、四级安全生产综合监管网络体系;健全各级消防、交通、煤矿监管及其它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的安全机构,监管人员配置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全区安全监管人员的数量力争达到全社会人员的每万人2人,企业监管人员力争达到企业职工人数的1%,重点行业达2%。
3.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目标
到2008年,初步建立与《安全生产法》等法律配套的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制定高危行业准入标准;到2010年,基本完善与《安全生产法》等法律相配套的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4.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目标
构建安全生产技术支持平台和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提高全区安全生产及其监管的科技含量,基本满足新型工业化进程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为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好转,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服务和科技支撑。
5.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建设目标
建立自治区、市、县、企业四级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系统。2007年完成试点,2008年逐步推开,2010年完成整个网络系统的建设。
6.职业危害监控体系建设目标
加大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力度,提高企业的职业危害现场监控手段,重点行业职业危害监督检查率达到100%,有毒有害场所职业卫生达标率达到50%-60%,新改扩建项目职业危害的评价率达到100%。基本建立职工定期体检制度,粉尘作业环境检查合格率在60%以上。
7.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建设目标
到2010年,各类安全生产专业人才能满足当时安全生产的需要。全面提高安全综合监管人员的学历层次,到2010年底,全区40岁以下的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以上人数达到总人数的50%左右。到2007年,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安全生产中介机构主要负责人的培训率达100%,工矿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率达100%。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质制度,加强注册安全工程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和完善安全工程专业职称体系。
到2010年,生产规模45万吨以上煤矿矿井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具备煤炭类院校中专以上学历,安全生产专业人才满足安全工作需要。其余煤矿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专业人才具备高中以上学历,并接受一年以上、系统的煤矿安全专业知识培训,采矿、通风安全、矿山机械、煤矿自动化、煤田地质等专业人员齐全。
8.安全文化建设目标
将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内容。尤其是将交通安全、消防、家庭用电等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和学历教育中,大力普及全民安全教育。探索出符合我区区情的社会、企业安全文化模式,拓展安全文化宣传阵地,全区安全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9.社区和乡镇安全建设目标
到2010年乡镇(街道)等基层组织建立专(兼)安全监管机构,有条件的社区设立专(兼)职安全员,建立安全监管网络;建立健全社区的安全保障机制和各项制度;力争完成对辖区内安全隐患(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普查建档工作;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活动。
10.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目标
到2010年,建立1个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个应急救援培训演练中心;6个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基地和自治区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储备库,15个市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培训演练、通讯、信息和技术支持系统。
到2010年,在主要石油化工园区建设完成符合灭火抢险实际需要的特勤消防站,4个特勤消防中队,完成现有消防中队特勤班的配置任务。
三、主要任务
**期间全区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监督管理
1.道路交通
建立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乡(镇)四级道路交通安全组织协调机构。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重点做好对“四沟”(即甘沟、后沟、榆树沟、果子沟)等危险路段的安全设施建设;加快216(独山子-库车路段)、217(乌鲁木齐-和静路段)国道的改造;地、州首府城市实现交通电子监控。建立道路设计、新建和改扩建的道路交通安全审核机制;建立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机动车辆缺陷召回制度、机动车安全认证制度、机动车辆强制保险制度;完善驾驶员考试、登记、注册等制度;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建立与行车记录仪等装备相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
2.煤矿
加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安全监察理论、方式、手段,提高安全监察执法装备水平和执法能力。健全地方人民政府煤炭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形成国家安全监察和地方安全监管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监督、行为规范、精干高效、保障有力的煤矿安全监察监管体系。严格煤矿安全生产准入,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采煤方法改革为中心,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应用先进的地质手段,提高地质保障能力。加大瓦斯、水灾、火灾的隐患治理。针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共性和关键性问题,加强重点攻关,提高对煤矿灾害事故的控制能力。
3.消防安全
编制实施城镇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力量建设。建立消防社会培训体系,提高全民消防素质。重点开展对商场、市场、学校、医院、网吧和歌舞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易燃易爆设施、耐火等级低的密集建筑区的消防安全、电气安全的监督检查。建立重大火灾隐患立案、销案和挂牌督办制度。加快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治理,解决严重威胁公共消防安全的重大问题。
4.非煤矿山
推进安全标准化,加强非煤矿山建设“三同时”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安全许可证制度。加强石油天然气生产单位安全监管,重点做好油井、气井的监管。治理和消除井工矿山的提升运输、片帮冒顶和炮烟尘毒事故隐患。重点规范露天矿的设计和建设。开发非煤矿山综合信息管理软件,编制自治区非煤矿山安全监管电子地图,运用现代化手段,加强对非煤矿山企业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综合监管。逐步建立尾矿库(坝)安全监测系统。
5.危险化学品
强化危险化学品各环节的安全监管,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落实监管责任。严格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认真执行化学品危险性鉴别与分类、“一书一签”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相关制度。在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推广使用安全监控装置(GPS),建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及运输过程实时监控系统。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采取关停、治理、搬迁、转产、限产等措施进行整治;统一规划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布点,对各类石油化工园区开展区域安全评价。
6.烟花爆竹
严格落实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大对超量储存和超能力生产行为的监督力度,整顿规范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坚决取缔烟花爆竹家庭作坊和非法生产场点,依法查处非法经营烟花爆竹的活动。不再新增生产厂家,在现有企业提高安全保障水平的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品种和数量,满足需求。推行集约化经营,实行集中配送。
7.民爆器材
优化民用爆破器材产品结构,规范生产和储运领域爆炸危险源的管理,提高民爆器材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推行研发、生产、销售、仓储、配送、爆破作业一条龙服务。
8.建筑
健全完善安全监管机构,转变监管方式。落实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制度、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建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确保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投入。严把建筑市场准入关,严格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积极推行和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突出治理高处坠落、机具伤害和触电等多发性事故。
9.农业机械
以基层管理网络建设为重点,完善农业机械监管体系。规范拖拉机以及驾驶员和其它农业机械的管理;建立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开展农机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农机安全村”活动。
10.铁路运输
加快建设铁路安全监测、信息传输、预测预警和抢险救援于一体的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系统,建立和完善综合移动通信系统和功能完善的铁路行车安全保障体系。
11.民用航空
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航空安全管理系统。建立和完善飞行运行监察系统,加强机场设施建设,加快空管设施建设,提高航班流量大和边远地区的飞行指挥和监控能力;在航班运行的机场建立保安监控和反应系统,建立航空安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民用航空安全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完善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制订空中交通管理单位的安全评估制度和实施办法,保证空中交通的持续安全运行。
12.城市地下公用设施
制定和完善城市公用设施维护安全管理办法,重视城市地下供排水管道、通讯线路地下管道、水井及其他密闭区域检修、施工的安全,严防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的发生。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加强对抢修、疏通水井、管道等特殊行业和岗位人员的培训,增强施工人员预防沼气、硫化氢等气体中毒、缺氧窒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增强从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配套法规及监管机构建设
1.法制建设
以《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及其它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制定我区重、特大事故隐患监管办法,建立事故隐患评估分级、排查治理、监督整改等制度;建立和完善自治区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安全费用提取、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制度。
2.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
按照“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建设目标,大力推进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建立具有执法主体地位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地州市、县(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机构作为同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实现单设,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自治区、地州市、县(市)组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乡镇(街道)建立隶属于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专(兼)安全监管机构;行政村(社区委员会)配备兼职安监人员;并做到编制、经费、人员、设施和装备“五到位”。
完善其它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监管队伍建设。依托村委会、居委会、综合治理、治保联防组织,推进社区、农村交通安全、消防等安全工作进程,基本实现社区、农村安全工作“四有”,即管理有人抓、宣传有声音、群众有意识、处置有组织。
(三)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基本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立自治区及地、州、市、县各级人民政府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与当地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效衔接,整合社会救援资源,形成各级人民政府统一协调、各部门(单位)密切配合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四)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建立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三级动态监管及监测预警体系。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检测、评估、监控,制定应急预案。对矿山、化工、建筑、道路交通、水利、烟花爆竹、消防等行业与领域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建档、评估分级、治理、跟踪监督。对尾矿库(坝)、采空区、高压硫化氢油气田、水库大坝、仓储区等进行治理,以高层建筑、地下建筑、人员密集场所和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对象,推广城市火灾监控系统建设,加强重大火灾隐患治理。防范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
(五)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
加强对各级安全生产监管、监察人员的培训,提高安全生产综合执法能力。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到2010年完成对县级领导干部的安全培训。加强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安全培训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重点抓好矿山、危险化学品、建筑和人员密集场所等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加强培训大纲、考核标准、教材翻译和试题库建设,完善培训机构资格审查制度。将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内容。加强对灵活就业、流动性强的“社会人”、农民工等流动务工人员以及中小学生、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宣传教育培训。建立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机制,完善安全生产信息制度,发挥新闻媒体安全生产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加大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媒体宣传普及安全生产知识的力度,形成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体系。
(六)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建设
建立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审查制度,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不断提高各类服务机构工作质量。到2010年底争取成立甲级评价机构8家(其中煤矿安全评价机构3个),乙级评价机构38家(其中煤矿安全评价机构8个),业务覆盖全区的重点行业及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建立和完善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三级培训机构网络。全区建立160个安全培训机构。其中,1个一级安全培训机构,7个二级安全培训机构(其中煤矿安全培训机构1个),153个三级以下安全培训机构(其中煤矿安全培训机构80个)。以自治区检测检验机构为中心,建立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力争到2010年在自治区较大城市建立检测机构,形成业务范围涵盖各重点行业、高危行业的检验检测网络。组织注册安全工程师组建安全咨询服务机构。
建立安全技术支撑中心(矿山实验室、非矿山实验室和职业危害实验室)和煤矿矿用产品检验中心。建立完善消防职业资格制度,培育、完善消防评价、检测、咨询等中介服务组织机构。
(七)职业危害监督检查体系建设
明确部门职责,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加快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健全机构,充实人员,落实经费,配备必要的专业监督和检查装备。依法加大对职业危害场所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工作协调机制和重大事项通报机制,开展职业危害普查登记,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登记系统。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认真落实职业危害因素的治理和防范措施,加大投入,及时整治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和自治区安全卫生标准要求的工作场所,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和条件。加强矿山、化工、建材、冶金、轻工、纺织等职业危害严重行业的监督管理,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职业卫生设施进行“三同时”审查。建立煤矿井下作业环境粉尘浓度定期监督检查制度和职工定期体检制度,完善煤矿企业防尘手段。
(八)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网络,提高网络运行质量,疏通各种信息沟通渠道,加强信息统一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数据调度和统计效率。力争2010年末实现自治区与各地、州、市间安全生产信息联网,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地、州、市与县(市)联网。
(九)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整合安全科技资源,培育安全生产中介机构,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重点搭建好4个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
科技研发平台。以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为主体,以项目为纽带,按市场经济机制整合科技资源,构建安全科技研发机构,造就安全生产科技创新队伍。
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以安全中介机构和注册技术服务人员为主体,引导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其他社会力量,以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为方向,依靠市场运作,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法规制度平台。以安监部门、科研机构为主体,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完善自治区安全生产法规制度体系。
智力资源平台。以安全生产专家组、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必须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和监管力度,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意识,保证安全生产**规划目标的实现和主要任务的完成。
(一)把安全生产纳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把安全生产专项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及投资计划,纳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中,建立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
将安全生产纳入全区的基本政策体系。将反映社会安全状况的安全指标,各类事故死亡率、安全投入比重(占GDP比例)等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中;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纳入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安全生产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纳入自治区科技发展规划;各部门将安全生产纳入本部门发展规划。使安全生产科技发展具备与其作用、地位相称的财政和政策环境。
(二)加强安全生产法治建设
以《安全生产法》为核心,加快相关配套法规、规章建设,出台相应实施办法。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果,依法惩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行为。落实安全生产许可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对安全设备设施、个体防护装备等实行安全标志等市场准入制度,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加强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和复议工作。
(三)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
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作为政府工作的组成部分,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协调机制,加强与完善自治区、地州市、区县、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机构,保障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装备、资金投入等到位,及时解决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规划。
(四)强化安全生产责任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各级政府都要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和部门的责任,把安全生产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执行安全生产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层层分解,逐级签订责任书,制定实施考核办法,加大奖惩力度,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健全以“一岗双责”为核心的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特别是县、乡两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行业本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负责,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检查的职能。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意识,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落实安全保障的各项法律法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积极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积极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定期进行安全评价,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安全生产奖励制度。设立自治区生产安全事故及事故隐患和有关案件举报奖。定期评选自治区各行各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劳模、记功等奖励。评选自治区优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监察)员。
(五)实施科技兴安战略
制定和落实加快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技术创新,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政策环境,真正把安全生产事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安全技术人员素质上来。
强化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组织、指导自治区安全生产重大科学技术研究和技术示范工程的职能,加强综合安全生产科技管理和协调工作,努力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做好安全生产科技规划;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和技术预测工作,充分发挥有关院校和安全检测检验机构的作用,以及安全生产专家组对全区安全生产重大科技决策的咨询作用。
设立自治区安全生产科技进步奖,定期评选获奖项目,表彰自治区“科技兴安”先进单位和个人。
(六)制定和完善经济政策,拓宽安全生产投入渠道
制定和完善财政、金融、税收等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拓宽安全生产投入渠道,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引导、金融和保险参与的多元化安全生产投融资体系,引导各类资金投入安全生产。主要用于安全生产科技研究、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事故隐患治理、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安全生产奖励和安全监管监察等领域。
加大政府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力度,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公共安全基础设施、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宣传教育培训和重特大事故隐患治理,积极改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条件。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对生产经营单位科技研发、采用先进工艺装备及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实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依法对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存储一定数额的风险抵押金,用于本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
建立生产经营单位提取安全费用制度。安全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按标准税前自行提取,计入生产成本、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主要用于安全生产技术措施、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等方面。
全面实施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实行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与工伤保险费率挂钩。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可从上年度征缴的工伤保险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费用用于安全投入。
保监、公安消防部门建立完善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在火灾风险评估、消防安全检查以及防灾防损科研方面密切合作,制定火灾风险评估标准和消防安全评价体系,促进消防与保险良性互动发展。
生产经营单位保证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安全投入,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改项目的安全设施投资纳入建设工程项目概算。
(七)严格许可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
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关闭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企业,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增加安全投入,达到安全生产条件,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煤炭行业继续提高门槛,鼓励引导小煤矿通过联合改造、改扩建、技术改造等方式,按照自治区产业规划要求,达到规模化生产。完善中央、地方和企业共同增加煤矿安全投入的机制,继续安排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对瓦斯抽采和利用实行税收优惠。严格消防安全前置把关,实行消防安全条件审核行政许可。加强对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审查、验收及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工作。
(八)推进职业安全健康体系及标准化建设
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生产经营单位推广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并逐步向其他类型生产经营单位拓展,进一步推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建设,其中20%的大中型煤矿企业通过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
按照国家颁布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质量工作标准,在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九)加强公众和舆论监督
各级工会依法组织职工参加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
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宣传安全生产工作深化改革的新进展、新经验。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大隐患及时揭露和曝光,对重大事故的查处情况及时予以公布,切实履行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的法定义务,为安全宣传教育提供公益性服务。
(十)加强省际合作,开展国际交流
积极发展与国内各省(区、市)、国际组织及民间的安全科研机构、院校、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合作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国内外安全生产科技合作与交流。
五、规划实施的重点工程(项目)
在政府主导和市场推进下,下大力气解决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的问题,以重点安全工程(项目)的实施带动安全生产**规划全面落实,实现规划确定的安全生产目标。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装备配置建设工程
我区安全监管机构均于2002年后陆续成立,现有114个监管机构,批准编制698个,其中行政编制499个,事业编制199个,目前实有615名安全监管人员。
全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目标是:地、州、市级监管机构不少于20人,县级安监部门10人,乡镇设安全生产专职人员2-3人。成立自治区安全生产执法总队,地州市级安全生产执法支队,县级执法大队。各类工业园区安全生产监管专职人员3-5人。
据此测算,全区15个地、州、市,98个县(市、区)安全监管监察机构、994个乡镇(办事处)约需安全监管人员4000人左右,人员缺口比较大,手段严重不足。全区所有地县安监部门都负有矿山安全监管职责,但基本上无适用的交通工具,绝大部分安监部门没有现场取证、个体防护、检测仪器等装备。**期间必须改善现有安全监管机构(包括煤矿安全监管机构)的技术监管装备及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的状况,完善安全监管机构,充实安全监管人员,配备监管装备,满足安全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
(二)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工程
1.提高安全监管人员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每年全区确定培养80名监管人员(包括煤矿安全监管人员),选择安全、化工、矿山、机电等工程类专业,进行专升本的学历提升,到2010年,争取全区安全监管人员本科以上学历达50%左右;与相关安全工程专业的大专院校合作,或参加二级以上安全专业培训机构的安全专业业务培训,全区每年培训人员不少于200名,实行全脱产,课时不少于两个月。
2.加大安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力度,满足自治区安全生产需要,鼓励相关院校继续办好现有的大专层次安全专业教育,优化专业结构,争取设立安全专业本科教育。推进技工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专业实行“双证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和特种作业操作证)。
3.建立健全安全专业技术职称系列。制定自治区安全技术专业初、中、高级职称系列的评定政策,增设安全工程技术职称系列,选拔、评审安全专业技术人才,以满足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对多种类、多层次安全技术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及注册制度。
4.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的国内外技术交流与人员培训。通过与国内先进省市、发达国家、国际组织和国外民间团体在安全生产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国内外安全生产先进的经验与成果,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及安全专业人才的业务素质、团结协作和求真创新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全区安全领域各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
5.加大培养煤炭专业技术人才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生源报考煤炭专业。
(三)安全生产基本情况普查及评价工程
1.重大危险源普查及评价。建成全区重大危险源区域分布及分级的动态数据库。
2.重、特大事故隐患普查及评价。建立全区重、特大事故隐患数据库并提出整改建议。
3.重点行业安全生产状况普查摸底工作。对列入国家安全许可证发放范围的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生产企业及危险化学品销售、运输、包装容器物生产、废弃物处置企业和烟花爆竹经营企业的安全状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相关数据库。
4.对全社会的各层次的人员安全素质及重点行业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情况、安全素质进行抽样调查分析。
5.对全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素质、检测检验的手段现状摸底普查。
6.对企业安全设施及社会公用设施中的安全设施的欠账情况进行普查分析。
7.企业从业人员职业危害普查工作。对全区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场所进行普查、分级、登记。
(四)煤矿灾害治理重点工程
1.高瓦斯矿井瓦斯灾害治理示范工程。推进瓦斯治理工程,选择瓦斯问题比较突出、技术力量比较强的部分高瓦斯矿井,建立完善的瓦斯抽放系统,从瓦斯抽放与利用、监测监控、通风方法、开拓开采等方面进行瓦斯综合治理示范。
2.煤矿水害治理示范工程。我区煤矿水害以火烧区水和老空积水为主。选择水害问题比较突出的部分矿区(井),对水害进行综合治理示范。
3.煤矿火灾治理示范工程。拟采用氮气、阻化凝胶等先进的防灭火技术,结合常规防灭火手段,综合运用火灾监测预警、自然火灾预测预报方法,实施煤矿火灾治理工程。选择自然发火问题比较突出的部分矿井,对火灾进行综合治理示范。
4.采煤方法改革示范工程。全面推广应用长壁式采煤方法,采用综采放顶煤技术、厚煤层分层开采技术、大采高综采技术、大倾角机械化开采技术、倾斜长壁开采技术等,建立壁式体系采煤方法,基本上解决顶板安全问题。
(五)石油石化产业发展安全保障工程(项目)
1.石油化工园区的区域安全评价、安全规划项目。针对独山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南疆和吐哈等石油化工园区的建设,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和园区内厂间布置的安全影响进行安全评价和安全规划。严格控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淘汰工艺、落后生产能力以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项目进入园区。
2.废弃危险化学品、设施的统一处置项目。截至**年,全区共有公众上交、公安部门收缴的由各级政府集中保管的需处置的废弃危险化学品210吨。建设自治区统一的危险化学品废弃处置中心。
3.搬迁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场所)工程项目。对全区不符合安全距离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厂家治理搬迁,采取土地置换等优惠条件,给予政策支持。对于1432处非法占压石油天然气管道的建(构)筑物,进行清理。
4.推广GPS卫星定位系统。对流动危险源实施动态监控。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等专用运输车辆上强制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建立自治区GPS监控系统。
(六)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程
在自治区职业安全检验评价中心基础上,组建自治区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与新疆煤矿安全技术支撑中心一道联合自治区相关科研机构,建立自治区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搭建科技研发平台、技术推广与服务平台、法规制度平台、智力资源平台。承担我区工矿商贸领域安全生产过程中必要的技术抽查与技术验证;承担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与分析;开展生产设备和材料安全性能检测检验;负责建立并维护全区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和监控网络系统;承担事故应急救援技术保障;承担安全生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我区安全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建立一个中心,2个分中心,有条件的地州可由自治区补助部分资金开展建设。建立自治区化学品鉴定中心。目前国家已批准建设自治区级技术中心,分为矿山实验室、非矿山实验室和职业危害实验室。
(七)自治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
建立1个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个应急救援培训中心;根据全区重大危险源的分布情况,依托大型企业现有的消防队、消防站、气防站,建立乌鲁木齐、鄯善、独山子、伊犁、轮台、喀什6支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立自治区应急救援物资装备储备库。15个地州市均建立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协调指挥机制,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将现有的矿山救护队伍,纳入自治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以新疆矿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为核心,覆盖各地(州、市)、县(市)矿山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指挥体系;以国家级区域矿山应急救援基地、自治区级重点矿山救护队为重点,建设覆盖各煤矿企业的应急救援网络。
2010年底前,完成城市消火栓欠账的增补工作,建设消火栓9690个。在主要石油化工园区建设完成符合灭火抢险实际需要的特勤消防站,4个特勤消防中队,完成现有消防中队特勤班的配置任务;争取在没有公安消防站编制的县至少建成一个多种形式消防队,重点发展163个建制镇,特别是25个中心镇的专职消防队。
(八)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治理监控工程
在安全生产基本情况普查及评价工程的基础上,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治理监控系统。
1.重点建设1个自治区、15个地州市、98个县(市)级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分中心)及重大危险源网络化动态监控系统,实现分级监控并与国家联网。
2.重点对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等严重影响社会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并监控。具体重点项目(工程)的实施,凡涉及有行业主管部门的,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重点项目(工程)实施前,要编制项目建议书,提出建设目标、建设内容、进度安排,所需经费由国家、地方政府、企业三方分别承担。自治区每年从区级财政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治理补贴。
3.甘沟、后沟、榆树沟、果子沟的道路交通电子监控设施建设。完成216(独山子-库车路段)、217(乌鲁木齐-和静路段)国道的改造。实现地、州首府城市交通电子监控建设。
(九)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工程
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工程涉及自治区安全生产网站建设及全区15个地州市、98个县(市、区)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网络建设及数据传输过程中广域网络的建设。分两期进行建设。
第一期是信息网络建设。一是采用三级管理模式,建立起安监信息网络。二是建立电子政务信息网站,建立起与公众之间网上相互交流的桥梁。第二期是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在自治区安监局设立乌鲁木齐中心主会场、其他各地州及直属单位设立分会场。
实现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与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地方煤矿监管部门的互联互通。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系统工程项目。包含事故快报、事故统计分析系统、政策法规查询系统、安全生产许可证申报查询系统、“三类人员”安全考核申报查询系统、安全生产网上培训考试系统、安全生产专家库系统、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
(十)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建设项目
1.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宣传活动,推进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五进”(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活动。
2.新闻媒体开辟公益性安全生产宣传专栏,插播公益广告,全方位、多角度扩大宣传。各地州市、县(市)在城镇重要地段和交通要道设置永久性安全生产公益广告牌。
3.由自治区各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新增劳动力(主要是农民工)和下岗再就业转岗人员的安全培训。
4.翻译出版民语安全生产教材,计划在2007年前将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民语安全生产教材翻译出版。
5.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开发安全生产培训考核软件系统,包括各类理论试卷的制定及特种作业操作、实际操作考核系统的软件开发。
6、建设自治区级以及以喀什、吐鲁番、克拉玛依为中心的地区级消防教育馆,配备相关的服务人员。推行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创建试点工作,各地消防站按照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标准完成创建工作。
7.将交通安全、消防、家庭用电为主的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和学历教育内容,编制相应的教学大纲,规定中小学校每年度安全教育课时。
(十一)重大课题研究
1.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研究。研究切合自治区实际、科学合理的,便于考核操作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
2.安全生产立法调研。
3.安全生产标准化研究及推广。
4.重、特大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模型及可操作性研究。
5.山区道路安全保障课题研究。
6.恶劣天气道路交通安全保障课题研究。
7.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的市场调查、保险种类、赔偿责任的保险标的设定等课题研究。
8.棉花产业安全课题研究。
9.小城镇规划安全要素影响研究。
10.城市建成区化工企业安全影响研究。
11.石化风险管理预警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
1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3.气候变化对露天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影响的研究。
14.地压对井工开采矿井安全影响研究。
15.新疆油田工业动火电焊过程中杂散电流分布、大小及引爆规律研究与预防课题。
16.高精度管道漏磁在线检测系统的推广应用。
17.雷管自动生产线的推广应用。
18.基于ISS稳固剂技术在不发火地面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