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性研究工作计划
时间:2022-08-23 03:37:00
导语:基础性研究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明确指出:"必须坚持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注重加强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和重大社会公益科研工作。重大突破性创新要着眼于从基础研究抓起,不断形成新思想、新理论、新工艺,为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源泉,增强持续创新的能力"。为明确**时期我省基础性研究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重点,促进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的提高,特编制本计划。
一、**基础性研究发展回顾
**期间,随着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教兴省"战略的深入实施,我省的基础性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自然科学基金经费增长较快,应用基础研究得到加强。**年至**年的五年中,省财政拨款省自然科学基金4200万元,共计资助了面上项目853项,青年科技人才50位,重点项目12项。有100多项基础性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的奖励,其中60多项为国家级和省部二等奖以上;有些成果也已应用于生产实际,并取得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全省已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8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3个,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4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7个。研究队伍得到加强,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不断涌现。建立了以高等院校和重点研究院所科技人员为主的基础性研究队伍,约有4000余人参与了基础性研究工作。**期间,我省科技人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资助862项,居全国第7位;经费14342.9万元,居第8位;获项目数和经费数均比"八五"上升了一位。
虽然我省基础性研究不断取得新成绩,但与北京、上海等强省比较还有较大差距,还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我省基础性研究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为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支撑有待加强。学术带头人短缺,在国内外有名望的专家少,优秀年轻人才流失仍然相当严重,研究队伍的整体水平亟待加强。经费投入年年有增长,但力度偏弱,造成基础性研究领域千军万马争经费。我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限额申报和低资助强度前提下资助率仍为20%左右;同时,在有限经费投入和管理水平不高的情况下,造成目标不集中,重点不突出,难以开展深入的、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激励创新的机制和环境建设有待加强,特别是研究机构不开放,团结协作困难多,仪器设备老化等问题制约我省基础性研究的发展。
二、发展基础性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我省基础性研究要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教兴省、建设科技强省的战略,紧紧围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落"创新、产业化"的科技方针,坚持以发展为硬道理,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灵魂,以服务于产业化为宗旨。省自然科学基金要优化资助结构,突出重点,重视人才,强调联合,强化基础性研究创新能力,优势学科自我发展能力和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服务的能力;要突出以我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主导,坚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鼓励自主创新,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部署和资助对我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带动作用的基础性研究课题。
(二)基本原则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四坚持一加强":
--坚持"创新、创业、集成",为我省中心任务服务的思想;
--坚持以应用基础研究为重点的资助方向;
--坚持以高新技术领域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结构;
--坚持以培养中青年科技人才为重要的任务;
--加强支持有我省特色、并在全国有一定地位的优势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
三、总体发展目标
--全面提高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体的基础性研究水平,增强持续创新能力,提高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深层次重大科学问题的能力,使之与我省的经济地位相适应,为我省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促成我省基础性研究的骨干力量的联合,并加强与国内外的知名实验室合作,紧紧围绕我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重要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研究。**期间,安排重点基础性研究项目50项,在此基础上,为全省提供"主动设计"重大科技项目20项左右;同时,配合国家的部署,重点支持10个左右学科前沿的研究,力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期间支持50名青年科技人才的基础上,**期间,继续培养和吸引50名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在国内有相当影响的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在此基础上,要造就10名得到国内公认的顶尖人才,并形成一个基础性研究人才群体。
四、优先发展领域
根据浙江优势、特色和需要,我省发展基础性研究以下述标准选择重点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
--符合当今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具有强烈应用前景、能够提升我省技术创新能力或增强我省科技实力的研究方向;
--我省具有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有望取得重要突破而形成高技术"制高点"或"争一席之地"的研究方向;
--对我省未来高科技产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和带动性作用的研究方向。
(一)农业科学与生物技术
1.动植物重要基因控制技术
以具有浙江省特色的动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动植物重要基因控制技术研究。例如,研究品质、产量、抗性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基因定位与克隆、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动植物基因工程高效率转化体系及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研究;高效、低价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体系;动植物繁殖力和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机理;基因DNA芯片和蛋白质芯片的研制;生物芯片在动植物基因检测和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2.动植物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基础性研究
包括重要动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生态机制和分子基础研究;病虫害变异与流行关系;生物农药及新农药研制与应用的基础研究;生物多样性对害虫的自然控制力的研究;突发性、流行性病虫的预警预报技术及其对生态功能的影响。
3.农业产后基础研究
主要包括农产品产后保鲜、储藏、加工等应用基础研究,如农业产后贮藏中产前病虫为害机理及产后生物学基础研究;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进和提高农产品的抗衰老功能的研究;通过重组DNA技术改良和培育优质发酵工程菌基础研究;具有特殊保健功能的天然植物成分的结构分析、精提、改性及构效、量效关系研究。
4.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包括发掘动植物品种新的基因资源以及抗逆、优质、高产的品种资源,为建立具有我省优势和特色的农业动植物种质资源基因库、胚胎库、资源和数据库奠定基础;高效、节本、低耗的轻型栽培技术的基础研究;农业生态的结构优化和功能调节研究。
(二)医药科学
1.生物制药的基础性研究
主要包括开发基因工程药物、新型药物(反义核酸、核酸等)和疫苗(核酸疫苗、治疗疫苗)等的基础性、前期性研究工作。
2.现代中药的基础性研究
包括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利用科学先进的研究方法,确定中药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并进行最大限度的提取和分离;根据药物动力学及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中药的新剂型研究。
3.创新药物开发支持体系的研究
如开展建立分子模型、细胞模型、动物模型等新药筛选系统的基础性研究;参考国际规范,建立药效的客观评价体系,利用计算机分析技术制定量化的评价标准。
4.重要疾病基因、功能基因的研究
包括从疾病基因、功能基因着手,研究我省主要疾病的发生机理、早期诊断和防治手段。
(三)材料科学
1.新型金属功能材料的研究
新型高性能纳米功能材料的基础性研究;新型高性能催化材料和电催化材料的基础性研究;新型高性能磁性材料及其表面处理的应用基础研究;新型储能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金属功能材料与新型金属间化合物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半导体和信息产业紧密相关的新型电子信息材料和器件的应用基础研究。
2.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
硅单晶的生长、加工以及缺陷和杂质的基础性研究;新型光电子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新型人工晶体材料的相关应用基础研究;微波介质材料及新型敏感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新型光电复合薄膜与低维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3.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聚烯烃高性能化的应用基础研究;高性能分离膜材料的研究;具有光电磁等特性的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和应用基础研究;无公害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基础研究;高分子材料聚集态结构的形成、变化及调控;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纺织纤维的复合、深加工及后处理等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
4.交叉领域新材料的研究
与化工、能源、环境、医药、信息产业等交叉的新材料领域的基础性研究,诸如精细化学品材料、新型电池材料、医用生物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和电子化工材料等的应用基础研究。
(四)信息科学与自动化
1.软件与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基础性研究
网络多媒体技术中多媒体信息的压缩、传输、搜索等重要问题的基础性研究;新一代Internet技术涉及的关键理论与技术;电子商务相关的技术关键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基础性研究。
2.通信与微电子技术的基础性研究
多媒体移动通信及网络技术中的网络与智能化、软件无线电、数字信号处理等技术的基础研究;系统集成(SoC)设计方法学及相关技术;新型集成电路设计理论及技术基础研究;新型数字电子产品设计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
3.自动化及相关技术的基础性研究
复杂过程的实时控制与优化管理;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自动化;自动化在农业、交通、经济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4.光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性研究
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平台技术;光机电多媒介集成技术与系统;微小尺度光机电器件与系统等。
(五)资源与环境科学
1.环境污染过程及控制、修复原理研究
包括我省城市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形成机制及控制对策;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基础性研究;非点源污染的过程、机理及时空变异规律研究;工业生态学原理及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的基础性研究;电磁污染、光污染和噪声污染产生机理、分布规律以及控制技术的基础性研究。
2.高强度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对策研究
包括我省淡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性研究;森林环境质量的演化及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性研究;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基础性研究;我省区域性土壤环境质量的演化及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性研究。
3.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演化规律及对策研究
包括海岸带、河口海湾和近海生态环境与基础生产力的研究;围垦滩涂的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机理研究;赤潮、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形成机理、预测与区域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4.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应用基础研究
包括我省城镇垃圾和养殖场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应用基础研究;秸杆综合利用技术的基础研究等。
(六)具有一定优势的基础学科
数学在21世纪的高科技领域及国民经济建设各个领域中将发挥基础的作用。我们应该"重点扶持、办出特点",把几何分析、流形几何与拓扑、现代分析及其应用、方程与动力系统、群与代数及其表示论、极限理论与随机分析,以及科学计算的方法与理论作为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
对于物理学的支持要突出重点,鼓励原始创新,把研究重点放在光信息传输,量子光学与量子通讯,极端非线性光学,原子团簇物理,高温超导电性研究,表面物理学,介观、纳米和薄膜物理,高分子与生物物理,格点规范理论和计算物理及非线性物理学等领域。特别要在光学和凝聚态领域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直接推动我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同时,对其他一些有我省特色和优势的基础学科也要给予重点扶持,促进其进一步发展。此外,尤其要密切关注一些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配合国家的部署,对我省有能力开展研究,抢占"高地"工作给予及时地支持。
五、主要措施
科学基金制是目前我国资助基础性研究的一种好的模式。在**期间,要实施"发扬民主,尊重科学,手续简便,鼓励创新"的评审原则和"鼓励创新,允许失败,实事求是,有所发现"的管理宗旨,坚持依靠专家管理好基础性研究。
(一)坚持改革,科学管理
加强管理和体制创新,营造有利于源头创新的资助环境,以管理创新来促进技术创新,以综合集成来保证创新,实现创业。
1.强化综合集成,提高科研绩效。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科技链中两个重要环节;人才培养与重点实验室建设是科技工作两项关键任务。必须改变块状管理模式,用综合集成的思路,促进科技工作有机结合,提高整体效益。
2.项目的申请评审办法,建立有利于源头创新的评审机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规范办事程序,实行项目公开申报,公开评审,公布结果,接受社会监督,要使创新性的思想能得到及时地体现和支持。继续推行"双盲"评议办法,并建立基金评审的各学科首席科学顾问制度。要完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重点突出创新,与浙江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联度以及研究结果可扩散性等方面的评价。
3.强化专家库的建设,扩大评审专家选择范围,并要注重对专家本身的评估。要积极引导评审专家遵照"浙江目标"的要求,科学、公正地履行评审职责。
4.积极鼓励我省有实力的企业,站到面向21世纪新形势的战略高度,参与对基础性研究的支持。同时,要鼓励科研院所、科技型公司、大企业集团的科技人员从创新、创业的思想,从产业化的角度开展应用基础研究。
(二)培养人才,形成"团队"
建设科技强省,人才是关键。要依靠政策导向,加强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建立培养和吸引人才的有效机制。
1.重视发展科研群体,形成"团队优势",结合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和重大项目的实施,对优秀研究群体的前瞻性、创新性研究提供持续稳定的支持,创造宽松的研究环境,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小组。
2.强化青年科技人员的培养。首先,要进一步用好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资金,资助学科要紧扣我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资助对象的年龄要逐步前移,对其中优秀者要继续资助,培养成为国内领先的顶尖人才。面上项目要逐步向35周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倾斜,特别是刚出站的博士后和毕业不久的博士要给予及时的支持。注重从小单位、小人物中发现人才,要使那些有独立思考、独创精神的青年人才适时得到资助。
3.进一步采取措施,保证基础性研究队伍的"流动的稳定",即在保证我省从事基础性研究的科技人员基本数量情况下,要促进新陈代谢,使我省基础性研究队伍在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和职称结构上合理化。
(三)加大投入,调整布局
到**年省自然科学基金经费要达到2500万元。在经费增加的情况下,省自然科学基金要从"综合集成,创新创业"的高度,调整布局,进一步加强为"浙江目标"服务。首先,依靠专家编制好指南,衔接好基础性研究与应用研究、发展研究的关系,要引导科技人员在选题时做到"自由选题"与"浙江目标"相结合;"科学意义"与"中心任务"相结合。第二,要加强重点项目安排,做好重点项目的"主动设计"工作。第三,对面上项目要采取"控制规模,提高强度,拉开档次,支持创新",保证其竞争性、科学性和公正性。第四,要安排一定额度的小额预算探索基金,鼓励和支持青年科技人员大胆提出新思想,开展探索性研究。
(四)加大基础性研究管理队伍的建设
要十分重视吸引一批具有创新、集成能力的管理人才到基础性研究管理中来,优化管理队伍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服务意识和业务能力。营造一种鼓励管理人员勇于改革,努力探索的氛围。
(五)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
要努力争取参与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鼓励和支持科学家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要为国际高水平科学家和留学人员来我省服务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