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十一五规划

时间:2022-08-22 04:45:00

导语:中药十一五规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药十一五规划

中药行业是我国少数最具国际比较优势的产业之一,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务院办公厅《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将中药产业作为重大战略产业加以发展。发展中药现代化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加快培育我省制药工业新优势,显著提升我省制药工业的产业层次和国内外竞争力。浙江省“十一五”中药产业发展规划是我省中药行业在该时期的工作纲领,是对我省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部署,对医药行业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我省中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加速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

一、中药产业发展规划背景

中药行业是传统经验和现代技术相结合,集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行业,包括中药材种植业、加工业和流通业。本规划中所指的中药产品涵盖中药材、中药饮片、治疗性中成药和中药功能性食品,其中治疗性中成药分为传统中药、现代中药和现代天然植物药。

(一)我省中药行业的现实基础。

1、中药材资源及人工种植。我省中药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拥有中药材资源2385种,其中植物药材1785种,动物药材162种,蕴藏量约10多亿公斤。广阔的海洋面积,蕴藏着大量丰富的药用资源尚待开发。中药材种植具有悠久历史、“浙八味”等一大批地道药材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享誉海内外。全省常年药材种植面积约30余万亩,集中分布在磐安、东阳、丽水、新昌、桐乡、淳安、富阳、景宁、瑞安等县。这些县药材种植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磐安县种植面积最大、品种较多,全县有药用植物1219种,主栽品种有白术、元胡、玄参、白芍、浙贝母、天麻、玉竹、桔梗等十多种,药材面积稳定在7万亩以上,占全省总数的23%左右。不同主产区主栽品种突出,主导产业明显。东阳以元胡为主,常年种植面积在3万亩左右,约占全省药材种植面积的10%。桐乡市以种植杭白菊为主,栽培面积近年来稳定在4万余亩。景宁、建德、鄞州、长兴分别主产厚朴、西红花、浙贝母和栝楼,仙居以黄姜、慈溪以麦冬和丝瓜络为主,瑞安、永嘉以温郁金为主。

2、中成药生产及产业结构。我省现有中成药生产企业33家,能生产包括注射剂、软胶囊、滴丸、气雾剂在内的约16种剂型。中成药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有相当基础,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利润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位居全国前位,2004年中成药工业总产值达35.6亿元,利润6.3亿元。我省拥有正大青春宝药业、胡庆余堂药业、康恩贝集团、康莱特药业、天目山药业、天皇药业等国内知名企业,及一批单品种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中药著名产品,如参麦针、丹参针、青春宝片、百令胶囊、康莱特注射液、铁皮石斛、前列康等。

全省现有中药饮片加工企业70余家,品种、规格齐全,涉及传统饮片、净制饮片、颗粒饮片等多种剂型。中药产业已基本形成集中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和中药流通的产业链。

全省近年来涌现了一大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竞争力的骨干化学制药企业。应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挑战,这些企业对投资发展中药产业热情很高,纷纷加入。这对推进中药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3、中医药研发及科研基础。我省有浙江大学、省中医学院、省医学科学院、省中医药研究院、省林学院、省中药研究所等一大批科研院所以及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科技人员。各科研单位在中药产业的不同领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如浙江大学的中药活性物质筛选和植物提取的研究、浙江工业大学的中药机械装备的研制、省林学院木本药材种植研究,以及省中药研究所的种质资源保护等都具有较强的实力。近年来,以企业为主体成立的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对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新技术的运用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大孔树脂吸附、膜分离、超临界萃取、微粉化技术等先进工艺,以及多功能提取装备、自动化数控干燥设备等先进装备已被我省中药企业应用。

(二)中药行业现存的主要问题

1、中药材资源可持续发展及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由于缺乏对传统地道药材资源的收集、整理、提纯、复壮,致使我省许多优良品种如于术、笕麦冬等已绝种,白术、元胡、白芍、玄参、麦冬等地道药材种地源严重退化。过度采集和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许多被现代药理试验证明具有特殊疗效的野生药材资源,如粉萆薢、铁皮石斛、千层塔、香茶菜、白花蛇舌草等正在迅速减少或消失。优良品种的资源逐步退化和减少,以及野生资源的紧缺和枯竭给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困难。

另外,由于药农和经营户的不规范种植、采收和加工,缺乏有效的质量标准体系和监控手段,致使药材有效成分含量不合格,质量不稳定,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突出。

2、传统中药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传统中药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成果,但传统中药的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长期以来中药产品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产品处方雷同,疗效雷同,同类种产品的生产企业多达数十家。真正的中成药新产品的研发少之又少,大量经典、有效的传统中药处方没有得到有效的挖掘和开发。目前,科研单位和企业较多的重视发展现代植物药,而忽视了传统中药产品的整理和提高,传统中药的优势呈现进一步弱化的趋势。

3、科研投入严重不足,新产品研发能力弱。中药作为高科技产业,需要大量的科研投入。中药产业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需要依靠政府、科研单位、企业多方面的投入。我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科研投入有限,中药企业科研投入占销售额不足2%。技术创新能力弱,新产品开发水平较差,突出表现在制剂研究能力较差。由于我省医药行业长期以来受“原料为主,制剂为辅”方针的影响,制剂研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导致中成药生产工艺原始,制剂品种单一。

4、中药产业结构不合理。我省中药材种植业仍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离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迫切需要引进中药生产企业或专业种植企业进行中药材的生产和经营;迫切需要加强技术进步,大力开展科学种植,提高药材的种植水平;迫切需要规范中药材流通市场,通畅市场信息。

我省中药企业整体规模小,缺乏大企业集团,没有形成规模优势。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市场开发能力和管理水平低。高技术含量与高附加值产品少,缺乏能进入世界主流市场的品种。多数品种的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

二、中药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发生变化,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精神性疾病、以及老年性疾病逐渐增多,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由于这些疾病可以有效预防而治疗困难,促使医疗模式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各种替代医学和传统医学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化学新药的研制由于投资大、时间长、风险高,变得越来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天然药物产品受到了关注。中药以其扎实的临床基础、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较好的功效引起了国际制药界的普遍重视,世界传统医药发展迅速,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近年来,国内、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呈现出无可估量的巨大市场空间。2004年国际植物制品年销售额近300亿美元,其中天然药物销售额已达160亿美元,并预期以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的需求迅速增长。我国历来具有药食同源的传统,中药特别是中药保健食品在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和疾病预防方面的功效突出,中药引导健康的理念逐渐被广大群众接受。在国内外良好的市场环境下,预期我省中药市场的增长速度将快于医药市场总体的发展速度,年均增长15%以上。

在**年突发的非典疫情中,实践证明,中药对预防和治疗非典疫情具有较好的效果,并对战胜疫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药的突出表现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唤起了社会各界对中药的热爱。非典疫情的发生对人类来说是一场灾难,但为中药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三、指导思想与战略目标

指导思想:围绕建设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中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内外竞争力为核心,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中药产业,形成集科工农贸、产学研一体的中药产业体系。在全面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做好五个坚持。

(一)坚持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在实际工作中要有振兴中医药事业的全局观念,总体规划既要有时展的前瞻性,又要从我省实际出发,与我省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现状相适应,与我省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协调。

(二)坚持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企业发展的规划目标是制订全省总体目标重要组成部分,要注重发展总量和可操作性相结合,要注重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相结合,要实事求是地分阶段、分目标实施,逐步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

(三)坚持现代中药与现代天然药物协调发展。要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中药。同时运用现代西方药学理论,大力开发现代天然药物。

(四)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自主发展相结合。中药现代化需要全社会的投入和支持。在以企业为发展主体的前提下,政府要加强引导,加大投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发展中药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防止过度采集和生态环境恶化,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目标:

(一)产业规模:到2010年,中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其中中成药工业155亿元,年均递增21%左右,占全省医药工业的比例从原来的16%提升到20%。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0万亩。中药经济总量和效益位于全国前5位。重点培育5家年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企业和企业集团,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二)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区域特色经济和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培育杭州中成药及饮片生产集聚区、兰溪和台州天然药物及中成药生产集聚区、丽水市和磐安县中药材种植集聚区。

(三)产业水平:龙头骨干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达到其销售收入的5%以上。重点培育25个主导产品。

四、发展重点

(一)产业发展重点

1、中药材生产

加强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特别是有效成分含量、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制订中药材的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并进行推广。到2010年基本完成我省大宗药材的质量标准体系和SOP的制订,并在全省推广。

对我省大宗药材“浙八味”、山茱萸、厚朴等进行品种收集和整理工作,建立主产中药材的种质资源库,开展品种选育研究,如白术、浙贝母抗病品种、杭白菊高黄酮含量品种等。针对温郁金和麦冬种植面积剧减的现状,加强和支持温郁金、麦冬的恢复性生产。到2010年,“浙八味”、山茱萸、厚朴等主产中药材,良种使用率要达到70%以上,每个品种至少要有2个品系明确、性状优良、成分稳定的栽培品种。

运用“企业加农户、“企业加基地”的模式,大力开展我省地道药材、大宗药材的区域化、产业化、规模化种植,以及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色药材和濒危野生药材的规模化种植。充分发挥磐安“五味”、景宁厚朴、鄞州浙贝母、建德西红花、长兴栝楼、仙居黄姜、慈溪麦冬、桐乡杭白菊、瑞安温郁金等区域种植特色,在药材主产区按照GAP要求建设大规模面积的种植基地。到2010年,大宗药材规模化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的基地要达到10个以上,“浙八味”等主产中药材的每个主产地应有一个以上按GAP要求建立的5000亩以上基地,并争取通过GAP认证。

2、中药饮片生产

加强各县(市)饮片厂之间的兼并重组,尤其是鼓励相当规模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商业企业参与收购、兼并。饮片加工企业要实行面向更大区域的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做大做强;要积极实行管理创新,按照GMP规范,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技术创新机制。

加大饮片质量控制及科研上的投入,提高质量检测与科研技术装备水平;积极研究制订新的质量标准和新的饮片炮制工艺,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和工艺水平;积极生产、推广及应用净制饮片,争取3-5年时间内,净制饮片取代传统饮片,完成中药饮片的升级;加强新型品种的开发与应用,如配方颗粒、单味超微速溶饮片等新型品种。

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饮片集中配送中心,开展对所在区域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零售中药房进行集中配送业务。该集中配送中心应当建有符合GMP要求的现代化饮片生产基地和电子商务信息平台。

3、中药加工工艺与装备。

以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理念,大力发展有利于资源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加工工艺。推广中成药生产的关键技术,促进超临界萃取技术、大孔树脂吸附纯化技术、膜分离和浓缩技术、喷雾和冷冻干燥技术、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技术、炮制全浸润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动态逆流自动控制提取技术等在企业生产中的推广和应用。对现有前处理、提取、过滤、浓缩、纯化、干燥、包装等装备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使生产过程实现现代化。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到2010年,我省80%的中药工业企业进行现代化工业改造,其中5家企业具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制剂生产厂房。

4、治疗性中成药的培育与研发

加大我省现有疗效确切、市场需求量大的中成药品种的培育力度。重点培育参麦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青春宝抗衰老片、前列康系列、天保宁系列、回音必孕康口服液、康莱特注射液、通洛壮骨胶囊、黄芪生脉饮、胃复春、强力枇杷露、乌鸡白凤丸和芙朴冲剂等产品,实现单产品销售额2亿元以上,参麦注射液、青春宝片、前列康等产品力争5亿元以上。

加强中成药的研究与开发。重点开发治疗心脑血管、肿瘤、病毒性免疫性疾病和老年性疾病的中成药。充分利用我省“浙八味”等大宗药材和海洋资源的优势,开发相关产品;运用先进的提取分离技术、活性物质筛选技术进行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特别是对现有重磅产品的深度开发;加大对传统中成药制剂的改造,加强缓控释、速崩速释、微囊、脂质体等新型制剂技术在中药产品中的运用。

5、中药功能性食品的培育与研发

加大我省现有保健功能确切、市场需求量大的中药功能性食品的培育。重点培育铁皮石斛系列、蜂制品系列、花粉系列、养颜美容系列、食用菌系列和红曲系列产品,实现单产品销售额3亿元以上。

加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中药功能性食品的研发。充分利用我省“浙八味”等大宗药材、竹资源、蚕桑资源和海洋资源的优势,运用先进的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中药功能性食品。如利用竹叶资源开发黄酮类功能食品、利用蚕桑资源开发具有生血功效的功能食品、利用大宗药材配伍开发具有增强免疫力功效的功能食品,以及利用海洋资源羊栖菜、壳聚糖、海藻等开发各类功能食品。

(二)区域发展重点

1、浙北地区:以杭州、嘉兴、湖州地区为主。依托正大青春宝药业、胡余堂药业、康莱特药业、天目山药业等企业,大力发展杭州中成药及饮片加工业,建立我省最大的中成药生产基地和饮片加工基地;大力开展地道药材杭白菊产业化种植,建立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基地;建立铁皮石斛、红豆杉、迷迭香、西红花等高附加值特色品种种植基地;利用竹叶资源和蚕桑资源,开展中药功能食品的研究与产业化。

2、浙东地区:以宁波、台州、舟山、绍兴地区为主。依托海正药业,建立天然药物提取加工基地;依托震元药业建立现代中药物流基地;建立宁波银杏叶、白芍、茶多酚等药用植物提取基地;充分利用沿海优势,大力发展海洋药物产业,加强海洋中成药的研究与产业化。

3、浙中、西地区:以金华、衢州地区为主。建立兰溪市医药产业基地,以康恩贝药业、天一堂药业、一新药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中成药及天然药物工业,建立现代化工业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白术、浙贝母、元胡、玄参等地道药材种植,建设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基地;鼓励在药材主产地建立规模化的饮片加工基地。

4、浙南地区:以丽水、温州地区为主。建立杜仲、厚朴、温郁金等地道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加强特色品种的引进和种植,继续做强薏米仁基地,加快香茶菜、肿节风、铁皮石斛、灵芝种植基地的建设。利用温州沿海优势,大力开展海洋中成药的研究与产业化。

(三)企业发展重点

发展中药产业,要坚持企业为主体的原则。要通过培育一批经济上规模、效益突出的龙头骨干企业,以及一批“专、精、特、新”的特色骨干企业来带动中药材种植业、加工业、流通业和科研的发展。重点培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海正集团有限公司3家行业龙头企业。这3家龙头企业的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要位居全省前茅,具有较强的国内国际竞争力。龙头企业要起到行业示范作用,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技术创新水平位居全省领先水平,R&D应占销售收入的8%左右;要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和自动化生产,企业的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积极培育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开拓重磅产品的国内外市场。

重点培育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浙江亚东制药有限公司、浙江天一堂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森宇实业有限公司等特色骨干企业。这些企业要紧紧抓住自身特色,发展特色经济,如胡庆余堂药业的老字号品牌特色、亚东制药的妇科系列产品特色、天皇药业铁皮石斛系列特色等等,都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竞争力。这些企业是我省中药行业的主力军,要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企业R&D应占销售收入的5%左右,全面进行中药工业技术改造,工艺与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积极开拓特色产品的国内外市场。

五、实施中药现代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整体规划,建立高效、协调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推进中药现代化工作的领导,各级地方政府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指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的精神,将中药现代化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产业加以发展。各级经贸部门要加强对中药产业的指导,明确当地中药产业发展的重点,加强管理,特别是要加强中药材种植、流通的管理和监督,保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实施“科技兴药”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中药现代化,科技为先导。要积极培育和完善“产学研”紧密联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高效的技术创新平台。要充分发挥浙江省中药产业化技术中心这一技术创新平台的作用,通过重大课题协作,充分整合我省中药研究开发的资源,加强对中药关键技术的攻关研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十一五”期间,要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本地、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和保护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重点企业要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三)建立多渠道的中药现代化投入体系。在以企业为投入主体的基础上,省政府设立中药现代化专项,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投入。各级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中药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对中药产业的投入。要充分利用创业投资机制等市场化手段,拓宽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中药现代化发展。

(四)加强科技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加强中药高级技工、中药材种植基层管理人员、中药高级研究人员等人才的培养。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制订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实施人才培养。通过大专院校增加中药类专业的设置和招生规模,有关部门举办各种中长期学习班、培训班等各种途径,千方百计地培养人才,为中药产业的各个领域输送人才。

(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进一步强化全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努力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引导企业开展中药专利技术、产品和商标保护的战略研究。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机构,引进和培养专门的中药国际经贸和知识产权保护人才。

(六)推进中药流通改革。鼓励中药材、中药饮片的生产经营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促进中药材、中药饮片流通方式的改变。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中药材市场,加大依法监管力度,确保中药材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加快饮片集中配送中心示范基地的建设,并总结经验,在全省有条件的地区推广。促进传统中药商业模式向现代流通模式转变,鼓励流通企业开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集中配送中心等。

(七)加强中药产业界与中医界的联系。要进一步加强中药产业界与中医界的联系,通过建立名中医专家库、举办专题研讨会等形式,促进中医师与中药工作者的联系,加强中医对中药科研和生产的指导。要充分保护中医药人员的合法权益,鼓励中医药人员与中药生产企业合作,积极开展以科研成果及确有疗效的单方、验方等为基础的中药新品种的开发。

(八)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中介服务机构要积极开展以科技服务、新药转让、信息咨询、人才培训、对外交流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特别是要加强人才培训、信息咨询的服务。通过中介服务机构,要加强中药材市场的宏观调控,建立市场销售、价格信息的平台,指导企业生产。

六、实施中药现代化的政策支持

(一)加大政府财政资金对中药现代化的支持力度。省财政继续保持设立中药现代化专项资金,并适当增加资金额度,专项支持中药现代化种植项目、中药技术创新项目;在全省技术改造贴息专项资金中,设立中药专项,支持中药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在全省技术创新扶持资金中,适当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支持中药技术创新项目。

(二)积极贯彻国务院办公厅《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制定有利于中药现代化发展的价格和税收政策”的精神。由省经贸委、物价局共同商定鼓励企业生产经营优质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产品的价格政策。支持中药企业使用来自GAP药材基地的中药材生产中药产品,并给予一定的价格政策。

(三)由省经贸委、体改办、卫生厅等有关部门共同商定医院招标过程中名特优中药产品的倾斜政策。名特优中药产品在医院招标的综合评分过程中应给予一定的加分。

(四)制订新开办中药生产企业的产业指导政策。加强新开办中药生产企业的开办审查。鼓励新建大规模的中药提取专业生产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大规模的中药材专业种植企业等。严防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中药饮片厂、中成药生产企业进入行业。