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改造工作计划

时间:2022-08-23 03:31:00

导语:技术改造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技术改造工作计划

科技进步是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根本动力。技术改造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根据《**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和《**省工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特制订本规划纲要。

一、**技术改造的主要成效

**时期,全省技术改造工作积极贯彻扩大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方针,紧紧围绕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主线,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保持较高的技术改造投资规模增长幅度,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技术改造投资总量迅速扩大,有力地拉动了全省工业经济增长。**期间,全省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2356亿元,比"八五"时期增加1513亿元,增长1.8倍,年均增长16.6%。其中引进技术设备用汇34.2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近两倍。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5.5%,技术改造投资在扩大有效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给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时期,全省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年均增长18%,工业经济效益评价综合考核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取得重要进展,促进经济增长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期间,以培育机械、电子、化工、医药四个主导产业,改造提高传统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推动了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通过技术改造,一大批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广泛应用,一大批高污染、高能耗的工艺技术设备被淘汰,一大批小水泥、小造纸、小印染企业被关闭,促进了资源有效利用,保护了生态环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经过**技术改造,工业企业的规模和水平都上了一个台阶。相当部分企业的工艺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产品的技术含量、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普遍提高。**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五个一批"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26.3%和40.8%,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和具有特色优势的"小型巨人"企业。

(四)积极实施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技术改造。**期间,全省争取到国家财政技改贴息资金约4亿元。**年起,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省共争取到国债技改贴息资金2.2亿元,各级财政用于工业技改的贴息资金达25亿元。国家连续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大幅度降低了企业技改成本。充分利用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免征关税和增值税、技改项目国产设备投资40%抵免新增所得税等优惠政策,积极引导银行及社会资金投向技术改造,促进企业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规模扩大。

(五)突出重点,扶优扶强,政府导向作用有效发挥。**时期,在促进面上企业技术改造的同时,强化对具有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的行业、企业和产品的培育扶持。省政府分别于1996年和**年下达《关于**期间培育重点骨干企业若干扶持政策的通知》,《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通知》,**年省经贸委《**省当前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加强对优势企业的培育和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的引导。五年间,共实施国家"双加"、"双高一优"和"国债技改"等各类专项项目及省重点技改项目600余项,其中实施国债重点技改项目50项,建成一批对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的大项目。

**时期,全省技术改造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技术改造投入总量还不足,项目技术含量总体不够高,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比较少;二是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改造项目缺乏稳定有效的技术源;三是企业自我积累能力薄弱,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四是政府对技术改造的管理和引导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有差距,技术改造投资的软环境亟待改善;五是流通产业技术改造与流通产业现代化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二、**技术改造的发展背景和战略任务

进入**,技术改造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企业技术改造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这有利于更直接、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分工协作,通过扩大与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来加速企业技术创新;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企业将直接面对全球市场与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面临严峻考验,迫切要求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新技术革命不断加快。世界范围内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这既为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充足的技术来源和强大的技术支撑,也使得我们在与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必须不断推进技术改造,以适应科技进步节奏加快的更高要求。

--市场需求约束长期存在。需求结构变动加快,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需求约束成为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技术改造投资的方向和重点更难把握,技术改造风险正在加大。沿海省市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对我省形成更大的竞争压力。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有效需求,显得更为重要。

--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加强,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加快发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目标的企业改革继续深化,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投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在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的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增长,投资主体更趋多元化。在新的体制环境下,技术改造投资的融资渠道更加社会化,要求项目决策更加符合经济理性,要求项目实施更加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一)**技术改造的指导思想

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扩大出口、改善效益为着力点,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技术改造,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把我省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

(二)**技术改造的基本原则

1、坚持企业主体、市场导向、政府推动相结合。引导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实行技术改造与企业改革改组和加强管理的有机结合。引进多元投资主体,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进一步鼓励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强化企业技术改造的内在动力和投入机制。政府通过法律、规划、政策、信息等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推动企业技术改造。

2、坚持扶优扶强、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政府对技术改造投资的引导和管理,面向不同类型、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实行统一的产业政策和技术进步政策。在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的同时,坚持扶优扶强,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扶持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技术先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效应强、经济效益显著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尤其是"五个一批"企业的技术改造。

3、坚持企业自主创新与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相结合。把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引导大中型企业着力建设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技术支撑体系,继续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实现二次创新,以引进促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外资,引进更多的技术,嫁接改造现有企业。

4、坚持技术改造增量投入与存量调整相结合。立足现有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充分利用现有资产实施技术改造。鼓励企业推进资产重组、实行兼并联合,促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技改投资带动存量资产优化配置。把企业技术改造投资与企业重组结合起来,在存量调整的基础上进行增量投入,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避免乱铺新摊子,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5、坚持技术改造与调整产业布局结构相结合。实施城市化战略,促进相对分散的工业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促进大城市中心区的加工业向周边地区或中小城市扩散,为大城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腾出空间。在推进技术改造与调整工业布局的结合上,重点抓好乡镇工业专业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

6、坚持技术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把可持续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并举,坚持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加大环保治理投入,推广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优化能源消耗结构,扩大洁净能源在生产中的运用,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

(三)**技术改造的主要预期目标

--技术改造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期间,全省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2%;技术改造投资总量由**的2356亿元增加到40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30%,技术改造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普遍提高。到**期末,工业技术装备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或二十世纪90年代末国际水平,其中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的技术装备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和企业信息化水平在国内居领先水平。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重要进展。**期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体现;传统产业的技术层次和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

--重点骨干企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围绕"五个一批"企业,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大公司大集团和"小型巨人"企业的技术装备、创新能力、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等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国内同行确立较大优势,在国际上开展跨国经营。力争有5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10家企业达到50亿元以上。

--技术改造管理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按照建立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与国际规则接轨的要求,形成市场配置资源、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政府间接调控和资本市场较发育、中介机构服务较完善的技术改造运行体系。项目审批明显减少,项目登记备案制加快实行。政府对技术改造管理的方式,从主要依靠行政审批转向政策引导、信息传导、法律监督和服务企业。

三、技术改造的重点投资方向

(一)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通信产品、网络产品、数字家电产品、新型元器件和电子材料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图形软件、CAD工具软件、工业控制软件等具有特色优势应用软件为主的软件产业;以电子商务、网络增值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为主的通信和信息服务业。着力提高信息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纺织服装工业。重点发展高档服装面料、优势品牌服装、产业用纺织品和装饰用纺织品。进一步提高清钢联、精梳机、自动络筒机和无梭织机等先进设备的装备比例,发展优质精梳纱、无结头纱和无梭布;采用复合、改性、多组份纤维生产技术,提高化纤差别化纤维率;有重点地发展熔体直接纺涤纶纤维;采用先进印染和涂层、柔软、抗皱免烫等后整理技术,提高化纤仿真面料、纤维混纺、复合、交织面料及纯棉、呢绒等天然面料的印染后整理水平。以发展优势品牌服装为重点,提高服装设计和加工制作水平,提升服装品牌,扩大出口。发展一批市场潜力大的产业用纺织品及化学纤维;提高装饰用纺织品档次和附加值,促进向系列化、配套化、功能化和艺术化方向发展。

丝绸工业。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印染后整理技术和前道高精尖技术,重点发展新型丝类和复合纤维、高档真丝绸和新一代化纤绸产品,促进丝绸产品向高档化、功能化方向发展。

(三)轻工业。围绕改善生活和扩大出口,适应多层次、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及消费升级趋势,着力发展名牌产品和特色产品,壮大优势行业规模,进一步形成一批在全国有竞争优势的轻工产品。

食品工业。广泛应用生物技术等新型加工技术和新型包装技术,开发食物资源,改善食品原料,改进食品包装,实现食品的方便化、功能化、绿色化和多样化。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新型特色食品、海洋生物食品、营养保健食品、方便食品、功能食品,提高食品精深加工程度。

家电工业。开发和应用数字技术、节能技术、静音技术、传感技术等先进技术。重点发展智能化、个性化、节能和环保型的电视机、洗衣机、空调器、冰箱冷柜及其压缩机等大家电和吸尘器、吸排油烟机等特色小家电产品;积极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特点和国际市场需求的家电产品。

造纸工业。发展工业技术配套用纸和特种纸,重点发展信息产业用纸,大力发展生活用纸;调整纸板品种结构,提高高档纸板比重;开发高强度、高白度、低污染的制浆技术和废纸脱墨及废水处理技术。

皮革工业。发展高档皮革、合成皮革和新型皮革化工材料,开拓皮革制品应用新领域。

塑料制品工业。以农用塑料和包装塑料为重点,以工程塑料和化学建材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工业配套和中高档日用品等塑料制品。

(四)机械工业。发展以摩托车、重型车、改装车及汽车关键零部件为重点的交通运输设备;以大型空分成套设备、发电成套、输变电成套、冷热源与通风成套为重点的重大成套设备;以新型纺织及工业缝纫机械、新型塑料机械、新型医疗器械等为特色的专用设备;以高精度专特轴承、智能化低压电器为重点的关键机械基础产品;以水稻作业机械等为重点的先进适用农用机械;以及高档印刷和包装机械等。

光机电一体化。采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重点发展数控数显加工设备,提高机械制造水平。主要发展多种专用数控机床,提高机床产品数控化率和集成化水平;加快发展数控数显机械压力机、油压机,数控生产线等。

(五)石化工业。进一步发挥精细化工的特色优势,以新型合成技术、膜分离技术和催化技术为核心改造传统精细化工,促进精细化工高档化、系列化。重点发展氟化工、染料、农药、医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氟化工重点发展大吨位含氟材料,氟里昂替代品及其原料,氟产品的深细加工。加快发展高浓度复合肥、磷肥和无公害农药及新剂型,淘汰一批小农药企业和高毒农药。

(六)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运用微生物、基因、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重点发展无公害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新型生物化学品,动植物细胞工程产品,新型生物及化学药物,基因工程药物;运用酶技术、新菌种培育等现代技术进行传统发酵、化学合成制药工艺改造,开发新产品;大力实施中药产业现代化工程,全面改造药材种植、提取和制剂工艺。

(七)建材工业。广泛采用新型干法工艺技术,鼓励发展日产**吨及以上新型干法窑水泥。发展优质玻璃和超薄超厚平板玻璃,发展特种玻璃和玻璃深加工;发展万吨以上池窑拉丝玻璃纤维。发展建筑保温隔热材料、中高档建筑涂料、塑料管材管件、建筑装饰木(竹)制品、中高档建筑五金件和建筑钢结构等新型建材。发展中高档建筑陶瓷和特种陶瓷等。

(八)冶金工业。以建设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为目标推进技术改造,实现主体装备国内一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国内领先;重点发展特殊性能钢,促进以产顶进。以具有特色优势的不锈钢管材、板带材和棒线材为重点,发展不锈钢产品深加工。积极适应高温工业的需求,发展优质高效耐火材料新品种和高温隔热节能新材料。围绕合金化、精细化、专业化的目标,采用大型、高速、连续、自动、精密、节能和环保为特征的先进技术,优化以铜加工为重点的有色金属加工产品结构。

(九)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纳米材料、新型电子材料、新型合成材料、有机硅和有机氟材料等。用纳米技术对若干行业应用面广的材料进行改性,特别是推进纳米材料在铅酸电池、磁性材料、化学建材及塑料等产品中的应用。开发功能化、差别化化学纤维及氨纶等新型纤维材料。

(十)环保产业。大力开发应用除尘、脱硫、输灰一体化技术、城市垃圾焚烧技术、洁净煤技术、微电子监测技术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处理、燃煤污染防治及除尘脱硫、固体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等成套技术装备,提高成套化、系列化水平。

(十一)流通业。按照现代流通业发展的需要,重点加强流通硬件设施改造。大力发展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电子商务,提高流通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传统交易方式向现代交易方式转变。加强流通业技术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提高流通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加快运输、仓储技术改造与更新,推广计算机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促进物流过程朝专用、高速、节能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提高物流配送的现代化水平。

四、加强技术改造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拓宽技术改造筹资融资渠道

1、增强企业自我积累和自我改造能力。鼓励、支持和督促企业提足用好技术开发费和折旧资金,特别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加快折旧。引导企业从长远发展出发,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2、推进企业扩大直接融资。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盈利能力强、企业制度规范的企业,推荐上市;鼓励和支持企业到境外发行股票、募集资金;鼓励上市公司与其它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发挥各自优势,扩大技改投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进入证券市场,借壳上市;重视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筹集技改资金。

3、健全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设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健全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分享"的原则,采取会员制等方式成立担保机构,通过政府财政资金支持、会员缴纳风险准备金、社会募集等多种途径筹资,开展资信评估、再担保等方式分散风险,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支持。

4、增加政策性导向资金投入。在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的同时,重视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国债技改专项贴息资金等政策性资金,支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在保持各地现有技术改造财政贴息资金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对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

(二)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1、加快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运行机制。着力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技术改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大技术、管理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力度,探索技术资本化、资本人格化的实现途径和方式。采用技术参股等多种奖励办法,使科技人员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

2、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利时机,鼓励企业引进国外高新技术,引进国外先进而适用的技术设备,坚持硬件与软件并重,强化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

3、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重视建立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区域特色经济的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加强技术信息交流,促进中小企业与上下游的大企业大集团的技术合作,推广应用行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推动中小企业与相关行业的科研院所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最新的技术和工艺发展趋势,开发应用先进适用技术。

(三)以大开放促进技术改造大发展

1、进一步扩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继续改善投资环境,制定落实优惠政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企业技术改造。特别是引导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国际技术合作,立足于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投资决策和结构调整。

2、引导优势企业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把加强与跨国公司的多种形式的合作作为扩大利用外资、推进技术改造的战略重点。增强区域投资环境竞争力,吸引跨国公司的高新技术投资,发展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引进跨国公司的研究开发机构,紧跟国际技术发展的脉搏,实施技术国际化发展战略。

3、加强对具有出口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利时机,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加快实施机电、纺织、轻工等一批以扩大出口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规模。

(四)择优扶强,抓好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1、优选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围绕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四大工程",以扶优扶强为原则,以"五个一批"企业为重点,以《**省当前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为依据,以若干优势行业和产品的技术改造专项为主体,选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对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公司大集团加快发展;选择一批产业链长的大企业,重点支持与之配套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整体素质。

2、加强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对于重大和年度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加强协调管理。强化法人责任制,加快前期工作,严格资金管理和施工管理,做好招投标监管工作,确保投资质量、效益和实现标志性目标。尤其是加强国债技术改造项目管理,加强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协调处理好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严格追究违规责任,保证项目按照合理工期投产达效。

(五)抓好一批重点工业园区建设

1、以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城市产业布局结构调整。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并与城市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把城市中心区的老企业向新的工业园区搬迁改造,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工业园区新的空间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条件。

2、加快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发展。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优化乡镇企业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形成区域规模优势。

3、抓好乡镇工业专业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结合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重点建好100个乡镇工业专业区和100个特色工业园区。把乡镇工业专业区和特色工业园区作为企业技术改造重点推进区,统一规划,配套实施,形成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技术改造项目,形成重要的工业增长点。

(六)建立和完善技术改造中介服务机构

1、健全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建立一批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投资担保、技术支持、市场拓展、信息咨询、招标投标、人才培训、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种投资服务的中介机构,大力培植技术改造投资服务体系。积极推动银行、证券公司、投资基金等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进入企业技术改造服务市场。

2、规范中介组织制度。建立中介机构资质认定制度,完善市场准入规则,督促中介组织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行事。推进各类中介机构实行政企分开,实现社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更好地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建立中介机构项目咨询服务质量的监督跟踪制度,完善中介机构进入和退出服务市场的机制。

(七)改进和加强政府对技术改造的管理与引导

1、研究制定技术改造投资政策。立足**的产业基础,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比较优势的原则,确定技术改造的优先领域。提出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限制淘汰的产业及技术、产品的目录,提出优势行业和优势产品的技术改造专项,适时调整,滚动实施,积极引导企业技术改造投资。

2、降低企业投资的外部成本。进一步规范项目收费行为,继续清理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对没有依法审批的收费和搭车收费坚决取消;对一些收费过高的项目,下决心降低收费水平。加强对水、电、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的合理控制,努力降低企业投资和生产成本。

3、加大技术改造的政策扶持力度。重点用好内外资项目进口设备免税、技改项目国产设备投资抵扣企业所得税、国家和省重点技术改造贴息资金等政策。增加财政贴息资金规模,改进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财政贴息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技术改造的作用。

4、进一步改革技术改造投资审批制度。从我省实际出发,以实行项目登记备案制为目标,改革现行审批制度,确立企业的技术改造投资主体地位。重点把握好国家产业政策和可持续发展两个关键控制点。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手续,下放审批权限。

5、加快建立技术改造投资信息管理系统。创新工作方式,建设网上工程。通过网络办理技术改造项目确认、招标、备案等管理工作,通过网络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趋势、重点支持和限制淘汰的产品目录等信息。

6、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政府各有关部门加强合作,协调行动,形成合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少干预多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中,为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创造良好的氛围。

(八)加强欠发达地区技术改造工作

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技术改造的扶持力度。运用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在政策和资金上适当倾斜,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健全人才、资金和技术引进机制。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地区协作、技术转让、联合开发等形式,支持和促进欠发达地区企业技术改造。从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以资源开发、产业转移为重点,制定专项技术改造扶持计划;下大力培育欠发达地区的重点优势企业,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技术改造项目。省掌握的工业财政贴息资金,进一步支持欠发达地区的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重点支持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搬迁改造和产业集聚,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直接投资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梯度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